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虫草种植 西藏虫草养殖
时间:2023-09-11 15:35:58 作者:大风歌 虫草怎么人工养殖
人工养殖虫草需要关注:原材料、配制培养基、接种与培养、采收四个方面。
1、原材料。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时原材料的准备很重要,选用郑瞎渗菌丝时应选择适应性强,出草快,而且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菌种。而培育冬虫夏草的主要材料,则应该选择无霉变无污染的大米或者是玉米。
2、配制培养基。
养殖冬虫夏草配制培养基十分重要,配置培养基的时候需要准备大米一公斤,虫草专用防雾剂35克、清水1.5公斤。把他们准备好以后,把大米按每袋50克或一百克分装入塑料袋中,将1.5升50度的热水倒入干净的盆里,再把虫草专用防污剂放在热水中,稀程成营养液按比例倒入到装有大米的塑料袋中,然后把塑料袋口扎紧。
3、接种与培养。
关好门防止其他杂菌与空气进接种是最重要的一步。操作人员双手应该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冬虫夏草属于低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5到30度喊脊之间,但是外界温度处于15到25度,之前食菌丝生长最快,而且在培养时要保持室内湿度在80%。
4、采收。
人工种植的冬虫夏草,在神槐他的子座呈橘红色或者橘黄色,棒状不再生长以后,就可以采收采收的时候打开袋口,然后用小刀或者剪刀把它从基部采下放入洁净的容器内,烘干或者晾干,干燥以后直接放入可以密封的塑料袋保存或者出售就可以。
虫草的特征。
虫草由虫体及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棕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生,细长圆杜形,长4-7cm,直径约3mm;求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头部与柄无明显区别;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
人工养殖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异常珍贵的药材,主要产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因为它的产量少,营养功效多,经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冬虫夏草的价格异常的昂贵。冬虫夏草又被叫做虫草,它其实是一种虫和草的结合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冬天是虫子,夏天就从虫子里面长出来草。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1
冬虫夏草蝙蝠蛾主要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地方,而且是属于高寒地带,具有很是独特的地域条件,冬虫夏草的形成,其实就是霉菌侵袭幼虫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说也是属于小概率的事件,而且一定得是特定的菌类去感染特定的幼虫并且要长出来的草是具有一定的猜肆药用价值的,才能叫做冬虫夏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野生自然生长的冬虫夏草数量越来越少了,冬虫夏草的资源已经趋于枯竭,所以说虫草的价格堪比黄金,一点也不夸张,但是非常遗憾,人们对于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与成分等一直无法透彻的研究。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2
既然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在自然界的产量又如此的少,人工养殖的念头便开始涌发在很多商家的脑海卜告,那么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到底可行吗?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具有营养价值吗?对于冬虫夏草的人工养殖,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真菌感染幼虫,这种现象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就能够实现,接下来就需要模型兆明仿虫草蝙蝠蛾的生活环境,然后直接的在幼虫的虫体上接种特定的菌株,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只是局限于小规模的实验,不能用作大量的生产,因为会涉及到很多技术的考验。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3
虫草的菌丝体培养物,就是直接分离虫草菌的菌株,通过人工培养,获得一定的产物,然后再进行人工的开发,这样的产物在市场上也有特殊的名字,被直接的叫做人工冬虫夏草,与天然野生的虫草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人们在不断的寻找与冬虫夏草有着同样功效作用的替代品,比如北冬虫夏草,也叫做蛹虫草,同样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但是价格比起一般的虫草要便宜很多,因为它的功效与作用仅仅是与虫草相似而已,并不能够完全的取代。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4
人工养殖虫草,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蝙蝠蛾幼虫,另一个就是要准备一个野生虫草所需要的生长海拔,就目前的自然界来说,只有海拔达到3000米到6000米的环境下才能够使其存活,并且有一个很小的概率保证空气中飘散的虫草菌能够自然的落入到蝙蝠蛾幼虫的身上,将其感染,到了夏天就长出草来,就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冬虫夏草,但是这两种条件哪一种都不好实现,所以对于人工养殖冬虫夏草的做法,很多热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且人工养殖的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远远达不到野生虫草的标准。
西藏冬虫夏草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是真菌寄生后形成的一种虫生子囊真菌,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吉隆,林芝地区的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县、朗县、波密、察隅,山南地区的加查、隆子,那曲地区的那曲、嘉黎、巴青、比如、索县、聂荣,昌都地区的丁青县、八宿、类乌其、芒康、江冲悉达、边巴、昌都等县均产冬虫夏草。2、资源开发现状:一是过度开发冬虫夏草资源,已对环境构成巨大的破坏。冬虫夏草虽然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目前的采挖方式已对其生长环境造成了破坏。一般采挖工具是镢头和小铲,人们为了不伤虫体,采挖时常将虫体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然后将草皮和土抖落后,取出冬虫夏草,极少有人会将草皮和土回填。这样一来,挖一根冬虫夏草最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不当的采挖方式,不仅破坏了冬虫夏草生长的生境,而且对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冬虫夏草的大量采集,散尺乎已严重破坏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成片高寒草甸荒漠化,严重影响青困碧藏高原农牧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高寒草甸,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农、牧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冬虫夏草采挖开发中的盲目性。目前许多地区虽然制定了各种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的政策,但还存在着许多漏洞,例如,一旦交纳了冬虫夏草资源管理费,就可以上山采集,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等。从生活史来说,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为3-4年;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壳中弹出。在合适的环境中,孢子萌发,长出枝状芽管,遇到蝙蝠蛾幼虫便侵入体内吸收虫体营养生长繁殖菌丝,直至幼虫僵化死亡,在土壤冻结前从虫体的头部长出短小子座。来年4、5月份,子座露出地面,子座头部渐渐肥大形成子囊壳。从冬虫夏草的生活史可以看出,子囊孢子有效释放量,对冬虫夏草的产量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冬虫夏草的产量,我们必须有意地留一些冬虫夏草作为下年的“种子”,可惜的是现实中已无人遵守此基本规则了,没有人肯放过发财的机会,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人们见虫就采,根本不考虑冬虫夏草的可持续问题,而且采集队伍逐年剧增。在采挖季节,每个产地,每天都有成群的人爬过每一寸土地寻找冬虫夏草,过去对寄主虫体空瘪的冬虫夏草是不采集的,现如今不管冬虫夏草生长在什么时期,见到就采,哪怕虫体腐烂,仅剩子实体,也采集,这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来小,产量逐年减少。群众普遍反映虫草是越来越少了,而采集队伍是越来越多了。三是缺乏冬虫夏草市场监管机制。目前有许多不法分子以假充真,谋取暴利;有用凉山虫草、分枝虫草、地蚕、蛹虫草和亚香棒虫草等冒充冬虫夏草,还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的假虫草。西藏虽然产冬虫夏草,但没有制订西藏冬虫夏草品质评价指标,更缺乏必要的市场监管机制,更无品牌及原产地保护意识。冬虫夏草销售渠道主要由私人控制,他们主要以肉眼观测来确定冬虫夏草的等级,冬虫夏草商品交易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发展趋势:一是查清资源,全面规划鉴于目前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及产量不清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及产量的调查,把虫草的分布确定到每一具体的山头和山沟,明确每一乡村虫草的分布的确切地理位置及产量。二是加强冬虫夏草资源开发中的宣传力度。冬虫夏草为西藏农牧民的富民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保护冬虫夏草资源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冬虫夏草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各地在发放虫草采集证时,要注明采集的时间期限,并发放宣传册,让农牧民了解冬虫夏草科学的采挖对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三是建立保护区。在摸清冬虫夏草分布与产量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加大监管力度,建议在主要虫草产区应建立虫草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应采取各种可行性措施,制定合理的采挖时间,设立禁挖区,如同设定“休渔”那样实行“休虫”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