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种稻谷的技术要点 种稻谷的技术要求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痴心的我

水稻栽培和管理技术有哪些?

一、苗期栽培技术

(一)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2—3天,把种子进行晾晒,铺成厚度3~5公分,每天翻动几次,保证种子晒均匀了。阳光强温度高时,要增加种子的翻动次数,避免长时间不翻种子,使种子高温灼伤而降低发芽率。

2、选种通过选种挑出秕粒、碎粒、有虫粒和草籽,选择粒大成熟好的种子。选种有盐水选、黄泥水选等方法。盐水选是用缸或大盆放一下水,往水里放盐。边放盐边搅匀了,拿一个鸡蛋放在配好的盐水中,鸡蛋正好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时,浓度正好,就可以了,不要再放盐了。

3、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使百克等浸种剂浸种。如果没有使百克也可以用其他的。买药时向卖药的问问哪个好,也可以多打听一下身边的人都用哪种药。种子消毒是防止稻苗得恶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

4、催芽发芽齐不齐,跟温度有关。发芽的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为40--42℃,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在32℃条件下种子发芽最快最齐。所以,种子浸好后,用47—48℃的水过一下,而后保持32℃的恒温发芽。芽不要太长,以芽长1厘米达到露白、总体上整齐一致最佳,否则芽长易得恶苗病。

(二)环境条件

注意天气预报,当本地气温保持在5—6℃时,就可以开始育苗了。播前要将苗盘水浇透,播的尽量均匀。盖土0.5—1.0厘米,不能过薄或过厚。如果播种时气温低于5℃,要在大巧裂棚内用竹子支拱,在棚内的地膜上再加一层膜,采用三膜覆盖,增加保温效果。

苗期管理时要注意协调好氧气、水孝乱闭分、温度的关系,这是水稻旱育壮秧的技术关键。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忽高忽低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

1、温度条件播种后到出苗的一周时间里,天气比较凉。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注意不要进进出出带凉风。

2、水分管理尽量延长第一次、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

3、通风炼苗秧苗一个半叶时开始通风炼苗,蹲苗防徒长。一般随着苗越来越大和天气越来越暖和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和加大通风口。

4、苗期防病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候,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5、苗期施肥水稻2个半叶后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叶片会普遍发黄不那么绿了,这时要注意施肥一次,10克尿素/每平方米。插秧前5天左右要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5—10克尿素或50~100g硫酸铵。

二、本田管理

1.施肥施肥要粪和化肥一起施,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要点是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氮肥要早点施、多施几次,看苗情况施肥,不可一次施入过多。到中后期如有冷天气,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云大120等叶面肥,促进生育,提高稻株的抗寒力。

(1)蘖肥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蘖肥总量的一半,最晚不超过6个叶,促进分蘖能早发出来快点长;当水稻第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用其余蘖肥作调节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陪键蘖肥。

(2)穗肥长10叶时,幼穗开始分化,开始施用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长出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数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露尖时施用其余穗肥。

2.节水灌溉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

(1)浅水促: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3cm,可以增加水温促进多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就是浇一次水后停水,等水干了再放水。到抽穗前40d为止;

(2)烤田壮杆攻大穗:当田间茎数达到想要茎数的八成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d,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地面发白、有小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杆;

(3)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公分深水,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使其绿杆成熟。每次灌水4~5公分,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停水。

水稻的插秧技术有哪些?该如何科学的种植水稻?

随着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快速推广,很多农户都燃如能享受到机械种植所带来的便利。就我国最为常见的水稻种植来说,目前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了多数种植大户的主要移栽方式,但在使用水稻机插秧时经常掌握不了相关技术要点,从而导致水稻返青慢、生育期延长等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水稻机的插秧技术要点吧。



一、秧苗情况

水稻机插秧时移栽龄秧要适宜,一般秧龄为13~20天,叶龄保持在2.7~3.5叶,且要盘根较好。

二、排水沉实

水稻机插秧前3~4天要进行平整移栽田,前1~2天还要排干水,(稀泥田要提前3~4天),要求田面泥浆沉实,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三、移栽田准备

水稻机插秧前灌浅水至1cm左右时按常规制种方法施基肥(15~20kg/亩)。此时移栽效果最佳。如果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搭老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



四、移栽深度

水稻机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在1cm左右时,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且返青快。插秧深度0~0.5cm时易散苗,倒苗、漂苗;插秧深度2cm以上,抑制秧苗返青,小苗、弱苗插深过深易僵苗。

五、移栽密度

①原则:早稻密植、中稻稀植;短生育期品质密植、长生育期品种稀植;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密植,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稀植;另外根据肥了情况适当调整一般肥沃田块可以适当

②密度:根据肥力情况、栽培水平、种植品种等来合理确定适宜栽培密度,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插秧规格为:早稻18~25×12~14cm、中稻25~30×20~24㎝。

③补苗:对漏穴率在10%以上的地方、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进行人工补秧。

六、移栽

每块田第一厢放空从第二厢母本开始机插,田块四周先留空不栽,到最后收尾栽插。



总的来说,机械插秧不比人工,因此需要大家把握好每一个插秧和移栽要点环节,同时要注意配皮枝启合后期大田的管理,并不是说机械插秧插完了就一定准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这样才能良好保障水稻的插秧收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地势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园田地或旱田地做育苗田。采用钢骨架大棚育苗,大棚一般南北走向。提倡秋整地秋打床,秋施农肥。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施用壮秧剂:可选用“鑫洋”有机壮秧剂。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种子处理
选种:用盐水最好。将盐水配制1∶13比重(约501公斤水加12公斤盐),用鲜鸡蛋测试,鸡蛋在盐水液中露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捞出稻谷洗2~3遍。
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轿知。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催芽。将浸种好的种子,用35℃水串,提高种子温度,然后用保暖物品盖好捂严,用30―32℃的高温破胸,严禁高温;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适温长芽,要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芽出的齐;当芽长1毫米时降温到15―20℃低温晾芽待播,芽长不能超过2毫米
播种
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25-150克,钵体盘育苗每孔播芽籽3粒。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用过筛无草籽的沃土盖严种子,覆盖厚度0.5-1.0厘米。播种后在床面上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叶1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到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左右,出苗时遇“顶盖禅帆型”现象,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
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床面干裂要及时补水。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每次浇足浇透。但不可大水漫灌。
苗床灭草:由于床土事先经过了灭草处理,故床面杂草不会很多,但随着秧龄的增加,底床的杂草萌发出来,因此苗期杂草要由人工经常拔除。
预防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多抗霉素300倍液,每平方米喷施1-2公斤,也可喷施1-2次PH值为4的酸化水(5°米醋1:10倍清水),喷后用清水冲洗。
苗床施肥:在秧苗2叶1心到3叶时,用“鑫洋”有机肥每平方米0.5公斤撒施于床面,施后用清水冲洗。
插秧技术
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天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排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不插6月秧。中等肥力地块一般行穴距9×4寸,高肥力地块采用超稀栽贺猜培,插秧规格为9×5寸,每穴3-4棵基本苗。
本田管理
施肥:基肥用符合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的“鑫洋”牌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1500公斤/公顷,水稻返青后追施“鑫洋”有机肥350公斤/公顷,7月5-15日追施“鑫洋”有机肥150公斤公顷。
灌溉: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有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大类别,生理需水指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的水分,主要指叶面同蒸腾;生态需水系指用于调节稻田生态环境,适应水稻生长的水量,主要指棵间蒸发和土壤渗漏。在灌溉上用水的原则是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尽量减少生态用水,采用浅湿结合,间歇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
返青期。返青期的灌水原则是创造植株水分稳定的环境,促进植株早生新根,加速返青,插后依秧苗大小而定,一般灌浅水3-5厘米,保持田面不干;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对水分的多少较为敏感,如水分过少会减少有效分蘖,盐碱地还易受土壤返盐影响而死苗;如水层过深,又会使土壤通气不良,分蘖芽受抑制而终止分蘖,这时可灌3厘米浅水层,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还应注意换水和补水。分蘖末期,水稻对水分不敏感,视水稻分蘖状况,可采取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孕穗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多时期,约占全生育期需水25-35%,对水分极为敏感,此期需要灌水5厘米左右。此期对长势过旺的稻田,应适时排水2-3次,藉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减少稻体氨基酸含量,起到防病、抗倒伏的作用;成熟期。包括乳熟和黄熟两个阶段。乳熟期茎叶中的养分大量向籽粒运转,灌溉应满足植株所需的稳定土壤湿润环境,采取浅湿交替灌溉,可以收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熟”的效果。齐穗后,植株叶色较淡时,可结合灌水追施粒肥。灌溉采取后水不见前水,50%面积黄熟后10天开始断水,注意切忌断水过早,一般收获前7-10天断水为宜。
病虫害防治
防虫。(1)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在成虫高峰期,分两次放蜂防治虫卵,每次公顷放蜂15万头,间隔5―7天。(2)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在稻田内每公顷设15个诱捕器(每亩1个),每个诱捕器内放一个诱芯。佳多牌频振式PS-15I光控型杀虫灯每盏可控制水田3公顷,同时开灯诱杀水稻害虫。(3)浅水灌溉,结合晒田,防治潜叶蝇。
防病。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水稻病害。(1)稻瘟病在叶瘟达到二级时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0.9千克/公顷兑水75公斤喷雾,严重时可再喷一次;在出穗率达1/3时用以上的方法喷施一次,防治水稻穗颈瘟。(2)纹枯病每公顷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0克/公顷兑水75公斤在发病率达到20%时喷于稻株中下部;也可用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公顷750克/公顷兑水进行常规喷雾。(3)稻曲病在水稻出穗前7―10天,用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克/公顷或5%水剂2.25升兑水常规喷雾,可同时防治穗颈瘟。
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达到90%的籽粒黄熟,即可进行收割。收割时捆小捆,摆“人”字架进行风干,6~7d翻转1次稻捆,再晾6~7d,当水稻籽粒含水量降到15%~16%时即可进行脱粒。

上一篇:贵州铜仁养殖技术培训机构 贵州铜仁养殖技术培训学校地址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