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买猪仔广东话怎么讲的 买猪仔是什么意思

分类:致富项目发布者:风柜来的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买猪仔广东话怎么讲的 买猪仔是什么意思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买猪仔广东话怎么讲的 买猪仔是什么意思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东话卖猪仔是什么意思啊

广东话“卖猪仔”意思有以下三种:

1、契约工,即订约卖身3年、5年或10年。

2、赊单工,即出国船费由招工者先垫付,欠帐者在国外须受雇主控制,直至还清债款及利息。19世纪50年代,广东许多口岸设有“猪仔”馆昌卖,华工出国前集中于馆内,丧失自由,备受虐待,常有被折磨至死或自杀者。鹤山早期许多华侨出国也是被当作“卖猪仔”出去的。

3、买票乘车中途被“卖”,转乘另一辆车到目的地,即“卖客”。通常不是在正规车站买的票,或根本就没有正规车票,取而代之的只是收据等。而到达的目的地也不是车站渗虚,而是车站附近。卖客现象既损害旅客的正当利益,也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扩展资料

中国关于“卖猪仔”的历史:

早在明末清初,福建,广东沿海就已经有商人自建航船,以“公凭”订立方式运送农民或手工业者去南洋垦荒开矿,这些是移民,不是猪仔。猪仔是以掠夺方式进行的,跟中国国力急剧衰弱有直接关系。

从1785年开始,中国被卖到海外的苦力激增,转运中心在澳门,有的去了马来半岛槟榔屿,有的去了特立尼达群岛。1810年,几百名中国苦力出现在巴西,试种茶树。

当时圣赫勒拿岛上囚禁着拿破仑,英国海军将领巴塞尔.赫尔舰长来看望拿破仑时,拿破仑指着窗外花园里的中国园丁说:“这些人很善良,他们有才能,智慧,自尊心,决不可能长期被英国人或其它人奴役。”

到了19世纪,中国苦力被拐运人数比以前更多了。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为建造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整个东南亚殖民地,总督莱佛士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拐运最廉价又最勤劳的中国苦力,则是最理想办法。

1820到1830年,每年平均有8000名左右苦力运入新加坡。鸦片战争之后,1847年秘鲁华工丛迅燃达到12万人,古巴有15万。还有一批前往澳大利亚,出发站是新加坡和厦门。

1859年,中国苦力出现在海地,1864年出现在墨西哥,1867年大批苦力前往加达加斯加修公路,1883年连斐济也有了中国苦力。到了1898年,苏门答腊种植烟草的中国苦力达到56000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猪仔

广东抓猪仔什么意思

猪仔出现的背景

清初的海禁政策,最大原因就是防范反清复明等抗清活动。故顺治、康熙年间严厉推行海禁政策!乾隆朝后,国势由盛入衰,到了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 (1842)后才让世界看到了纸老虎的大清,中国的厄运来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五口通商,但这并不代表华民可以自由的出入海洋,人民的生活依然困苦,多数的人仍然想冒一线生机的险,到南洋去找生存的机会。

加上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黑奴大量解放,可是美国及其它地区仍是需要大量的劳工,中国沿海的人民就成了最佳的来源,也因为多数来自下层的弱势百姓,加上出海工作的基本条件待遇都非常差,当时的人也称这样的劳工为『猪仔』。

正因如此,华工出洋在鸦片战争 (1842) 后的一百年始达到高潮。以现今新马一带为例,从 1800 年到 1940年,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入境华工累计上百万人次,而这些移民大多数均来自于东南沿海省份的劳动人民

这一波出洋热潮不仅是与清朝立国以来的海禁政策背道而驰,而且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相悖。『有土斯有财』的观念不再禁锢着广大的汉民族,所谓『汉人怕水』的概念早已被一批批出洋寻找新生路的人给打破。华侨在这一时期移居的地方遍及世界各地。华人随着潮水涌动而漂洋过海,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华人就出现在哪!

有一部分人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出洋,有一部份人是透过大型移垦的方式,但仍有许多人是通过『契约华工』的方式出国。不论是何种方式,会选择到异地讨生活,绝大部份都是生活陷于困境的人。

什么是契约华工?什么是猪仔?

最早有关猪仔的定义解释,一说是出自上海《申报》所刊载的〈猪仔探源说一文〉;另一说则是出自《澳门纪略》。西方对这样的劳工正式称法叫契约华工,意指华侨自愿通过签订契约,到外国去做工。其实华工的契约许多是在诱逼下签订的,几乎和卖身契差不多。

事实上,『契约』不过是一种骗局,华工出洋后的待遇与契约上所刊载的完全是两回事,而对华工来说,这契约就是卖身契,签约后的华工完全丧失人身自由。至于猪仔则是当时更通俗普遍的叫法。

猪仔的买卖过程是大致上是南洋北美各地的种植园主与矿主,将所需要的华工人数与条件列出,交到设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洋行,由他们代招代办,洋行再交由专门搞人口贩郑拿卖的猪仔馆去办,由他们各处去招人。所谓招即是一种拐骗的手段,有的用花言巧语,有的则采取绑架的方法。一旦进入猪仔馆便失去自由,这种猪仔馆在东南沿海各口岸均设有,其中以澳门最多了。而猪仔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粤东潮州、惠州等地和珠江三仿空角洲各县、海南岛,少数来自闽南八县。

那些被囚禁在猪仔馆的华工在登船出洋前,还要受到雇工单位及当地官吏的盘查,供词必需要说出外工作是出于自愿,否则会被押回去毒打,直至说出自愿出洋被登记在案为止。契约是洋文的,主要规定做工年限、工资、地点等。但许多猪仔为文盲,不懂洋文,通常会被印上指模,更甚者会在猪仔的身上烙下代号,代表他们即将要抵达工作的地点。领得一些安家费后,就只能任人摆布。

不是听话就没事,其实跟贩卖黑奴差不多,同时会伴随着死亡。

在到达目的地没日没夜的工作前,还有一大段苦难的海上航程了。

运送猪仔的船只多为帆船,设备简陋,基本卫生条件不足。行驶极慢的帆船,狭小的船舱,在热带海洋上飘荡数月。加上贩卖猪仔是十分有利可图的交易,船主喊大搭为获取暴利往往超载,猪仔登船后即监禁于紧闭的船舱里,白天只能肩挨着肩屈膝而坐,晚上人靠着人躺下,船舱内空气十分的污浊,吃的是腐坏残食,加上水手的虐待、折磨,造成极大身心痛苦,故死亡率惊人。

猪仔在南洋当地生活

当华工被运至东南亚后,多数被运到马来半岛、印尼、婆罗洲开田辟荒或是种植烟草与橡胶。

清末曾经有一篇短篇小说〈猪仔还国记〉,说明猪仔的实际生活状况,内容大致为:广东人士虽略懂文墨,也成家立业,但遇到生意不顺利,到省城找机会时,就遇到猪仔掮客,貌似义气豪迈,替他抱不平之外还介绍赚钱机会。所以广东失意商人就被骗签下契约,卖到南洋当苦力七年,毫无音讯。之后他的妻儿变卖一切家产到处寻人,最后终于在南洋找到已被折磨不成人形的先生,然后经过在广东的家人奔走借钱,终于把人赎回家的故事。

在当时大部份有关猪仔的故事都跟上述故事雷同,大部份都在叙述猪仔无奈、悲惨的一面,但实际上尽管一般华工平日在恶质的环境中,工作劳动十分辛苦,但在其低层的生活里,亦偶有休闲轻松的一面。如:中国的新年假期中,还是可以看得到舞龙舞狮及迎神赛会等庆贺活动。这些节日活动的传统习俗成为支持猪仔度过漫漫岁月的精神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猪仔从事的多为劳动力高的工作,一旦他们有幸脱离猪仔生涯,也就在当地落地生根,并且将原乡观念自然带入当地,形成一种地缘与业缘的移民社会发展。例如:广东兴化人大多为三轮车夫,他们努力赚钱从车夫-计程车司机-车行,广东潮汕人一般都做小生意起家,慢慢做大,借此一步步达到光宗耀祖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清末开始就存在于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

结束猪仔贩卖

对于华工苦力的悲惨遭遇,清廷早先并不重视。地方官对于此恶况也很少干涉,更别说上奏朝廷,这些都间接促使猪仔贩卖的猖獗,从1850年代到1870年代,几乎所有东南沿海主要的港口皆有招工馆的设立。一直到1865 年,英法公使曾与中国总理衙门,会商中国契约工人出洋办法,最后由恭亲王提出三条:

1、 中国政府承认华工自由出洋…,惟其契约以三年唯限…其工作之时间,疾病之抚恤均有规定。

2、 凡以强迫招诱手段,招华工出洋者,根据国法处以死刑。

3、 出洋之处以通商口岸为限,以便外国领事帮同办理。

后来清廷经过几次与外国协商之后,由李鸿章于1874年签订的中秘通商条约及1877年的古巴华工条款最具意义,从此大量华人工人踏上了南美的土地。

根据过去资料显示一名猪仔从招募到运抵南洋,盘缠食宿费用约五六十元,售价二三百元。根据契约,每月工资 5 元,期限 3 年,工资共 180元,但经层层抽剥,所得不过数十元。正常情况下,3年期限一到,即可获自由,但若沾染赌博等不良嗜好,欠下债务,就只能继续当猪仔抵债。早年流传的一首《南洋吟》便将这些猪仔的遗憾唱到心坎里。

以过去的马来西亚为例,1916年废除猪仔制度,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去南洋谋生的华工又成倍增长,成为变相的猪仔。这个情况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结束。纵观整个猪仔发展,大约从十九世纪中期盛行至二十世纪初期才结束,可说是华侨血泪史上的一页,可中国人善忘,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广东话 猪仔 是可爱的意思么

首先你跟他是什么关系!如果你们是朋友,特别你是余慧个女的.那他拍毁差肯定是说你可爱,甚至表示跟你关系亲密!如果你是男的,那他是否比你大或者你比较肥(脸肥也是),男人对男人说他是猪袭皮仔,多是说以长辈的口吻或者说你肥帮你起个“花名”.

猪仔通常不是骂人的,骂人就叫你“猪头”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买猪仔广东话怎么讲的 买猪仔是什么意思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买猪仔广东话怎么讲的 买猪仔是什么意思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广东个性光影餐厅怎么做好吃 广东个性光影餐厅怎么做营销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相关文章
更多致富项目文章

精选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