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 关于西游记西天取经的诗句
关于西游记西天取经的诗句 1.《西游记》取经诗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推荐理由:盘古开天辟地,万物有灵。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凤高楼幌动根。
推荐理由:战火之后,天昏地暗,民不聊生,死寂沉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
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推荐理由:王图霸业尽在长安,有一种东坡的豪迈意向。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推荐理由:此诗融汇佛道两家的思想,看破红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推荐理由:吴承恩对佛法的参透,既有了唯心主义学说,又包含了唯物主义学说,更具有一定的哲学理念。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
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
推荐理由:其中的意境读上十遍就有感觉了。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草衬玉骢蹄迹软,柳摇金线露华新。桃杏满林争艳丽,薜萝绕径放精神。
沙堤日暖鸳鸯睡,山涧花香蛱蝶驯。这般秋去冬残春过半,不知何年行满得真文。
推荐理由:“这般秋去冬残春过半”,时光易逝,未有作为,实属无奈。
2.关于《西游记》的诗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看全诗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不管是日月也好,玉兔和(金)乌也好,还是龟蛇也好,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它们是两两相对的,关键就在这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者,一阴一阳也。
我们来看上面的这几个物象,是不是正好一阴一阳?日为阳自不必说,月为阴也是人所共知,呵呵,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组合就一清二楚了。要注意的是金乌和玉兔,金乌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太阳鸟”,是个很时髦的名称,玉兔让我们想到嫦娥,对了,中国的航天工程又要迈出崭新步伐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要演绎它的现代版了,虽然缺少了一点浪漫和遐想。
不过由此倒可以启发我们,所谓的神话未必是完全虚构哟,说不定是古人对曾经看到的场景的夸张描述,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接着来说“日”和“月”,在人体里代表什么?既然西游记是对人体修炼工程的具体描述,那么五脏里的心和肾就可以用日和月来代表。
所谓火热的心,心属火,易经八卦中,“日”为离卦,离卦可以代表“心”;而月凉如水,肾属水,易经八卦中,“月”为坎卦,坎卦可以代表“肾”。这就是易经八卦的妙处,一个卦在不同的类别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象,却又形成有机联系。
其类虽别,其性相通。因此,天地垂象,昭示于人,人法天地,道法自然。
根据天地万物运行规律来进行人体修炼,以自然为师,岂不妙哉?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再来看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这两句,就比较好理解了。
原来这正是道家所修炼的“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的功夫,具体说来,就是讲精神专注于人体的下丹田,便可以将肾水上提,心气下降,达到水火交融的目的。其实普通所说的“心静自然凉”也跟这个意思差不多,心一旦静了,心气自然下降,得到肾水滋润,自然感觉凉快了,用现代的话说:“爽”!呵呵,还记得那句诗吗:“天凉好个秋!”这里面有奥妙哦。
风景说到了“取坎填离”,什么意思?原来,人体刚出娘胎的时候,应该是圆满无缺的,即所谓的“元阳”和“元阴”,也就是易经八卦中的乾卦和坤卦。但随着后天的损耗,就渐渐有缺了,形成了坎卦和离卦。
坎中满,离中虚,这是对这两个卦象的形象描述,把坎中的“满”去填离中的“虚”,不久成了乾卦和坤卦了吗?所以,道家的“水火交融”工程正是补漏工程!难怪道家和佛家都要讲圆满无缺,难怪修行的人那么看重头上的光圈,请注意,前苏联曾经有科学家专门用一种摄像技术来拍它,发现修炼的功夫不同,光圈的色彩和亮度也不同哦。难怪可以用乾坤来代表天地,身外大天地,身内小天地,身内身外相应,就可能达到天人相应。
修炼的层次越高,达到的可能性越大,难怪孙悟空要做“齐天大圣”!呵呵,俺老孙跟菩提祖师学了那么高的功夫,齐天大圣,小菜一碟!不过老孙比起如来佛还是差了一大截,如来手握乾坤,猴哥就没辙啦。把话题收回来,再接着看:“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阴阳二气相交,用形象的表达法,就是“龟蛇盘结”,既然盘结,也就不漏,既然不漏,就“性命坚”。
心脏属火,心脏内部结构,恰似莲花含苞之象,而肾水上提滋润心脏,就成了“火里种金莲”了。看到这里,是不是很佩服道家高人的形象描述?万事万物,其理相通,一本西游记,就借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巧妙地把人体修炼的工程天衣无缝地插入其中。
你看故事也可以,你琢磨里面的奥妙也可以,你能参悟出其中的修炼妙法,那就更可以了!风景该讲到这最后一句了:“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这是精妙的总结,也是一切修炼的总纲,什么是“攒簇五行颠倒用”?就是风景前面所说的“顺生人,逆成仙,妙在其中颠倒颠。”
通常情况下,人体能量是不断耗散的,虽然通过吸收水谷之气有所补充,但总的说来入不敷出,所以就渐渐老化,这是一般事物的运动过程。而道家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参透天地机密,进行人体工程修炼,首先补漏,然后修炼金丹。
这样就把一般的运动过程倒了过来,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所以历史上道家修炼功夫好的人,很是长寿,只不过一般人很少能见到罢了。
呵呵,想见高人,还得有缘哦。更何况还有“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一说法呢。
由此也可以明白易经八卦的更多妙处了,这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也是参天悟道的万世宝典。宝典虽然在,参悟有几人?少见赞许者,长叹糊涂身!这也是风景为什么特别赞许吴承恩的缘故,用那么形象的文学描写手段,不经意间,已经把那么宝贵的内容夹杂其中,真是高手啊!至于有的人对吴承恩的非议之词,那是他们无缘见到庐山真面目,可发一笑。
心诚则灵嘛,放下偏见,我们就可以看到事物的真相。菩提祖师的讲道,让悟空茅塞顿开: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
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
依旧路转到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
3.西游记中描写唐僧的句子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相貌清秀,品行端正,性格温和。 认真负责,时常教导徒弟,引人向善。 前世是佛祖的学生,观音菩萨好友,大唐佛学院毕业,佛学高僧,唐皇亲自颁发文凭。 大唐皇帝御弟,佛主学生。
4.评论西游记的诗句
1、现代·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白话释义:
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就有白骨堆中变成的妖精。和尚虽糊涂却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2、现代·郭沫若《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白话释义:
唐僧颠倒人妖混淆是非,对敌人慈悲、为难自己人。紧箍咒念了上万遍,白骨精几次三番脱逃。真该把唐僧千刀万剐,多亏了孙大圣的毫毛。如果教育及时还是值得称赞的,猪八戒的智慧都会胜过你这样的笨蛋。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关于名著西游记我要大约100字每片的诗篇西天取经故事梗概br/ 爱问知
可能不够一百字,你可以把它们再补充补充。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
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冒保赴任。
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其妻生子,抛于江中。
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 长老为其说知身世。
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
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
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
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
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 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
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
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6.西游记中的诗句
西游记修真诗文全辑录 1、(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2、(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菩提祖师言) 3、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4、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5、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3-5出自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6、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苏武慢》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7、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8、第十一回唐太宗御制榜文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9、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 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10、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孙悟空自报家身(部分)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下略) 11、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猪八戒自述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下略) 12、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13、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沙僧自述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
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下略) 14、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浙落霜花。
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 15、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西江月》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
沁园春·忆黄山
【宋代】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黄山层峦叠峰,千峰竞秀,溪流纵横,云峰烟溪,景色清幽,常年清凉如秋。面对黄山,但见孤峰绝顶之上,云烟竞秀,悬崖峭壁之上,瀑布竞相流泻。炼丹峰的炼丹洞中,相传有形似桃花的灵异石,轩辕峰下的彩芝源,相传曾是轩辕黄帝采灵芝的地方,所以在初春正月,雪后天晴之时,我便开始乘兴踏雪游山了。我曾亲眼看见白日里的白龙潭潭水,犹如雷霆骤击,汹涌腾越,又如同海潮翻滚白浪升空。
当年黄帝和浮丘公栖游黄山时用过的玉枕、玉床等卧具不知还在不在。月夜面对天都峰举目凝望之时,远远地听到远处传来的凤箫之声。在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晨光微曦之际,远望希望能见到浮现于高空的龙楼。当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色依旧长红不衰,可是炼丹炉中的炉火燃尽,丹炉早已经冷却了,又怎样才能趁早得到灵丹仙方,修炼成仙呢?又有谁知道答案呢?看来只有去问那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
词句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三句六平韵;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等变体。
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绝顶:山之最高峰。
云烟:云雾,烟雾。
竞秀:争比秀丽。
悬崖峭壁:陡峭的山崖。
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争流:竞相流泻。
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春正:正月。
取次:亦作“取此”。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白昼:白天。
潮头:潮水的浪峰。
当年:往年;昔年。
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日黄帝。
浮丘:即浮丘公。
玉床:玉制或饰玉的床。
月夜:有月光的夜晚。
遥闻:远远地听到。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霜晓:霜晨。有霜的早晨。
灵方:犹仙方。神仙赏赐的药饵。
闻早:趁早;赶早。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从起句开篇,词人即纵笔挥洒,连刷三句,整体上绘出黄山雄伟瑰丽的画面。用拟问语气点出白鹿、青牛,作为词的收结,辞尽而意不尽,含有无穷的韵味,使奇美的黄山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这首词中,作者仿佛在读者面前打开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情思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使人应接不暇。词的上片,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从起句开篇,词人即纵笔挥洒,连刷三句,整体上绘出黄山雄伟瑰丽的画面:“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所谓三十六峰,不是实指,乃概略之数。黄山有天都、莲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或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层峦叠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千姿百态。黄山地处皖南山区,百千峭峰,摩天戛日,老树古木,郁郁苍苍,虽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犹然凉爽如秋,所以说“长锁清秋”。清字,不仅说气候清凉,也是说景色清幽。而“锁”字则点出清秋常在,独存山中之意。
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捕捉典型的景观,细致刻画黄山山水胜境:“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对”字为领格字,直领四句。一二、三四句各为一组,分写孤峰云烟、悬崖瀑布。而一三、二四则是隔句对仗,谓之扇面对。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复回环之美。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秀、争流的动态美。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忽聚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气象万千。而悬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飞流直下,素练遥挂,喷珠溅雪,争泻深潭,令人魂魄摇荡。总起来说,这四句笔落情至,语出景现,无刻意雕凿之痕而有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之美。言简意赅,情韵俊秀。
词人多年屏居黄山,耽于自然的山水情怀、云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游山中胜境,甚至不顾寒冷,踏雪觅胜,所以词中写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头两句根据传说写成。相传黄山炼丹峰的炼丹洞里,有二桃,毛白异色,为仙家之物,“洞里桃花”即指此。“仙家芝草”,则指服之可以成仙的灵芝草。相传黄山轩辕峰为黄帝采芝处,今峰下有采芝源。写仙桃与仙草,既点出黄山异景,也点出它的非凡的经历。深山灵秘,正是寻幽探险的最好去处,虽在初春正月,词人游兴仍很高,雪过天晴之后便进山了。
这三句中,“雪后”一句乃倒提之笔,点明入山寻访仙物时的天气、季节和急切心情。当他在进山路上,经过白龙潭时,忽然想起曾见过的奇景,于是再追述一笔,写了“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这里用“亲曾见”三字先作交代,表明所写奇景乃是亲眼所见的实在之景,并非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想象的虚幻之景。所说“龙潭”,即白龙潭,在桃花溪上游、白云溪白龙桥下。在那里,白云溪受众壑之水,泻入白龙潭。每逢大雨倾盆之时,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雷辊霆击,虎啸龙吟,其势汹涌澎湃,如海潮翻滚,白浪蹴空,令人神骇心惊,不敢逼视。词人用“海涌潮头”四字加以形容,确实恰到好处。
过片两句:“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用“当年”二字提引,点明回叙之意,也见出黄帝浮丘仿佛确曾栖隐于黄山。据说,在遥远的古代,浮丘公曾来黄山炼丹峰炼得仙丹八粒,黄帝服其七粒,于是与浮丘公一起飞升而去。至今,炼丹峰上,浮丘公炼丹所用的鼎炉、灶穴、药杵、药臼仍然依稀可辨。
峰下还有炼丹源、洗药溪呢。灵山仙迹,神奇动人。可是,词人撇开这些不问,而独独问到玉枕玉床,说明别的灵迹都已见到,而枕卧之具却未曾寻得。想象之中,这本是应该有的,如今不见了,却不肯直说,而故意摇曳笔姿,问出“还在不”三字,亲切自然,妙有灵动之感。接下去,词人想入非非,进入幽渺的神话境界,以“向”字切入,领起四个四言秀句:“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所说的天都,即黄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其高度虽略低于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它风姿峻伟,气势磅礴,拔地耸天,雄冠群山,因尊称之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
“凤管”,即凤箫。相传春秋时有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引凤来归,穆公为之筑凤台。后萧史、弄玉俱乘凤而去。凤箫之名即由此而得。这里说“遥闻凤管”,则由望仙峰传说推想而来。相传黄帝、浮丘从黄山望仙峰飞升时,彩云中遥闻有弦歌之声,黄帝在仙乐接引下驾云而去,后来就有瞭望仙峰的名称,而峰下之溪则因此得名为弦歌溪。词人想,天都峰是黄帝聚会众神之所,“中天开帝庭,百灵此朝飨”,当其降临之时也该是仙乐齐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两峰传说,写了“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这两句不仅描绘出夜宿黄山的奇情逸趣和灵异境界,而且点带出天都峰下月洒清辉、山幽峰秀的清美景色。
黄山之夜是美的,黄山之晨也是美的,所以后面两句“翠微霜晓,仰盼龙楼”,转而描绘黄山翠微峰的清丽风光。翠微峰位于黄山后海,为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树参天,修竹遍地,郁郁葱葱,苍翠可爱,故名之曰翠微。山下有翠微寺,为唐代麻衣禅师道场。他曾飞锡穿穴而得神泉。龙楼,是由大气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空中幻影,俗称之为蜃楼。古人以蜃属蛟龙一类的神异动物,能吁气作楼台城郭之状,故以蜃楼、龙楼称之。这种自然奇观,在黄山不常见到。故而当翠微霜天拂晓,晨光曦微之际,词人翘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见山中蜃楼奇景。他那举首凝目的神态、执意追求奇趣的情怀,活泼泼地表露出一颗热爱自然的纯真童心。神奇的黄山给予词人的实在太丰富了。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毕竟都是遥远的过去的事情。
词人来黄山时,虽然灵宅仙窟遗迹犹存,但已非昔日风貌。想到这里,不免有渺茫怅惘之感,于是写出了:“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这三句的大意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依然长红,可是丹炉火尽,早已冷却了,又怎能得到仙方灵丹,赶早修炼成仙呢?问到这谜一样的事情,自然无人能答,似乎难以写下去。
然而词人却绕旋回折,点借仙物,写出结末三句:“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谁知此”三字,是就上句所问再作腾挪,而不即刻作答,象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饶有韵味。究竟有谁知道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词人说只有去问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显然这白鹿青牛定非寻常之物。原来,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白鹿既是浮丘公当年驯化的,想来定然应该知晓仙人的灵秘。而那水畔青牛也有一段非凡的经历。相传翠微寺左的溪边有一牛,形质迥异,通体青色,一樵夫欲牵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无影无踪。从此,那溪便称为青牛溪,至今仍在。看来,那青牛也该多少知道些仙人的故事。词人用拟问语气点出白鹿、青牛,作为词的收结,辞尽而意不尽,含有无穷的韵味,使奇美的黄山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进一步抒发了词人饱览黄山风光,领略河山之美的诗情游兴。
这首词所写山水之景是实,神话传说是虚,虚实紧密揉合,使山水充满神奇色彩,使传说宛然实有其事,令人神往。而全词又是触景生情,以景写情,达到了情景交融为一的艺术妙境,确为黄山词难得的神品。明人程敏政《游黄山记》说:“黄山之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诘之图不能尽其变。”
汪莘这首辞采横溢、情韵深厚的黄山词,可以说足以当其胜、尽其变而与名家并驾齐驱。
作者简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1、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释义:
其一: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其二:
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2、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释义:
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3、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释义: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4、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释义:
我高卧在山林,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5、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伤桃源薛道士》唐代: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释义: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考研英语2024英语二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2024国家线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207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炼丹炉诗句 炼丹炉描写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考研英语2024英语二真题解析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失败搞笑幽默句子简短 失败搞...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新神魔大陆氪金攻略大全 新神...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2024...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坂田各小学招生录取情况 坂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儿童看词组句子大全 儿童看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上海自考本科报名时间 20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姐姐物质文案句子简短 姐姐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新车 2024年有什么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