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好意大利蜜蜂?
一、意大利蜜蜂养殖技术
摘要: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是我国养蜂生产的当家品种。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意蜂为黄色品种。工蜂体长12-14毫米,第2-4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后缘有黑色带,绒毛带宽而密,喙长6.2-6.9毫米,较长。
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是我国养蜂生产的当家品种。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意蜂为黄色品种。工蜂体长12-14毫米,第2-4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后缘有黑色带,绒毛带宽而密,喙长6.2-6.9毫米,较长。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2.2-2.7,雄蜂胸部绒毛黄色。
意蜂产育力强,育虫节律平缓,分蜂性弱,易维持仔掘强群,对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采集力强,造脾快,产蜡多,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抗巢虫力强,分泌蜂王浆能力最强。采集蜂胶较多,越冬性较强,饲料消耗大;抗螨力弱,易感染幼虫病;易迷巢,盗性较强;蜜房封盖为中间型。
近10余年我国科技人员已经从意蜂选育出几个王浆和蜂蜜高产的蜜蜂品系和品种。如河北永年养蜂厂用意蜂和东北黑蜂杂交培育的品种抗病性强,高产,蜂蜜、王浆产量均可提高50%-80%。
二、意大利多王蜜蜂群养殖
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与单王群、双王群的饲养管理有相同点,也念慧核有不同点,只要掌握基本要点,灵活地根据季节、气候、蜜粉源与蜂群内部情况等的碧和变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多王群的优势,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1、多王群组建初期的管理
意蜂多王群组建初期,蜂群群势还比较弱小,蜂王因“生物诱导”处理和多只蜂王之间相互“磨合”,受到刺激,处于应急状态,腹部会收缩变小,产卵下降甚至停产。蜂王恢复至正常产卵约需1周时间。在蜂王恢复产卵阶段,多王群饲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干方百计地扶持多王群及时达到蜂脾相称的群势,为多王同时产卵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可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临出房的子脾加给多王群,以满足多只蜂王同时产卵的需要。群势的大小以5~6框足蜂为宜。这种补充幼蜂的措施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新蜂刚出房的巢脾,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另一方面,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哺育。
2、多王群的越冬管理技术
与单王群一样,多王群安全越冬也需要具备以下4方面的基本条件:①以适龄越冬蜂为主体组成的强群;②越冬饲料充足,质量优良;②蜂群健康无病;④越冬环境适宜。意蜂多王群越冬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越冬开始前,多王群管理工作应由利用多王产卵并抽取虫卵为蜂场生产服务为主,转到多王群自身繁殖为主。如果多王群群势弱,蜂脾不相称时,要从大群中抽取老熟的封盖子脾补之,达到蜂脾相称,有新的越冬蜂过冬。多王群越冬不可关王,应保持蜂王自然养成的越冬习惯,否则会产生失王等严重后果。
由于多王群能集中几只蜂王在同一巢脾上产卵,蜂场可从多王群中获得整齐一致的子脾,既可常年为生产群提供子脾补群,维持生产群采蜜、产浆、采粉能力,是提高王蜂指数,维持强群的有效手段;也可为生产王浆提供日龄一致的幼虫脾。此外,多王群在生产雄蜂蛹方面也很有潜力。但是,养蜂生产本身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问,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技术需要结合蜂场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多王群越冬饲料必须充足,进越冬场地后要检查一次,若饲料不足,视情况补充1~2张封盖蜜脾,以免因饲料短缺而饿死;在检查的同时注意适当扩大蜂路,迫使蜜蜂结团,蜂王停产,减少工蜂活动和饲料消耗。
3、多王群组建后的管理
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生产群的副群饲养。在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和获得高产服务。多王群主副群饲养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多王群蜂群结构特殊,对蜂箱内外环境敏感,日常管理上要求勤查勤看;需保证花粉饲料充足,蜜糖饲料适量,恰到好处;及时清理王台,防止分蜂;注意保温,防止盗蜂等。另外,多王群的日常管理还应该特别注意蜜蜂的偏集现象。多王群在蜂场内的摆放位置应尽量靠后。蜂场应根据小区域气候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防风屏障和便于蜜蜂辨认的标记物以防蜜蜂偏集。如果多王群内偏入一定数量的蜜蜂,会打乱已建立的蜂王与蜂王、蜂王与工蜂的相互关系,引起围王、工蜂斗杀,造成组织多王群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多王群宁可偏出,绝不能偏人蜜蜂。
多王群为生产蜂王浆提供1日龄幼虫。具体做法是:把分别为1日龄、2日龄、3日龄的3框卵脾和1日龄幼虫脾作为孵化区,用隔王栅分隔在靠蜂箱壁一侧;而另一侧用1张空脾作为产卵区。每天从孵化区抽出1张1日龄幼虫用于生产王浆,同时将产卵区内的1日龄卵脾放入孵化区孵化,在产卵区放人1张空脾供蜂王继续产卵。移虫后的卵脾放到产卵区(脾)边上补产12小时卵,再放人大群孵化。根据多王群群势的需要,适时地从大群中抽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补充给多王群,以保持一定的群势。此方法所提供的幼虫日龄十分一致,能明显提高移虫的效率。
多王群为单王群提供卵脾(补群)。从多王群中抽取卵脾,补给需卵脾的蜂群,同时给多王群加进1张空脾供多王产卵。由于多王群箱内只有五六张脾,可供产卵的巢房相当紧张,一般加入空脾后,几个蜂王会自然集中到一张脾上产卵。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王群产卵快的优势,加快蜂场春繁的速度,同时也可用于平时生产中维持强群。
初学养蜂步骤及方法
1、了解习性:蜂群的管理应该围绕蜜蜂习性去开展。2、蜂群选择:养殖地有比较集中的大蜜源,可以养殖意蜂,养殖地山地多,且蜜源比较分春棚散时,能够养殖中蜂。3、蜂场位置:中蜂喜欢比较安静,并且有适宜温湿度的环境。4、获取蜂群:蜂群的获取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收捕。5、蜂群动态:蜂群获取后应该及时进行过箱操作。6、病虫害预防:主要应该预防囊状幼虫病、麻痹病和幼虫腐臭病等疾病。
一、了解习性
蜜蜂属于一种群居性的昆虫,有着比较乱森樱独特的生活习性,养殖蜜蜂之前必须要先了解清楚它们的习性。其实蜂群的管理都是围绕着习性去开展的,如果可以了解它的习性,以后能够很好的去控制蜂群自然的分蜂和并群,这样后期开展工作的时候才能够得心应手。
二、蜂群选择
适合的蜂群是直接决定养蜂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如今我国养殖意蜂和中蜂最为普遍,前者有高生产蜂蜜性能,后者有强生存能力。养蜂的具体选择,应该根哗丛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决定,如果当地有比较集中的大蜜源,就能养殖意蜂,如果当地山地多,并且蜜源比较分散,则可以养殖中蜂,养蜂的初学者可以从养殖中蜂入手,因为中蜂对环境的适应性比意蜂强。
三、蜂场位置
适合的养蜂场是养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中蜂时应先了解清除,中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左右,喜欢的环境是比较安静、温湿度都适宜的,并且养蜂场附近的敌害,比如胡蜂、蚂蚁尽量越少越好。
四、获取蜂群
蜂群购买时可以去养蜂场,也能自己去收捕一些野生的蜂群。收捕蜂群应该根据蜜蜂的习性去进行,倘若足够了解蜜蜂的习性,那么只需要几步即可将野生蜂群收捕回家。
五、蜂群动态
不管是购买的蜂群还是收铺的野生蜂群,都应该及时将其过箱操作,应该把蜂群转移到蜂箱中,等到过箱完成之后,应该及时用蜂蜜水和糖浆对其进行饲喂,同一时间还应该在巢门上安装防逃片来预防蜂王逃走。当蜂群在蜂箱中造脾产卵之后,蜂群几乎就稳定下来了,随后应该注意观察蜂群的动态,比如工蜂是否正常出勤、蜂王是否正常产卵等,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
六、病虫害预防
蜜蜂是存在天敌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病虫害的危害,主要应该预防的疾病是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和幼虫腐臭病,寄生虫主要为巢虫、蜂螨等,蜜蜂的天敌主要包含胡蜂、蚂蚁、蜘蛛等。
意蜂饲养管理要点
一、调整周期
蜂王在优质空巢脾或新造脾上的产卵功率,是由初始之高趋于完毕之低的。尽处置论上意蜂王产卵满一框需求3.5地利间,但依据我们查询:在参与优质空巢脾3天往后,蜂王的理论产卵功率已下降显着。此刻,若别的加人1张优质空巢脾或巢础,就会使蜂王的产悄渗尺卵功率重新失掉提高。当然,在参与巢脾或巢础的一同,要从巢箱集结1张子脾人继箱,以便持续坚持巢箱蜂巢内的巢框数量为3,蜂儿龄期散布亦合理的出色状况。从巢箱往继箱集结子脾时,普通喊渗选择巢箱蜂巢内,蜂儿龄期绝对较大的1张子脾。
二、继箱安排
按照母为子备食的特征启高,以及避免大龄蜂儿代谢热能累积构成热损伤的原理,继箱巢脾选用中蜂豢养三箱体的散布方法,即子脾不相邻,蜜脾、子脾要相夹。只不过意蜂群势更大,因而可以更活络:普通可采用2张蜜脾夹1张子脾,或许1张子脾带动3张蜜脾的方法。榜首继箱内的蜂儿龄期,应大于巢箱内又小于第二继箱内蜂儿的龄期。
三、取蜜
每次仅取最下层继箱内的贮蜜,一同将底层继箱中的贮蜜脾调人下层继箱,下次再提出取蜜。取蜜后的空巢脾放人紧邻巢箱的继箱内。
意蜂豢养阅历三的处置方法,理解简单、操作简洁、作用好,因而又被外地蜂友称之为:意蜂豢养精三法或金三法。不管作何称号,其根本原理或技术实质都是:以最大育儿量来激起蜂群的作业生动性;以最大作业量来化解分蜂心境;以最佳抚育状况来结束在较短工夫内,构成强群和较长工夫坚持强群;以强群和蜜蜂生动产蜜的状况攫取高产,再以循环取蜜的方法来结束优质。
与意蜂豢养精三法绝对应的中蜂处置,可以简称为:三、二、四,即中蜂选用GN式蜂箱三箱体,巢箱仅安排2框,每距离4天调整1次。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中蜂群的最好状况。
蜜期管理技巧
流蜜期的处置是养蜂效益地址,一同就跟农人春播秋收相反,有着十分重要的工夫节点。
1、为流蜜期培育适龄工蜂。
培育应从次要蜜源花期末尾前45天到完毕前30天。
2、组织消费群
3、处置好蜜蜂繁衍和采蜜的友好。
在流蜜期中,普通选用强群取蜜,弱群繁衍;新王群采蜜,老王群繁衍;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衍。
4、坚持工蜂生动的作业心境
(1)奖励饲喂
(2)避免呈现分蜂热
(3)蜂箱巢门向南
(4)当令放王
(5)避免酷日曝晒
(6)及时取浆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