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安徽特色猪种和安徽本土猪的文章,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我国地方猪种丰富多样,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根据其起源、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外形和生态特点,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大类型。
华北型的典型猪种为民猪(东北民猪),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以中型猪多见。外貌特征: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全身被毛黑色,毛密而长,猪鬃较多,冬季密生绒毛。生产性能:民猪初情期为4~5月龄,初产母猪每胎仔数约12.2头,活仔数约10.56头,经产母猪分别为15.55头,13.59头,母猪在-15℃条件下可正常产仔和哺育仔猪;20~90kg生长期日增重458kg,体重90kg屠宰时,瘦肉率46.13%,肉质优良;在杂交繁育方案中主要用作母本,与大白、长白、苏白、巴克夏猪杂交,日增重分别为560、517、499、466g。与长白杂交,产仔数的优势率为-14.77%。
图8东北民猪华南型的典型猪种为两广小花猪。外貌特征:体型较小,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生产性能:较早,公猪2~3月龄开始爬跨配种,利用年限为4年;母猪4~5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6~7月龄开始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8.2头,经产母猪可达12.5头;15~90kg体重阶段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399g,体重75kg屠宰时,屠宰率为67.6%;在杂交繁育方案中,一般作为母本,与大白、长白、巴克夏猪杂交,进行三元杂交可取得较好的,长杂种猪的日增重比两广小花猪提高35.5%,饲料利用率提高36.2%。
华中型的典型猪种为宁乡猪,它有狮子头、福子头和头之分。黑白花猪,耳小、下垂;四肢粗短,多卧系;背凹腹垂;尾尖,尾帚扁平。生产性能:母猪130日龄初次发情,164~177日龄可以初配,断奶后5~7天产后发情,母猪利用年限在8年以上,经产母猪每窝产仔10.12头;肥育猪10.5~80.5kg体重时,平均日增重368g;75~80kg屠宰适宜75kg屠宰时,屠宰率为70.19%;以宁乡猪为母本,与中和长白猪杂交,日增重分别为438g和434g,杂种猪瘦肉率分别为47.98%和49.70%。
图9两广小花猪
图10通城猪江海型猪的典型品种有太湖猪,包括二花脸、梅山猪、米猪、沙乌头猪等。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生产性能:
①繁殖性能: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尤以二花脸、梅山猪隐锋薯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最高记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②遗传性能及杂交优势: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③肉质特性:太湖猪早熟易肥,瘦肉率38.8%~45%,肌肉pH为6.55±0.2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5±2.0%,含量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比其他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0.28%,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占75%,2分占25%。
④饲养管理特点:太湖猪虽然耐粗饲、耐低营养水平灶者日粮,但因其高繁殖力特点,在培育种猪、后备猪及仔猪时,要尽量满足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另外,太湖猪因不良环境刺激基敏会产生,应搞好环境卫生和防疫工作,并作好记录。
图11梅山猪西南型猪分布于、四川、湘鄂西等境内,典型品种为荣昌猪。该品种多数两眼四周、头部、尾根和体躯出现黑斑,其他部位为白色;耳中等大小,下垂,额面有旋毛;背微凹,腹大而深。产仔数8~10头,经产母猪10.2头,屠宰率70%左右,脂肪较多。
图12荣昌猪高原型猪的典型品种为藏猪,分布于,气候干燥寒冷,养猪以放牧为主。主要特征是:头狭长,耳小竖立,形似野猪,毛多为全黑,少数有黑白花和红毛。产仔数为5~6头,生长慢,抗逆性强。
图13藏猪
2、八眉猪(又称泾川猪、西猪,包括互助猪)。产地(或分布):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主要特性: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虚指皱纹,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被毛黑色。生长发育慢。
3、黄淮海黑猪(包括淮猪、莱芜猪、深州猪、马身猪、河套大耳猪)产地(或分布):黄河中下游、淮河、桐誉旦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主要特性: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
我国地方优良瘦肉型猪有淮南黑猪、东北民猪、大花白猪、金华猪、太湖猪、荣昌猪。
(1)东北民毁带猪原产于东北地区。头中等大,面直长,被毛全黑,冬季密生绒毛,猪鬃优良,体质强健,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结实粗壮,后躯斜窄,腹大下垂,乳头7对以上。母猪产仔数平均13.5头,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2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5.3头。10月龄体重136千克,屠宰率72%,在体重90千克时屠宰,瘦返绝肉率为46%。成年体重公猪约200千克,成年母猪约148千克。民猪具有抗寒力强、体质强健、产仔数多、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于放牧和较粗放的管理,与其他品种猪进行两品种和三品种杂交,所得杂种后代在繁殖和肥育等性能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但脂肪率高,皮较厚,腿肌肉不发达,增重较慢。长白猪与民猪的杂交后代日增漏余姿重587克,饲料转换率3.09∶1。
(2)淮南黑猪安徽地方猪种之一,包括产于定远县的定远猪及霍邱县一带的霍寿黑猪,分布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整个江淮丘陵地区。
(3)金华猪亦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外形具有“两头乌”的毛色特征,即头及臀尾为黑色,体躯和四肢为白色。体形不大,耳大下垂,颈短,背腰宽而略凹,腹部圆而微下垂,四肢较短,臀倾斜。奶头多在8对以上,产仔数平均13.78头。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0千克,8~9月龄肉猪体重为63~76千克,屠宰率72%,10月龄屠宰瘦肉率43.46%。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肉质好,但肉猪后期生长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4)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兴、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头猪等。头大额宽,面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耳软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下垂,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毛色全黑或青灰色,乳头数8~9对。产仔数平均1.3头,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生长速度较慢,6~9月龄体重65~90千克,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39.9%~45.08%。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114千克。长白猪与枫泾猪的杂交后代日增重550克,瘦肉率52.5%。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安徽特色猪种和安徽本土猪的精彩内容,喜欢请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桂花 品种 桂花品种哪种最好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