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虾池水色好坏方法有哪些 判断虾池水色好坏方法是什么
时间:2023-09-08 14:17:16 作者:阿隆的冒险 大棚虾塘里的健康水是什么颜色
(一)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尤其在幼体阶段的养殖中更为需要。这种水色中富含金藻门、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藻类。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易于作为营养物被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2.培育和保持该种水色调控技术(1)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有机肥,一般每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亩。(2)养殖过程中,遇到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适当添注新水稀释调节。达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二)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两种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质为最佳水质。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2.培养和保持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调控技术①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l/10左右。②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三)浓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种水色呈深绿色,且浓度加大,因此透明度较低,一般不足15厘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门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这种水色水质较肥,且较稳定,可持续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在养殖盛期的塘口水体中,大多为这种水色。在浓绿色水中,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并仍可被消化吸收,所以在成鱼养殖中仍属良好水质之列。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要注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造成水体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氧减少,水质变坏,从而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2.控制调节浓绿色水色的技术措施①每日加注新水降低水色浓度,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②适当降低投饲量。③泼洒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用量为0.1千克/米3。二、劣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一)蓝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种水色由于蓝藻门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质混浊、浓厚,在塘口下风处的水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表层有带状、云状蓝绿歼团岁色藻群聚集,形成油膜,并有气泡出现(又称水华),而在水体的下层则很清瘦。当水温达到28℃以上阶段后,藻类会陆续死亡,产生毒素氏睁,败坏水质。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养殖密或闭度过大的水体大多会产生这种水色。蓝绿色水质持续时间过长、浓度过大后,会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危害,易暴发鱼病,造成成批死亡现象,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损失。2.消除控制蓝绿色水色水质的技术措施(1)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3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2)使用二氧化氯0.1克/米。,加沸石粉10克/米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有效消除蓝藻,改善水色水质状况。(3)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二)黑褐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种水色又叫酱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形成这种水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中后期,投饲后残饵、排泄物过多,有机物在塘底腐败分解,形成富营养化水质,水中悬浮有机物增多,水质老化恶化,毒物积累增多。
清澈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特点这种水色的水有两种情况:一是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使水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见底,但呈黑清色,并散发有腥臭味。水中浮游植物绝迹,有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出现,养殖上称“转水”。后一种水为水质变坏的坏水,是不宜进行养殖的水体。
龙虾养殖之判断水质好坏的几个小妙招
1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品种和数量的反映。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色,无反常气味,水体富含很多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足够,有害物成分少,十分利于对虾成长。
2观
指调查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很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回旋扭转等景象是水体缺氧的征兆。当水体严峻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显露水面,受惊也不下沉逃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很多增殖会使水体发光,很容易导致虾池缺氧。除了对虾因投饲缺乏而游塘外的反常活动外,别的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导致,是水质不良的表现。
3摸
指用手指捻一捻虾池水,假如手感发涩阐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通常较差。
4尝
指用嘴尝尝虾池水滋味,如仅仅陆带发咸,通常是好水,如苦味严峻,则是水质欠安的表现。
5查
查看虾池底是不是黑化。假如池底变黑,发出臭味,标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因素:清池不完全;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行;水体中有很多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身后沉底腐朽;基层水长时间严峻缺氧。在改罩饲养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效果下进行非氧化分化,构成池底“黑化区域”。特别是料台是不是洁净,料台的脏否能够直接表现水质以及底质的改变
6水色改变
水色的改变是池水“活”的证实,它有“日改变”和“旬、月改变”两种状况。通常易被鱼类使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显着的趋光性,由此构成池水透明度的“日改变”。
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即是“旬、月改变”。但凡水色会改变的池塘是一塘“活水”,不然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
但凡水色原封不动,水色呈暗红、黑色等深色、水体污浊的池塘水溶氧量低,如遇到气候骤变时,不只易出现小龙虾浮头的景象,并且常因缺氧而致使藻类很多逝世,使池水变样、发臭,出现泛塘。为此,必需要调水、解毒、增氧、降残,其办法有:削减或中核悉闹止上肥或投饵,换掉20%左右底层水后写入新水,并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商品全池倾泻以改进水质。
池塘劣势处的油膜
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劣势处水面油膜色彩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通常肥水池劣势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改变景象(即上午比下午多)。上午出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俗称“早红晚绿”。
假如水面长时间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则阐明池水瘦而老,有必要换注新水。
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能够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通常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厘米的为瘦水。
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根据虾池水色如何判断优劣
虾池中常发生绿色、黄色、棕色、红色、浑浊及行野其混合的水色,现分析如下:
1.绿色水质:可细分为草绿、棕绿、绿、深绿(暗绿)及蓝绿等,通常绿色较为稳定。草绿色水应是绿藻为优势种。棕绿色水根据水色明暗而定,约分为绿藻与硅藻、绿藻和甲藻或蓝藻和硅藻、蓝藻和甲藻混合的藻相,其中以绿藻和硅藻混合较好。其余三种则是水质富营养化、池底老化的信息。绿色水也视其光泽明暗可能是绿藻、蓝藻或两者混合。深绿色和蓝绿色则是蓝藻为优势种,也是水冲迹质富营养化及池底老化的指标。
2.红棕色水质:依其明暗可细分为红棕(茶褐)、棕、暗棕(酱油色)等系列,前两者为硅藻水色,在精养虾池有一定的水流时较为稳定,是养虾理想的水质。后者则叫“赤潮”水色,由甲藻、涡鞭毛藻等所组成,是水质与底质极度恶化的指标。
3.黄色水质:以金黄藻为优势散带并种,俗称“黄酸水”,是不良的水色,春秋多见。
4.白浊水质:以浮游动物为主,亦属不良水质。
5.浑浊水质:可细分为有机碎屑及泥浆浊水,其判断可根据昼夜溶氧的变化来决定,若是溶氧都偏低,则为有机碎屑混浊,是不良水。若是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10mg/L之间,则为泥浆浑浊水,是良好的养虾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