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泥皮用什么药能化掉 养虾池塘淤泥太深好不好
时间:2023-09-08 14:33:27 作者:鲁卡洛特爵士的冒险 养鱼养虾池塘水质净化方法有哪些
雨季,大量雨水进入虾塘,会造成池塘水质变瘦,而且池水易浑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减少,造成池凯陆塘缺氧,影响虾呼吸与生长。同时,池塘底质在缺氧情况下,还原反应增多,氨氮、亚硝酸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盯祥顷导致虾产生应激,发生病害。虾塘水变浑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消毒:消毒一方面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可杀死部分浮游动物,减少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量。常用生石灰消毒,每立方水体用20克溶水全池均匀泼洒。也可以用其他消毒剂,但使用浓度必须以虾安全为前提。
2、停喂:停喂1-2顿,让虾饥饿,抢食部分浮游动物,培养藻类。
3、换水:换水5-10厘米深。换水的目的是补充藻种。如相邻池塘水色好,无病害,可抽些水过来,补充藻类。
4、施肥:尽量用无机肥,不用有机肥。用有机肥肥水,易造成水质和底质恶化,并且有机肥可能带细菌和病毒,虾发病几率增加。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不要施肥。结合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和EM菌等。同时可施些沸石粉和合理使用增宴衫氧机。
5、使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含有高活性的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有利于单细胞藻类繁殖。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1-1.5公斤,加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虾塘怎样消毒
虾塘消毒中清塘及水体消毒使用药物的原则:
庆型余(1)尽量使用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的药物。
(2)放养前的清塘及水体消毒,用药浓度宁大勿小,以达到彻底杀灭敌害生物的目的。
(3)放苗前租运的水体消毒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定要待药性失效后才能放入虾苗。
(4)养殖期间的水体消毒,要合理掌握药物浓度,既要达到杀灭敌害生物的目的,又不致于伤害对虾。
(5)不要盲目施用剧毒农药,特别是残留大的农药。
常用的清塘及水体消毒药物:
1生石灰
生石灰(CaO),加水吸湿后生成氢氧化钙(Ca(OH)2),呈碱性,pH值达11~12,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从而杀灭野杂鱼、鱼卵、虾蟹类、昆虫、致病细菌、病毒等,并能使水澄清,还能增加水体钙肥,提高水体的pH值。一般用于放养前清塘,用量为100~200kg/667m2,失效时间为7~8d;在养殖期间,用于升高塘水pH值。使水提升1单位pH值的用量为10ppm。
2漂白粉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其吸收水份或二氧化碳时,产生大量的氯,因而杀菌效果比生石灰强。但露空时,氯易散失而失效。漂白粉是使用了多年的第1代消毒剂。一般用于放养前的水体消毒和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前者使用浓度为20~30ppm,后者一般使用1~2ppm。用于消毒的漂白粉,应使用含氯量达到32%以上的,含氯量低于25%的不能使用,失效时间为4~5d。
3强氯精
强氯精的化学名称为三氯异氰尿酸,为白色粉末,含有效氯达60%~85%,其化学结构稳定,能长期存放,1~2年不变质。在水中分解为异氰尿酸、次氯酸,并释放出游离氯,能杀灭水中各种病原体,强氯精可称为第2代消毒剂。强氯精的出现,逐步代替了漂白粉的使用。通常用于放养前的水体消毒和养殖期间的水体消毒,前者使用浓度1~2ppm,后者为0.15~0.20ppm。失效时间为2d。
4二氯异氰尿酸钠
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64%,其化学结构稳定,比漂白粉有效期长4~5倍。一般室内存放半年后仅降低有效氯含量的40.16%。易溶于水。在水中逐步产生次氯酸。由于次氯酸有较强的氧化作用,极易作用于菌体蛋白而使细菌死亡,从而杀灭水体中的各种细菌、病毒。二氯异氰尿酸可称为第3代水体消毒剂。养殖中后期的水体消毒,应首选此药物。使用浓度为0.2ppm。失效时间为2d。
5二氧化氯制剂
市面上销售的二氧化氯有固体和液体的。固体二氧化氯为白色粉末,分A、B两药,即主药和催化剂。使用时分别将A、B药加水溶化,混合后稀释,即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游离氯和氧气,达到杀菌消毒效果。水剂的稳定性二氧化氯使用效果更好。二氧化氯制剂可称为第4代水体消毒剂,其还可以用于虾鲜活饵料的消毒。前者使用浓度为0.1~0.2ppm,后者为100~200ppm。失效时间为1~2d。
6次氯酸钠消毒液
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aOCl,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
7茶子饼
茶子饼在两广俗称茶麸,是油茶榨油后的残渣。市面上销售的茶麸有大块的和小片状的。其含皂角甙10%~15%,对鱼类的杀伤力大。常用于放养前的清塘,以杀灭塘中敌害鱼类及鱼卵。也可用于养殖过誉滚程中的中间清塘,以杀灭混入塘中的敌害鱼类,并且还可以促使对虾脱壳。前者一般使用15~20kg/667m2,后者一般使用15~20ppm,失效时间为2~3d。
8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又名过锰酸钾、灰锰氧,是深褐色的结晶体,易溶于水。本品为强氧化剂,氧化微生物体内活性基因而杀菌。还可以杀死原生动物。本品可使虾类中度中毒。一般不用于养殖期间的水体消毒,只用于杀灭纤毛虫。使用时减去大部分塘水,按3~5ppm浓度用药。4h后把水进满。
消毒的具体做法;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把黑色的泥搬运出塘外,填上5~10cm厚的一层高岭土或细砂。
(2)放养前一个月,每667m2用生石灰100~200kg,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然后进水浸没石灰,让其熟化。次日,将塘底的石灰搅拌均匀,浸泡2~3d,排干。
(3)在白虾多的海区的虾塘,放苗前20d应使用敌百虫杀灭白虾。按浸过滩面的水体计算,使用浓度为2.0~2.5ppm。将含敌百虫95%的晶体水溶后全塘泼洒。用药2d后将水排干。
(4)放苗20d前,进水浸过滩面,使用茶麸清塘。一般用量为15~20kg/667m2。将茶麸打碎,用水浸泡24h后,用水稀释全塘泼洒。以杀死塘中鱼类和鱼卵。要把毒死的鱼类捞出。毒塘后的茶麸水留于塘中,作为肥塘使用。
(5)通过60~40目筛绢过滤,进水至80~100cm。接着用2~3ppm强氧精对水体消毒。将药物溶解稀释后,全塘泼洒。至此,清塘工作完毕。
养虾池塘水质黑怎么净化
水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工程技术,虾农养虾过程中常说“养虾有收无收在于水”、“养虾先养水”,说明有效调整水质在养虾中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养殖的成败。
何谓优质水:即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动态平塌者轮衡,为虾提供天然饵料;透明度适中,抑制丝藻及青苔的滋生;即有利于虾防御敌害,又可避免阳光照射、便于荫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水中溶解氧浓度高;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低;可抑制病菌的繁殖。优质水色通常呈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浓而不浊的浓绿色或黄绿色。
一、养虾水质前期管理:
1.清淤消毒
清塘、挖泥挑沟、泼洒漂白粉、晒塘是养殖池塘排水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池塘底质的措施。既可以延缓池塘老化团信,使底泥呈微碱性,提高塘水肥度和COD利用率,又能杀死池底许多害虫、寄生虫和一些致病菌,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提高池塘肥力,为下一轮的养殖做好准备。每年养虾结束后,抽掉池内残水,必须将塘底晒干至龟裂,也可将表层淤泥冲洗干净再晒,清除池底过多的黑色淤泥,使池底软淤泥不超过10厘米。下苗前一个月左右,先用含氯在30%以上的漂白粉,每亩5~6公斤,在池塘内积水处干撒,隔日进水20-30厘米(双向均用80-100目网袋过滤),再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以每亩0.3-0.5公斤兑水化开全池泼洒,7天后加塘水至80-100厘米。隔日全水体泼洒茶麸每亩10-15公斤可杀死野杂鱼同时还能起到肥水的作用。注意消毒剂的用量一定要足,泼洒要均匀,消毒要彻底,以免除其它杂鱼和病菌的繁殖。
2.肥水育菌
清淤消毒后,开始施肥培养水质,为虾苗入池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适口饵料。投苗前7~10天开始肥水,先全塘施放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每亩2公斤,隔2~3天施水产藻源每亩3公斤加上培藻基每亩1公斤,使塘水透明度达到30~40厘米,ph值在8.0~8.5之间。追肥培菌、调节水质时常用光合细菌、EM菌霸配合培藻基营养素,培养优势藻类种群以绿藻、硅藻为主,培养水色以翠绿色或淡绿色或茶褐色为最佳水色,肥水期间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让藻类有充足的生长氧份,有利于藻类繁殖。
新池塘使用发酵后的生物肥为好,老池塘采用化肥为宜,最好采用水产专用生物肥,其肥水效果显著,相对比较经济。
3.保持水质
养殖前期只进水不排水,大约放苗后30-40天开始加入新水,一般第一次加水只能加3-5厘米即可。第二次加水可加5-15厘米,第三次以后每5~7天添加一次,每次20厘米左右,进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8~10点,并用80-100目网袋过滤。每天坚持早上7:30之前或下午16:30之后检测养殖虾塘水体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早上和下午pH值变化差不超过0.3,pH值波动大说明养殖虾池水体中的藻类不稳定,容易倒藻,施用降碱平衡液或农用石灰或小苏打来稳定水质,保持透明度25~40厘嫌袭米。虾苗入池后半个月左右,由于虾苗摄食浮游动物,再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的老化,使水中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量逐渐减少,透明度变大。此时要根据水色和天气情况适时适量追肥培藻、调节水质,用培藻基每亩1kg或用光合细菌每亩3kg,加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并在每天中午12:30~14:00使用增氧机,5~10天使用一次EM菌霸或活菌素来保持塘水的肥、活、嫩、爽。
二、养虾水质中后期管理:
投放虾苗二个月后,对虾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人工饵料的不断投入,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不断积累,令塘水肥起来。此阶段的调控方法主要是:排出部分老水添加新水,使水活起来;定期消毒,然后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降解和转化塘中有机物。
1.定期换水、消毒
在稳定塘水的基础上,视塘水状况适量换水,降低对虾粪便、残饵、死亡生物尸体等有机质造成的污染,减轻虾塘负荷,改善塘水生态环境。换水用80-100目网袋过滤,避免换水量过大,防止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反之若换水量过小,达不到目的,因此每次换水量控制在塘水总量的20%左右。一般养殖60~100天,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前先排出底层老水5-10厘米,然后再缓慢加水15~20厘米。进入高温季节6月以后,每15~20天对塘水质进行一次消毒或根据塘水状况、对虾发病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消毒预防。常用药物有:中草药、碘制剂、季铵盐、氯制剂和溴制剂等。
2.稳定藻相
藻类不但能产生氧气,而且还可以稳定水质的物理、化学要素、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20厘米,一般用净水的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色,也可用碘制剂。如水色过清,透明度大于60厘米,除适量换水外,还要向塘中引入藻相较好的藻液,适量施培藻基,形成有益藻相。养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连阴雨天或大雨过后藻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藻相。
3.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芽孢杆菌、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等生物制剂可有效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抑制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改水方法,也是今后推广无公害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水质恶化,藻相较差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或光合菌,硝化菌繁殖较慢,应提前投放。但都要避开消毒药物,一般消毒药施用4-5天后方可施用活性生物制剂。通常15天左右施用一次,酌情用量,但谨防过量。
三、常见水质现象对策
1.亚硝酸盐、氨氮的调控
⑴培养有益浮游藻类,发挥其强大的氨吸收功能;或在池塘水面小区域内种殖水生植物,高温季节,他们能表现出强大的氨吸收功能。
⑵施培藻基应根据水体肥瘦程度,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避免亚硝酸盐、氨氮升高。
⑶出现亚硝酸盐、氨氮升高时可在市面上购买到专业的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的产品,如:硝化细菌、绿威宝等。
⑷高温季节,中午光照强烈时,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有毒氨从水体中溢散出去。这种措施不但能很好地除有毒氨,也可增加底层水体的溶氧量。
2.治理劣质水色
⑴黄色:含有大量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水温低、氧分不高,大量有机物被异养细菌分解,PH下降。
对策:每亩施培藻基1~2公斤加活菌素1公斤加水产酶250~500g,即可使藻种和水色转变,为增强效果可隔3天再一次使用。
⑵靛蓝、蓝绿色:水中蓝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水较浓而浊,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的绿色悬浮细末。
对策:每亩施溶藻菌250ml加水产酶250~500g,在72小时内将养殖水体中的蓝藻溶解到最低限度。施用溶藻菌加水产酶的第三天,用培藻基1公斤/亩加20倍塘水全池泼洒培养出各种绿藻、硅藻等有益单胞藻为优势种群的优质水色。出现蓝藻结团变白浮上水面后及时人工打捞,第二天使用净水宝1000克/亩直接干撒,净化水体悬浮细末和分解因部分死藻沉底造成的底部有机质。
⑶暗绿、灰绿色:有害藻类占优势,而且处于生长衰亡期,水面出现浮油污物,水质浓、混浊、水质发粘,开启增氧机打出泡沫,不易消失。
对策:施用净水宝1000克/亩,24小时后用活菌素1000克/亩培藻基1公斤/亩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2天后藻类开始繁殖水色变化,逐步转为优质水色。
3.恶劣天气的水质维护
⑴台风暴雨前,提高虾水位,增强虾体防御功能,投放颗粒氧可增强塘底的溶解氧,减少应激;在饲料中添加护肝冰芪维C、胃康素等,提高虾的抗应激能力。
⑵台风暴雨过后,排掉池塘表层雨水,及时开动增氧机,搅拌池塘上、下层水体,使之混合。投放一次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保持水质稳定良好。
四、总结
在水产养殖上,虾农是比较早进行水质管理的,但在管理水平上还参差不齐,专业性质的虾农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养虾时间长、对水质比较重视、做事认真的虾农的管理水平也不错,但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虾农对水质管理就时好时坏,非常不稳定,这就是普遍的状况。认为养虾就是靠天吃饭、靠运气,这给养虾业的发展进步带来很大的阻力。希望上述水质管理技术能帮助众多虾农解决一些生产中的水质问题,同时也为虾农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