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养殖增氧方法视频 白对虾养殖增氧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3-09-08 16:02:21 作者:我的女儿是花儿 白对虾养殖最新方法
1、首先,大棚进苗时间最早为4月中旬比较适宜,外池放养时间掌握在5月上旬,可稳定在20°C以上进行为宜,6月后水温为22-35°C。如遇到长期阴雨天,气温偏低、光照少的特殊气候,掌握适时放养。
2、然后,精养池塘放养密度3万-4万尾/亩,条件良好的高密度精养,应采取轮捕的方法,放养密度提高至5万-6万尾/亩。一般密度不宜超过2500尾/米3水体,过高极易产生病害及缺氧死亡。
3、然后,掌握好清塘消毒时间,如苗床在施用生石灰、漂白粉尚未到药性消失后,就上水放苗,会造成钙离子和氯离子药害虾苗,对虾池塘需经冬季曝晒,对老池应清除淤泥10-20厘米,放虾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50-70千克/亩,或漂白粉8千克/亩消毒虾池。在清塘后至放苗前10天左右进水50厘米,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使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
4、然后,选亮伏择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高产的重要保证。对虾放养的规格一般为1-1.2厘米,在淡化到盐度1.5‰-2‰后,再使虾苗在1.5‰盐度的苗池中维持1-2天,以增加其适应变化能力。
5、然后,选购对虾虾苗时,应选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躯体透明度大、全身无病灶的。
6、然后,进行池塘水色的调控,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在池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瘦水池塘早期还应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链键枯池塘水体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掌握,每星期追肥一次。养殖中后期由于残棚洞饵及虾的排泄物增多,此时应采取适量换水或施用一定的生石灰来控制水质的措施。
7、最后,每天早、晚、午夜三次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及对虾是否有浮头现象。采用借助灯光观察和捞网检查两种方法检查对虾的活动情况、生长状况,如出现异常应调节投饵量,发现浮头可开启增氧机。
白对虾怎么养殖
养殖技术
(1)白对虾的自然栖息区是泥质海底,适宜水深是1-72米,水温是22-32°C,盐度是10-25%,是0.3-0.8,大于4mg/L,透明度为0.3-0.5米,水色以绿色或红棕色为宜。养殖时一定要选择水源橡好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质好的地区,这样有利于减少生长疾病。塘堤宽度不能小于2米,沿池堤内一定要设有投饵台,池深1.5米左右。虾池面积在5-10亩为宜,一般不能超过20亩,形状可以选择长方形或圆形,池堤要做好护坡。
(2)清塘的目的是杀灭有害生物,比如鱼、虾的病菌等。在放苗前15-30天可以进水20-30cm,使用保虾除鱼净1ppm兑水进行全池泼洒。1天后每亩用二溴海因(颗粒型)0.5kg兑水进行全池泼洒,然后封池2-3天。对于新建的虾池应先进水浸泡冲洗2-3次然后进行消毒,对老池或鱼塘改造的虾池则需干塘后进行暴晒,清理淤泥和杂凯肢草再进行消毒。
(3)选择虾苗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必须选择优质虾苗进行放养。优质虾苗具有体长0.8cm以上,有附壁行为,体形肥壮,体形完整,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规格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肠胃充盈食物,弹跳灵活等特点。而且优质虾苗游泳时身体平直,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水能力强,体表无污物。
(4)放养虾苗时可以根据池水深度、换水条件、增氧设施、养殖方式、种苗大小、饵料供应、养殖的产量与规格盯如世、设备与管理经验等因素决定密度。一般放养的密度为2-5万尾/亩,水深达不到1.2m时,放苗应少于8000尾/亩;水深为1.3-1.5m时,放苗量为1.2-1.5万尾/亩;水深为1.5m以上时,放苗量为1.5-2万尾/亩。
对虾养殖方法
1、虾池的规格要求:虾池水质要干净,水源要充足,水体需富含充足的营养成分来供南美对虾生长。虾池的排水系统需完善,以保证虾池的水质,虾池深度必须在1.5米至2米左右。为保证虾池中的溶氧量在一定时间内供给充足,增氧设施是必须的。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为营造一个适宜的南美对虾生活环境,要提前1个月对虾池灭菌,通常方法是使用适量的生石灰消毒,然后提前7天加入比例的漂白粉。最后在虾池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质肥料,使虾池在放养之后养料供给充足。
3、苗种的选择:虾苗选种需要根据当地养殖环境、市场需求和季节情况,选择对应虾苗。南美对虾原产于南美咸水域,在中国淡水养殖要选择经过淡化处理的虾苗。以免虾苗与水质环境不符导致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对虾的饲养管理方法
(1)池水的调节控制。最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色是黄褐色、黄绿色的,是由硅藻或者绿藻所形成的。人工的调节即是在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磷肥以及氮肥。在养殖的中后期因为虾体的排泄物或者剩饵逐渐增多,导致水的颜色变深,因此需要更换一部分水体,或者加入新水,再或者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粉或沸石粉来调控水色。
(2)维持和保护好虾池的生态平衡。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池塘里的浮游生物较少的池塘,岩衫对虾发病的时间会比较早,而且体长规格在5cm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病,而体长规格在8cm以上的对虾只有个别的虾体出现病症。浮游生物会吸收水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质,比如氨氮、硫化氢,因而增加了水中溶解氧,为对水质环境和池底地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对虾体的危害。为了能够有效的维护虾池的生粗慎腔态平衡,一般情况下在对池塘消毒3天后,用活性微生态剂按照1千克/亩的用量在沙土中搅拌均匀,然后洒在池底,在纳水和肥水是,按照每立方米使用2克池底改良剂进行全池均匀的泼洒。
(3)注意池水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和PH值。养殖对虾的前期过程中,池水的透明度应该在25-40cm,中后期则要保持在35-60cm左右,如果透明度低于20cm,应该适当的加入新水或更换一部分水体,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粉或沸石粉,如果透明度过高,加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进行调节。
随着对虾的成长,对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需求比较大,前期可以根据水质的情况间歇的打开增氧机,然后慢慢的延长开机时间,工厂化高密度的养殖池和精养池到了中后期阶段时需要24小时开机,以保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池底的溶氧量在3mg/L以上,不能低于1.2mg/L。还要控制好水的PH值,如果过高,将会增加水中氨氮的毒性,对虾的成长不利。
(4)饵料的投喂量和方法。饵料的投喂量要根据对虾的成活率、水质质量、天气情况、对虾的大小、饲料的优劣等条件决定。养殖前期虾体规格在孝空1-3cm左右的时候每日的投喂量应该为虾体重的8-10%,中期规格大概为3-10cm时为5-7%,后期阶段为3-4%,每天可以多次喂养,白天少量占30%-40%左右,晚上大量喂养占60%-70%。主要喂食一些小贝类和冰鲜的鱼浆以及人工配合的饲料。
(5)养殖池的日常管理。每天的早中晚以及午夜都要巡塘,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合格,对虾的生长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溶氧量是否充足,及时的调节水质和投饵量,必要时需要打开增氧机。
南美对虾是最近新兴的特种养殖项目,其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南美对虾肉质富含牛磺酸、锌元素,可以降低人体的血清胆固醇、改善由于缺锌引起的生长于味觉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