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混养模式 水产混养方案
时间:2023-09-10 23:07:00 作者:天亮再回去 你知道什么是,广东湛江廉江龙营围鱼虾混养模式吗?
近几年在廉江、雷州、徐闻、坡头、南三、东海一带采用鱼虾混养这种养殖经营模式是较为普遍,收获效果也比较好。今天,笔者以廉江龙营围孙老板的虾塘养殖经营模式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混养养殖模式。
养殖场的概况
廉江龙营围的水产养殖基地是土池为主,养殖场拥有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和一般的饲料再加工设备,较为合理的换水、排污系统,正在计划污水处理系统。这些养殖场主要靠天然海水养殖,可以根据养殖需要调整水体盐度。
下面介绍孙老板的养殖基地的情况
孙老板的虾塘养殖时间已有长达11年,他所经营的鱼虾混养模式养殖是从2010开始的,总面积有1300亩,50口塘。据他介绍,近两年的鱼虾混养养殖模式,有超9成是有利润的,1成持平状态,其成活率有8成左右;往年经营精养虾模式时,有90%是亏损的,只有10%有利润,且其成活率仅有3%,所以目前鱼虾混养养殖模式更受养殖户的青睐。
养殖日常管理
由于鱼对虾的生物防控作用,混养池的病害相对较少,日常的管理也比较轻松,调水也不用像精养池靠投入活菌维持,而是靠海水中天然的菌类(日常管理药品投入极少)。主要是根据潮期换水,换水量每个月不同,15天为一次流水,一次流水进7-8天,看水色决定换水量。如果没有潮水期可更换,就会使用施过氧化钙等增氧型底的方式来换养(增氧机配置1.5千瓦一台,20亩6台).
注意问题
注意改底,底质差容易生虫。金鲳环境差时容易产生粘液,要常换水,否则容易缺氧。
结语
鱼虾混养模式的成功率高,风险小,投入低,收益稳定。近几年,精养虾塘的成功率普遍低于2成,混余陪养模式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小编觉得,龙营围的混养模式,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适宜大规模仿雀推广,稳定,不暴利但长久赢利,不过度透支资源但又可以备毁早根据情况变化混养密度。在虾难养的大环境下,能大部分人都赚钱,这才是最重要的。
鱼、虾混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养殖方式,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我们要将两种水产生物放在一起养殖,就要选择一个合适它们含岁两个共同生活的水源,最好是符合水质标准的海水。而且要选在水质无污染,水有流动性的地方谈氏睁来养殖,这样可以让池塘靠水的潮起潮落来进行核闹排水,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也可以用人工进行排水注入。
养殖龙虾还可以和什么水产一起混养?
泥鳅、黄鳝。
泥鳅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1]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培族旅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黄鳝生活习性: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
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
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配凳不至死亡。
黄鳝一般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喜栖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边的泥洞和石缝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
春季,黄鳝经过一冬的潜伏,体力消耗过大,需要大量进食,所以春季是钓黄鳝的大好时期。
夏季,气候炎热,黄鳝纷纷出洞钻在水草、石缝中、枯树底下“乘凉”,也易钓。
秋季,黄鳝开始进洞,不易上钩。[1]
黄鳝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生殖季节约在5~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属于雌雄同体动物;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2013年5月湖州有人捕到一条36斤、1.5米长的黄鳝。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穗袜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点儿“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本领,也无强有力的防御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它既无胸鳍,又无腹鳍,就是背鳍和臀鳍也退化得仅留下一点点皮褶,鳞片消失得肉眼都难看见,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一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纠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鱼类多用鳃呼吸的,可是鳝鱼却独具一格,它的鳃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细血管直接吸取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鳝鱼鲜活,必须使它保持潮湿,存放在阴凉地方。
生态环境
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