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快速催肥增重的方法有哪些 土鸡快速催肥增重的方法是什么
时间:2023-09-09 14:40:10 作者:尹贤敏 肉鸡养殖全程技术,后期如何快速增重
在肉鸡苗还没有进入养殖场之前,要对准备育雏的鸡舍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喂过鸡的鸡舍。在还没有进小鸡的12小时之前,要对鸡舍进行加温,尤其是一些养殖大户要尤其注意。养殖前一定要把料槽、饮水器、电灯等设备准备到位,从第1天开始到肉鸡50天以后上市,每一天都要按照流程养肉鸡。
一、肉鸡养殖全程技术
1、在肉鸡苗还没有进入养殖场之前,要先把准备育雏的鸡舍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以前养过鸡的鸡舍。可以用水刷洗鸡舍,这样才能彻底清理干山键净,然后将鸡舍晾晒1周之后,把所有门窗都关好,最后用煤球进行甲醛消毒,一般每20平方用一瓶甲醛即可。
2、鸡舍在没有进小鸡的12小时前,一定要加温,尤其是对于一些养殖大户。这些养殖大户一般选用的育雏鸡舍比较大,如果不提前12小时加温,一旦小鸡进入鸡舍,温度就会达不到33-35°C,这样会使小鸡扎堆,处理不及时还会造成死亡。
3、一定要把料槽、饮水器、电灯等东西准备好,刚刚引进的小鸡不宜饮用冷水,可以准备温开水,喂小鸡喝水时可以在水中放一定量葡萄糖,以及庆大霉素、水溶性维生素,这样在小鸡进拆渗入鸡舍时就能喝到水。
4、一般从第1天到肉鸡50天以后上市,每一天都要按照流程,科学的养肉鸡。小鸡大概3天之后就可以接种第1次新城疫疫苗,接种时选择新城疫4系疫苗,通过饮水方法进行接种,这样相对简单。
二、养殖肉鸡后期如何快速增重
1、可以按1:30的比例将蜂蜜与冷开水混合让鸡饮用,大概连饮半个月就可达到快速催肥的效果。
2、拔羽避光净养法:可以先将肉鸡尾巴上最大的有管羽毛轻轻拔掉,然后再拔左右两翅外侧的长管羽毛。拔羽毛时要一根一根依次拔掉,一定不能几根连在一起拔,拔羽毛后的肉鸡应关入鸡笼放到黑暗的地方,喂一些配合饲料。这种方法可使肉鸡每天增重50-70克,催肥后10-15天后即可出售。
3、肥鸡粉催肥法:首先准备肉桂粉50%、干姜粉20%、甘草粉9%、苗香粉7%、熟黄豆逗御巧粉6%、硫酸铁8%将其做成肥鸡粉。制作时加适量水拌入饲料中,每只鸡每天用肥鸡粉0.1-1克,大概2天喂1次,半月后肉鸡的日增重可达35-50克,连喂2个月即可。
如何养鸡长得快怎么养鸡长得快
1、给鸡喂养草药。草药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肢枝治病药物,本身就具有抗病毒的功效。我们农村各种草药和野菜都很常见,所以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给鸡喂养一些野菜和草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鸡群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也能够让鸡获取的营养物质更丰富。鸡最容易出现的是肠炎,我们多给鸡吃一点枸杞和鱼腥草可以有效帮助鸡群预防这类疾病。但是大家在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我们要会辨别草药,不然给鸡喂了一些有毒素的草类,那么对鸡的身体危害是非常大的,到时候我们不仅没有办法给及提高免疫能力,还要花钱给它们看病。
2、合理搭配。想让鸡长得更快更好,那么就要合理的搭配饲料。因为只有鸡获取的营养足够全面足够充分,它才会快速长身体。我们农村自己养殖大部分的鸡长得都非常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饲磨饥散料搭配不合适,鸡群因为营养成分不足才导致生长缓慢。一般我们在喂养的时候要搭配一定量的精饲料,这样鸡才不会缺乏营养物质。饲料添加达龙速肥美使肉禽快速催肥增重、冠红毛亮。防治啄羽打架、快速催肥长羽毛,达到快速出栏,降低成本。瞎氏
土鸡养殖技术
土鸡养殖中快速增重方法
一、按1:200的比例将蜂蜜与百益宝em原液200倍稀释液混合给鸡饮食。连饮半个月,可快速催肥。
二、取肉桂粉45%、干姜粉25%、甘草粉8%、茴香粉7%、熟黄豆7%、硫酸铁8%,混合加适量水拌入饲料中,每只鸡每天喂0.5克,2天喂1次,连喂2个月。
土鸡科学饲养技术
土鸡,一般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有别于笼养的肉鸡、蛋鸡,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土鸡科学饲养技术有以下关键点:
一、饲养密度要适中。雏鸡进入育雏室,第一周50只/平方米,且隔开为一群,在弹性塑料网上或竹编网上铺新鲜干净的干稻草。铺草厚度以雏鸡粪便能从其空隙中落到地上为宜。第二周40只/平方米,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第三周30只/平方米,之后为10只/平方米。
二、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雏鸡。
三、鸡舍温度要适宜。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穗陆如然温度21℃时脱温。
四、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使鸡的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约电费。光照强度参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强度。
土鸡放牧的相关问题
土鸡,家禽的一种。放养土鸡肉质细腻、味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有别于笼养的肉鸡、蛋鸡,深受人们的喜爱。林果园地、天然草场面积广阔,天然饲料资源非常丰富,为土鸡放牧饲养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土鸡放牧的相关问题有:
一、土鸡放牧的时间。在育雏室内育雏30~40天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季45日龄、寒冬65日龄开始放牧。
二、土鸡放牧的场地。宜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果园、茶园、竹木悉码林地或玉米地等,这样鸡既可以吃园内的虫草,又可以给作物补充有机肥。
三、应在放牧场地建避雨棚、沙池等,让鸡休息、沙浴。
四、土鸡放牧的规模。每群规模以600~1000只为宜。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牧场周围应用尼龙网围好。这样让鸡在地里刨食,没有约束。
五、土鸡白天放牧,每天只需在地里撒1次饲料,晚上赶进棚舍。
养鸡中的光色禁忌
饲养实践表明,红光、绿光、蓝光等光色,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和增重,又可降低鸡的产蛋率。因此,必须注意养鸡中的光色禁忌,规避某些光色对鸡群的危害,提高养鸡效益。
一、红光
红光对处于生长以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
二、绿光
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可使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种蛋质量降低,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低下。
三、蓝光
蓝色光线容易诱发鸡啄癖,降低各年龄阶段鸡群的抗病力,并可使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
四、黄光
黄光可降低成年母鸡产蛋率,种母鸡降低受精率。黄光也会诱发鸡啄癖。
此外,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养鸡者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换穿服装。
春季养鸡必备药物
春季养鸡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因为鸡在春季发病率较高。养鸡场(户)要常备药物,以便于及时防治。春季养鸡必备药物有:
高锰酸钾。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作鸡口腔粘膜冲洗用。也可适量混于饮水中让鸡饮用,作消化道消炎杀菌用。
漂白粉。用于鸡舍、场地、粪便、饲槽等消毒。
生石灰。用于舍内及运动场所撒布消毒,尤其是饲养人员经常出入的舍门及运动场门过道等处,应撒布生石灰消毒。
土霉素。是消炎常备药。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每只鸡用2~4万单位,幼鸡1~5千单位,拌入饲料中饲喂可防治球虫病。成鸡每周每百只用4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混于饮水中喂给,可防治鸡霍乱的发生。
痢特灵。用于鸡猜启下痢、肠炎及拉稀等症,每只每次喂药半片,效果十分显著。
百喘硼。用于鸡气管炎,患病鸡每只投喂1片即可见效,并可很快痊愈。去痛片。用于鸡感冒,每只病鸡喂服1片,效果很好。
消炎粉。用于外伤感染部位消炎。
龙胆紫(紫药水)。用于治疗创伤、湿疹、溃疡、啄伤等。
四月份的气候特点及养鸡要点
四月份以来,大多数地区持续阴雨,长期的阴雨天气对于生产设施较为简陋的农村养鸡生产有其不利因素。在阴雨、低温、高湿环境下,农民要想养好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保温育雏
育雏温度要求刚出壳雏鸡34—35℃,1周龄时下降到32℃,以后每周下降2—3℃,4—5周龄时的育雏温度接近自然温度即可(20℃左右)。
②科学饲养管理
初生雏鸡出壳后5小时左右可先让其饮水,饮水最好为20℃左右的温凉开水,有条件时最初3天内可在水中加入5%的食糖。农村养鸡为了让鸡饮清洁的饮水,一是饮水宜用井水或自来水,二是宜自制真空饮水器,防止饮水污染。初生雏鸡出壳15小时后可喂饲料,也可在最初3日内,用蒸煮半熟的米饭拌熟鸡蛋黄,3日龄以后直接喂配合饲料。饲养雏鸡要少喂多餐,第一周日喂6—8次,以后渐减饲喂次数。时常保持有清洁饮水供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自配料养鸡。春夏季节气温逐渐升高,加之下雨湿度大,饲料易发霉和变质。用来喂鸡的饲料不能霉变。一次配的饲料或购进饲料不能过多,以5—7天用完为宜。圈养鸡则场地要求带有一定坡度,以利于排水,防止蚊蝇及病原滋生。放牧养鸡要注意防鸡农药中毒。周围农田施农药后,应将鸡圈起关养5—7天后再行放牧。此外鸡具有喜干怕湿的特点,阴雨连绵,养鸡数量较多时宜搭建简易鸡棚作鸡舍,其方法类似于蔬菜大棚。
③加强疫病防治
5—7日龄雏鸡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10倍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后点眼或滴鼻,30—35日龄用新城疫Ⅳ系苗饮水或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同时把鸡痘疫苗稀释后用钢笔蘸疫苗在翅内腋下无毛处刺种1—2次。70日龄左右用新城疫Ⅰ系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此外有些地方还有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等病流行。这些疫苗接种与否,应与当地畜牧兽医站取得联系后,视情况再作决定。农村养鸡因环境卫生差,加之农村抱房孵鸡消毒不够彻底和多雨潮湿,防止鸡群发病除接种疫苗外,还要重点做好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病和鸡球虫病的防治。1—70日龄内可在饲料中交替使用0.1%土霉素、0.02%氟哌酸、万分之二的痢特灵拌料防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病。发病时可用5—10%的恩诺沙星注射治疗或用盐酸恩诺沙星0.5克加水20公斤让鸡饮水。7日龄后,用克球粉、百球清、球净、三字球虫粉等抗球虫药拌料,每种用药4—5天,停药3—4天,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