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苗的养殖个必须知道的技术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现在养殖草鱼的农户较多。
但是草鱼鱼苗的人工繁殖比较麻烦,很多养殖户一般从大规模的繁育场引进,引进草鱼苗后,要对草鱼苗进行养殖管理。
养殖户想要提高草鱼的养殖效益,掌握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草鱼苗的养殖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做好塘口选择和消毒
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污染的江河、溪流或水库水为好,同时配套设施齐全,池塘面积一般以1~3亩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
池塘所处位置应是比较开阔平坦,通风透气,光照时间长,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宜。
2、药物首选以块状生石灰为好,以150千克/亩生石灰带水消毒法,以杀灭细菌、病毒和敌害生物。
二、草鱼水花的选择
1、最可靠的途径是直接检验水花质量,从孵化环道移出暂养在网箱中的水花,在网箱下风处取出一盆仔细观察,质量好的水花体色正常,平游活动迅速,活动自如,无畸形。
2、通常在消毒后13天左右,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期。
另外,池塘水温与装苗水温不得超过3℃,否则,将装苗器具放入池塘,待二者温度基本相同时,方可放心投放。
三、科学管理方法
1、在池塘四周可随处观察到鱼苗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池塘的全部情况。
2、投苗1周内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适宜水花生活的环境。
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应及时多投豆浆或粪肥。
3、要适量投喂人工豆浆等饲料,悉枣培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
除此之外,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
经过10天左右培育,已经有部分开始改变食性,此时要适量投喂些萍莎和小浮萍进行诱食,青饲料注意洁净新鲜,严防病从口入。
同时密切观察池塘的溶氧情况。
池内缺氧浮头严重时,应及时加注新水。
遇到闷热天气又突然下雷阵雨,池内上下层水对流,大量的残渣从池底涌上水面,鱼苗减食或基本停食,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泛塘,遇到此种情况立即注入新水或打开增氧机。
4、鱼苗经1个岩改月左右的培育,食性早已经转变完成,规格均在3~4厘米,此时是夏花鱼苗了,除了部分出售外,睁唯就必须分塘管理,只留每亩约1万尾的夏花继续培育至冬春鱼种。
在分塘的前2天,要进行拉网适应性锻炼,操作要轻快敏捷,减少人为造成刨伤。
5、在防病方面,一般按常规消毒法进行。
秋后投饵按上、下午各投饵1次。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后至冬季,鱼苗基本达到10~20厘米,进入冬季,气温很低,如暂不投放,把鱼种并在较深的池塘越冬,等待春天投放。
以上就是草鱼苗的养殖技术,养殖户要注意,在投放草鱼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气温合适的天气。
夏季要重点防缺氧泛塘。
一旦发现鱼浮头的倾向,要立即打开增氧机,避免草鱼苗的死亡。
草鱼水花鱼苗养殖技术
草鱼水花鱼苗养殖技术:池塘条件、池塘消毒、水花投放、饲料喂养、水质调节。
1、池塘条件
面积5-8亩,水深为1.0-2米左右,池底平坦,底部的淤泥厚20厘米,每口池塘配置3千瓦叶轮式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一台,独立的进排水管道,水源为地下水。
2、池塘消毒
一般在鱼苗转出后,将塘水排干,阳光暴晒尽可能长的时间(冬季>30天),这样养兆裂殖期间病虫菌会少很多。晒塘之后,还选择适合的清塘的药物,比如生石灰、菊酯类、氯硝柳胺等。
3、水花投放
每年的5月5日-15日,选择合适的时机链猜携放水花,水花投放密度以亩放10万尾为宜,成活率30%,每亩可培育3万尾3cm左右分水。水花投放前一天需开增氧机不停机,到水花下塘后三天,连开四天曝气可减少气泡病发生概率。
4、饲料喂养
以豆浆培育为主,水花下塘第二天即可泼豆浆,每日3-4次。先将黄豆浸泡8小时,用磨浆机尽量磨细,然后沿边泼洒。经过7天的培育,水花进入乌仔培育期,此时可用发酵好的菜饼培育。经过15天的培育,水花进入分水培育期,此时则应该棚伏将配合饲料用磨浆机磨细,沿池边抛洒。
5、水质调节
首先考虑的是肥度,建议透明度长期保持30厘米左右为宜。另外,在藻相方面,长期保持优质的隐藻、硅藻、绿藻等藻相水、避免蓝藻、甲藻、裸藻等藻形成优势种群,是日常调控藻相的重点。
草鱼水花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池: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背风向阳,水体不宜过深。清塘: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鱼苗:能在漩涡边缘逆水游为好苗。下塘:先试早态皮水后下塘。密度:每亩放养8-10万尾。饵料:豆浆投饵为闭答主,施肥为辅。水质:保持池水肥、活、爽、嫩。巡塘:每天早晚各1次。鱼病:夏花阶段积极防病害。分池:鱼苗长到陆差3厘米时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