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和泥鳅如何进行混养?技术要点包括哪些?
小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过捞田螺的经历,而到了现在,田螺已然成为夏季夜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由于田螺市场价值的稳定性,田螺的养殖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但多数农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节约资源,会进行泥鳅和田螺的混养,因为这两者在农村都是野生常见的,对于养殖户来说也较为熟悉。
那么泥鳅和田螺要如何进行混养呢?需要注意哪些技术要点?而混养的田螺吃什么饲大型答养呢?下面就来一一了解一下吧。
泥鳅田螺混养技术
1、建好基础设施
在混养的稻田选择上要求水源条件好,能排能灌,大水不漫田埂,最好保障稻田干旱不缺水,租升同时要求便于看护。
在进行混养时在田面放养一些红萍供泥鳅和田螺食用。
水质方面则要求要求肥、活、嫩、爽,pH值在7.5左右。
2、选用良种
螺、鳅种最好到沟、渠、塘等天然水体中采集,种田螺要求个大、外形圆、肉多壳薄,壳色灰黑、螺纹少;泥鳅种要求体色深黄、健壮、规格整齐。
3、提早放养
单季稻田栽秧后即可放养鳅、螺苗种,而冬闲田可先放养苗种,后栽秧。
一般亩放3-5厘米的鳅种0.7-1万尾、田螺2000只,在苗种放养前还需要提前用3%食盐水浸浴3-5分钟。
4、饲料管理
采用本养殖方式,稻田内活饵丰富,一般不需要补喂动物性饲料,若需补充投料,可用人工饲料。
一般要求日投喂量为整体总重的5%,并根据水质滚慧、天气、摄食情况等适当调节,在7-9月份生长旺季,日投喂量需增加至10%。
龙虾田里养泥鳅应注意什么怎么养
稻田养殖泥鳅可与龙虾混养,龙虾可兆咐以用稻田养。春季3~5月,先罩竖养殖种植早稻,待秧苗成活以后,族闷纯保持水深20cm亩投放螯虾亲虾5~7。5kg后缓慢降低水位,直到全部排干,交配抱卵的亲虾入洞穴排卵孵化,秋季稻收割后,将水灌满池子,约2个月后,有部分个体达商品规格,可捕捞上市,大部分在次年3~5月陆续达商品规格。
未捕出的虾可作一轮繁殖饲养,一般亩产可达150~200kg。采取这种模式稻田周围用石棉瓦或纱窗网等围起来。龙虾也可以和黄蟮/泥鳅之类的混养。龙虾有专门的水产饲料厂生产配合饲料。
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
当然可以
将田运闭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李歼、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
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裸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扩展资料:
田螺主要摄旁扰裂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3]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人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c|C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毫克/升时,它们摄食不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