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养殖蛏子基地 湛江养殖蛏子的地方
时间:2023-09-13 01:57:56 作者:不想听 蛏子的功效与作用,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蛏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蛏子的功效与作用2、蛏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蛏子的家常做法3、蛏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蛏子的功效与作用蛏子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
那么你知道蛏子怎么做好吃吗?蛏子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蛏子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蛏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咸,寒。
《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
《本草从新》:"甘咸,寒。
"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肾、肝。
"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
【功能主治】补阴,清热,除烦。
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对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
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
《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
《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
""干食,补心滋阴。
"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
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
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
《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
【附方】
治湿热水肿
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
(《泉州本草》)。
治中暑血痢
蛏和刺瓜煮食。
(《泉州本草》)。
中医认为
蛏子悔告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碧毕明效。
《嘉_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
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
《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
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的做法推荐
三丝拌蛏
原料:大蛏子750克绍酒15克熟火腿丝25克姜末10克熟香菇75克酱油25克净黄瓜50克精盐13克韭菜250克味精1克
制作:
将蛏子洗净,在咸水里养3小时左右,使它吐净泥沙,捞出用清水洗净。
炒锅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烧沸,放入蛏子,氽至开口时用漏勺捞出,汤待用,冷却后剥去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线,将韭菜及香菇丝一起放入氽蛏子的原汤中浸渍2分钟,捞出冷却。
将蛏肉、韭菜、香菇丝、味精、绍酒、盐2.5克放入碗中拌匀,盛入盘中,四周镶上用黄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丝,上桌时,外带姜末、醋、酱油一碟蘸食即可。
锅塌蛏子
主料: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呈淡,鲜嫩可口,清淡咸辣
制作方法:
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用盐、酒、葱姜末煨拌,都沾上面粉
瓷碗内,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数型子
旺火烧热炒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内成四方形,摆好后,用温火慢慢将锅转动煎塌,前黄翻个儿再煎,两面均煎成淡,倒入漏勺内,控油
炒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酒,加鸡汤、味精、白糖,再将煎过的蛏子放入锅内,烧开,汤汁将收干时,把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圆盘内,即可
杏鲍菇黄豆芽蛏子汤
原料:蛏子250g、杏鲍菇半个、黄豆芽50g、姜5g、虾皮、盐、食用油、香菜适量。
做法:
1、蛏子吐净沙子后清洗干净,杏鲍菇清洗后切片备用,黄豆芽掐去尾部清洗。
2、锅预热后放入食用油和虾皮煸炒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姜片烧滚。
4、放入杏鲍菇片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煮到杏鲍菇变软。
5、放入黄豆芽煮开。
6、再倒入蛏子,大火煮到蛏子开口,加盐调味,再煮2分钟即可,出锅后撒上香菜。
蛏子煎蛋
原料:蛏子500g,鸡蛋180g,油适量,盐适量,胡萝卜适量,小葱适量,料酒适量
做法:
1、将蛏子用清水漂一段时间,让其吐净泥沙。
2、把锅内水烧开,下蛏子煮熟。
3、取出里面的蛏肉后,将其清洗干净。
4、放入鸡蛋、胡萝卜丝、小葱、盐、料酒,搅拌均匀。
5、热锅下油,倒入搅好的蛋糊煎至两面变黄,取出切开,即可装盘。
点击下页查看蛏子的营养分析
蛏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蛏子的家常做法蛏子这种海鲜在市面上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食用它的话会给人体带来什么营养价值和功效?蛏子买回家之后怎么做是比较好吃的?
蛏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
《嘉佑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
《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锌,是孕妇老年人的良好保健食品。
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助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
蛏子的家常做法
爆炒葱香蛏子:将蛏子焯水捞出来,加入料酒、酱油,腌制几分钟。
然后锅里放油,加热后,放入蒜、红椒丝、生姜,然后爆炒。
然后放入腌好的蛏子,一起爆炒片刻。
放入葱、适量盐,继续爆炒即可出锅。
蛏子是什么东西
蛏子,学名缢蛏,别名"小人仙"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
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宁波沿海一带多滩涂,对养殖蛏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宁波大众海特产,宁海长街一带,面临三门湾,常年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土质以泥沙为主,因而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故得名长街蛏子。
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蛏子有几种
蛏子是很喜欢呆在海水盐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里面的。
我们常常见到的蛏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长竹蛏它长的比较长,还有一种竹蛏。
长竹蛏:大竹蛏贝壳长,达14厘米,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
亮口缘与腹缘平行,只在腹缘中部稍向内凹。
壳顶位于壳的前端,壳前缘截形,后端圆。
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
壳质薄脆。
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
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
壳内面白色或稍带紫色,可见淡红色彩带。
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一枚。
长竹蛙与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区别是贝壳极延长,壳长为壳高的6~7倍,壳薄,两壳相等。
竹蛏:这类蛏子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砂泥底,以强而有力的锚形斧足直立生活,将身体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险或环境不良时,会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将身体全部埋入砂泥中。
竹蛏大部分栖息在盐分较低,且水深大约二十到五十公分的海域中。
分布在热带,在大陆东南沿海产量较多,在台湾则多产于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云嘉一带的砂泥海域。
蛏子的营养价值及功效蛏子味道鲜美,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
今天介绍一下蛏子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大家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01
补脑健脑
蛏子里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比如锌元素和锰元素,这两种元素对人的大脑有着滋补效果。
02
解酒醒酒
蛏子的某些物质能够起到解酒以及帮助人快速醒酒的功效,比如说喝酒之后的口干舌燥,都可以吃一些蛏子做成的食物,比如做成汤效果就很好。
03
增强营养
蛏子里面含有很多的营养元素,比如说钙铁锌硒以及维生素类还有蛋白质,每天适当吃点蛏子能够增强人体内缺乏的各种元素。
04
滋阴养颜
蛏子虽然是海鲜类,但是却富含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不但有补脑功效还可以达到滋阴养颜的效果。
蛏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蛏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蛏子怎么养殖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那么,蛏子应该怎么养,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蛏子的养殖要点:
选好养殖场地
外涂养殖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每天有2-3小时插露为好;虾蛏混养塘底一定要处理塘底的黑泥,底质以软泥和泥砂混合的底质为佳。
建设标准模式蛏田
外涂养殖无论是熟涂还是生涂都要经过翻涂、耙土、平埕才能放养,可将整片蛏埕划分成宽3-7米的小畦,畦之间留有小沟,畦面呈马路形、不积水,虾蛏混养塘参照外涂建畦,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3为佳,蛏苗放养前须“发塘”。
精心选、运蛏苗
烂瞎 蛏苗选择工作一定要做好,切忌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蛏苗,否则死亡率较高。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提倡早播,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外涂养殖每亩可播壳长1厘米的蛏苗70公斤,内塘每亩可60-80播公斤,不要过密。播前遇下雨、淡水多,每亩可撒粗盐10公斤左右,以利蛏苗钻穴。
加强涂间管理
蛏子养殖从放养开始到起捕结束,短则6-7个月,长则15-16个月,加强涂间管理是保护增产的重要措施。放养初期要下涂检查蛏苗的成活率,及时补苗,在大风浪过后,要及时平整涂面。夏季及时耘苗,使涂面得到松疏;夏季退潮后更要防止出现积水现象,防止蛏子烫死。繁殖期要防止白露前后的台风暴雨,并及时驱逐鱼害和病害,进入冷蛏后,要及时“盖汪”。蛏虾混养要注意投足虾饵,防止对虾由于饵料不足而摄食蛏子造成减产,对虾起捕后,可施肥培饵,保证蛏子正常生活。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蛏的采捕期在7-8月份或春节前后至清明。蛏子采捕工作一定要彻底,尽量不留老蛏、死蛏,否则会造成底部硫化氢积累,影响产量,影响翌年的养殖。
蛏子的养殖技术:
1.水质水源:选择缢蛏养殖比较广泛的丁字湾沿岸一带的虾池,以自然纳潮为主,进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水温3℃~32℃,pH值8.01~8.15,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
2.池塘底质、面积及水深:池塘2个,面积50亩/个,软泥底质,有效水深1.5米~2.0米,蛏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厘米~60厘米,池塘长条形,池中央有高起的滩面。加深加宽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土堆放在虾池的坝基内侧,然告模后整平,虾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宽并向内倾斜的平台,以备放养缢蛏。
3.蛏田的整理。选择边滩及部分中滩,提前20天耙土饥友空,翻耕。底质坚硬的地段需要经过翻土,耙土,平涂等步骤,使土质细腻柔软,有利于缢蛏挖穴潜入。放苗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后将消毒水排出,后用茶籽饼20ppm清塘,目的在于杀死杂鱼蟹及螺类,这些天敌会吞食缢蛏幼苗。
4.施肥培饵:播苗前一周左右,经60目~80目筛绢网滤纳入新水20厘米~30厘米,亩施鸡粪50公斤,繁殖池内基础饵料生物。
蛏子的食用价值: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子养殖如何快速生长蛏子怎样养活
1、养殖场地选择,养殖选择在中、低潮区、以内湾或河口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地,要求潮流必须畅顺和风平浪静,也可在池塘养殖。蛏子生长在沙层下30公分处。
2、蛏田整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后,就要对蛏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场地进行耙土和翻耕,对底质较硬的地区进行深翻,然后耙细、整平等步骤,使土质变为柔软,适宜蛏子的生长罩斗。在播苗前,先要对其进行消毒物陪磨灭菌处理,用漂白粉泼洒水体中,约2-3天后将水排空,再用茶籽饼,消灭蛏田中的小鱼虾以及螺类,防止其吃掉蛏子幼苗。
3、播苗,播苗时间南北方略有差异,南方温度回升快,可在4月清明节前播苗,乱裤而北方则要在5月下旬播苗。播苗前先用木桶或塑料桶盛好苗种,再用海水洗净泥沙,就可以进行播苗了。
4、蛏埕管理,播苗后加强蛏埕管理,经常巡查看,查看蛏苗的生长速度鸡成活率,及时进行补苗和相应措施。在夏季时高温炎热,而蛏埕泥地的散热性较差,不利于蛏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