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优良的中型鹅种。该品种是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觅食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合群性强。早期生长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且绒品质优。
品种来源,皖西白鹅形成历史较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即有文字记载,正信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品种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该地区历史上人少地多,交通闭塞,以自给经济为主。盛产稻、麦,河湖水草丰茂,丘陵草地广阔,放牧条件较为优越。当地群众素有选养大鹅的习惯,对该品种的体型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习惯选用2~3年的老鹅作种,春季采用自然孵化繁育雏鹅,故该品种母鹅就巢性很强。经过3~4个月的放牧,体重已接近成年鹅,但很少宰杀,继续饲养到11月,至农历"小雪"前后,在宰前20天将鹅圈养,限制其活动,以稻谷等饲料进行催肥,称为"栈鹅"。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濒危保护
安徽省六安市于1979年开始进行皖西白鹅品种资源保纯工作,并在霍邱户胡建立繁殖选育区。1981年皖西白鹅被正式编入《中国家禽悔清胡品种志》,被国家列为二类保护物种、重碧拦点保护禽种;1986年列为重要的农业开发项目。2003年农业部投资新建了皖西白鹅原种场,对皖西白鹅品种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皖西白鹅已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地方品种。
皖西白鹅养殖每年的3-4月,9-10月最好。
3-4月是水草丰盛,青绿饲料、蔬菜下脚料多,如莴笋叶是雏鹅的开食青料。紧接着是夏收作物收割后,小麦、油菜地是雏鹅很好的放牧地,使雏鹅不仅生长发育快,而且饲养成本低廉,“青草换肥鹅”是最节约的饲养方式。
9-10月份正是秋收以后,鹅可以放牧在稻田、草坡觅食丢失的稻谷及田间杂草、草籽。仔鹅在这个季节生长发育良好,可以根据仔鹅体重、外貌,经过雌雄鉴别选留种鹅,到当年年底或者第二年初就可以产蛋,孵化鹅苗,通常种用鹅都是以秋季养殖的雏鹅不仅好,来年开春就可以产蛋。
小鹅的管理
1、保温保湿,雏鹅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一般农户都是将雏鹅放在竹筐内,里面铺垫草,利用自身放出的热量来保温,寒冷的天气加热。1—5日龄温度保持在27—28℃,6—10日龄温度保持在25—26℃,11—15日龄温度保持在22—24℃,16—20日龄温度郑穗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放牧游水,初次放牧和游水在出壳7—10天,选择晴天,等饲喂以后赶在附近平坦的草地上活动,让鹅自由采食青草,并赶在浅水边让雏鹅自由下水。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放牧次数和放水次数。20日龄后可以整天放牧,40日龄可以露宿野外放牧饲养。
3、保持清洁,防止鼠害,要经常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勤打扫场地和更换垫草,饲槽和饮水器要每天清洗,晚上要经常观察雏鹅的动静和防止鼠害。
仔鹅的放牧饲养和补饲
90日龄时对仔鹅进行选择,一部分作为后备种鹅,另一部分转入短期肥育后销售。
仔鹅放牧时,晴暖天气可以在野外宿营,选择青草和水源好的地方,搭一个简单的鹅棚,大棚内铺上稻草,天凉下雨时在棚内栖息,御寒防雨,热天可以让鹅群在外面宿夜。
鹅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草食水禽,鹅主要以草为食喊贺卜,增重快,生产成本低,利润高,是有资源的地方养拍段殖的的一个好项目,只要细心管理,科学养殖是很容易获得成功的。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