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宋代五大名窑”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宋代五大名窑是什么瓷和“宋代五大名窑”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汝窑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现在的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可见汝窑被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南宋官窑,实际上是宋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厂,前期设在龙泉,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两窑烧制的瓷器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市场上出现,轰动了整个法兰西,人们惊异于其独特的美感,用当时风靡欧洲的《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赞美它。
哥窑
哥窑的遗址至今尚未找到。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成章窑、龙泉窑。传世的哥窑瓷器,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钧窑
地处河南禹县,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衰于元代。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钧窑最为出名的当然就是“窑变”了,这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因钧窑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流动线条,被称为“蚯蚓走泥纹”。
定窑
定窑为民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五大名窑瓷器也是拍场宠儿,,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高端藏家的一番“厮杀”。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 成交价:RMB 244,258,625
北宋晚期御瓷汝官窑,造于河南汝州,今宝丰县,近千年来地位至高,实为神品,乃中国历史之珍,显中国哲学之华,集中国美学之粹。汝瓷小巧朴雅,温婉隽永,不仅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之真髓,历史意义更是深远,古今名藏均以其为首,然珍稀无比,一器难求。
此件汝官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 成交价:RMB 91,901,160
瓶八方,圆盘口,长颈往下渐宽,间饰弦纹成双。下接垂肩,棱角分明,硕腹丰盈,器形端庄,刚中见柔。底承八方圈足,胎呈黑褐铁色。通体罩施青釉,微偏灰,若水映晴空之色,澄澈莹润,隐透丹霞,不失温煦。片纹自然泛金,浓淡不一。釉质丰厚,抚如琼玉。口沿釉稍流敞,色呈绛紫,圈足釉略蓄聚,质若凝脂。配日式双重梧桐木盒。
官窑刻字镶宝石兽耳瓶---------成交价:HKD12,660,000---成交日期:
宋代老虎洞官窑双环耳瓶-------成交价:——RMB9,000,000---成交日期:2023-10-27
宋代官窑菊瓣洗---------------成交价:RMB7,000,000---成交日期:2023-11-17
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成交价:RMB 116,003,600
此件八棱大盌胎质细腻,八瓣花式,器形丰腴端庄,弧壁深腹,宽口内倾,下腹斜收。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盌内刻牡丹绽放,刀法利落写意,篦划筋脉,雅致入微。下缀叶片拱花招展,彷佛随风摇曳。线条流丽,寥寥数笔,灵动生趣。内壁八瓣,均自刻划折枝莲纹,意态略异,花儿委婉,荷叶得体,简洁清雅。平底规整沉实,无意修胎巧留痕,犹如一钩新月挂苍空。通体罩釉独芒口,旧镶铜扣。器面莹亮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脱俗,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久历千年风霜,朴淳如昔。
明代 哥窑贯耳瓶 4500万 2023-10-29
宋 哥窑瓜棱玉壶春瓶 2500万 2023-10-27
宋代 南宋哥窑杏炉 2000万 2023-06-23
宋代 哥窑葵花洗 3248万 2023-09-01
宋 哥窑黄釉瓜棱贯耳尊 1800万 2023-06-08
宋 哥窑梅花洗 2357.5万 2023-12-30
南宋代 哥窑米黄釉觚 1800万 2023-06-23
宋 哥窑花觚 2300万 2023-10-27
元 哥窑倭角方洗 成交价:RMB 26,450,000
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盘余事》「笔洗」条有载:「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可知瓷质笔洗式样丰富,影响至广,并且当今的哥窑遗物皆与记载一一对应。北京故宫典藏一例「宋 官窑方洗」,造型与本件颇为接近,惟体量略小。
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北宋 钧窑紫斑盌 成交价:RMB 11,746,680
此小盌绚丽夺目,属存世河南钧窑盌之佼佼。天蓝添艳紫,浓烈馥郁,斑驳陆离,青红张弛,赏心悦目,色泽流光溢彩,纹理参差披拂,诚逸群出众。钧瓷有此品级者,皆得抽象画作之隽永神韵。
钧窑器之蓝釉紫斑引人入胜,乃中国制瓷史上一大创举,其瑰丽情致脱颖于宋瓷诸窑。钧瓷独树一帜,是因其天蓝釉色非颜料所致,乃视觉使然。釉层富含玻璃微粒,散射蓝光,正如天空蔚蓝之故。蓝釉上所施色料,以铜发红,却难以掌控,故无法预知成器发色。因机缘偶得,每器皆举世无双,纹理变幻浑然天成,平添钧瓷雅趣。
宋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700.00-900.00万-----805.00万-----2023-10-7
宋-元 钧窑天蓝釉鼓钉式----150.00-1200.00万-----548.80万-----2023-2-5
宋 钧窑紫秞小杯-----------258.00-588.00万-----450.00万-----2023-1-25
宋 钧窑天青釉紫斑盘-------200.00-300.00万-----420.00万-----2023-7-26
宋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380.00-580.00万-----348.00万-----2023-11-28
宋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600.00-1250.00万-----322.00万-----2023-4-8
宋代鉴藏大家品味高尚,相较各朝各地名门贵冑好奢华、尚繁复、求精工,宋之统治精英乃至宫廷,皆以素简、写意、不对称为美。可想而知,宋瓷类此盌者备获推崇,回溯千年,却恰如当代艺术巨匠之作。
宋代名窑中,惟钧瓷胎土稠厚,是故器形浑朴。钧窑盌器形繁多,此类小盌最为悦目娱心,或作酒盏用,丰圆饱满,侧面观之,俊雅清致,因底足窄小,唇口微敛,尤宜手握取饮。
景瓷宜陶是清朝茶具的代表,清代的茶具以陶瓷为主,所以有景瓷宜陶的说法,景瓷指的是景德镇瓷器,宜陶指的是宜兴陶器。
制瓷业尤其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时期最为繁荣。康熙时,景瓷除了五彩瓷为主外,还创烧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
珐琅彩瓷,是仿造铜胎珐琅器的色彩和纹饰烧制的,胎质洁白,薄如蛋壳,烧制程度已经相当完善。
景(德镇)瓷:
景德镇陶瓷,因瓷质优良闻名于世,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
青花瓷,乃瓷中上品,为景德镇陶瓷两大代表作(影青瓷、青花瓷)之一,其工艺文化底蕴深厚,声名远播海内外,具有不可撼动的国内、国际文化历史地位,素有“求一器之精,尽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道,方可成器”之说。
宜(兴)陶:
清朝文人和陶匠的结合,创造了紫砂茶具的辉煌,到了清初、中期,第一大家为陈鸣远,名家还有邵茂林、邵旭茂等。乾隆中后期至道光年间,紫砂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陈鸿寿。
陈鸿寿,号曼生,曾设计了众多壶式,由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壶身上留有大块空白,自己刻铭,后人称"曼生壶式",多学之。
之后,又出现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等制壶名人。现健在的顾景舟又将制壶艺术推向顶峰,被誉为"一代宗师",与时大彬齐名。此外,还有蒋蓉等一批陶艺家,从而使宜陶始终居于最高水平的地位。
点茶是兴盛于宋朝,点茶在唐末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点茶法并非主流,点茶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宋人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将黑盏预热,将茶粉投入黑盏之中,用水壶(汤瓶)注水其中,水流极细,如蜻蜓轻点暮荷,故称点茶。
点茶的兴起:
在那个年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追求一种雅致诗性的生活。“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适累家。”
其中,与“抹茶道”形似的技艺,就是它的始祖“点茶”。在茶的历史中,中国人用了一千年把喝茶从简单变为复杂,然后又用了一千年时间,把喝茶从复杂变为简单,在此历史节点上的宋代,盛行“点茶”。
点茶是沏茶方法之一,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唤起无穷的回味,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
高明的点茶能手,又被称之为“三昧手”。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茶的具体做法:
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注入少量沸水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严格来说,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时有轻重缓急的艺术感。熟练运用的人,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三昧手”了。
注: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用于搅击,称为“茶筅”。
宋朝的文人雅士不但会"点茶",还兴"斗茶",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而且茶筅击拂茶汤产生的泡沫要能"咬盏不散"——指当茶汤烹至沸腾,茶沫在茶盏中转动,茶沫与茶器相凝却不溢出,如同被茶盏咬住一般。
此外,由“点茶”衍生来的还有“分茶”,也就是有趣的“茶百戏”文化,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点茶使茶汤形成丰富的泡沫,在此基础上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案,提高了艺术性和娱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的咖啡拉花与茶百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茶百戏实现了用清水幻变图案,和一般绘画技法不同。清水使深色的气泡微粒变浅从而形成色差出现图案,古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幻变。
点茶高手们可以用这种泡沫幻化成各种的花鸟鱼虫和山川草木的图案,着实神奇。而一般的绘画如西方的咖啡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两种颜色叠加形成图案。
宋朝点茶是一种饮茶方式,即先把研细筛过的茶末放入温过的茶碗里,然后注入少量热水,调成膏状,再注水,注水的同时用茶筅[xiǎn]不停的来回搅动茶汤,直至白色的汤花(茶沫)覆盖水面,汤花越多越好,越白越好,且以茶与水融合度高、碗边不沾水为好。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沏茶方法与茶文化发展的一次高峰,而“点茶法”的出现与宋朝的文化、经济繁荣密不可分。
北宋王朝初立,宋帝便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并沿袭唐代贡茶制,从全国各地收集名茶。并以茶的不同等级规定仪制,将成品茶按质量好次分成十个等级,朝廷官员按职位高低分别享用。
宋代又极盛点茶,宋徽宗"金殿点茶宴群臣"便体现了宋皇室对点茶的喜爱。皇室对茶的热衷,引领了贵族以及工商层段对茶的追捧和过度消费。且宋有祖训:皇室子孙不杀文人。是以历朝宋朝统治者都遵循着以文治国的原则,重文官,轻武治。
文人的快速崛起更使得君子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之一的点茶之道得到发展,宋徽宗赵佶御笔亲书《大观茶论》,亦将点茶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
统治者以及贵族阶层的推崇、文人墨客的追捧,皆为点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因此,点茶的崛起几乎上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宋朝点茶的过程
第一步:碾茶
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之后将槌碎的茶饼放入碾槽之中将其碾成粉末。
第二步:罗茶
将之前碾好的茶叶放入茶罗之中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点茶时用的粉末足够细,这样才能保证茶叶“入汤轻泛”。
第三步:侯汤
点茶法中的侯汤主要分为两步——选水和烧水。宋朝时期的人们在煮茶的时候尤其注重水的品质,宋徽宗所写的《大观茶论》就明确指出点茶法所用水的标准:“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关于烧水,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水烧开的程度以及烧水时的火候,只有在点茶时掌握了足够好的适当火候,才能点出足够好的茶。但令人们为难的时,宋朝时期在煮茶时是闷在汤瓶中煮的,在煮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烧水的全过程,火候难以掌握,因此蔡襄在著作《茶录》中发出了“侯汤最难”的感叹。
第四步:熁盏
在进行调膏点茶之前,需要“熁盏”,也就是需要先用热水洗涤茶盏,有助于更直观的表现点茶的效果。
第五步:点茶
在茶盏中放入茶末,然后注入热水,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最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钥击拂,使之泛起汤花,直到出现满盏的末脖。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宋代五大名窑是什么瓷和“宋代五大名窑”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洪州窑的瓷器价值高吗 洪州窑简介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宋代五大名窑是什么瓷 “宋代五大名窑”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3992.html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宋代五大名窑”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洪州窑简介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形态分析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宜兴紫砂介绍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常见石瓢壶有四种造型你知道是哪些吗...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径山茶怎么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史上最全的紫砂壶图谱的精彩内容等你...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品茶用具有哪些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功夫茶具怎么使用方法视频的精彩内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观音茶具选择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