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怎么养殖技术视频 鳙鱼怎么养殖技术和管理
时间:2023-09-12 16:30:20 作者:何明翰 鳙鱼怎么养殖
1、亲鱼选择
无论养殖或天然生长的鳙鱼,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大、生长良好并无伤病,均可作为亲鱼。雄鱼在胸鳍前面有几根鳍条上缘各生有似刀的锋口,用手左右抚摸,有摸在钝刀锋上的感觉;腹部较小,性成熟的个体,轻压生殖孔有乳白精液流出。此鱼胸鳍光滑。
池养鳙鱼的成熟年龄南北各地相差颇大,其体重也较悬殊,主要是气候、营养等因素决定,此外,雄鱼较雌鱼早熟1年。我国池养鳙鱼成熟年龄和体重为:华南地区,23龄,5kg左右;华中地区,45龄,7kg左右;东北地区渗迟,67龄,10kg左右。
2、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要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面积0.20.3hm2、长方形方便操作,水深2.5m左右,池底平坦,以壤土并有一些淤泥为好。放养亲鱼前必须进行常规清整与消毒。
(2)放养密度。每1/15hm2可放养1020尾(每尾重1015kg)。另搭配草鱼亲鱼24尾,每1/15hm2放养总量(包括配养鱼)以150200kg为度。雌雄比例为1:1.5为好。
(3)亲鱼培育。亲鱼放养前,应先施好基肥,放养后,根据季节及池塘具体措施追肥。一般每1/15hm27501000kg,在冬季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粉状精饲料(每尾年投精料20kg左右)。
3、亲鱼催产
(1)亲鱼选别: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生殖孔附近饱满、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仰翻腹部能隐见助骨,太高尾部,隐约可见卵巢轮廓向前移动。但是如果雌鱼腹部过分膨大,弹性消失则需要放在清水池或微流水池几天后再行进催产。雄鱼能挤出入水即散的乳白精液,丛掘李都可选用。
(2)雌雄配组:自然产卵受精,雌雄比例为1:11:1.5;采用人工受精雄鱼可少于雌鱼,1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受精。
4、发情与人工授精
水温在18℃以上均可催情,最佳水温为22~26℃。催产剂注射1~2次,一次注射是全计量一次注入鱼体,两次注射是第一次(最好是垂体或垂体与激素混合剂)注射全量1/101/6,经过5h以上,第二次注射余量。每次注射,药液以2ml为宜。亲鱼在外源激素的影响下,产生胜利反应,出现雌雄鱼兴奋而互相追逐的发情现象,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鱼甚至扭在一起,颤动胸鳍,进行排卵、射精。收集受精卵的方法:在发情前12小时开始冲水刺激,受精卵也陆续在流水的冲动下进入集卵箱,随即可捞起计数放如孵化器内孵化。
5、孵化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凡江河湖泊及塘堰的水都可用于孵化。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三级(40目、60目、80目)逐级过滤。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散拍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孵出3~5天后,鱼苗鳔已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主动摄食时,即可出苗。经捆箱暂养锻炼,使鱼苗结实,减少排泄。途中换水或到达目的地下塘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4℃。
鳙鱼百科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有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养殖技术
5.营养价值
生活习性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生长迅速圆橘,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
形态特征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
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尾鳍叉形,背鳍硬棘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1至3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体长可达112厘米。
分布范围
鳙鱼原产于中国,并引进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目前已对部分国家造成生态问题。
养殖技术
疾病防控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病一般在大麦黄,白露心易发病,一个是水温逐渐上升,另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流行高峰季节,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以目检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大量用有机肥的水体在7-8月份杀一次虫,大水面常见的寄生虫病有:a、中华鳋病:其症状是虫卵或虫体寄生在鱼的鳃部,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水肿、苍白、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体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锚头鳋病:其症状是病鱼体表可见大型虫体,寄生处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旺,继而鱼体消瘦而亡。主要用阿维菌素或菊酯类药物防治。
B、暴发性出血病:症状是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分两种:
a、原发性出血病:只需杀菌。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后根据情况杀菌、调水。
营养价值
食用鳙鱼的鱼脑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明竖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宜食:鳙鱼,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者食用更佳。经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上火的人群宜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宜食用。
忌食鳙鱼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引发疮疥。此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而且,鱼胆有毒不要食用。.鳙鱼性偏温凉,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
1、鳙鱼性偏温,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食用过多容易引发疮疥。
2、鳙鱼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但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营养鳙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每100克鳙鱼中含蛋白激腔大质15.3克、脂肪0.9克。另外,鳙鱼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鳙鱼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吃能暖胃、祛眩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润泽皮肤。
大头鱼怎样超高产养殖?
肥水饲养,竖搭大头鱼和鲢鱼比例1:3,一定要养两种,不管敬纤腊三七二十一。
有粪料就倒粪料,没有就投饲料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