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肉羊品种绵羊排名前十 肉羊品种绵羊排名榜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开心宝贝之奇幻之旅

中国十大羊肉排名

中国最好吃的羊肉排名:羊肉、茶卡羊肉、盐池滩羊肉、万宁东山羊肉、横山羊肉、尉犁罗布羊肉、靖远羊羔肉、乌珠穆沁羊肉、简阳羊肉、定边羊肉。

1、阿勒泰羊肉——其羊肉肉质鲜嫩可口,而且没有膻味。

2、茶卡羊肉——是青海省的特产,那里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家畜养殖,其羊肉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

3、盐池滩羊肉——它悠久历史,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盐池滩羊肉肉质细嫩、不膻不腥的优良品质,是羊肉中的佳品。

4、万宁东山羊肉——是海南省的特产,那里所产的万宁东山羊肉肉质鲜嫩,经过烹饪后吃起来也十分鲜美可口。

5、横山羊肉——产自横山区,所产的横山羊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6、尉犁罗布羊肉——产自尉犁县,所产的羊肉肉质紧密,肥美鲜嫩,还具有独特的香味。

7、靖远羊羔肉——它不仅肉质鲜嫩,美味可口。

8、乌珠穆沁羊肉——乌珠穆沁羊体格大,产肉多,所产的羊肉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也非常丰富。

9、简阳羊肉——是四川省的特产,其肉质细嫩,肥瘦相间,用简阳羊肉制成的羊肉汤味道非常鲜美。

10、定边羊肉——产自陕西省,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所产的定边羊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肥而不腻。

最受养殖户喜爱的肉羊品种有哪些

1、小尾寒羊。超大的个体,配上超高的繁殖率,使小尾寒羊成为国内肉羊界的老大。小尾寒羊原产于山东鲁西南地区,以梁山、郓城、嘉祥以及周围地区最好。小尾寒羊成年公羊体重可达300斤以上,最大体重为380斤。小尾寒羊母羊体重可达160斤以上,经过选育的小尾寒羊成年母羊均重180~220斤,繁殖率每胎可达2~5只。在2015年羊年春晚,小尾寒羊还被选作春晚吉祥物,这更加奠定了小尾寒羊在肉羊界老大的地位。小尾寒羊虽然优点多多,但也有它的确定。小尾寒羊比较娇贵,对饲养环境要求高。虽然高产,但有些母羊奶水不好,在养殖高产小尾寒羊时需要养几只奶山羊代乳。出肉率相对于专门化肉羊品种来说,也不算高。

2、波尔山羊。如果说小尾寒羊是肉羊界的老大,那么波尔山羊则是肉用山羊界的老大,肉羊界的老二。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它出肉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我国在1995年从德国开始引进波尔山羊,通过不断的杂交选育以及扩群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了较高纯度的波尔山羊种群。高质量杂交波尔山羊,成年种公羊可以达到200斤以上,成年种母羊可以达到120斤以上。波尔山羊繁殖和纯度有较大关系,纯度越低繁殖率越高,纯度越高繁殖率越低。比如1~2代波尔山羊每胎可以繁殖2~3只,5~6代波尔山羊每胎只能繁殖1~2只。

3、湖羊。湖羊也是我国羊种,在各方面和小尾寒羊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优秀的湖羊个体,无论在个体大小还是在繁殖率方面都可以媲美小尾寒羊。不过由于湖羊种群间差异较大,其中优秀个体较少,所以只能排在小尾寒羊后面。相对于小尾寒羊,湖羊也有独特的优势。湖羊耐潮湿、皮实,更适合大规模圈养。目前在偏南方的一些地区,养殖绵羊的情况下,都会把湖羊作为首选母本。

4、杜泊羊。杜泊羊也是原产于南非的肉羊品种,被誉为钻石级”肉羊品种。不得不说南非在肉羊育种方面的确有一套,两大世界级的肉羊品种均来自南非,不过我国杜泊羊多数都引种于澳洲。杜泊羊分为白头和黑头两种,这两种除了在头部毛色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差异不大。杜泊羊有出肉率高、耐粗饲,以及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杜泊羊多用于做终端父本,与小尾寒羊或湖羊进行杂交,以弥补它们出肉率方面的不足。杜泊羊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繁殖率太低了。纯种杜泊羊一般一年一胎,一胎多数为一只。

绵羊品种大全

绵羊的品种大全为南丘羊、萨福克羊、美利奴羊、湖羊、西藏羊、波尔华斯羊、莱斯特羊、东弗里生羊。

南丘羊是较为优良的短毛型肉用绵羊品种,它原产于英格兰的南部丘陵地区,原名为丘陵羊,且南丘羊的性情温顺,具有肉质嫩、繁殖能力强、适应性优良的特点,而且公母南丘羊都没有角,它的鼻子和嘴巴都是黑色。

其中的萨福克羊是以南丘羊为父本,以旧型有角萨福克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它的生长速度较快,体格较大,成年的萨福克公羊提高可达169千克,而且萨福克羊的头部和四肢为黑色,没有羊毛覆盖。

细毛绵羊品种原产于西班牙,且美利奴羊的体型较小,公羊具有螺旋形角,它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毛用、肉用和毛肉兼用等,而且美利奴羊能终年在草场上进行放牧,会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时产崽。

最后,湖羊是太湖平原的重要家畜之一,是较为稀有的白色绵羊品种,养殖湖羊时,需要在地势较高且坐北朝南的地方建立羊舍,而且羊舍的地面上要铺一层稻草,还要给湖羊提供野草、牧草、枯桑叶等饲料。

上一篇:云南胡蜂养殖技术视频讲解 云南最新胡蜂养殖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