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这是一个发生在班班身边的真实故事。
他,今年只有23岁,刚刚大学生毕业,手里已经有10万的资产了。班班问了其攒钱的秘诀,他也告诉了班班。
他,高中没好好读书,上了一个专科学校。因为不甘心,一直想要专升本,后来他就努力学习,年年拿国家奖学金,4年下来就是3万多。
每学期开学,他都会和室友去倒卖生活用品,卖电话卡,直到组织成自己的一只队伍,到了大三那年,还承包了周边学校的物资运输,赚取差价。
平时呢,他也会去肯德基打工来赚钱。就这样,在他刚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10万块了。
班班非常倾佩这位小伙伴,也非常羡慕。他其实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傲人的学历,有的只是一颗不服输的心。 班班相信,他学完投资后,攒钱的速度会更加快,一直到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其实,身边的小案例还是有几个的,不过下面班班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真正的理财大神,发家致富的故事!
“财迷”的理财之路
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姑且叫他“财迷”吧!普通家世,普通学校,普通工作,财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但是通过1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万的目标。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成为百万富翁的吧。
当我们偶尔听到某人突然间有了很多的钱时候,免不了把钱和运气联系在一起,可真的能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去观察时,其实会发现有些人的有些机遇,确实不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即便天上真的掉馅饼,也需要站在正确的地方拥有正确的容器才能接到。
我们的主人公财迷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学校不差但也谈不上顶尖,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里有自住的一套房子,就业时父母没有什么可靠的关系,所以毕业后自己回家投简历找了家普通企业,做着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在普通的时间谈恋爱然后结婚。如果不是像我这样的好友,很难想象还会有谁,会在这样一个身边的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角色上挖掘出什么能值得一聊的话题。
不过正因为财迷的普通,更让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毕竟在我身边,这些的普通人才是绝对的多数。可能没有那么过人天赋,可能没办法每天都保持“打鸡血”的亢奋工作状态,可能没有遇上事业奇遇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目标:100万
作为好闺蜜,据我知道财迷的心里一直有个目标: 毕业后10年内赚够100万。
我其实一直想问为什么是10年不是5年不是3年?为什么是100万不是50万不是200万?为什么会有这么具体的目标?不过相比这些问题,我更多的感觉是,别说在那个学生时代,即便是工作的几年后,也少有人去规划自己的财务,并且把财务的目标当成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去落实。
炒股和攒钱炒股
不过说财迷炒股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对股票自小热爱以及提前就有知识的积累,而财迷在我看来当年在股票方面的投资水平是不那么好的。说水平没我好,主要是觉得在专业术语和各种投资投机理论上他懂得没我多,他平时也不像我,会花大把的时间在研究股票,研究各种技术和理论上。
但他在其他方面却影响我很大,后来我才非常汗颜地意识到其实他在“赚钱”方面的智慧真的远超过我。
这个影响主要是对储蓄以及储蓄与理财的理解。
大一时候有一次我和他去图书馆借书,他指了指《富爸爸》系列,说:“这本书你看过吗?蛮不错的,我就打算一定要33岁前赚够100万”。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身边有这么个和我似乎臭味相投的人存在,应该也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财迷有这么个100万的阶段目标,而他后来看过的很多书,说过的很多话,做的很多事,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想法。
用我现在的目光看,财迷与其说是在炒股,不如说是把股票账户当成了他的储蓄罐,用定投的方式在储蓄。
后来随着关系越来越好,我越发觉得财迷是个你越相处越了解,越觉得这家伙有思想而且有意思的人。
财迷很擅长攒钱,而且一直给人一种以此为乐的感觉,重要的是他的攒钱过程并没有给人抠门或者丢脸的感觉,如果不是我经常被他问到买什么股,从而知道他的这个小怪癖,外人估计是很难看出的。他遇到好事也会请兄弟们吃饭,平时的生活条件也都和大家相似,伙食不差也吃零食也买水果。不过他似乎就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找到些高性价比的东西,并擅长 量入为出 。
电脑的事情只是一个个例,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应该有不少,而财迷在生活中的这种追求折扣,追求性价比和实用主义的思维习惯,其实也在后来的投资中帮到他很多。
在遇到财迷以前,我很少意识到“存钱”这个事情,因为从小我习惯了花多少管爸妈要多少的花钱方式。虽然不至于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虚荣攀比的坏习惯,但真的不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到了哪里,也养不成存钱的习惯。毕竟每个月多花200和少花200,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可能也就是每天多吃了一口与少吃一口在日积月累下形成的差距。
“次贷危机”
不存钱的人有时候确实会对存钱的人有一种奇怪的隔阂和一种难以理解。我当时就很难理解这财迷每月从生活费里扣500下来,整整一学期也才2000,一学年好像也就5000不到的样子,他还特别乐此不疲,到底图什么,又有多大用呢?
那个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刚学炒股的人很多都是朝着年化20%以上的收益目标去的,特别是早早拜入“价投神教”的我,自然也拜托不了这种“美好的憧憬”。当时总抱着一个现在看来是“幻想”的想法:如果自己年化20%以上,靠着入学前那爹妈赞助的2万启动资金,毕业后就能变5万的样子。而对当时的我来说,5万绝对也算一个能炫耀一下的数字。
后来的事情是次贷危机一直在发酵,上证指数从6000跌倒3000,又跌倒1600的过程里,自己的股票账户亏损了70%不止,老爹当年给了2万,08年时候又厚着脸皮问要了5千抄底,最低时我记得只剩8000市值,这是市场给我打的第一个巴掌。但人总是选择性记忆的,后来我就彻底把刚入市时2万4年要变5万的幻想给忘记了,但还是全然不顾现实打脸,觉得自己能遇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是一种超大的幸运,觉得自己吸取教训后未来依然能有20%的投资能力。
因为财迷的股票和我的是高度相似的,照理说亏损的幅度也该是相似的,但看到他当时还算不错的心态,我开始第一次模糊意识到即便只有每月500的收入流,在这种时候也会给心态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后来这成了在这段经历里最大的收获。
很多人的脑子里,比如我,对投资,特别是炒股的理解还处在如果每年都赚20%,那4年一翻倍,8年4倍,12年8倍。但事实呢?可能8年的时间里,只有2个月是最重要的,单单这两个月就贡献了8年中的绝大部分的收益,只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两个月会什么时候出现,更多时候市场或者在下跌,或者在盘整。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半年的能有的那2000,每年的那5000,就比一开始有的那2万更重要。
财迷后来和我说,对于像他这种单纯需要存钱的人(财富积累初期),当时只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储蓄罐”。如果不是把股市当成发家致富的工具,那么定投股市的方式是真的非常合格,甚至可以说 在绝大多数“储蓄容器”中最优秀的,股市长期下跌或者盘整的过程中,定投者并不会损失太多,但也不会失去那8年涨2个月的暴富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存银行买理财所没有的。
很多年后的2021年,财迷就是靠着这样的想法,在坚持积累了若干年之后,抓住了他等待很久的一次财务上的跨越。
赚钱存钱的重要性
我的第一个股票账户后来再没能复活,即便经历了09年的4万亿,似乎市值也没回到初入股市的水平,更何况2010年以后市场回暖后又再次进入漫长的下跌。但那时候财迷似乎依然信心满满,因为他还是会时不时同我交流,当时我们都有的一个共识是,这次危机,这年的暴跌,长远看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区别是我只有选择死扛,而财迷似乎总能从生活中“变”出钱来。
据我所知,财迷加入的那群“学生团伙”不但倒卖铺盖,后来也倒卖二手教材,倒卖军训服装。这个团体也就成了财迷的一个额外收入来源。而财迷,一如既往的存到了他那股票账户小金库中,回过头看这笔钱投入的时点又恰好是当时股市的一个低位,而他当时买的那个股票若干年后给他带来了近十倍的收益。现在回忆起来,对比我那室友对待钱的方式,我又感到人和人的差距恐怕就是在这不经意的很难察觉的潜意识中体现出来的,而这样的“运气”可能永远也不会落到室友那一类的人群中。
毕业前夕,财迷的“小金库”里具体攒下钱的数字我不太清楚,但以我的观察这不太会是一笔小的数字。财迷每月量入为出,先存钱再消费的习惯一直坚持得很好,这四年里光这笔储蓄就应该有2万不止,还不算他在危机时期买到的那些股票,再加上他总是会找到一些额外收入的办法,而后来财迷也和我说,大四那大半年的实习,因为实习单位有吃有住花销并不大,其实也存下不小一笔钱。
财迷的这样一笔数万的存款,就是用我当时看不起的一笔又一笔500元小钱的方式存下的,可即便对于相当一部分工作了好多年的人,可能也不一定能在工作后存下这样规模的一笔储蓄,更何况是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
后来一段时间我真的是有反思的,恐怕当时我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财迷的思维习惯,是一个非常典型而且极好的对比。大家同样虽然都对“赚钱”有着挺大的执着与热情,都想尽快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真的反思之下,财迷确实用了一条更“踏实”的路。而我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以及平时不注重储蓄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有那么些虚无缥缈了,而且停留在脑中缺乏实际有效的行动。
其实理财方面一直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说法,叫“哈佛教条”,具体内容是,对于任何人而言,无论每月的收入是多是少,一定要先存下20%,再花剩下的80%。
两种思维:一种是先存钱,然后花剩下的。另一种是先花钱,然后把剩下的存起来。没做过的人看似没有区别,但真的那么做以后,区别真的很大。
工作以后当我也去强迫自己去这么做的时候,才真的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而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是理解理财所必须要跨的第一步。人必须要有财才能理,但钱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所以对于大部分人,学会储蓄才是最先要做的事情。对特定阶段的人而言,少买一个IphoneX,少买一个包包,少买一件衣服或者一双珍藏版椰子鞋,对储蓄的增长可能要远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投资来得更明显。
多年以后,我也是从财迷嘴里知道了,这样的算计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大钱小钱的问题,更深层次是人生的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于月光族,那一点看似不多的储蓄带来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钱数字,重要的是它还可能是一次摆脱现状的机会。
买车热潮
在毕业3年多这样的一个时间段,我们大学同学聚会最热门的话题一定是家庭和买车。
财迷在班级群里几乎是群里的异类,在群里说着和当时主流观点截然相反的话。特别是当遇到家境一般的朋友,也表露出想要管家里要些个钱再贷款买辆车的时候,他总是抛出用现在的眼光看极度成熟的理财观,来试图说服那些略有一些“过度消费”的朋友,虽然那个时候除了我以外,其实很少有人真的能听懂能听进去他话的含义。
他的话在大家看来太过理性而缺乏了一些浪漫,财迷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拥有一辆车后一年里增加的无谓花销的具体数字,也能说出如果不买一辆车这一大笔钱未来能做的事情。他会告诉想要透支买车的同学,买房、投资、创业或者读书在他看来都是远远优于买车,而一旦买车,这些计划无疑都会被推后,特别是出于炫耀目的而非实用目的一辆车,既不能帮助事业的发展,也不一定会对找一个好对象帮助太多。
这样的话虽然好心,但更像一盆冷水所以不受待见,时间久了,财迷自然也就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而我,因为了解的关系,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开始越来越在意财迷有时说出的话了,后来财迷无意间表达出来的一个观点即便到了现在,我也记忆深刻。
那段话我已经记不清了,但经过我消化后,财迷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要买保险?因为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同样的钱,效用是不同的。就像吃饭,吃8个馒头人会觉得饱,但第8个馒头和第1个馒头的作用截然不同,对于一个快饿死的人而言,第一个馒头是“救命”用的。
钱也是一样,买保险虽然从纯数字上看可能是亏的,但是大部分保险的真正意义,是用平日里丰衣足食的那第8个馒头,去换快饿死时的那一个馒头。从边际效用的角度看,是划算的。因为越是接近0的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越大,效用越大。以前的农民遇到天灾后,最需要1万元钱去买第二年的种子和肥料。所以如果能用好年景富裕的一点钱,去换大灾年的这第一个1万有着最高的收益和效用。
而储蓄和消费也是一样的,人没钱的时候攒下的1万元存款,和有了100万时候的1万元存款,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个1万,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会打开不一样的机会之门,在没有这些储蓄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会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1万在需要的时候能支撑一个人辞职1年,而这1年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改变一生。可连1万储蓄都没有的人,很少会去想脱产不工作,甚至很少会去想换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踏踏实实从底层重新开始这种事情,失业以后一定会焦急地寻找下一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极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10万可能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对于一个没有储蓄的人,是不可能去想着买一套上百万房产的,因为连基础的首付都没有。100万可能就会让一个人开始时不时思考创业和投资的项目,思考成为某个牛逼同学的创业合伙人是不是靠谱这样的事情,思考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时不可能去想的事情。而这些就是机会成本。
所以单买车的事情来说,大家几乎没钱的时候花20万去贷款买的车,和有了一定储蓄后花20万买的车,虽然金额相同,但实际是根本不一样的成本。前者花的是自己“第一个馒头”,而对后者而言,只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馒头。
后来财迷的话让我想起现在的股市里其实也是这样,当某些大V聊某一个投资机会时,有一种很典型的回答:“可惜这样的机会不适合散户”。这样的机会不适合散户,是啊,股指期货,个股期权,融资融券,银行信贷,沪港通,100万起点的理财产品,300万起点的债券投资,没钱会把一群人和一群机会隔离开,更会使人的视野被迫局促在一个狭窄的自己能够到的范围内,投资市场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
“没钱的人和理财没关系”,“没钱的人不适合基金定投”,“没钱的人一定要在年轻时搏一搏"。没钱这件事情似乎本身就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可钱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变出来呢?钱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地里涨出来。
做什么样准备,有什么样运气
毕业第六年,我是我们班里倒数第二个买车的,而财迷是倒数第一个,这时候大家已经想的都是TM这个月又该交汽车保险,TM小区停车费又涨价了,TM的这个月罚单还没上,TM的油钱凭什么不下跌之类更现实的问题。
财迷买车的时候,我问他,你小子当时毕业的时候到底藏下多少钱?他说:“差不多5万吧。” 虽然我有过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触动到我了。我可以肯定,5万这个数字在刚毕业的那个阶段在我们这群大部分没什么大出息的人里,绝对是最高的!同时我也想起5万这个数字正好是我当年以为我靠着自己杰出的投资能力能达到的目标。
因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财迷的股票组合和我都是基本重合的,所以我知道他在14到15年里也靠着那轮牛市飞跃了。就这样,财迷靠着普通城市里一个效益越来越差企业中的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能给的普通收入,靠着攒钱定投股票这样其貌不扬的投资方式,积攒下了数百万的财产,在一年里,不但大大提前而且翻倍实现了他的目标。
其实财迷一直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默默做着我们班最有钱的人,这些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直都是如此,从毕业前就开始了,工作后的每一年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向同一个方向靠,虽然没人知道。
而到了今天,其实除了我大约知道以外,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表露过他具体有多少钱和多少股票,估计朋友也好,老同学也好,财迷的同事也好,没有任何人会看出这货已经可以轻易地买上一辆豪车,需要时买上新出的每一款iphoneX而不用去卖肾。
财迷完全有晒朋友圈的资本,但他没有,他也没兴趣。
可能有人会说他运气好,因为他毕业后正好遇到了中国股市最不好的几年,用最便宜的价格把所有钱投到了股市里,并且很幸运地遇到了一轮大牛市,又很幸运地在牛市里兑现了大部分利润。
结婚前后财迷又很幸运地靠着两个人的公积金和打折公积金贷款只花了极少的首付在房价还没暴涨前买了套虽然不到70平但很温馨的第一套房子,从而又在后来的房价暴涨中捞到一个不小的便宜。
我想未来如果万一房价下跌,还会有人会说这人又那么幸运,没有在大城市扛上几辈子人还不完的贷款去买上一套学区的大房子。
也可能有人会说他啃老,或者没出息,毕业以后没有去大城市闯荡,而是选择回家,住爸妈家吃爸妈家,所以每月除了谈恋爱时的几百元花销什么都不用买,才能短短几年攒下数十万的储蓄去买什么股票。
财迷的经历里,毫无疑问是有运气成分的,可运气也好,方法也好,最终都需要一个人真的为了某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以后,好的运气才会从天而降。在我认识他的这10年里就是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因为他准备地早,所以每一步都早那么一点点,每一步又都踏在合适的节拍上,而现在的财迷依然很年轻,而现在他的“量入为出”的生活,已经是一般人眼中的小康生活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算浪费。
退一步讲,以财迷的价值观投资观,即便上天没有给很好的运气,没有14年股市的大牛市,没有能在刚买完房后房价就暴涨,我相信他的生活依然会比绝大部分人好,而那份运气早晚也会到的。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有运气但也不仅仅是运气。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财迷的事情是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毕竟这个真实的例子里,他没有在投资上用高比例的杠杆,没有遇到事业的奇遇,没有一份体面的金领高收入,没有因创业而大发横财。
最近的消息是,听说财迷他们夫妻俩双双辞职了,而辞职的原因是我的这位弟妹在工作几年后发现真的不适合做正在做的工作,打算重回大学进修心理学的课程。而财迷则选择了一个自己更喜欢的行业去学习、体验和沉淀,即便刚开始时几乎没有收入。试想,弟妹工作这么多年以后再回学校读书,还读了看上去这么没用的专业,毕业后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专业,如果换成一般还着房贷车贷的家庭会支持么?反正财迷举双手赞成的态度说:“攒了那么钱不就是为了花在这种时候的么。”
这又让我想起了财迷很多年前劝同学别买车时用的话,人有钱时候花出去的1万,和没钱时候花出去的1万,有着完全不同的成本和心态。
我不知道财迷的事情对大多数人而言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但相比那些毕业前就靠写软件卖软件创业成了百万富翁的;毕业后创业据说已经通过了A轮B轮拿到了几千万投资的;还有进了阿里腾讯华为等明星企业,拿着高收入并且还拿到不少股权的呢?财迷的做法即踏实,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丢人。
至少财迷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了我,而且当我毕业后也试着去做的时候,并且做到的时候,发现确实受益良多。
总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财迷实现百万梦想的方法:
省钱不是让生活质量变差,而是找到性价比高的东西。
财迷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一笔又一笔的小钱攒到自己的100万,你觉得实现财务自由难吗?
眼看着已经结束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大日子,相信很多人非常开心又满怀期待,晒出了自己的新年攒钱计划。别人的新年计划是这样的:“2023年,我要读100本书”!“我要瘦十斤,管理身材!”“我要存钱,成为小富豪!”“我要学花艺、吉他、手工,做一个优秀的手艺人!”你的新年计划是这样的:“2022年计划完成2021年未完成的原计划于2021年完成的于2021年制定的计划。”图片来自于电影《百万英镑》在2021年,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的数据中显示: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同时你可以学习一下“艾财学堂”推荐的课程,是知名在线教育公司BT学院旗下财商教育品牌,创建于2021年7月,研发人人学得会的理财课,针对零基础理财小白以及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来进行实操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普及投资理财观念与方法。 推广的产品为艾财学堂理财小白训练营,10-14天的体验课程,会包含教学团队为曾在北大任教8年的金融教授Jack老师牵头,带领名校、海归精英团队,专业知识过硬,学院风浓厚,打造一所有温度的财商学院。 课程主要涉及理财思维、投资入门以及基金、股票、保险等科普与部分实操知识,能够快速帮助小白改变财富观念,培养理财习惯。10天课程包括7节干货课+额外知识补充,每天10分钟的学习量,高效、通俗易懂,有晨读、早晚分享,配备一位专门的理财导师,在学习社群手把手教学、答疑,还可以一对一私信获取理财规划。 艾财学堂希望能帮助这样的人一起实现财富自由: 积极向上,愿意通过学习来改变现状,从0开始树立理财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获取睡后收入,让钱生钱,告别死工资。最终能够通过理财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年轻人越来越具备攒钱/理财意识了。在年底刷到年轻人们的年终总结时,时间君关注到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攒到钱的伙伴们真的超级多:有偷偷本科毕业一年半攒到6万的、超额完成攒钱目标的、靠自己存钱一年攒到房子首付的……But,90后攒钱的意识逐渐上升,还是会有好多人年年存钱,年年没钱。究竟怎么样才能跻身攒钱大军行列?日本超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认为:“没有一个人的生活能够离开钱,普通人更应该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也就是说,了解、学习一些跟钱相关的知识,了解影响人们判断的经验、习惯、理论,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做出让花出去的钱有更有价值的选择。为了探求新年攒钱计划常立常破的真相,时间君特此准备了今天这篇攒钱计划的文章,让年轻人们攒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很多朋友也感慨,自己每年收入不算低,但架不住衣食住行的开销很大,一年下来存不下多少钱。究竟是为什么很难存下钱来?这就要小心啦,认真思考你的日常消费中有没有“拿铁因子”?美国的知名理财专家戴维.巴赫(David Bach)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创意的名词“拿铁因子”:有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一杯拿铁看似不贵,但30年下来,夫妻累计为这杯早上固定的拿铁花了70万元。简单来说,拿铁因子就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像买咖啡这样可有可无的习惯性、经常性支出。譬如TA每天都要喝奶茶或吃甜点、买一堆涂不完的口红、囤用不完的日用品......只要这样东西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快感,哪怕快感很短暂,且价格在预期内,就可以通过购买行为,以数量累积来延续这种快感。所以,越早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收入和消费,就能越早地发现我们赚来的钱到底去了哪,也能越快的攒到我们的第一桶金!按照不成文惯例,我们先从坏消息开始——如果你新年计划是“这一年我要攒钱”——那么,很不幸的告诉你,大概率你很可能会失败。好消息就是——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失败。研究表明80%的人新年计划基本会在一个半月后失败告终。看到这,你是不是好多了。言归正传,这个新年攒钱计划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目标 不、清、晰!一切先从攒钱目标开始我们对攒钱目标起码要先达成基本共识——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有目标。当你想要一个东西的欲望远远大于偷懒能给你带来的快乐时,你自己的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东西悄悄控制你、影响你,这个神奇的东西,就叫做“目标”。制定新年计划,是因为新的一年有我们想完成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有目标。确切的说,新的一年要攒钱,这就是我们的攒钱目标。但是简单的一个——“我今年要攒钱”这种简单粗暴的真心话,似乎不是一个好的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转化为「数量化」的目标来解决。比如把它改成:新的一年我要攒××××元。当然这个目标还不够具体,只要我们能够把目标拆分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实现目标一定会随着目标的细化变得更加容易且清晰。绝大多数很多看起来非常难的工作、非常难达成的目标,只要认真做了拆解之后,是可以先完成小目标的。比如说,定个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有一本书叫《追梦成长》,讲的是一个人不仅实现自己环球旅行的计划,还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一大堆人实现这个梦想。从这本书中,我们其实可以学习到很多实现目标的经验方法。第一,对于环球旅行,他把大困难一个个拆解,再各个歼灭。比如他的计划中有一项是完成沙漠无人区108公里,但很多人一听就感觉很困难,于是他目标改为先走60公里,4天走完,每天就走15公里。第二,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数量化」指标。比如:7年时间,以及刚才就提到了的4天、15公里等。如何分析攒钱目标在理解好目标以后,已经对我们的目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接下来要学会分析我们的攒钱目标。只有在完成这个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对这个目标进行进一步拆解!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叫“目标分析”训练卡的办法,来帮助大家能更好的分析和反思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行动方案上,去解决问题,实现愿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攒钱,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风险意识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风险意识逐渐加强,意识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开始更加注重未来的储备,以便随时应对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经济压力增大:目前社会竞争激烈,房价、教育等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因此开始积极攒钱,以应对压力和风险。
3. 财商教育普及:随着财商教育的普及,人们更加了解理财的重要性,开始学会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掌握理财技巧,积极攒钱实现理财目标。
4. 个人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升级,开始注重品质、健康、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实现消费升级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开始积极攒钱。
总之,人们开始攒钱的原因主要是出于风险意识加强、经济压力增大、财商教育普及和个人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注重理财储蓄,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6163.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0攒钱图片 2021攒钱计划图...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展会青岛2023年时间表 展会青...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益智玩具20岁排行榜前十名 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好运开启是什么意思 好运开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农村对联 2021农村对联...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国乒乓2024赛程 中国乒乓20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浪漫序章什么意思 浪漫序言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天元集团2024最新消息 天元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安全类电影 2021年安全月电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旅行目标怎么写 旅行目标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