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牛蛙养殖技术 温室牛蛙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11 12:04:16 作者:只想看你笑 牛蛙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地:养殖链辩牛蛙需要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2、温度:生长温度需要控制在25℃左右,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牛蛙生长发育。3、保温: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在卜唤慎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米高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阳,又能收获作物。
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致,蛙体大小相差悬殊。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型敬养,力求同池饲养的幼蛙生长同步,以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
如何养殖牛蛙
牛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白天多在水面上,或栖息于草丛中,或洞穴内;晚上则四出活动觅食,是一种兆早夜行动物。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养殖牛蛙,了解一下牛蛙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1、牛蛙的幼蛙如何养殖
牛蛙养殖
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两个月的小蛙,体重为20克左右。此时饲料应以活饲料为主,如昆虫、蝇蛆、蚕蛹、蚯蚓、小鱼、小虾、蛙类蝌蚪等。幼蛙有不吃死动物的习性。为了让其养成吃死的动物性饲料,如投喂死的动物性饲料于盘中时,可放几条活泥鳅,让其发生错觉,来慢慢转变其食性。
幼蛙的放养量,一般40日龄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养100只,40日龄以上的幼蛙,每平方米只能放养80只。
2、牛蛙成蛙养殖要点
幼蛙经一年以上饲养后,性腺即成熟,体重达250克以上,即可作为商品蛙出售。
成蛙喜欢吃昆虫类、蝇类、螺类、蜗牛、蚯蚓、小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活饲料,经过驯化后,也食蚕蛹、禽畜内脏等物。投喂时间多在傍晚进行,因为它是夜行动物。如果饲料不足,会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若长期投喂单一饲料,则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引起皮肤病。
成蛙的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为40只左右。
3、养殖牛蛙的三种方式
养殖牛蛙的三种方式
(1)集约养殖
即高密度精养,包括单养、鱼蛙混养。蛙池面积以0.07公顷以内为好,水深1米,池边有坡度,池内放些水生植物,以利它栖息和隐蔽。蛙池可以放养幼蛙、成蛙或蝌蚪,但不能混养,只能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每0.07公顷放养成蛙2000-3000只,当年变态的幼蛙10000只左右,翌年春,稀放为5000-6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就是在较大的水面,可投放幼蛙,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
(3)流放养殖
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已采用此法)。这种水面内应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
4、牛蛙养殖注意事项
牛蛙对温度十做猜衡分敏感。当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就进入冬眠。牛蛙的致死低温为0-5℃。如果温度太高(39-40℃时)亦有“热死”的可能,它的最适温度为25-30℃。
湿度也对牛蛙有影响。牛蛙皮肤裸露,没有任何防止蒸发和保护组织,因此牛蛙对干燥的抵抗能力较差。特别是幼蛙,怕日晒和干燥。30分钟日晒即纯做能使牛蛙致死。牛蛙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20小时也会自行死亡。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幼体阶段,饲料应以活虫为主,也可添加一些蚯蚓和小鱼。一年后,牛蛙性腺成熟,这一时期的饲料以小昆虫和水生动物为主。因为牛蛙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温度低于10度,要及时保暖防寒。
1、环境搭建
牛蛙属于两栖型冲腊好,更喜欢河流、池塘、岸边的草地或沼泽等地方。因此,在养殖散铅中,最好人工建造阴凉的洞穴和茂密的草地,用淤泥模拟陆地环境,以满足牛蛙的栖息地需求。
2、集约养殖
建设好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精耕细作,因为密度高,管理更精细。根据养殖场的不同,可分为池塘养殖、农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和恒温养殖。一般密度为每公顷2000-3000只。
3、野外粗养
牛蛙可以通过全自然放养或半粗放放养两种方式进行养殖。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流养殖、稻田养殖,都是牛蛙自由生长的自然环境和诱饵。但是要划定养殖范围,防止局颂牛蛙跑了。
4、养殖温度
牛蛙属于恒温动物,所以养殖环境的温度要控制在25-32之间。牛蛙的繁殖温度在20到30之间。15以下的气温会影响牛蛙38以上的牛蛙可能因缺水而死于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