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养殖场数量 全国各地养殖户信息
时间:2023-09-12 20:38:53 作者:钱猪 中国有哪些养猪大省
全国养猪前十的省份的排名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NO.1四川
四川,2016年生猪出栏6925.4万头,相比2015年减少了347.6万头。存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四川部分地区也在开展禁养区的规划,生猪存栏拍简量有所调减。尽管如此,四川仍旧是稳坐全国养猪第一大省。有句话是“猪粮安天下“,而在四川则是“川猪安天下”,充分说明了四川生猪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要。
并且,从猪价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四川的猪价往往是全国最高的。就目前来说,目前全国外三元均价在16.2元,而四川的高达17.6元。
NO.2河南
四川之后的第二大养猪省份便是河南,2016年河南生猪出栏6300万头左右。与四川相比,河南养猪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丰富的玉米、小麦资源,同时又远离各大水系,如果排除密集的屠宰场这个因素,河南的养猪人简直再幸福不过了。
并且,目前河南年出栏500头-10000头的猪场有3000多户,占河南总量的62%;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猪场有583家,占总量的18%。也就是说,规模猪场占比高达78%,远高于全国45%的水平。
据了解,目前河南新乡、新蔡等地区正在开展禁养区拆迁的工作。未来,河南生猪养殖量将保持在6500万头左右。
NO.3湖南省
2016年湖南省生猪出栏5920万头,相比2015年减少了157万头,减少的原因与其他省份类似,主要由于禁养区的减少。
对于湖南,由于处于长江的湘江、沅江水系,当地的水资源保护任务重大,禁养区范围较大,因此未来生猪养殖将保持在6200万头左右的水平。
并且,年出栏500头以袭局裤上的猪场都必须有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病死猪无害化达到100%
NO.4山东省
2016年生猪出栏4662万头,环比减少174万头,减少的原因同样是由于拆迁。未来四年,山东的生猪养殖的目标是:稳猪禽、扩牛羊、兴奶业,在巩固我省家禽和生猪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肉牛肉羊等草食畜发展,大力提升奶业现代化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根据山东养猪业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来鲁中南地区,山东省政府规划重点地区有潍坊、临沂、聊城、菏泽、烟台、青岛等城市的部分县城。
NO.5湖北
2016年生猪出栏4223万头,环比减少157万头。湖北境内有长江、汉江干流,同样被列入生猪养殖限制的地区。湖北省25个县市区的养殖场(小区)处于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畜禽养殖污染突出地区,湖北省政府发文表示要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关闭搬迁;其他地方关闭搬迁截止时间为2017年底。对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将依法予以补偿。
NO.6广东
2016年生猪出栏3531万头,环比减少131万头。限制养殖的广东,2015年以来不断开展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含小区,下同)和养殖专业户,珠三角区域提前一年(2016年底已经完成)完成。禁养区划定前在禁养区内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场需搬迁或者关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而且,允许养猪的地区,规模化猪场必须要有粪污处理配套的设备,必须过环评!
NO.7云南
2016年云南生猪出栏3500万头左右,相比2015年大致持平。
云南属于生猪养殖的潜力增长地区,未来四年,发展资源优势,建议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的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温氏、正大等巨头接连在云南布局。
NO.8河北
2016年河北生猪出栏3454万头,环比减少97万头。与其他地区相比,河北减少的量算是比较少的。
根据农业部的规划来看,河北属于2017-2020年的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未来四年,依托目前基础,提高规模化,加强粪便综合利用,提高竞争腊橘力,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之一。
根据今年河北省政府发布的文件来看,河北没有提出要大范围拆迁,但是提出了要有八成的规模猪场在2017年底前要配备废弃物处理设施!
NO.9广西
2016年广西生猪出栏3280万头,相比2015年减少136万头。广西属于农业部规划的养猪重点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方式来带动广西贫困户脱贫。对于禁养区主场的拆迁,陆川、博白两个养猪大县为例,两县江边确定拆迁的910家养殖场、户,已经拆迁755家。政府为此补贴资金1.36亿元,异地另建的新猪舍普遍配置有高架网床,其他配套设施一并转型升级。
未来几年后,广西也将成为生猪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
NO.10江西
2016年江西生猪出栏与2015年持平,保持在3200万头左右。
江西生猪养殖属于约束发展区域,发展方向是实行合理承载,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压缩生猪屠宰企业数量,淘汰落后屠宰产能。
今年4月底前,所有畜禽养殖县(市、区)必须完成禁养区划定和“三区”地理标注图绘制工作,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搬迁拆除整改工作。
到2020年,确保江西省8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均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储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
除了以上的十大省份,安徽、江苏等省份生猪出栏在2800万头以上,养猪总量也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的生猪养殖排名只是暂时的,众所周知,目前正处于生猪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整体上市南方水网密集地区向北方的玉米主产区。因此,在三年到五年后,华北、东北地区的生猪养殖量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东北,几乎成为温氏、扬翔、大北农等巨头争抢的要地。
我国养殖规模化率达70%!猪企仍加快扩张!散户生存危机显现
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成业内收藏重点,其中提及了不少关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方向,比如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
近些年,规模场发展势头凶猛,农业农村部最新透露,2022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了70%。
这种形势下,散户生存危机显现
15家猪企1月出栏近600万头猪
根据企业公告,2023年1月,不包括牧原在内的15家上市猪企已出栏594.81万头猪,而牧原2022年出栏6120.1万头生猪,分摊到每个月计算,单月出栏超500万头,这样来看,前16家猪企1月极大概率出栏超千万头猪。
而且据研究机构数据,2022年末,全国前20的猪企出栏量占比或达到全国25%左右,从猪企规划来看,2023年11家猪企计划出栏1.6亿头猪,市场占比将继续增长。
那么规模场的扩张有多快呢?我们以业内龙头牧原为例做个计算。
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382万头,牧原股份出栏1101.1万头,占比1.59%。
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牧原股份出栏1811.5万头,占比3.43%。
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牧原股份出栏6120.1万头,占比8.74%。
(全国生猪出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2022年,在国内生猪产能经历大幅震荡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市场占比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43%,对于全国近7亿头中的生猪市场来说,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
一号文件明确支持规模养殖
规模场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到底有哪些因素做支撑?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上,为了稳产保供,官方大力推进并支持规模养殖。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那接下来各地必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规模场进行场内设施、养殖模式等优化。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一出炉,2022年楼房养猪就迎来了发展高潮。
官方对于规模养殖的支持还体现在资金补贴上,不论是引种补贴、设施补贴或者规模补贴,散户都是很难够到门槛的,这些补贴资金大多流向了规模场。
比如,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其当年获得的补贴达到了3.8亿元。
微观层面上,规模养殖场在养殖技术、设备上有优势,同等数量母猪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产能提升也更快。
另外,由于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银行等一些主体也更愿意在资金上对其进行扶持。
种种因素作用下,规模场市场占比越来越大,散户则显得“孤立无援”,退场的人不在少数。
规模场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散户该如何生存?我们可以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看出一二。
散户生存之道
第一,文件提出要发展林下种养。
林下种养属于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方式,一般会与特色养殖相结合。
在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养殖户的钱袋子鼓不鼓主要取决于行情好不好,要看买方市场脸色。
但如果养殖做野的品种或者生猪品质优良,那“物以稀为贵”,就能由养殖端决定市场价格。
其实我国有很多本土特色猪品种,比如八眉猪、太湖猪、成华猪、金华猪等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结合林下种养或能有不一样的机遇。
第二,文件提到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以大带纯伏喊小”,大企业或者家庭农场进行利益合作,带动散户养殖。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这种模式并不少见,“公司+农户”“养殖小区”等,找到靠谱的企业抱团取暖,能分摊一些养殖风险。
结语
综合而言,养猪业朝着规模化发展已成定局,这一趋势下,业内的竞争将厅姿更加激烈,散户唯有顺应潮流做出改变,才能不被市场快速清扫出局。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全国奶牛养殖场有多少个
2021年中国共有1306个奶牛场。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公开显示,据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统计,共有1306个奶牛场的147.9万头奶牛进行生产性能滑神测定,测定记录达820.8万条。参神岩测泌乳牛数信瞎亏量比2020年增加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