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_文化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时间:2023-05-29 09:45:16 作者:龙之家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历代茶人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古代十大茶人和历代茶人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中国历史上有茶圣、别茶人、茶仙、茶神、茶怪、茶皇六大茶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茶圣——陆羽

以佛、道、诗、禅、仙、儒集于一身者非陆羽莫属。

茶使陆羽流芳千古,陆羽让茶源远流长。

史载经书,一部《茶经》写出华夏文明的优雅心情,写出茶的灵魂。

而且陆羽的人品与茶一样,他的一生和李季兰的爱情,以及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人的友情是那样的纯真和高雅,不愧为茶圣。

别茶人——白居易

在中国文人墨客都爱茶,茶里有智慧、有文泉、有思涌。

读过《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都会吟上几句,答谢好友李宣写的一首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因缘我是别茶人”,表现茶人是位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

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元稹知他爱茶,特写了一收宝塔诗相赠。

他就是白居易。

晚年的白居易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茶”,并开始以茶悟人生,洗涤热衷功名利禄的熏心,终博名“白乐天”,世称别茶人。

茶仙——苏东坡

苏东坡视茶境为仙境,并沉醉于茶,寄身于茶。

苏东坡爱茶也爱女人,故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注重品茶的物外景意,把茶作为沟通自然,内省性情,品味人生的修炼手段,并主张“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典型的茶艺人生。

以茶悟慧而入诗入画,他随缘自适,乐观豁达,圆融贯通,自由自在,在茶中品出人格精神,生命体悟和胸襟抱负,并为后人留下无数的精神食粮,不愧为茶仙。

茶神——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英雄的悲歌,茶人的爱国情怀。

陆游酷爱茶也爱诗,以差悟诗而言志,著有一万多首诗,其中有三百多首茶诗。

诗人把茶当作一门悟的艺术和品的文化,茶气是悟的翅膀,茶色是悟的羽毛,茶水是悟的洗礼。

诗人正是在品着清香氤氲的茶香,而悟着神秘美妙的世界。

到83岁时还写下了“桑苎家风君勿实,他年犹得作茶神”,诗人希望陆羽的茶道代代相传,自己下辈子还当茶神。

茶怪——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居然清茶里悟人生,顶峰之极,而悟出“了难得糊涂”千古流传,真怪!

诗人认为世间难得有清泉、清茶这样的芳洁之物,这世间珍品只配高人享用,他与其朋友的爱茶,爱竹,爱梅、爱兰、爱石、爱紫砂来显其君子之得。

板桥也是写茶联最多之人,“汲来江水煮新茗买尽清山当画屏”,“香文古鼎把九个,日著新茶两三碗”,“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但若是我们也用茶品悟一下板桥的人生,就是“糊涂”而真,见怪不怪了!

茶皇——乾隆

贵为皇帝却精于品茗,首次提出“咀嚼四顾甘”的品茗方法,用细啜慢饮去品味茶之清香之味,是一位真正把茶这个“自在之物”化成“为我之物”的高人。

以茶论道,用茶沟通,以茶驭人,用品茶来论治国的宽猛之道,并首创“三清茶”用梅花佛手、松仁入茶,惠送群臣,敬示为臣要清如茶水,勤政廉明。

为招揽人才创办“经筵茶典”,亲自讲学并赐茶宴。提出把茶作为讲政德,倡清廉、崇礼仪的方法。

施展茶外交,送茶给边陲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又摆“三清茶宴,宗亲茶宴”笼络人心。

古往今来,最善于将茶道中博大精深的哲理用于治国实践的天才,以茶休闲,养精蓄锐,日理万机,以茶养生,延年益智,活到88岁,成为中国皇史的寿魁君王,以茶治国驭臣,开创乾隆盛世,不愧为“茶皇”。

茶在古代地位可不一般,朝廷竟设有专门的茶官

在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有很多种。陆羽在《茶经》中所说:“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槚: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

蔎:是古时四川西部对茶的俗语:“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茗:云南地区“茶”之土音,约在东汉时期始用于茶,茶的雅称。

荈: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微物有情,小小的茶叶竟有如此之多雅称,足见古人性情雅致。

茶官在古代政治系统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唐代以前都处于隐匿和模糊的状态,唐代之后各类茶业官职庞杂繁复,时时更新,又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状态。

随着茶文化的盛行,宋朝时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茶叶方面的官职也增多了,设置“榷茶司”专门管理边茶贸易,设“六榷务十三场”,路级地方机构则是“提举茶事司”(茶事司)和“提举常平茶盐司”(茶盐司)。

早在元代就有某些地方机构将盐、茶事物合并处理、统一监管,到了清朝便有了盐茶道司。

茶盐司

这个官职设于宋时,它主管茶及盐的一切事务,负责收缴茶税、盐税;考核下面各级专管茶盐的官员;赏罚和举荐各级地方茶盐官员。

在中国五百多位皇帝中,宋徽宗可谓“奇葩”的存在,他未曾建立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功勋,在位期间庸碌无为,但是他在诗词画作上的造诣,可谓是大师级的。“瘦金体”为古今一绝,在品茶上也是如此。

据史书记载,他常与臣下品饮斗茶,并亲自点汤击拂,令茶汤展现出疏星朗月般的效果,写出的《大观茶论》不可不谓之为经典。

茶盐司,说它是整个国家茶叶种植经营流通的总指挥中心。它下设层层管理人员,构架起整个国家的茶叶生产经营网络。它属于路级机构,主管官员称为勾当公事,整个司的全部公职人员约在20人上下。这个官署自建立之日起,数年之内茶税收入就达到了1000万缗,是当时朝廷的最主要收入之一了。

茶马司

这个官署也是宋时设立起来的。在古时,中原地区会以自己所产的茶叶换取边疆少数民族的良马。除了元,几乎各个朝代都设有专管茶与马贸易的官署。这个官署垄断了所有茶跟马的交易活动。官家一向是严禁民间私自进行茶与马匹的互换行为的。

而中原的官家则以茶来换取战时所需要的良种马。凡私自进行茶马交易,或偷偷将农作物籽和苗带去少数民族地区贩卖的,获罪是相当重的,包括官员都要被追查责任。

这里还有一个与古时官职有关的茶的词语:茶掌故。但“掌故”在汉时却是指一个官职,它是太史官署里的一个官位。

它的最高长官太史令手底下有许多个掌故。这一职称算得上是较高的级别了,俸禄为2000石,属高薪职员了。

掌故既属太史令所管辖,他们也就是专管收集国家的旧闻轶事,以供长官用于编撰文书、史书所需。到了后世,这个词语的意义就进一步引申开来了,不再指官职,而是指一些旧时典故,比如茶掌故就是指茶界的那些旧闻。

古代茶叶专卖制度,茶叶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国人的日常饮食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说前六件物品,乃是做饭的必需之物;那将茶叶和生活必须品相提并论,可见国人对茶的痴迷。

国人的饮茶之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颇多繁琐的规矩。在封建社会成熟之后,茶叶还成为了影响当时经济的一个积极要素。而古代茶叶专卖制度的演变,也恰好论证了这一现象。

国人喝茶,起源于上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时,便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商品经济的萌芽出现,不少商人在茶叶中看到了巨大商机,于是茶叶逐渐传播开来。

根据顾炎武在《日知录》所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便可知在先秦时期,饮茶之风便已经形成了。

一、茶叶专卖制度的由来

茶叶历史虽然悠久,但它真正有能力影响到经济,是在唐代中期以后。在此之前,品茶之风虽然流行,但依旧局限在上层贵族和少数士大夫群体中。

直到唐代以来,茶叶才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并逐渐在全国各阶层中普及。

唐代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提到:"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膳夫经手录》

到了唐代中后期,有"茶圣"之称的陆羽,经过多年研究编写了一本《茶经》,于是"天下益知饮茶矣"。茶叶走进千家万户,代表了它的受众群体在不断扩大。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人们已经培养了闲暇时饮茶陶冶情操的乐趣。

既然茶叶有了市场,它自然能带动商品经济。由此,茶叶的税收也成为了唐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过,茶叶带来的利润和市场过于庞大,以致于统治者不得不效仿古代的盐铁专卖制度,对茶叶也实施起了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的理论,形成于战国时期,由著名"理财专家"管仲提出。齐王在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将盐铁两大产业收归国有,由官府统一调配和出售,最终使得齐国经济迅猛发展。

到了汉代,汉朝统治者在专卖制度中加入酒;而在唐代,茶叶也与盐、铁、酒一样,被朝廷专卖,成了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茶圣陆羽论茶图

二、茶叶专卖制度的演变

茶叶在唐代普及之后,朝廷对其进行税收,往往直接在茶叶产地和贩茶商人手中收取,"十税其一"。即便如此,当时的茶叶税收便已经达到了一年十万贯,已经基本等同于盐利。

因此在唐文宗时期,盐铁使王涯便向朝廷建议,将茶叶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制度。《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其后王涯判二使,置榷茶使,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

茶叶完全是官种、官制、官卖,这不仅使得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更是直接导致了茶叶市场的低迷。这么一来,朝廷虽然扩大了茶叶的税收,但也直接破坏了茶叶市场的稳定性。以至于唐代后期的统治者,不得不下诏取消茶叶的专营制度。

尽管如此,唐代统治者依旧不允许私人之间对茶叶进行贸易。为此,官府还专门组织了针对茶叶走私的"稽查大队"。唐律中还有规定:贩卖茶叶3次,而且累计超过了300斤的走私人员,当以死刑论处。

唐朝宫廷仕女坐长案茗饮

即便是种茶的茶农,也不得私自贩卖茶叶,违者超百斤以上,也要受到杖刑的处罚。至于那些有组织的走私部队,"茶虽少,皆死"。

在唐代茶叶专卖制度的基础上,宋人对其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当时,朝廷在全国设立了6个榷货务管理机构和13个茶叶种植园。

由官府出面,为茶农们提供种植本钱,每年茶叶新出来之后,茶农会上交相当一部分的茶叶,交由官府统一收购。在统计完当年的茶叶数量后,官府又会向茶商出售茶引或是茶券,而商人想要去茶园"提货",则必须有茶引。

上述可见,官府在茶叶贩卖的过程中,充当了一个"二道贩子"。他们控制了全国的茶叶产地,以较低价格从茶农手中购入,再以较高价格贩卖给茶商,通过赚取差价的方式,从中获取了大量利润。

宋代经济发达,茶叶专卖带来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但北宋仁宗嘉佑年间,茶叶专卖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由于茶叶利润丰厚,导致主管茶叶专卖的官员从中谋私,他们对茶农压低价格,对茶商反而提高价格。

古人斗茶图

如此一来,茶叶的种植和茶农积极性都受到了一定打击。

一方面,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逐年下降,对茶叶市场造成了不小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产量下降和成本增高,茶商也相应提高了茶叶的出售价格。

茶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如从前,官府只好对茶叶专卖制度进行改进,推出了新型的通商法。当时的规定是:茶农可直接与茶商进行交易,以质量决定价格,但也允许讨价还价。茶农和茶商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显著性提高,茶叶市场又逐渐恢复了繁荣稳定。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官府实行管卖法,平均每年可获利109万贯钱;而在推行通商法之后,平均每年可获利117万贯。

另外,在茶叶走私这方面上,宋代也继承了唐代的严苛律法。据《文献通考》记载:"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敢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私以官茶贸易及一贯五百,并持杖贩易为官司擒捕者,皆死。"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兴起的茶叶市场,不仅有效增长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让古代统治者与边境游牧民族的来往中,占据了主动权。唐代丝绸之路,茶叶便是出口西域诸国的重要饮品。

古代丝绸之路

经过唐宋明时期的不断发展,茶马交易却成了官府与游牧之间贸易的主要内容。据《明史·食贷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

"彼得茶而怀向顺,我得马而壮军威"便是茶马交易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为了得到茶叶,甚至不惜用战马这种稀缺资源来进行贸易。故而在唐宋以后,茶叶的地位还再度得到上升,成了颇为珍贵的"战略物资"。

在明朝初年,茶马贸易极为兴盛,还流传出了"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的说法。汉中茶便是指四川地区出产的茶叶,因其历史悠久、回味悠长,故而受到少数民族的喜爱。于是"川陕皆置茶马司,收巴茶易马,颇获其利"。

弘治十七年(1504年),陕西马政杨一清还发现茶马贸易中的一个有趣现象。以九百匹马为例,如果明朝廷直接购买,需要花费7000多两白银;但如果先购买茶叶,再以茶叶换取等数量的战马,则需要花费的白银,才区区1500多两。由此可见,茶马贸易给明朝廷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利益。

茶马古道

正因如此,明代统治者对于茶叶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明代茶叶专卖制度不仅延续了唐宋时期的官卖制度,规定茶叶交易必须使用"茶引",还对私自贩卖茶叶者处以更为严厉的处罚。

所谓"私茶出境者斩",无论是寻常走卒,亦或是边境守将,甚至是皇亲国戚,一旦发现有走私茶叶的行为,立即下狱处死。

洪武三十年(1398年),当朝驸马欧阳伦暗中走私茶叶,"数遣私人赐茶出境,所至骚扰,虽大吏不敢问。有家奴周保者尤横"。

事情败露以后,朱元璋闻言大怒:"国家榷茶,本资易马。边吏失讥,私贩出境:惟易红缨杂物,使著人坐收渔利,而入中国者少,岂所以制戎狄哉?"于是欧阳伦、周保等人皆被赐死,即便众多淮西勋贵苦苦求情,也没能改变朱元璋的本意。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除此之外,明代朝廷还有规定,民间私卖茶叶,也是重罪,"所蓄不得过一月用,多皆官卖。茶户私鬻者,籍其园入官"。

到了明代中后期,朝廷的财政压力逐渐紧张,于是在杨一清等人的建议下,明朝对茶叶专卖制度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将传统的"官营"制度改为"招商"制度,借此来刺激茶叶贸易的再度兴盛。

茶商在得到招商资格后,"于产茶地方收买茶斤,运赴原定茶马司,以十分率,六分听其货卖,四分验收入官"。即便朝廷收取了四成利率,但由于茶马贸易中的巨大利润,不少茶商依旧赚的盆满钵满,"商贾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

中国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据文献记载,鉴真太师是最早向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人,后来日本高僧最澄、空海法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佛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最澄、空海法师将中国茶籽种于日本近江台麓山地区,并向本国传播了中国饮茶习俗,最后建立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

谈起茶道、茶文化,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日本这个国家,日本茶道似乎已经成了日本文化的代名词之一了。 但是追溯到茶文化的历史我就就会知道,日本的茶道其实是由中国的茶文化传播过去的。

日本茶道的源流,应上溯至8世纪上半叶。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

早在唐代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长安城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茶道开始向外处传播。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在他回国的行李中,就有中国的茶籽,最澄禅师将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龙心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中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荣西禅师晚年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将茶誉为“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纪,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茶道,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历经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今天中国的茶道正是泡茶道的延续。 如今的日本,却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中国千年前宋代点茶道的仪式,如此精妙神奇的茶道在中土大地已经无处寻觅,难怪会有人认为日本是茶道的故乡了。

草庵式茶室里里外外,与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的理想是完全协调一致的。正如南坊宗启的茶道书《南坊录》所说的:“一宇草庵二铺席,充满了空寂”。 如今日本茶道流派纷呈,最著名的是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家。不少茶室的内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茶道的精神本质不变,仍然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人将茶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一是作为礼仪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茶道是日本中小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科目,就像我国许多家庭将自己的小孩课余送去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一样,起到了修身养性的作用。此外姑娘出嫁前,还要经过特别的茶道程序训练,以作为主妇有条不紊地操持家务的基本训练之一。

二是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一课,是白领阶层缓解压力、寻找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劳的好方式。这类茶道活动,尤以年轻职业女性居多,她们在节假日或上茶道教室,或去庵堂参加茶道仪式,以达到清爽精神、净化心灵和交谊的目的。日本各寺庙也都开有坐禅班,周末总是爆满。白领阶层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利用举行茶道这种形式,进行社交活动和公关活动。

三是茶道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的分科,列入了大学教程。

千利休还把源自中国佛教禅学思想的“和敬清寂”看作是茶道的真谛。 关于“和”,道元禅僧曾有过类似的说法。据说他在宋代学成归国时,有人问他在中国学到了什么,他答道:“慈心之外,别无他物。”不用说,道元所说的“慈心”,即温和之心,也就是指“和”的精神。在茶道之中则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和客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 “敬”则指互相有礼有节、尊敬谦恭真诚地交往。

“清”即清洁、整齐。构成茶道精神的这一要素,可说是日本人心灵的独特贡献。凡是观赏过茶道表演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茶室茶院和茶具是相当清洁的,可说是一尘不染的。当然,“清”亦指饮茶者要心灵清白。

“寂”指茶事中恬静的气氛和茶人们庄重的表情。人们在茶室中不需言语.只需通过茶壶烧水的咕噜声和弥满整个房间的茶香,就能进行精神方面的交流,产生共鸣。

今天日本的茶道,作为艺术,已与书画、园林、建筑、饮食艺术融为一体,千利休力主茶道之精华不在其形式而在其内涵,就其宏观意义而言,几乎回到了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原点。但由于日本茶道作为艺术是以修行方式代代相传的,所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和严格的格式成为必须,这点,在中国的茶道中极为少见。

在日本茶道中,茶室中书画的风格及摆放,茶室的建筑及 庭院的布局,一应茶具的选用和摆放,饮食的烹制,甚至每次"茶事"进行的时间,每项内容的时间,每个动作的幅度,来客交谈的"台词",每块榻榻米走几步, 一碗茶喝几口,甚至客人洗手时先洗哪只手,都是规定动作。

留给茶师们的发挥余地只有选茗、蓄水、备具、烹煎、品饮。用"写意"形容相当格式化的日本茶道艺 术显然已不再妥当,日本茶道是一种需花时间的严格修炼,并不容修炼人随心所欲,任性写意,作"风歌笑孔丘"的狂人之态。

可以说茶道所要求的规范正是日本人至今的行为规范。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十大茶人和历代茶人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建窑起源于何时 建窑是什么年代的?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491.html

使劲推荐

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古代十大茶人 历代茶人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历代茶人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建窑起源于何时 建窑是什么年代的?
建窑起源于何时 建窑是什么年代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建窑是什么年代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什么意思 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下一句
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什么意思 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下一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你若愿等,茶定不负你下一句的精彩内...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的说说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的英文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的说说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的英文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三样东西必不可...

沉叶禅茶是什么茶 径山禅茶是什么茶
沉叶禅茶是什么茶 径山禅茶是什么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径山禅茶是什么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买茶叶一般送人买多少克的 买茶叶一般送人买多少克合适
买茶叶一般送人买多少克的 买茶叶一般送人买多少克合适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买茶叶一般送人买多少克合适的精彩内...

珍珠奶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手抄报
珍珠奶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手抄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手抄报的精彩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 茶典在线阅读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 茶典在线阅读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典在线阅读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啊 茶道指的是啥
茶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啊 茶道指的是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道指的是啥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中国茶的历史起源 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茶的历史起源 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精选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