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养蚕桑树种植技术和养蚕的树是桑葚树吗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部门育成推出的优质高产桑品种愈来愈多,正在逐步替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栽植的湖桑32号等老品种。优良的嫁接桑品种很多,无法一一列出,下面介绍几种近期可供选栽的品种。
①农桑14号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形直立,树冠紧凑,发条数多,枝条粗直而长,无侧枝;皮色灰褐;冬芽正三角形,芽紧贴,棕褐色,副芽大而多;开雄花,花穗少;发芽期比湖桑32号早10天左右,属早肢笑生中熟品种。生长势旺,全年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7米2。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30.0%~40.1%。对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改咐中强抗。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的为害程度较轻。长江以北地区春季易受晚霜冻害。
②育71-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199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冠稍开展,枝条直立较粗壮;皮青灰色;冬芽三角形,离生,灰白色,副芽较少;开雌花,桑椹少;发芽期比湖桑32号早3~5天,属中生中熟品种。发芽率高达80%左右,发条数中等,生长旺盛,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20%左右。叶质优良,养蚕成绩好。抗旱性较强,中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宜养成各种形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其增产效率较高。适于长江流域栽植。
③盛东1号
由原浙江农业大学桑蚕系育成,199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形直立,枝条长而直,发条数多,侧枝少;皮紫褐色;冬芽三角形,紧贴枝条,紫灰褐色,副芽较多;雌雄同株,桑椹少;发芽期比湖桑32号早7天左右,属早生中熟品种。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14.5%。对桑疫病和桑黄化型萎缩病中抗。扦插成活率较高。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可栽培。
④丰田2号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202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三倍体品种,树形高大,稍开展,枝条粗长直立、均匀,几无侧枝;皮青灰色;冬芽正三角形,贴生或芽尖稍离,黄褐色,副芽多;偶有雄花;发芽期比湖桑32号早7天左右,属早生中熟品种,秋叶硬化迟。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37%左右。中抗桑疫病;夏秋季红蜘蛛、桑蓟马等微型虫为害少。耐旱性较强,耐湿性中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可栽培。
⑤嘉陵20号
由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育成,200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倍体品种,树形紧凑,枝条直立粗长,皮色灰白,冬芽长三角形,芽尖稍歪斜,离生,副芽大而少;发芽期比历歼含湖桑32号早3~5天,属中生桑品种。发芽率高达85%左右,枝叶营养器官生长特别旺盛,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31.81%左右。叶质优,桑叶易采,耐贮藏,秋叶硬化迟,落叶迟。适合平原和丘陵山区栽植,低干或中干养成。抗旱性、抗桑疫病均较强。栽培中注意对桑瘿蚊和红蜘蛛的防治。
⑥陕桑305
由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育成,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倍体品种,树形稍开展,枝条粗长而直,发芽率高,发条数中等;皮棕褐色;冬芽短锥形,离生,淡赤褐色,副芽少而小;成熟叶片长心形,多浅裂;开雌花,早落;发芽期比湖桑32号稍迟,属晚生中熟品种。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20%~40%。对水肥反应敏感,在缺水、缺肥或叶面积指数过高时黄叶增多。木质较疏松,夏秋季宜间隔采叶,防止伏条,抗萎缩病和桑疫病、抗旱耐寒性较强,注意防治桑蓟马等害虫。适合在长江以北、黄河中下游栽培。
⑦璜桑14号
由浙江省诸暨市璜山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共同选育,198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树形稍开展,发条数多,枝条粗而直,侧枝少;皮色青灰带黄;节间密稍带弯曲;冬芽正三角形,黄褐色,尖稍离,副芽少;开雌花,桑椹少;发芽期比湖桑32号早5天左右,属中生中熟品种。全年亩产桑叶比湖桑32号增10%左右。抗旱、耐瘠性强,抗桑褐斑病较强,抗桑疫病较弱。适宜在西部丘陵山坡、干旱地区栽植。另外还有一批正在申报审定、产质量性状较好的后备新品种,如强桑1号、金十、丰田5号、海宁桑等,已在各地试栽。
总的来说,大多数桑品种如湖桑32号、农桑14号等的适应性较强,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云贵川等地均可栽植,但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原栽植更能发挥其优质码辩高产的性能;也有一些桑品种如璜桑14号、陕桑305等抗旱耐瘠能力较强,适宜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植。新发展的蚕区在选择桑品种时可以参考自然条件相似地区栽植的桑品种,在引进新品种时应当通过3年以上试种对比,桑叶产量和养蚕成绩都超过对照品种或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者,才可推广应用,栽植面积不宜一下子很大。同时应避免品种单一,以2~3个品种为主,少量栽植备选品种,为今后5~10年的迟册缺品种更新做好贮备。
各地蚕桑技术部门应承担起引进、筛选适应当地栽培的桑树新品种的任务,并针对拟推广品种的主要特性,开展栽培技术研究,为优良桑品种栽培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即良种良法。
桑树栽培技术
一、桑苗繁育(有性繁殖)
2、播种时期及方法播种可春播或秋播以春播为主,清明前后是播种最适宜时间,秋播在9月中上旬进行。目前推广的桑树品种是桂桑优12、桂桑优62杂交桑。发芽率90%左右的种子,每亩播0.75公斤。方法:用细土和少量氯丹粉(3两/亩)伴种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薄盖一层细土,再盖稻草淋足水。
3、育苗管理播种后10天内要保证苗床有充足的水份。7~10天长出两片子叶时,选阴天或傍晚揭草。15~20天后长出4~5片真叶,要除草、追肥。每亩用尿素2公斤冲水施,隔7天一次。经过4~6苗长至60厘米高以上,可根据需要出圃。
二、桑园的建立
1、桑地的选择及整理
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桑树适应雀碧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土地的肥脊等与桑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行距80~90厘米开沟(深40厘米、宽35厘米),沟内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然后回土拌肥,碎土填平,接着拉线划行,以便栽植。种植要集中连片,与水稻、果树、甘蔗等作物要有一定距离,以免喷洒农药时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
2、苗木的选择和处理
挖桑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级,要求根颈部直径0.3厘米以上,高达40厘米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种植前过长、干枯、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过长的根系也应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栽植。
3、种植时期及方法
以冬种为最好,其次是春种。按株距18~20厘米、行距80~100厘米,用铲插法沿划线栽植,种植深度以埋过青茎35厘米为宜,并用脚踩扎实,每亩种5000株左右,种后淋定根水,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上部苗茎,如遇干旱还要淋水保枯岁数苗。
4、桑园管理
(1)冬肥冬肥对桑树全年生长和桑叶产量、质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后即冬至前后结合桑园冬耕时施入,冬肥应以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每亩3000~5000公斤,用塘泥、沟肥泥施在行间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桑芽长至2~3片叶时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或复合肥等速效性氮肥为主。用量:尿素15公斤/亩,复合肥25公斤/亩。
(3)造桑造肥即采一次叶施一次肥。用量:粪水50担/亩或尿素25公斤/亩,宜水肥兼顾。在保证造桑造肥的情况下,夏伐后要增施一次有机肥。施肥方法常用沟施,在行间开沟,施后覆土保肥,施肥应与中耕除草结合。
5、桑叶收获及桑枝剪伐
春秋蚕第一次采叶,需在新梢长有70厘米以上方可采收,并剪去下部其余弱小枝,每篼留3~4条壮枝。每次采叶要留枝条上部5~6片叶,下部叶片可全采。桑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后,离地面30~40厘米处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进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条。
6、桑园病虫害防治
没首 桑园用药要求高效低毒、残留期短。
1、虫害常用药: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敌敌畏1000倍,普通乐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药: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1000倍。
养蚕简要技术规程
一、养蚕的基本设备及蚕药
1、蚕室养一张蚕需大蚕房20平方米,小蚕房10平方米,专用贮叶室等,以利于防病。
2、蚕具包括温度计、蚕匾、塑料薄膜、蚕网、方格簇、蚕筷、鹅毛、切桑刀、砧板、桑剪、黑布等。养一张蚕需蚕匾16~20个,方格簇160~200个,小蚕网14张。
二、养蚕前的准备
蚕房、蚕具消毒。养蚕前7天,将蚕房及蚕具清扫干净后,用消杀精或1%漂白粉或强氯精液进行喷洒消毒,以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药后关闭门窗,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洒消毒。
三、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四、收蚁
感光3~4小时后,于早上8~9点钟左右,即可收蚁。室温降至24℃,收完蚁后升温。收蚁的方法为:把黄绿化第一展开鲜嫩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蚕匾上,用叶量不宜太多,一般为蚁量的5倍左右。采用拍打法,用手扯平蚕种纸,拿蚕筷用力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蚕匾,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或正方形,即可喂叶。在第二次喂叶前要用“小蚕防病一号”薄薄地撒一层进行蚕体消毒,10分钟后才能喂叶。
五、小蚕的饲养
1、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为27~28℃,干湿差2~2.5℃。为了保湿,1~2龄小蚕用全防干育即上面盖塑料膜,3龄用半干防育即只盖不垫。
2、小蚕的用叶。
1龄:自顶芽数下第三片,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用叶1公斤;2龄:自顶芽数下第四片,叶色绿中带黄,用叶3公斤;3龄:自顶芽数下第5~6片,叶色嫩绿色,有光泽,用叶11公斤。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点、中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0点。4~5龄大蚕相同。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小蚕眠前、眠中、眠起处理
①眠前除沙:小蚕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此为催眠特征,应立即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蚕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蚕匾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③眠中处理:眠的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后期室内宜湿,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④眠起处理:当一批蚕中有95%以上的眠蚕已蜕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明显变大,蚕儿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
应注意各龄蚕饷食前先进行蚕体消毒,方法为:用纱布袋装“小蚕防病一号”撒放10分钟后再饷食,在给第二回桑前提网除沙。
六、加强蚕期的防病消毒
1、做到“三洗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
2、坚持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霉素,对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蚕病效果较好,添食方法,取氯霉素一支加水一斤,喷洒10斤桑叶,于三、四、五龄饷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龄中期再添食一次。已发生蚕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霉素、红霉素交替使用。
3、及时淘汰弱小病蚕,并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盖掩埋。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鱼塘,以免病毒传播。
七、大蚕的饲养
4~5龄蚕称为大蚕,适温为25℃,干湿差3℃。通常在五龄饷食给第二口叶后,移蚕下地。蚕下地前,先打扫消洗地面,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然后移蚕下地,饲养大蚕要做到透风良好,加强消毒,每天用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给桑前),采叶不要采黄叶、泥叶、煤烟叶、虫咬叶。大蚕食量大,要做到良桑饱食,一张蚕种用叶量500公斤。
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成熟,蚕成熟的特征为: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是上簇的适期。方格簇的上簇方法为:选4~5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然后把熟蚕均匀地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一般春蚕上簇后六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养蚕桑树种植技术和养蚕的树是桑葚树吗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