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鸡棚冬季管理措施 鸡棚冬季管理方法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鸡棚冬季管理措施 鸡棚冬季管理方法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立冬已经过去几天了,气温也是越来越低了,这对于散养鸡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散养鸡过冬不像大棚养鸡,它没有完备的保持设施与措施,所以到了冬季如何过冬冬成为了一大难题。那么散养鸡怎么过冬呢?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1、 防寒保温。散养鸡的棚舍枣没比较简陋,大多就是一个用来避雨和休息的地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这在冬季用来作为保温场所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度以上,所以可以在鸡舍周围设置防风障。避免冷风侵袭,再在墙缝、门窗等有可能漏风的地方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贼风和过堂风。同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依靠群体温度过冬。
2、 增加光照时长。光照不仅能增强鸡的体质,还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但是冬季因为昼短夜长,光照时长较多,所以需要在鸡舍内按照电灯,人工补光,一般每天的光照时长要达15小时以上,开灯时间可以采取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在温度适量时将鸡群赶出鸡舍,让其尽可能接受光照时长,这时也是鸡舍卫生清凳返纳扫的好时期。
3、 增加营养。冬季气温较低,鸡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抵御严寒,而冬季散养鸡无法从外界获取更多的养分,所以这些就需要从饲料中获取。因此在冬季应该适当的条件散养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使其有充足的能量抵御严寒,另外也要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
冬季时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这时一旦发生病情应该及时用相对应的药物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要每隔5-7天用消毒鸡带鸡消毒一次,这样能杀死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对鸡马立克氏病毒、世哗鸡新城疫病毒等,这样能极好的预防疾病。
冬季气温寒冷,在鸡舍通风管理的过程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突出,在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时,应明确以保证最小通风量为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
一、冬季通风管理的侧重点
冬季通风主要以换气为主,以舍内体感无色无味、无憋闷感为宜;体感风速在0.1m/s以内、舍温在13℃以上、昼夜温差在3-5℃内,且维持相对稳定为最佳状态。其中产蛋高峰期在满足最小呼吸量的同时,应重点关注鸡只体感风速,稳产期和产蛋后期重点关注空气质量。
二、密集式鸡舍冬季通风管理的基本参数与原则
适用的密闭式鸡舍类型:鸡舍密集性好,且采用“纵向风机+横向通风小窗”通风管理模式。
1、通风管理的基本参数
1)风机风速:冬季为维持前后进风量的一致性,需要较高的舍内静压,进而导致风机功率降低,一般风机的风速在5.5-6.0m/s之间;
2)排风面积:每台风机的有效排风面积为0.76m2;
3) 小窗最小开启距离:2.5-75px;
4) 小窗最小风速:应维持在3.8m/s以上,方可保证进入的新鲜空气在舍内均匀分布。
2、通风管理的基本原则
冬季鸡舍通风以维持最小通风量为主要原则,①、根据最小通风量确定悦能负压风机的开启个数;②、根据舍内温度和风机个数来确定小窗开启数量,当两个以上风机常转时考虑小窗全部使用,低于两个风机时,考虑关闭一半小窗;③、小窗开启以保证舍内通风的均匀性为原则,两侧小窗必须对称开启;④、小窗调整时间以维持舍内昼夜温度的相对稳定为原则。一般白天8:30温度开始不断上升,此时根据舍温将小窗逐渐调大,夜间7:00-8:00温度逐渐下降,根据舍温将小窗逐渐调小。
三、通风控制模式的制定
1、以温控风机通风为主
在保证最低通风量基础上,以夜晚舍内最低温度为开启值,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13℃。温度设定过高,舍内空气流通不畅;过低会导致通风时间过长鸡舍温度过低,造成鸡群应激。另外在寒冷季节,鸡舍温度低于温控器设定的温度时,风机无法启动,鸡舍需要维持最小通风量,就要采用定时风机间歇性运转通风,这样就能控制好舍内温度,不能出现忽高忽低现象。陆拆
2、正确调节进风口
在寒冷季节,鸡舍通风采用不同的进风方式,会对鸡群的舒适度以及生产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普通窗户和可调节的通风小窗。通风小窗的使用效果最佳,可以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节进风口,使进入鸡舍的冷空气以较高速度向上,流向鸡舍顶部,直至鸡舍中央,在鸡舍上方与舍内暖空气混合,避免鸡群受冷应激。如果进风口开启太小饥亏,鸡舍静压太高,鸡舍进风量就会不足;如果进风口开启太大,静压就会下降,造成风速较低且进风不均匀。具体做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摸索规律。
四、冬季通风控制过程烂悉神中易出现的问题
1、鸡舍结构方面
1)小窗安装过高或顶棚过低,导致风直接打到屋顶,折射下来,造成通风不均,冷风吹鸡;
2)小窗开口处有障碍物,导致舍内通风不均;
2、 温度设置方面
1)目标温度设定过高,导致风机开启数量少,无法达到最小呼吸量的要求;
2)目标温度设定低,风机开启数量多,造成冷应激;
3)延时温度设定低,导致风机频繁关启。一般冬季延时温度设为0.2℃。
3、小窗调整方面
1)两侧小窗开启大小不一致,导致舍内温度不均;
2)小窗大小调整过早或过晚,导致昼夜温差加大;
4)夜间小窗按照个人感觉调整,造成每个人调整的小窗大小不一致,舍内风速不断变化,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5)认为小窗开启越大风速越小,当舍内静压足够大的时候小窗开启越大,舍内风速越大。
4、风机使用方面
主要是丢转现象,应每隔一段时间紧一次风机皮带,或安装涨紧轮。
综上所说,冬季鸡舍通风成功的关键归纳为:控制好舍内温度不要出现忽高忽低现象;提供正确的空气流向模式,防治鸡群受冷应激;提供适当的新鲜空气,控制湿度、氨气、粉尘、微生物等。
冬天是肉鸡饲养最难的季节,因为冬季通风和保温矛盾,由于饲养密度大,过于封闭保温,导致舍内CO2过多,新鲜首绝磨空气缺少,使鸡舍内的气候环境很差,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腹水症等。因此冬季饲养肉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降低饲养密度:在密闭的鸡舍内,由于鸡群的呼吸致使舍内O2含量下降,CO2增高。在采取取暖措施的鸡舍内,湿度大,温度高,鸡体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加。由于饲养密集,病原通过空气传染的机会增大,鸡患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乱等病的机会就会增加。若降低饲养密度,鸡只减少,需氧量减少,呼出的CO2减少,使空气的污染指数降低,从而减少发病率。
2、加强鸡舍通风:饲养员进入鸡舍感到刺鼻、刺眼或有轻度呼吸困难时,必须升高舍温,并缓慢通风,避免通风量过大,导致鸡舍温度局部或整个鸡舍降温太快;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向鸡体,防止鸡患感冒。外界大气温度太低时,鸡舍通风可通过一个温暖的空房间预温后,再通入鸡舍或者将加热的空气通过风管或长布袋通向鸡舍。一般情况下,应在晴天、无风的上午10:00—下午3:00开窗换气,这样通风不易使温度下降太大,又有利于节约燃料。但任何时候,有刺鼻、刺眼气体或呼吸感到困难时就必须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鸡疾病的发生。
3、控制鸡舍温度: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与肉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抗病能力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生长阶段最适温度不同,正常情况下,育雏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气温变化可下降2—3℃,直至18—21℃为止。育雏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标准,不可过高过低;要均衡平稳,生长前期高后期低,逐渐降低,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太大。供温控制的基本原则前期比后期高,夜间比白天稍高,弱雏比强雏要高,大风降温、雨雪天比正常晴天高,冬春育雏比夏秋育雏要高,免疫前后及鸡雏有病期间比平常要高等等。
4. 控制鸡舍湿度:肉鸡舍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舍内湿度太低,肉鸡表现呆滞、羽毛凌乱、皮肤干燥、喙和爪色泽暗淡,且易造成鸡体脱水,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湿度过者斗高,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鸡更加寒冷,生产中可采取在热源上坐水盆,增加湿度,也可用加湿器加湿;采取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在33度干表温度下,湿表温度应为28-29度,即干湿表温度差4-5度,这样可保证鸡舍65%-70%的相对湿度。
5、做好卫生消毒:鸡舍内要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防止粪尿在舍内储存过久产生大量NH3,造成氨中毒。肉鸡出栏后要对鸡舍彻底消毒,进鸡前空舍10天。鸡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1次,舍内每周1-2次带鸡喷雾消毒,定期对料槽饮水器等用具消毒。
总之,合理安排鸡的日常生活,加强饲养管理,坚决不使用霉变饲料,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宏烂在保证鸡舍温度的同时,利用阳光充足的时间适当通风,增加舍内新鲜空气;注意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减小饲养密度,对保证鸡体健康大有好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鸡棚冬季管理措施 鸡棚冬季管理方法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鸡棚冬季管理措施 鸡棚冬季管理方法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