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旧中国展览活动(1581~1936)、抗日战争时期的展览(1939~1949)、新中国展览(1950年至今)。
中国会展业真正逐步进入发展轨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1977年是中国会展业起步期,当时会展业计划经济特征明显,还不能称作现代会展业;1978~1999年是发展期,会展业走向市场化,并基本具备了现代会展业的特征;2000~2005年是飞跃期,现代会展业体现出程度较高的专业化;2005年以来为现代会展业突破期。
一旧中国展览活动(1951~1949年9月)
(一)1851~1936年的展览
主要形式:集市。
特征:展出农副产品和土特产。
会展业的形成发展与经济活动是否活跃息息相关,近现代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特别是工业非常不发达,占主流的是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小农经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给自足、小富即安,作为承担流通领域服务的会展业,在当时几无用武之地。
旧中国展览活动主要表现为集市形式,在固定地点、定期举办的集市已基本具备了展览的性质和形式,欧美展览界普遍认为展览会起源于集市。集市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的集市是市、集、庙会等多种形式的统称,集市上买卖的主要是农副产品和土特产。
集市有多样的称呼形式,中国北方一般称为“集”,广东、福建等地称为“墟”,四川、贵州等地则称为“场”。不管如何称呼,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参与者主要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直接出售,是生产者之间的产品流通。
不过,旧中国在参加一些国际大型展览活动之外,也尝试举办了中国的商业博览会,掀开了中国展览会史的第一页。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中国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将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中国传统出口商品运往世博会,并一举荣获金、银大奖。
此后的每一届世博会,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都组团参展。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派出以贝子溥伦为首的代表团,并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此举被外媒称为“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
此后,中国本土对展览活动的探索和尝试开始慢慢增多。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踊跃参赛,同时在北京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1909年武昌设立“武汉劝业奖进会”;1910年南京设立“南洋劝业会”;1921年南京设立“商品陈列所”(又称物品展览会).
1926年上海开设“中华国货展览会”;1929年杭州开设“西湖博览会”,据称此次博览会的展品约15万件。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中国第一次出国办展。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展出3000余件商品,参观人数42万人次。当时中国的瓷器、绸缎、茶叶畅销一时,中餐馆食客络绎不绝,在英国乃至欧洲都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些展览活动都是中国展览会的先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南京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它的组织、规模、水平都能与同期世界大型博览会相媲美。全国各地除内蒙古、西藏、新疆外提供了100多万件展品,共分24部420类。东南亚国家、英国、日本、美国和德国都有展品参展。
展馆总数共32个,博览会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次达30多万,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起到了“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的作用。
旧中国展览活动前后80多年时间内,包括中国参展的历届世博会以及国内的展览活动,展出的基本上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和土特产,如丝、茶、绸缎、器皿和美观却不实用的工艺品,没有任何近代的工业产品参展。
与同期世界强国展览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发明和工业品相比,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潮流中已远远落后于他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同的是,旧中国的会展业也十分落后。
(二)1937~1949年9月的展览
主要形式:展览会。
特征:“官办”,政治宣传为主。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受到巨大破坏,各业经济凋敝。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十分困苦。当时全社会的主基调是抗日,分别举办了许多展览会。
这些展览会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经济,更多的是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显示成就,鼓舞士气、抵抗日本侵略。所以,那时的展览会所体现的主要不是经济功能,而是利用展览会来提升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这一时期展览会的主要特征是“官办”,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质和宣传意义。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把“抗战必胜”寄希望于外援,“攘外必先安内”,对人民军队进行围剿。国民党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贪污腐败成风。此时的漫画工作者们以突击方式,举行了“漫画联展”,许多作品暴露了统治者的罪恶,传达出人民的呼声,因而博得广大群众的欢迎。
这一类形式的展览会,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一连串地举行,一直继续到抗战胜利之后,其中特别以“猫国春秋”漫画展的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大后方木刻工作者联合了延安的作品,举行了国际展览。中国人民的英勇战斗生活,通过木刻艺术,传递到美国、英国和印度,获得了这些国家广大人民的同情。
1943年和1946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双十节全国木刻展览会”和“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不聊生,经济类型的展览基本没有,只举办过少数的文化性质展览,如摄影展览会。1945年9月,北平摄影学会为庆祝学会成立举办了影展,张印泉、蒋汉澄、张卓人、刘光华等均有作品参展,本次摄影展在全国起了带头作用。
上海摄影学会于1947年举行影展,参展的作品有300多件,北平摄影家张印泉、香港摄影家吴章建也有作品参加展出。1948年11月22日,上海中国摄影学会举行摄影作品展览,有382幅作品展出,参观者达数万人。1949年2月,昆明摄影家杨春洲在香港举行《杨春洲教授摄影展览会》,展出作品80余幅据统计,1937年至1949年,陕甘宁解放区共举办了74个展览会。
邓小平在参观“战绩、生产展览会(1944年)”后评价:这次战绩和生产两个展览馆宣传了我们太行军区几年来的奋斗成果,的确是惊人的。我们同华北、华中、华南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一样,干出了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英雄事业。
当然,这些展览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但在流通领域所起的作用不大,会展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但这一时期政府的努力,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中国展览活动(1949年10月至今)
会展业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是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同样,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因素也影响着会展业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今,会展业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发展、飞跃、突破,每个阶段都体现着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特色,承载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变迁。
(一)起步期:计划经济特征明显(1950~1977)
1951年3月,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候,中国首次参加了“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这标志着新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开端。1953年,刚成立一年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受政府委托,负责接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来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个来华展览会。1950~1977年近30年时间,是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期。
由于该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贸易不发达,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靠计划调拨,经济贸易型展览在国内市场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只有极个别的展览会是贸易性质的,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这个时期的展览也具有浓厚的“官办”性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国家主办出国展览,当时的展览包括接待来华展及参加国际博览会。起步期的中国会展业,经济功能淡化,主要是为政治提供服务,目的在于宣传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大好形势,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谊。
1951~1985年的34年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举办427个出国展览。
1953~1978年的25年间,中国共接待了112个外国单独来华展览会总而言之,该时期展览会数量不多,组织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很低,国家尚未将展览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会展业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意识还未形成。从严格意义上讲,当时展览会大都不具备现代贸易展览会(tradeshow)的特征。
(二)发展期:迅速发展,走向市场化(1978~1999)
从1978年至1999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展览业迎来第二个阶段:发展期。该阶段会展业发展迅速,并走向市场化。
1978年是个特别的年份,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该展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由起步期的“单国展览时期”向发展期的“国际展览时期”过渡。
1985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其前身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的来华展览部和技术交流部)竣工,成为20世纪80年代北京十大著名建筑之一,并于同年10月成功举办了开馆的第一个展览会———第四届亚太国际博览会。
该阶段北京、上海、大连、珠海等城市会展业脱颖而出,出现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知名专业展览会,如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时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博览会等。
而且,出国展览也经历了一次大变革,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1986年参加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
此次博览会上,中国改变了以往以宣传成就为主的展贸分离展览方式,首次采用摊位式展览形式,以展览为手段,以贸易成交和销售为主要目的,展览的贸易性和专业性因此大大加强,此举也标志中国展览业开始与现代国际展览业接轨。1999年,中国政府独立举办了20世纪最后一个A1类专业世界博览会———昆明世界园艺世博会,有69个国家、地区以及26个国际组织参加展出。
(三)飞跃期:专业化程度高,外资介入会展业(2000~2005)
在这一阶段,会展主题呈现细分化、专业化。2000年以来,中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不论是机械、电子、汽车、建筑,还是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均有各自的国际专业展。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会展中心城市。
从展览规模看,北京位居全国首位;从展会数量看,上海为全国之最。北京市2000年展览会突破100个,2001年又有增加,而且展览会的面积不断增加。地处国际贸易商圈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年均接待50个展会,在这个展览馆举办展会则需要提前一年预约。
另外,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将举办地点选择在中国,也有力推动了举办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商会年会、亚太法官会议、环太平洋论坛年会、国际引航员大会、APEC会议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由此赢得“国际会议中心”的盛誉。
为适应迅速发展和细分化的会展业市场,2002年以来,不少大型展馆纷纷改建或扩建,将展馆建设规模、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会展辐射范围等联系在一起,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例如:为满足珠三角(广交会)会展市场的需求,广州建成新国际会展中心;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二期的扩建,体现了大连在东北会展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
近年来,中国展览面积年均增长20%。至2005年,全国共有160多个展览场馆,可供展览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外资纷纷介入中国会展业市场,寻求新市场的新机会,进行低成本扩张。
通过资本运作,德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际会展业巨头,先后找到中国合作伙伴合作或者独资运营,在发展中国家会展业市场施展拳脚,2001年,德国三大展览业巨头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运营后获得巨大成功。
这一效应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2022年,法兰克福(上海)展览有限公司、慕尼黑(上海)展览有限公司等外商独资展览公司相继成立。2005年10月,看好中国市场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贸易公司合作组建“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该公司是中国展览业投资最大的一家中外合作公司之一。
有些跨国公司通过收购中国展会或移植海外知名展会的办法参与竞争,抢占中国会展市场份额。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直接收购了上海一个较有名气的地面装饰展览会,并直接把国际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最大的CeBIT展览会移植上海举办。
2005年11月,继法兰克福登陆广州取得成功之后,德国的另一家展览大腕———美沙展览集团也跃跃欲试,与广州振威展览公司举办的品牌展GIMT(广州国际机床展)进行合作,引进德国顶级金属加工展(AMB)等等。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会展业的主办单位从单一的政府或具有政府色彩的部门,发展到政府、协会/商会、国有和民营展览公司、合资展览公司以及外国展览公司,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办展的新格局。2000~2005年,中国会展业在质和量上都实现了飞跃,全国每年平均办展数达到3000个左右,2004年展览业总收入为108亿元。
(四)突破期:新理念和新技术交织(2005年至2021年)
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1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和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一起主办了第一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发表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会展业要向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会展业指明了方向。
这次论坛也为中国和国际会展界的交流和合作搭建了桥梁,对增进双方的沟通和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会展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之后召开的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阐述了中国展览业的“四化”意义,进一步明确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新理念。
“法制化”即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尽早健全会展行业法规;“市场化”指会展业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产业化”即逐步健全会展业的服务体系,完善会展业的产业拉动作用;“国际化”指的是要主动融入国际展览市场,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会展业的新理念还要求中国会展界要研究办展新模式,要“两条腿走路”,真正重视专业观众和有实力的采购商,构建展览会的平台功能。新技术是会展业发展中必然会接触和采用的辅助手段,会展项目中将会运用一些最新的技术或软件来提高会展业的管理水平,如场地规划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使得会展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期间中国开启了一系列的大型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世界园林博览会、中阿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会、数博会、智博会、工博会等。
(五)转型期:会展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1年至今)
2021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国际需求总量大幅下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受此影响,全球展览业步入“至暗时刻”,根据全球展览行业协会(UFI)估算,2021年全球展览业相较于2021年萎缩68%,行业收入损失近2000亿欧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积极有效应对举措。2021年,中国外贸回稳向好、好于预期,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新发展格局有力有效,为推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境外展览在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展览界齐心协力迎接挑战,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展览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境内展览活动安全有序复展复业,推动展览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提振世界经济信心、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全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可以举办各类会议展览活动”等经济复苏信号放出。
2021年4月30日,湖南长沙“湖南汽车展”在湖南国际展览中心开幕,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线下举办的首个实体展览,在中国乃至世界展览业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5月底至6月初,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推动恢复举办各类展览活动。
6月10日广州国际防疫物资展览会开幕,展出面积3.6万平方米,设有防疫产品展区、设备展区、综合服务展区、原辅料展区等4个展区,参展企业突破600家,专业观众达6000人次;8月2日,第23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落幕,十天展览汇聚120多个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参展车辆超1500余辆,展出规模达16万平方米,规模和影响都有了较显著的提升。
9月初,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拉开了北京展览业复展复兴序幕,随之科博会、汽车展、家博会等展览相继举办;9月15日-19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工博会)在上海隆重举办,展览规模24.5万平方米,展商逾2000家,展现了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制造业产业链全貌。
调查发现,截至10月,全国主要展览城市基本全面恢复办展,进展不尽一致,南方城市发展更快一些。据广州日报8月11日报道,从7月初到8月11日,广州琶洲地区各展览馆共举办展览活动36场,展览面积88万平方米,参展参观人数70多万人次。
据成都博览局初步统计,2021年7-9月成都市共举办展览77场,展出面积127万平方米,参与观众388.5万人次,直接收入20.7亿人民币。据调查经验判断,到9月份,主要城市展览举办数量基本达到往年正常水平,但由于境外疫情影响,国际参与程度较低,展览国际化水平和规模层级的恢复还有不小差距。
在疫情爆发、线下展览停摆后,线上展览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无法组织实体办展的困境。调研显示,44%的受调研参展企业举办或参加了网络对接或网上展览活动。
但线上对接和线上展览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实体展览,其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一是平台技术不成熟,体验感欠佳;二是国外采购商接受程度低,邀请难度大;三是买卖双方信心不足,对线上展览抱有怀疑态度,采购商往往咨询多、下单少;四是展商和采购商缺乏培训,仅凭借实体展的经验参加线上展览。
随着AR、VR、5G技术、云计算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展览成为线下展览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在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内容。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展览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参观虚拟展览就像走进一座现实的展览中心,参观者既可以到各个专业展览馆的各个展厅随意漫游,也可以由向导带领按照特定的路线浏览,甚至可以根据参观者的专业兴趣自组个性化的智能展览馆。
虚拟展览系统还能提供资料打印、提交电子名片、邮件发送、在线咨询等功能,为供需双方的沟通提供多种交互手段。同时,虚拟展览系统还能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帮助参展商与客商进行交易配对,提供交易支持和服务。
线上展览具有诸多优势,能够为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资源与信息,但线下展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线上线下相互结合才是未来展览业发展趋势。
线下展览提供给参展企业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平台,满足贸易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体验;线下展览的举办成本更高,体现了参展企业的实力、信誉、合作诚意以及服务意愿,相比线上展览的虚拟化和层层包装,客户更能感受安全系数的提高。
展览经济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大型展览活动举办将带动酒店、餐饮、旅游、装修、广告、媒体等行业兴旺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也受到政策和财政支持。因此,单一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最优方案,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复合型模式才是展览业未来发展方向。
展览场馆智能化建设成为新方向。场馆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及数据挖掘等方面。通过一流的运营、管理、服务和体验,配合智慧生态平台应用建设,最终实现国际一流智慧展览馆的目标。
智慧场馆不仅涵盖了场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还能够全面对接主办方、参展商、观众、员工、政府、服务方等众多相关方。目前,各大展览逐渐淘汰纸质入场券,开始使用二维码等电子形式的入场码,附加服务业更加完善,智能化成为展览场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带给展览业无限发展机会。
数字化展览信息平台建设潜力无限。传统展览的前期准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且效率不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展览相关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平台,围绕展览参与各方,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和管理,从而更高效地为企业经营和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全面发挥展览企业的服务功能。
展览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带来更多便利,有利于观众了解展览信息,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展。观众的主动选择性更强,展览信息的宣传推广效果更佳,辐射范围更广,在营销载体和营销策略上带来革新。在搭建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展览企业将进一步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室内定位、机器仿生学习、人工智能等科技,驱动开发现代展览产业体系。
跨界融合为展览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展览业的价值主要通过展示的技术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来实现,其价值链的融合也要以展示为基础,围绕营销、体验和创意等途径,加快实现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展览业有望与以下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延长国内产业链。
一是利用展览业的营销功能,加速与一般产业融合发展。例如,通过举办专业产品展览,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举办地方性产业展,提升城市及产业知名度。
二是推动展示技术发展,实现与通信、传媒、出版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借助技术融合路径,实现线上线下展览协调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如VR技术、3D技术等),增强客户体验感,提高展示技术。
三是发挥展览的体验路径优势,增强与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展览业与这些产业的融合,形成展览旅游、展览休闲等,不仅能够拉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丰富人们旅游、休闲体验。
四是挖掘展览业的创意路径,加快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意本身需要通过展示获得认可,通过活动交流形成创意碰撞。推动创意文化与展览融合发展,加快创意园、创意展、创意会等展览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未来展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910年(清宣统二年)6月5日,这一天上午9点37分,南洋劝业会举行开幕典礼,首先宣述了皇帝圣旨,然后一年前接替端方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人骏致开幕词,有5000多各界代表人士参加了典礼。上午11点半,开幕典礼结束,与会代表参观会场及展馆,直至下午1点。1点后,普通游客开始购票入场,各展馆相继开始对游客开放。
博览会之所以冠名 “南洋”,是因为从 1873年起,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已成为定制。
对南洋劝业会,《申报》曾发文寄语:“深望吾国农工品物,经此盛会,而由有比较而竞争, 由竞争而谋改进,则吾国实业前途,虽未能递与欧美相颉颃,而亦差足自存于世界。”
主办方发布的 《南洋劝业会通告》也大赞竞争之益处 ,认为竞争的实质即各国之间的较量。“故无比较,则世界亘古无竞争;无竞争,则世界亘古无进步;无进步,则社会亘古不能进于文明之域。
封面标“宣统二年南洋劝业会第一次开幕印”之 《金陵杂志》纪念专号,则为雅好收藏人士推崇。为了纪念南洋劝业会的举办, 曾编印《南洋劝业会汇刊》 一部和纪念图册三本,以志后人。 南洋劝业会主会场设在丁家桥、三牌楼一带,占地约700余亩。会址从城北丁家桥向北延伸到三牌楼,原绿南筠花圃附近。此地辽阔,且多荒芜,不碍民居。南起丁家桥(会场正门在焉),北至三牌楼,东邻丰润门(今玄武门)易家桥,西达将军庙口,东西宽二里,南北长四里,周约八里,全场成一椭园形。
南洋劝业会会场中心建有四方型多层塔楼一座 ,作为劝业会办公所在地和会议 、接待中心。 四周之十多座建筑为本地馆,外围散布分省馆、专业馆数十座,多以省、地名命名,亦有以物产命名,共34个展区。分省馆有东三省、直隶、山陕、湖北、湖南、四川、河南、云贵、山东、浙江、福建等,尤以东道主所在地之两江展馆规模最大。专业馆则分为教育、工艺、医药、农业、美术、机械、武备等馆,有湖南之瓷业、博山之瓷业、江宁之缎业三个实业馆等,上海江南制造局之兰铸馆、广东之教出 品馆 、江浙渔业公司之水产馆等别馆也分列其中。此外,华侨展品之暨南馆、外国展品之参考馆也列于其间。南洋群岛之泅水今(苏腊巴亚)、爪哇、巴达维亚 (今雅加达)、新加坡诸国,亦均列馆参展。 南洋劝业会会场共设34个展区,主要分为分省馆、专业馆两大类。分省馆中包括东三省、直隶、山陕、湖北、湖南、四川、河南、云贵、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因当受条件所限,边远省区之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等省未能参加)外省自建馆的陈列馆;以东道主所在地的两江馆为最大,设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教育、卫生、美术、武备等分馆。南洋馆又名暨南馆(苏门答腊、爪洼、马来西亚、新加坡)。
专门馆则有:湖南的瓷业、博山的玻璃、南京的江宁缎业3个实业馆;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兰锜馆,广东的教育出品馆,江浙渔业公司水产馆等特别馆;华侨参展的暨南馆;陈列外国商品的参考馆。展品多为轻工、农副、工艺、美术等产品。
第一、二、三参考馆则展出欧美、东洋等地产品。展项主要分布于教育、图书、科学学艺器械、经济、交通、采矿冶金、化学工业、土木及建筑工业、染织工业、制作工艺、机械、电气、农桑、丝业及蚕桑、茶业、园艺、林业之经营、狩猎、水产、饮食品、美术、卫生及医药附救济、陆海军及其用具与战品、统计等行当,累计24部86门442类约百万展品(项目),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此外,还有会议厅、事务所、发行所、审查室等行政场馆,娱乐设施有牌楼、奏乐亭、纪念塔、喷水池、饮食店、旅社、剧院、照相馆、植物园、动物园,交通公共设施有邮局、电话局、马车、人力车,可随时雇佣漫游,附设商肆、银行、邮局、马戏场、跑马场、球场、体操运动场、大观园、照相馆、医院、消防队、公园和牧畜场等。
为了方便客商和游人,会场还内设有贩卖部、饮食店、旅社、剧院、游艺场,以及动物园、植物园、马戏团、照相馆、邮局等,约计200多处。会场外铺设轻轨小铁路 ,有每节车厢可容纳二三十人的小火车,每隔一小时发一班车,花10个铜板就可以体验在火车上欣赏博览会的舒适感受。会场内尚有马车、人力车等,可随时雇用漫游。
南洋劝业会并出版会展介绍指南、纪念册、邮品等。会展盛事规模空前,总成交额达数千万银元,客观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南洋劝业会会展规模恢宏 ,盛况空前。会场正门在丁家桥,门头 “南洋劝业会”五个斗方大字 ,用彩灯缀成。进门有喷水池 ,珠帘高达丈余,至夜晚,彩灯辉映,蔚为壮观。大会场内,各展馆也各有特色,有的以园林取胜,有的以宫殿称雄,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雄伟壮观。房舍式样,有中式也有西式,亭台楼阁,竞相媲美。 南洋劝业会会场馆舍融合中、美、日、德、意、南洋群岛等地不同风格,宛若国际建筑博览会。为进一步营造气氛,各展馆开馆时均燃放焰火;位居会场中央的纪念塔内设电梯,可供游人登临凭眺;会场晚间彩光亮化,美轮美奂,每周举行一次秉烛夜游会;此外还定期举行音乐会、马戏、文艺表演等活动,嬉笑室内放置的15面神奇的哈哈镜,令观者过足了瘾。
整个会场建设总计耗银150余万元,建筑大多仿照欧美风格,所有展览馆门首及其檐边脊顶均装饰有电灯,马路两旁及展馆周围花丛树木也装饰五色电灯。当时形容入夜之时,灯火辉煌,炫耀夺目,草木争妍,十分壮观。 各馆展品中包括私人收藏的名贵古玩、玉器、珠宝、字画、精制工艺品、丝织品等等,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南洋劝业会展品约计100万件,分农产品、工艺品、水产品、美术品、畜产品、教育品、医药品、机械产品等24部、444类。其中,农、矿、水产、皮毛、草药,瓷器、漆器、银器、玉雕、刺绣等传统产品彰显中华民族之特色 ;南洋侨商产品和外 国参考馆展品,如纺织、皮箱、玻璃、水泥、碾米机、水泵、车床、钻床等,则为一时之新奇。 以学者李瑞清为会长、 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总干事之 “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组织专家799人对22个行省和14个国家及地区的展品的质量进行了鉴定,在440类、近百万件展品中评出奖项5269个。
三个月内对展品质量进行鉴别评选:一等为奏奖66名,二等为超等奖214名,三等为优等奖426名,四等为金牌奖1218名,五等为银牌奖3354名。
因各省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故机电、通运展量较少,边远省区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等省也未能参加。
商务印书馆 1910年版的 《南洋劝业会审查给奖名册》,记述了南洋劝业会获奖名录。在获一等奖的66件展品中,以丝、茶、工艺品居多,机械类甚少,获奖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北京。 《申报》也认为南洋劝业会上的展品 “绝少发明仿造之品”、“多美术而少实用” 南洋劝业会持续了近六个月 ,于1910年11月闭幕。劝业会期间,新闻界予以极大的关注,其中上海《申报》的报道最有特点,对劝业会报道的时间跨度长。 南洋劝业会是1910年6月5日在南京开幕的,而《申报》早在1910年1月3日就开始为此次博览会宣传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开所仪式,3月9日的《申报》进行了报道。3月的《申报》还报道了南洋劝业会董事会禀报北京军机处 ,请求朝廷派“亲贵大臣”来参加开幕仪式一事。南洋劝业会原计划定于宣统二年四月初一(1910年5月9日)开幕,因运输不便,外省的参展物品还未完全到齐,故展期推迟。有意思的是,5月14日,《申报》 刊登了一篇“论说”《论日英博览会与南洋劝业会》, 文中提到举行博览会有助于加强国际关系。6月3日,在南洋劝业会开幕前夕,《申报》刊登《预定南洋劝业会开幕秩序》, 较详细地报道了开幕的预定过程,提请世人注意。6月5日,南洋劝业会开幕,《申报》除在 “论说”一栏发表 “南洋劝业会开幕贡言”外,还刊登了中国商业研究会的来稿 《南洋劝业会开会祝辞》。随后几天的 《申报》,相继报道了开幕时的盛大场面。6月10日,《申报》的报道是“开幕四志”。 自6月11日起,《申报》在新闻中以劝《 业会场之见闻录》为题 ,连续报道南洋劝业会的展 出情况。
南洋劝业会举办了几个月 ,《申报》也基本上跟踪报道了几个月,几乎对南洋劝业会中所有展馆都有报道,连细节也不放过,同时对国外参观 团观摩情况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申报》 对南洋劝业会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劝业会的影响,深化了劝业会的举办效果 ,一定程度上加 强了劝业会的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功能,同时向世人展示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让人们互相比较,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落后,好奋起直追。 报界也通过新闻的传播,提升了自己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提高了广告的经济效益。
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劝业会是晚清举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博览会。
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6月5日开幕。《申报》对此一直给予了大量关注。
1月间,《申报》刊登《劝业会与立宪》:
“国民之政治责任心必后于经济竞争心。唯因经济竞争心之发达而政治责任心常不知不觉之间增进而未有已。故在今日欲引起国民之政治责任心,必不可不先引起国民之经济竞争心 劝业会之作用在招致全国之物品萃以一堂,以比较优劣。因比较之故而竞争之心乃生。”(1910年1月7日)
《申报》1910年3月9日载《南洋劝业会事务所行正式开所礼》一文: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正月初五日已由文昌巷移入丁家桥会场内办事,兹于十八日,行正式开所式,是日午后二时开会,正副会长、上海董事会代表及各界到者百数十人,首由樊副会长代宜正会长训词,略谓外国积若干寒暑之预备,而仅成者,今欲以十数阅月之力,得之其为任大责重非常事所可况,喻愿在事者,益勤厥职务,实事以求是,勿好大而喜功云云,次由陈坐办报告调查文牍庶务工程出品,审查招待各科办事状况甚详,并谓各国赛会,若日之东京大坂、美之圣路易、意之米廊,皆以地方为名,而实含内国与世界性质,本会虽名南洋劝业会,实与全国博览会无殊,末复致谢正副会长李朱虞三观察及各团体之协赞,而终之以茶点约四时许散会。
南洋劝业会接近尾声时,《申报》记者“醒”在1910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3日连续刊登论说文:《对于南洋劝业会之评论》
“此会之开,大可惊动全国人民之观感而触发实业界诸君子”。
“视近世界之大势论之,所谓实业者若以其有关国家财政人民生计者而言则以工艺为最要。而工艺之所藉以发达者,惟恃机械。则操源立论欲兴工艺又以多制机械为前提” (《申报》,1910年11月7日)
上海游玩参考一览: 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个现代化,但又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迷人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街市、欢乐的节庆活动和脍炙人口的各邦菜肴。近几年来,上海相继竣工的重点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还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人流熙攘 、灯火璀璨的活力。浦东陆家嘴不错 东方明珠 金茂大厦 难得来一定要看看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还有就是建议去东方绿洲 很不错 如果有时间 去朱家角也是不错的 浏览一下上海古镇 吃吃那里的特产 最后城隍庙是一定要去的 带一些梨膏糖和五香豆 楼主如果是随便逛逛,请看以下内容 :如果是吃的,那就是吴江路,小吃都很多,在上海也比较有知名度。 如果买衣服,那就是七浦路,襄阳路。 如果是酒吧,那就是衡山路,淮海路。如果是景点:·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陆家嘴金融区 ·世纪广场 ·上海科技馆 ·浦东国际机场 ·国际会议中心 ·新上海商业城 ·磁悬浮列车 ·滨江大道 ·世纪大道 ·新国际博览中心 ·外滩 ·人民广场 ·新天地 ·南京路 ·豫园商城 ·七宝老街 ·上海大剧院 ·淮海路 ·衡山路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国际赛车场 ·外滩观光隧道 ·南浦大桥 ·延安东路隧道 ··枫泾古镇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美术馆 ·国际饭店 ·中唱小红楼 ·豫园 ·古镇朱家角 ·青浦课植园 ·龙华寺 ·松江方塔园 ·城隍庙 ·佘山天主堂·陆家嘴中心绿地 ·世纪公园 ·海洋水族馆 ·鲁迅公园 ·黄兴公园 ·崇明岛 ·东方绿舟 ·城隍庙 ·古镇朱家角 商业区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东路自西藏中路到河南中路段)淮海路商业街四川北路商业街(虹口区)西藏中路商业街(黄浦区)特色商业街 福州路文化街 东台路古玩街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北京东路生产资料街茂名南路酒吧茶艺街 襄阳路服饰市场(已废除)黄河路美食街乍浦路美食街 七浦路服饰街 衡山路休闲娱乐街 云南南路小吃街 梅川路购物街四大商业城(商圈) 徐家汇商圈(徐汇区)豫园商城(黄浦区)闸北不夜城(闸北区)东方路商圈(或新世纪商城,浦东新区)其他主要商业圈 静安寺商圈(静安区) 五角场商圈(杨浦区) 中山公园商圈(长宁区和静安区交界处)特色商品市场 福佑路小商品市场 铜川路水产市场著名景观人民广场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上海科技馆 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大剧院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外滩 豫园 陆家嘴金融区 东方明珠历史建筑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故居 鲁迅纪念馆 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新天地 静安区石库门建筑区现代建筑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大上海时代广场 恒隆广场其他景观 上海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昆虫馆 大观园世纪公园 朱家角 大世界(暂时停业整修中) 七宝古镇人文古迹枫泾古镇 朱家角古镇 老城隍庙 玉佛寺 大观园 七宝古镇 陈云故居 上海文庙 上海老街静安寺 下海庙 鲁迅故居 方塔园 古城公园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玉佛禅寺 韬奋纪念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刘海粟美术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李白烈士故居 德艺陶瓷陈列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 宝山烈士陵园黄炎培故居 崇明前卫生态村 张闻天故居 叶家花园上海的各种美食街颇受各地游客欢迎,其中著名的有云南路美食街、黄河路小吃街、乍浦路美食街、吴江路美食街、天钥桥路餐饮街、仙霞路休闲小吃街等。 云南路:上海人下“馆子”去的最多的要数云南路了。不仅长安饺子楼、金陵酒家、三和楼菜馆、老正兴菜馆等日渐兴隆,并且弄口过街楼下也开始设摊供应宵夜,成为沪上闻名的美食街。云南路上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烤鸭和小金陵盐水鸭。还有“鲜得来”排骨年糕,“小绍兴”的白斩鸡,“南翔”的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水饺,“老四川”火锅等,当然最让人“牵肠挂肚”的要数“新疆烤羊肉”了,老远就能闻到羊肉的香味,2元钱买上一串,让你离开云南路的时候都有些恋恋不舍。于是有人戏言:“步入云南路,口福,口福,淌下口水无数”。黄河路:从南京路拐进,你会感觉进入了一条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馆门牌在向你频频招手。你已经进入了一条生猛实惠的餐饮超市。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紧邻市级商业街四川北路,这里汇聚着各地特色菜肴的饭馆、酒楼,是沪上中产阶层宴请、聚会的首选。 最后不要忘了上海哦~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5626.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南洋国际会议中心 南洋博览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沁水大医院 2024年彩车...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人间真情幽默句子简短 人间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腾虎跃的画法 龙腾虎跃主题...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沈辞2023年漫展7月 沈辞er.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执业药师资格证报考时间 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看星盘209贵吗 看星盘一般选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气红包网络异常 福气红包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宾阳县财政 宾阳县财政收入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宝贝告状搞笑句子说说 宝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