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鱼稻田养殖方法视频 禾花鱼稻田养殖方法图解
时间:2023-09-09 15:14:42 作者:随波逐流 在农村想养禾花鱼,应该怎么养呢?
正宗的荷花苗在农村世代相传,就像养土鸡一样。土鸡下蛋,然后母鸡孵化自己的鸡,当地有鸡苗。所以鱼也是这样。平时还要追施农家肥或化肥来培肥水质,家的鱼可以直接煮汤。就像当地的鸡汤。闻起来不腥,吃起来很甜。
是一种黑色半透明的鲤鱼。主要种植在桂和桂北。目前,养鱼的农民越来越多。但由于土壤污染或水质原因,鱼类抗病能力弱,产量低。水田养鱼是目前水田养鱼最简单的技术和最大的推广面积。禾花鱼在水田养殖2个月以上至3个月,长出10-14厘米长的大鱼花,采收后上市。
无需配合饲料,是一种具有完整生态文化的绿色安全食品,已成为餐饮业的名菜。目前市场鱼供不应求,值得推广。这种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06%,氨基酸总量为73.66%,总量为33.54%。具有杂、生长快、抗病、繁殖力强等优点。从观禅山赏价值、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来看,是一个值得推广和选育的优良鱼类品种。广泛分布于桂林、郴州、荆州等山区,其中以桂林最为著名。
每亩鱼产量小,每条鱼只有一两斤到半斤重,但由于其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一斤能卖到60元,物数亩收入能达到3000元。培育鱼类的前景是很好的。荷花鱼原产于。繁殖能力强,刺少,肉多,无腥味。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也是清代乾隆全盛时期朝廷的贡品。目前比较少,干鱼一斤要200多元。但市场需求量很大,也是农民致富的育种工程。
水稻田放养禾花鱼得病怎么办?
稻田养禾花鱼的方法
1、稻田的选择:宜选择排灌方便、能常年保持一定水位的保水田。
2、稻田改造:在田内开挖“田”字形或“井”字形深沟,沟宽40厘米、深25~30厘米,并在进、出水口和纵横沟交叉处挖鱼坑,鱼坑长2米、宽1米、深好余0.8米。沟、坑总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
3、多品种大规格鱼苗混养:667平方米稻田混养体长5厘米左右的杂交鲤鱼苗400尾、鲫鱼300尾、草鱼80尾、野鲮70尾,共850尾。
4、提早进田:插秧时将鱼苗放人鱼沟封闭饲养,插秧后7~10天开沟放鱼苗进田。
5、饲料充足,肥水、活水养鱼:养鱼的稻田冬季要种绿肥,除了施足底肥外,平时还要追施农家肥或化肥来培肥水质,并在田里养浮萍,在田上安装黑光灯集虫,以供给鱼更多的天然饲料。6~8月稻田水温30℃以上时,要加深田水并保持水流进出核携,增加水中溶氧量,实现活水养鱼。
6、防病害:备耕时先用石灰清田,杀灭稻田中的水友氏滚蜈蚣等敌害生物和侵害鱼的病菌;放养前鱼体应先用2%食盐水浸泡消毒;养鱼后每隔15天泼洒1次EM原露稀释液,667平方米水面用EM原露1.5千克,以后每个月用EM原露1次。
禾花鱼 繁殖快吗?
禾花鱼是一种体色乌黑透亮的鲤鱼品种,即乌鲤,主要在南部山区一带稻田中养殖,因采食落水禾花后上市,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食橘模衫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体重在50-250克。清代乾隆盛世曾是宫廷贡品。目前年养殖面积2.67万公顷,年产量7600吨。这里有桂林禾花鱼、湖南郴州禾花鱼。
禾花鱼养殖技术
一、稻田的条件和设施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有良好的排灌条件且田埂坚固的稻田做为养殖载体。一般来讲,稻田耕作层要深,面积越大越好,至少要1-5亩,最好是50亩以上连片养殖。稻田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为好。要求保水力和保肥力较强、不受旱涝影响。田间水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降低,特别是鱼沟、鱼坑里的水能经常稳定在所需的水层。
已选择作为养殖禾花鱼的稻田,必须加宽加高夯实田埂达到0.5米左右,目的是能提高稻田养鱼后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跑鱼。鱼沟和鱼坑应在插秧前预先挖好。鱼沟要在环田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开挖,面积较小的稻田挖成“十”字形,大而长的稻田挖成“田”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鱼沟两旁用水泥砖堆砌,防止沟泥塌陷。鱼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或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亩设一个深100~120厘米,面积5平方米以上(可根据养殖者对鱼产量的要求而定)。鱼沟要和鱼坑相连。稻田排灌口要开在相对两角的田埂上,排灌时须安置拦鱼栅,防止放水时逃鱼。
二、清田消毒及鱼种放养
1、稻田在放养鱼苗前半个月,每立方米水用200-250克生石灰进行清田消毒和杀灭敌害。待5-6天生石灰碱性消失后,灌水30厘米左右,以后再逐渐注入新水。灌水时要用40目的网袋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稻田。
2、消毒后7天左右施足基肥,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此时可放入禾花鱼苗种。放养苗种要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3、鱼种放养。为尽量延长禾花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期,鱼苗可在稻田插秧后15天左右下田。这样还可以及时利用稻田中大量繁殖生长的生物饵料。①放养品种。以禾花鱼为主养鱼种,鲫鱼、鲢鱼、鲤鱼为混养鱼种。②放养数量。要根据鱼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态条件、是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粗放养殖还是投饵精养、以及鱼种规格大小和产量要求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主养禾花鱼苗种每亩投放800至1200尾左右。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稻田可放养200~800尾。粗圆腔放养殖放养密度可以小些。
4、放养鱼种时注意要点。一是要注意让鱼种适应稻田水的水温,温差过大时,要将鱼水袋连鱼带水(封口)搁置在稻田水中过渡,至水温接近一致时将苗种放入稻田水中;二是鱼种出现不适应时,及时注入新水;三是做好鱼体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食盐水中消毒5~10分钟再放入鱼沟或鱼坑;四是要检查出入水口的拦鱼设施,防止鱼种逃跑或野杂鱼进入。
三、稻田的灌水及晒田
1、养鱼稻田的排灌。水稻田可以按常规排灌,但必须注意一是分蘖末期晒田时不能晒鱼,并且晒田时间要短;二是灌浆结实期,要求田中无水层的沟中要灌满水;三是成熟期不能过早断水。
2、晒田清沟。晒田前要将鱼沟、鱼坑内的泥土清理一次,将清理出的淤泥堆放到田边或田外,以增加鱼沟和鱼坑的蓄水量,然后再将禾花鲤赶到鱼沟、鱼坑里去。晒田时要掌握好鱼沟和鱼坑内水的深度。保持沟内有30厘米、坑内有60-80厘米深的水位。这样既能达到水稻晒田目的,又不影响禾花鱼的正常生长。
四、稻田的施肥和施药
1、施肥。合理的稻田施肥,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肥料的需要,而且能增加稻田水体中饵料生物量,为禾花鱼生长提供饵料保障。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占70%~80%。追肥要控制每次用量,追肥一般都用化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提倡施用生物肥料和复合肥,喷施根外肥。施肥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并尽可能地使用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鱼沟、鱼坑内。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这样对水稻和鱼的生长都很重要。不可使用氨水和碳酸氢氨。施用化肥时,每亩用量应控制在7.5-10千克,在施肥的同时还要适当加深田水。
2、用药。稻田养殖禾花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轻。使用诱虫码纤灯后,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如确需用药,一定要使用对鱼危害很小的低毒药剂,且不能任意加大药物剂量。喷药前要加深田水(全田灌水6-10cm)或将鱼集中于鱼沟和鱼窝中。在农药的喷洒方法上要注意:水剂药物应在晴天稻叶无露水时喷洒;粉剂药物应在早晨稻叶露水未干时喷洒。这样能尽可能地使药物附着在叶面上,而不落入稻田水中。绝对不能将药物直接喷到鱼沟和鱼坑里。施药后,如发现鱼类有中毒反应,必须立即加注新水,同时排去有毒田水,稀释水中农药浓度,避免鱼类中毒死亡。
五、日常管理
1、稻种选择。水稻品种必须是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
2、稻田蓄水。除浅灌或晒田外,田里不能断水,要保持水深8厘米左右。
3、田间管理。经常检查田埂,防漏防垮。检查进排水口的拦鱼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并做好防病防偷工作,确保稻田养鱼的安全生产。
4、鱼沟鱼坑清理。一般每10天左右清理一次鱼沟和鱼坑,使鱼沟的水保持通畅,使鱼坑能保持应有的蓄水高度。保证禾花鱼正常的生长环境。
5、投饵。稻田中有丰富的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一般肥度的稻田每亩每天可形成20公斤左右的天然鱼饵量可供鱼类摄食。但如果要使稻田养鱼达到每亩50公斤以上产量,则必须投喂饵料。投饵时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并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常用的饵料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糠麸和复合颗粒饲料等。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确保禾花鱼食物的营养均衡。每天投量应在2小时内吃完为度。
六、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水体小、密度高,疾病传播快,因此,必须保证放养鱼种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对稻田和鱼种进行严格的消毒。
1、鱼苗消毒。禾花鱼苗种下田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浸泡时间根据水温和鱼体状况而定,一般可浸泡10-15分钟。每半个月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二氧化氯0.3克/立方米或养帮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一次,以预防鱼病。在用药时要选用无毒高效药物,如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等。
2、水体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对养鱼水体进行定期消毒,
七、正确处理稻作与养鱼的关系
养鱼与晒田、夏收夏种,历来是稻田养鱼中最突出的矛盾。在养殖过程中,除加高田埂加深鱼沟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晒田,只在水稻分蘖期浅水晒田7-10天,其他时间保持稻田水深在30cm以上;二是早稻成熟时采取保水收割,避免在高温季节放水后稻田水体缩小导致鱼类产生应激,影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