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生猪养殖操作技术规程最新 生猪养殖操作技术规程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我们也在这里

生猪养殖技术

1、农村生猪在核乱丛养殖的时候要建造大小合适的猪舍,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消毒处理。注意放养的密度,改樱不可太密,否则温度高,不利于生长。平时可喂它青绿饲料,例如青草,花生秧,红薯秧等。
2、当然也要掺杂颗陪神粒饲料。管理期间注意多观察它的活动情况,发现不适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才行。

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1.发酵菌种的准备

  生态发酵床养猪的核心技术清培表现在菌种功能方面,猪排出的粪便由发酵床中的EM有效微生物菌来分解,EM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猪舍粪尿的降解效率。

  EM菌种的培育:

  材料比例:EM菌种1瓶(十克):红糖(黄糖或白糖)1公斤:水(井水或放置24小时以上的自来水)10公斤

  培育方法:先将红糖加部分水加热溶化,再倒入一定比例的水,30-40度水温时加入EM菌种,容器加盖密封,温度控制在30-35度发酵5-7天,闻到酸香味即可(PH值3-4之间)。

  菌种兄早用量:一般微生物发酵菌的用量是每立方米2-3公斤;EM菌种因有效活菌含量高,一瓶即可培育出十公斤发酵原液,每瓶菌种可做5-8个平方发酵床。

  菌种保存: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或冰箱保鲜室2-8度之间保存。

  2.发酵床垫料的制作

  (1)垫料层组成。猪舍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制成,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稻糠或切短铡碎的秸秆、谷壳、土和少量粗盐.锯末和稻糠约占垫料总重的90%,其质地松软,可吸收水分多.泥土要求新鲜干净无杂菌,没有施过化肥或农药。

  (2)垫料层厚度。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50-90厘米,每平方米垫料重约150千克.有条件的可先铺30~40厘米厚的木段作为疏松通气底层,然后铺锯末、稻糠等有机垫料;若木屑来源不足,也可用树枝或秸秆打碎来代替,泥土的用量约占垫料总重的5-10%,要求使用未施过化肥或农药的干净泥土.垫料中加适量的盐有利于木屑的分解,用量为垫料总重的0.1-0.3%左右.

  (3)混料。将EM菌种发酵原液、木屑、稻糠、泥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有条件的还可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使水分含量达到40-60%(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以保证功能微生物菌能够大量繁殖,经一周左右发酵,即可上猪使用。垫料可常年不换。饲养几天后,因微生物菌发酵作用,猪舍内臭味消失,蝇蛆停止繁殖。20天-1个月后,猪舍床底层也进入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丝,温度可达50~60度左右的温度。(表层温度一般在20度左右),猪粪发酵后成为饲料或肥料。

  (4)活性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活性剂可使发酵床的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但其使用与否,视不同的发酵菌种而定,如EM菌,因其活性强,一般不需使用活性剂.发酵床经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当微生物活性降低时,可用EM菌种发酵原液稀释至适当的比例,泼洒到发酵床床面,以便提高微生物菌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平时若发现猪大便堆积较多,可将堆积粪便深埋于发酵床内并喷洒EM菌种发酵原液稀释液,促使其加快对排泄物的分化降解。

  3.猪舍的建设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m2,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4.发酵床的制备

  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的,如果在北方,地下水位比较低,一般采用地下式的。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cm,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羡正雀垫料。用发酵床养的猪,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猪可以自由嬉戏,,恢复本性,心情好,自然吃的多,长的也好,个个皮毛光亮,长势喜人。

  5.发酵床的管理

  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平时的管理也有不同的地方:
  ①猪的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小猪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②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EM菌种发酵原液;
  ③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④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时需加EM菌种发酵原液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
  ⑤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
  ⑥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⑦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40-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湿度;
  ⑧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无公害生猪养殖技巧 无公害生猪怎么养

1、猪场环境。首先,猪场必须要建设在地势相对干燥,具有较好排水性的地方。猪场位置的选择必须要与当地土地规划利用需求相吻合,猪场附近3km内无屠宰场、化工厂或者其他污染源,与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以及公共场所相隔1km以上。猪场地址应当在居民区的下风或者侧风位置。其次,猪场占地面积应根据年出栏1头育肥猪不大于2.5~4m2来计算。场区必须要确保净道和污道分开,相互不交叉,猪场附近设置围墙及防疫沟,有条件还可建设绿化隔离带。

2、生猪引种。禁止从疫区引入种猪或者仔猪。只有优良的品种才能够真正促进猪产品的品质提升,进而推动生产发引种过程中必须选择健康、纯度高、生产性能较好的种猪。对于刚刚引进的种猪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观察15~30天后,检查确定为无健康猪后方可使用。仔猪必须选自于健康且具备良好生产性能的种猪群所产的健康仔猪。尽量避免选择纯种猪育肥,因为若选择不同品种杂交,后代猪通常都能够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所以需要实施有目的的杂交。杂家优势通常在杂交一代时最高,同时因为杂交方式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优势,必须结合各类品种的实际特征,有计划地进行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

3、精心饲养。进一步推广普及饲料生喂技术,推广直线育肥法。猪购回后对其投喂清洁的饮水或者少量青料。对健康状况较好的仔猪,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稀料投喂,同时适量投喂切细的青料。一周内选择少吃多餐的方式饲喂,当猪适应环境后再进行正常喂养。投喂饲料必须结合猪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予以调节,选择配合饲料必须要满足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求。将精料与青料科学搭配从而控制饲养成本。水对于猪体温的调节、养分的吸收和体内的新陈代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当为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在生猪生产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当与国家相关标准规猛乱定相符合,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添加剂。投喂方法通常可选择限量投喂和自由采食法,但是陪和限量投喂日增重相对较低,酮体脂肪沉淀不多,瘦肉率相对偏高。自由采食日增长相对更高,酮体脂肪沉淀更多。在养殖过程中,若追求日增重高可以选择自由采食,如果偏向于追求酮体瘦肉率,则可选择限量投喂。

4、日常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第一是要努力开展好卫生工作。在仔猪进圈以前需要对猪舍和器具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对猪舍应当选择生石灰水消毒,其余相关器具使用清水进行冲洗。猪场内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绿化面积。对生猪粪便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猪舍内的通风,为生猪生长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第二必须有效控制温度和光照。特别是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更需要保证合理的温度。第三应当做好调教。生猪饲养中需要训练猪群在固定位置进食,同时还需要根据猪群体质等因素进行分群管理,相同一批猪需要在同一时期出栏,以便于下一批仔猪进场。整个饲养过程中应当确保不存在使用违禁药品及生物制剂的情况,以确保生猪肉质的安全优质。

5、防疫驱虫。生猪养殖过程中,防疫工作非常关键,猪瘟等疾病仅能够借助于预防的手段来予以控制,因此在防疫枝乱档过程中绝对不能够有半点马虎。仔猪进场之前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等的免疫,同时组织进行猪链球菌及口蹄疫的预防。养殖户必须根据免疫流程进行防疫接种,同时定期组织进行驱虫,在仔猪进场15天和90天时分别实施驱虫,采取体表驱虫及口服驱虫相结合的办法,体表驱虫可选择1.0%敌百虫液,口服驱虫可选择丙硫咪唑(5~40mg/kg)。

6、出栏时间。在达到一定生长阶段之后,需要及时安排生猪出栏,以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来说,生猪体重达90~120kg时出栏最佳。

上一篇:基围虾圈养技术视频教程 基围虾养殖套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