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温室龟体质养好 把温室龟体质养好的方法
1、恒温、密闭空间。温室四季恒温,为避免外界温度波动影响,基本为封闭环境,通过排气扇与室外交换空气。这样的环境,对促进乌龟生长十分有利,但缺点也特别明显,会使乌龟对温度变化(即温差)缺乏抵抗力。到了家养环节,容易因气温突降而感冒或肺炎。
2、饲养密度大,药物控制下生长。养龟场为了追求产量,饲养密度通常较大。为防止疾病蔓延,定期对养龟池进行消毒、杀菌操作。温室谨颤龟是在药物控制下生长的,生活在一个近乎“无兆雹菌”的环境,使乌龟对致病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到了家养环节,自然容易因感染而生病。
3、单一的温室环境族晌帆,使温室龟易因环境变化而应激反应
4、温室环境稳定,长期在这样的单一环境下生存,到了家养环节,非常容易因为环境变化过大而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通俗理解就是环境变化综合症。初到家的温室龟,常见的腐皮腐甲、拒食、肠炎,甚至“吐血”、“暴毙”等现象,都或多或少与应激反应有关。
小乌龟饲养方法
很多人都有养乌龟的经验,不过有一半以上的人养到一半不是死了,就是送人或放生。那么有哪些呢?下面我带你看看怎么饲养小乌龟。不过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饲料选择
幼龟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为47%,氨基酸等营养全面,饲料系数1.6以下。由于配合饲料制作过程中多用脱脂鱼粉,要注意新增3%~5%玉米油,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保健促生长剂、防病药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家禽、猪等动物内脏及蝇蛆、面包虫为主。适当搭配瓜果、蔬菜及混合饲料,以增强其体内营袭余茄养物质。在春、秋季新增维生素E粉、抗生素,以提高龟的怀卵量和增强龟的体质。日常喂食中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
防病关键
温室以培育幼龟为目的。幼龟在温室中进行人工控温快速养殖,管理最为关键。稚龟经过培育成30~拍察50g之后毁耐,进入幼龟阶段。
此时,尽管稚龟发病高峰以及危险期已过,但养殖技术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忽视幼龟培育管理,不仅生长受阻,而且易导致多发病。
要针对幼龟的营养需求进行内调控,并对幼龟在温室养殖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外调控。紧紧抓住“消毒、防病、营养、促长”等关键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乌龟的繁殖
繁殖
乌龟一般要到8龄以上性腺才成熟,10龄以上成熟良好。乌龟的交配时间开始于4月下旬,时间一般是下午17一18时,在陆地上或水中进行交配。
乌龟在陆地上产卵,产卵期是5一8月。产卵前,乌龟多在黄昏或黎明前爬至远离岸边较隐蔽和土壤较疏松的地方土壤的含水量为5%一20%,以后肢交替挖土成穴一般穴深10厘米左右,口径8一12厘米,然后将卵产于穴中,产完卵再扒土覆盖于卵上,并用腹甲将土压平后才离去。
乌龟没有守穴护卵的习性;它的另一个生殖特点是,卵子的成熟不是同步的。所以雌龟每年产卵3一4次,每次一穴产卵5一7枚。
防止乌龟断尾
乌龟晒太阳的时间有限制。不管是太阳光还是灯光给乌龟晒太阳的时候都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当乌龟在干燥的地方晒太阳时间太久尾巴处会很乾,再次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弄断尾尖。
尽量单养乌龟。乌龟断尾很多时候因为被其他乌龟咬断的,所以一缸一龟是最有效的方法。
同一缸中养相同大小的乌龟。不要让乌龟提醒相差较大,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同一缸中养同一种类乌龟。不同种类乌龟之间生活习性区别较大,容易造成战争,防止断尾不能混养。
玩耍的时候注意轻拿。乌龟的尾巴非常脆弱,有些时候就是在玩耍的时候给弄断的,当然,此处的弄断是指尾尖弄断。
温室养龟放养龟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近年来,国内利用原来养鳖的控温设施养龟的地方日益增多,但唤埋因在龟苗放养时的操作仍按鳖苗的放养方法进行,出现了不少放养几天后龟苗死亡的不良现象。由于龟苗的价格较贵,因此造成了养殖者不小的经济损失。
一、死亡原因
由于龟和鳖的生物学形态有所不同,所以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和要求也有些区别。如鳖因具有在水中能张开和碧蚂和摆动的裙边,它在水中的飘游能力就比较强,所以放养时,不管多少数量,一起带水倒入水中后,鳖苗会在水中迅速游散,并钻入池底沙中栖息。而龟苗因其背上有沉重和坚硬的的盾甲,加之龟在受到惊扰时会把头、脚、尾卷缩起来,形成一个没有浮力的球状。所以如果放养时也象鳖苗一样直接倒入水中,就会同时沉入水底堆在一起。由于龟在正常的生长温度环境中的呼吸是采用“咽式”肺呼吸,所以龟苗沉入水底后因不能马上上浮到水面呼吸,就会在水中呛水和吸水,最后造成窒息或水肿死忘。由于死后部分沉在水底,如不注意,往往会被忽视。
二、放养方法
根据龟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安全放养,应进行以下操作:
1、放养前准备
在同样的温室水环境中,龟多喜欢在水面活动或栖息。所以在放养前除做好与养鳖一样的消毒肥水外,还应在池中多铺设些供其栖息的水泥瓦,铺时最好是在池墙周围离池壁25厘米处,而中间一般只设1-2排,设时把瓦块铺在离水面2-3厘米的水下。
2、放养
放养很简单,只慧庆要把龟苗先轻轻的地贴着水面倒在栖息台上就可,倒时最好不要起堆,等人离开龟苗适应环境后,会自行分开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