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水产养殖常用中药 水产养殖中药技术规范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最长的一天

水产养殖如何正确用药

药物通常是按药理作用分类的。然而,鱼药由于药理作用研究不充分,一般以使用目的进行分类。

(1)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水质改良剂、生态条件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

(2)消毒剂用于消毒鱼池水体、鱼体和渔具的药物。

(3)抗微生物药用于杀灭或抑制鱼体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4)驱虫剂和杀虫剂通过药浴或内服,驱除或杀灭水生动物码枣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

(5)营养剂和代谢调节剂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增强机体体质、病后恢复和调节水生动物生理机能为目的而使用的药谈模郑物。

(6)激素类药物促进亲鱼性成熟和排放精、卵的药物等。

(7)中草药类指用于防治鱼类疾病、增强健康和促进生长为目的使用的中药材或成方散剂。

(8)其他还有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增氧含颂剂、增效剂、麻醉剂等。

想知道,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都有什么呢?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氏侍前,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歼清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谈让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1)大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可防治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2)黄芩: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等功效,可防治烂腮病、打印病、、肠炎病等。

(3)黄连:又名、川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效,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4): 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5)苦楝: 又名,落叶乔木。根、茎、叶、果均可入药,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如锚头鳋、车轮虫、隐鞭虫、等。

(6)五倍子:又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上的干燥虫瘿,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杀菌能力强,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

(7)大蒜:以鳞、茎入药,所含的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功效,常用于防治肠炎病、烂腮病、锚头鳋病等。

(8)乌桕:又名油子树、白桕、木梓树等,落叶乔木。以果、叶入药,有杀菌、消肿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

拓展资料:

药材加工

净制

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青木香、、白芷、前胡、凳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如丹皮。蒸、煮、烫某些含淀粉或糖质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如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则能保持药性不致变质。山上的草药

切制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

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枣核纳,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上一篇:昭虾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虾的养殖技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