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_致富项目_茶文化

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时间:2024-01-16 10:53:28 作者:生日开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汉中市西乡县旅游景点介绍 西乡县旅游攻略

西乡旅游景点有哪些

西乡著名景点有午子山景区、樱桃沟景区、太白洞景区、七星湖景区、枣园湖景区、骆家坝景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鲤鱼仙山景区、沐阳生态园。

西乡县名始于晋太康二年(281年),因张飞在此地被封为西乡侯,由南乡县改名为西乡县。随后县名屡改屡复,至隋大业元年(605年),再次复西乡县名,从此西乡县名延续至今。西乡县人文积淀丰厚,李家村遗址距今7000多年前,先民生息繁衍,史称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代表。

景点简介

1、樱桃沟景区

位于西乡县城北街道莲花社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是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是集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中国西部地区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胜地。景区樱桃种植历史约有200多年,集中连片樱桃园近13.33平方千米,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樱桃生产基地。盛产的樱桃,以其个大、肉厚、汁多、味美、色艳而饮誉省内外。

2、午子山景区

位于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也称“午子山风景名胜区”,简称“午子山”,亦名“武子山”或“母子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约27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是集自然山水风光、珍稀植物、茶园、果园、田园风光、堰上古镇和宗教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为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素有“汉南胜景区、陕南小华山、陕南小武当”之称,是观光旅游、宗教朝拜的圣地。

3、太白洞景区

位于西乡县茶镇,由峭壁下三个溶洞组成,洞底深潭清澈见底,太白洞洞外有数人合围的楠木13株,姿态峭拔。流泉飞瀑,古木参天,为消暑胜地,历代多有题咏传世。

4、七星湖景区

位于西乡县茶镇,水道长70余千米,水面25平方千米,直通石泉,是汉中最大的人工湖,素有“黄金小三峡”之称。一湖碧水如明镜,两岸青山似画屏。荡舟湖上,彩云飘逸,峰峦迭翠,白鹤腾飞,鸳鸯戏水,湖岸百花争艳,集湖光山色、苍劲与灵秀于一体。汉王古镇雄立江边,荔枝古道奇险依然,夕阳斜照渔歌唱晚,已建成旅游专线公路,浮动码头,豪华游轮,高速快艇。

5、枣园湖景区

位于西乡县城北街道枣园村,依托牧马河天然半环形河道形成的半岛形山峦修筑而成,水域面积0.8平方千米,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天然形成的山、水、湖、沙滩、松、林、茶、果与历史遗留的庙宇和三国时期魏主曹睿之子曹芳幼年居住的王子岭、太子沟浑然成为一体,与东裕汉茶养生谷隔河相望,形成优美的山水、茶园、人文景观。

6、骆家坝景区

位于西乡县骆家坝镇骆镇村,地处巴山腹地的牧马河源头,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历史古镇、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陕西省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7、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西乡县的大河镇和骆家坝镇境内,面积341.9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水青冈属植物原始林保持面积最大、种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南北气候带的分界岭,又是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处,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和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科普科考及观赏价值。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众多的奇山、秀水、异石、怪洞、长峡、飞瀑,亦有罕见的珍禽异兽,尤其是众多森林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更是魅力无穷,享有“仙境”之美誉。

汉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汉中有哪些景区值得游玩

汉中市旅游景点众多,值得游玩的有午子山景区、华阳景区、紫柏山景区、黎坪景区、朱_梨园景区、石门栈道景区、五龙洞景区、熊猫谷景区、栈道水世界景区、兴汉胜境景区、骆家坝景区、汉江源景区、龙头山景区、汉中市博物馆等。

1994年1月,汉中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11月,汉中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景点简介

1、午子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总面积约27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是集自然山水风光、珍稀植物、茶园、果园、田园风光、堰上古镇、宗教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为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素有“汉南胜景区、陕南小华山、陕南小武当”之美称,是观光旅游、宗教朝拜的圣地。

2、华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国宝观赏、红色文化、科考探险、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景区。

3、紫柏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以“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自然景观所著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4、黎坪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集山、水、林、石、草等自然景观和巴山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5、朱_梨园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洋县城北牛头山麓,由朱_生态园、梨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是融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国宝观赏、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和开放式旅游景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汉中市

西乡哪里最好玩?

西乡柳林位于西乡县城东北。距离县城中心5公里。泾阳河,柳树林,互相晖映,美不盛收。是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樱桃沟西乡樱桃沟位于西乡县城北席家沟,因盛产素有果中“玛瑙”之称的樱桃而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沟内樱桃树以天然形成,经人工种植,逐渐形成规模,面积约20多公顷。樱桃树每年3月初为开花季节,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果实成熟期。鉴于樱桃花期、挂果期较长,气候适宜,是休闲旅游的最佳时机。 午子山 位于汉中市东部,陕西西乡县堰口镇内,距县城12公里,地处210国道旁边,是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朝拜的圣地。被列为国家2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山势险峻,壑幽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立脚点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2500余亩,同时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据碑、碣、志书记载,午子观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汉,汉高祖刘邦爱姬戚姬进香焚轮之处。上、中、下三观为陕南道教中心。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大舜谋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来午子山隐居,道教重要人物张道陵、张鲁、张三丰来此讲经传教。现存三国蜀将张飞书“飞凤山”等多处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午子朝霞”、“ 龙洞飞泉” 、“圣水灵潮”、“ 飞凤展翅”等,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交相辉映。 茶园西乡茶园位于西乡县罗镇,面积达18万亩,有采茶、品茶、制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旅游服务项目。西乡茶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这里出产的“午子仙毫”茶以色香味形俱佳、纯天然、无污染闻名全国,是中国八大名茶之一。枣园湖公园正在申报国家级1A旅游景区,地处316国道汉中----西乡88 公里处, 1998年王子岭电站水坝建成蓄水成湖,有水面长8公里40余万平方米。由枣园湖公园管理处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旅游、度假等配套设施,年接待能力20余万人。枣园湖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是汉中人民水上旅游的又一风景线。 何家湾遗址何家湾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的古城镇泾洋村,在泾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0多米,是本县又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1980年10月—12月发掘,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工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 李家村遗址位于县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乡和平 李家村遗址村。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先后两次发掘,出土文物大致分两类;一为石器类,其特征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类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以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内黑外红,以夹砂灰白陶为主,亦有泥质深灰陶、夹砂红陶等,其制作工艺原始,造型简单,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饰纹,多为线纹、绳纹或锯齿状。此外,还发掘出墓葬区一处,瓮罐葬两个,房屋遗址一处,柱洞数个。屋为园形,门各南开,屋后背水,室内地面夯烧坚固,室中有烧陶之窑迹,室外有残陶窑坑和灰坑,并有鹿角、兽骨等。 ·红二十九军军部 民国1932年9月,中共陕西省省委任陈浅沦为军长兼政委,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扩大武装,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红四方面军进驻西乡县钟家沟乡,并将军部设在玄天观,同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出了入川的重大决定。12月19日,红军主力相继撤离西乡向四川开拨,21日到达四川通江两河口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红军就解放了通江等县,迅速在川北打开了局面,于1933年2月诞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打响了陕南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西乡诞生了自己的红色部队红二十九军军,它的军部设在西乡县骆家坝乡马儿崖,红二十九军在军长陈浅伦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英勇的斗争,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和叛乱,马儿崖事变在这里发生,红二十九军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数十名干部在事变中牺牲。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在磨子坪就义。后来,廷水竹园子就做为陈浅伦烈士的故居。 ·钟家沟会议遗址 位于西乡县钟家沟乡。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西征。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的带领下,红四方面军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2月进入汉中,红四方面军进驻西乡县钟家沟乡,并将军部设在玄天观,同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出了入川的重大决定。12月19日,红军主力相继撤离西乡向四川开拨,21日到达四川通江两河口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红军就解放了通江等县,迅速在川北打开了局面,于1933年2月诞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目前我县保存较好的主要革命文物有“川陕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长方形木质印章、钟家沟金家岭路边墙头上红军留下的大幅标语等实物23件。 ·鸡公田起义 位于西乡县私渡镇红安大队的鸡公田。别称“红庙子”,后为大队小学所在。1932年陈浅沦同志筹建红二十九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创造条件,在鸡公田举行武装起义,后起义失密,陈浅沦等被害,革命暂受挫折,但“鸡公田”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义地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史册

汉中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1、午子山景区

午子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总面积约27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是集自然山水风光、珍稀植物、茶园、果园、田园风光、堰上古镇、宗教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为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素有“汉南胜景区、陕南小华山、陕南小武当”之美称,是观光旅游、宗教朝拜的圣地。

2、华阳景区

华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国宝观赏、红色文化、科考探险、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景区。

3、紫柏山景区

紫柏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以“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自然景观所著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4、黎坪景区

黎坪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集山、水、林、石、草等自然景观和巴山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5、朱_梨园景区

朱_梨园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洋县城北牛头山麓,由朱_生态园、梨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是融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国宝观赏、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和开放式旅游景区。

西乡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凤凰山、红花山公园。

1、深圳凤凰山

凤凰山风景旅游名胜区坐落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凤凰村东面的山系,海拔678米,方圆1.2公里,素有"凤山福水福盈地"的美誉。凤凰奇拔峻秀,像一弯新月镶嵌在西海之滨,高悬在南国昊天沃土上,西眺伶仃洋,南瞰深圳湾。峰峦连绵叠翠,树木四季葱茂;百鸟啼鸣,花果飘香;山泉浅唱,壑洞幽藏,奇石多姿,古庙生辉。自然风景绮丽,人文景观丰富。水光山色,峭岩古洞,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

2、海上田园风光

深圳西部海上田园旅游区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是集生态景观、会所、别墅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会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旅游综合区,是深圳西部旅游的支柱产业。

深圳市西海岸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位于宝安区西部的沙井、福永镇境内,西临珠江入海口,南接深圳黄田国际机场,东依规划的滨海大道,北面与东莞市相邻,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3、深圳红花山公园

红花山公园地处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镇中心,位居松白公路的北端,红花山公园处处是精雕细刻的绿色,整洁、美丽的红花山公园就像一出浴的少女你无法拒绝她的温柔。登上仅百米的红花山极目远眺,楼群与树木花草相互掩映,经过修剪的树木造型别致分列公路两旁。

西乡骆家坝古镇一日游路线攻略

1、游玩路线

(1)骆家坝旅游景区游览环线

游客服务中心——展览馆——游客服务点——米仓街——骆家坝老街——漂流服务点——红色展示广场——动物园——大兴寺——文化展览馆——漂流商业服务点——游客服务中心;

a.西部延长线:漂流上站服务点——红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碑;

b.西南延长线:红色展示广场——天坑游客服务点;

c.东南延长线:漂流商业服务点——小九寨沟。

(2)专项旅游线路

a.红色旅游游线钟家沟会议遗址——红色展示广场——刘传壁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红二十九军军部旧址——烈士纪念碑——红色文化雕塑——西乡第一党支部遗址;

b.茶文化体验游线茶文化展示馆——牛背梁生态茶园——大茅坡生态茶园;

c.生态旅游游线小九寨沟——生态产业园区——牧马河——动物园——大茅坡生态茶园——百年枫杨古树——回龙大峡谷——大鲵养生基地——金家洞溶洞群——牛背梁生态茶园;

d.漂流游线漂流服务点——水磨坊——百年枫杨古树——回龙桥——牧马河——生态产业园区——漂流商业服务点;

e.历史文化游李坪悬棺遗址——钟家沟老街——玄天观遗址——米仓街——骆家坝老街——三圣宫——大兴寺——文化展览馆。

2、交通指南

1.骆家坝旅游景区位于位于陕西汉中市西乡县的西南部,距汉中市约70公里,西安市297公里。汉中民用机场(汉中市)距景区64公里;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县道310公路连接十天高速,骆家坝旅游景区距离十天高速沙河出口约34公里,距离十天高速西乡出口43公里,308和310县道连接西乡县和骆家坝旅游景区,外部交通可进入性较好。

2.骆家坝旅游景区距距西乡县约45公里,有城乡客运汽车抵达,主要交通为骆私(私渡镇)路、骆五(城固县五里坝)路,总长80.5公里,均为双车道水泥路面,路面硬化、桥梁涵洞状况较好,但部分地段有山体滑坡现象,需增设护坡。

3.旅游交通:在西乡县城汉运司乘坐西乡—骆家坝旅游大巴。

一些春节习俗的问题

腊八吃腊八粥

二十三日祭灶王

腊月二十四扫房

腊月三十守岁:

先是要贴春联。其次是贴门神。吃团圆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借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中国各民族或地方的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也拜年的习俗,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

春节习俗--放鞭炮

红红活活过春节,热热闹闹团圆饭,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民俗习惯,偏的不说,就拿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等等的一切风俗,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也都不同程度的赋予了新的内容。

放鞭炮

“是璀灿的珠宝溢光流彩,是闪光的花瓣落英缤纷,真想不到呀,小小的纸筒里,有着那么美的灵魂——火一般的热烈,花一样的迷人,它把迅息的一生,献给了新春……”

这是一首咏炮花的诗。每当除夕之夜,不管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僻静的山村,无论是霓虹灯闪耀的闹市还是小巷深处,“嘣嘣叭叭”“哔哔(口剥)(口剥)”的爆竹声,此起彼落,竞相欢叫。那五彩缤纷的火花,给深沉的夜暮划出一道道彩虹,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放爆竹庆贺春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俳优》说:“古时爆竹,皆为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于惊惮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着火中,哔哔有声,而山魈惊惮。

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今天,我们放爆竹虽有除旧迎新、取个吉祥兆头之意,但已没有什么迷信的色彩了。

相传,到了初唐年间,一些地方天灾连年,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便在小竹筒内装上硝,导以爆炸,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退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最早的雏形。后来,由于火药的发明,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炮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宋代,已有除夕出售鞭炮于开封府街头的记载(《东京梦华录》)。在全国各地也有了专门生产爆竹的作坊。最初的纸卷爆竹,响一下就完了,后来发展为各种花炮。

爆竹,它是中国特产,在外国是没有的。从古至今,由于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爆竹的品种、样式越来越多,色彩也跳出了单一的火红色。除了传统的百子鞭炮、单响、双响的花炮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花炮,并取了一个个文雅、富于诗意的名称。如:“金菊吐艳”、“飞雪迎春”

、“仙女散花”、“白雪红梅”、“金猴腾空”等等,还有百头、千头、万头,甚至长达十万头的巨型鞭炮,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

春节习俗——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舞狮子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春节习俗——耍龙灯

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造型优美,绚丽多采,线条刚柔相济。在历史条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

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

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农村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各地的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现在 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34305.html

使劲推荐

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乡的春节风俗 西乡游玩攻略...

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现在 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
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现在 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回家都要报备吗现在 春节...

春节亲戚带孩子好吗知乎 春节亲戚带孩子好吗
春节亲戚带孩子好吗知乎 春节亲戚带孩子好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亲戚带孩子好吗知乎 春节...

盐城酒吧还开吗 盐城酒吧什么时候关门
盐城酒吧还开吗 盐城酒吧什么时候关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盐城酒吧还开吗 盐城酒吧什么...

过年可以浇花吗 春节可以给花换盆吗
过年可以浇花吗 春节可以给花换盆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过年可以浇花吗 春节可以给花...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春节亲戚催婚好吗怎么说 过年亲戚催婚
春节亲戚催婚好吗怎么说 过年亲戚催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亲戚催婚好吗怎么说 过年...

平潭大桥要收费吗 平潭大桥收费标准
平潭大桥要收费吗 平潭大桥收费标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潭大桥要收费吗 平潭大桥收...

春节可以买帐篷吗现在 春节可以买帐篷吗北京
春节可以买帐篷吗现在 春节可以买帐篷吗北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可以买帐篷吗现在 春节可...

长治堵车图片 长治交通拥堵
长治堵车图片 长治交通拥堵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长治堵车图片 长治交通拥堵的...

西安春节不限号吗现在 西安春节不限号吗今天
西安春节不限号吗现在 西安春节不限号吗今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安春节不限号吗现在 西安春...

精选致富项目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