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青鱼养殖技术培训学校 浙江湖州青鱼养殖基地
时间:2023-09-13 22:58:44 作者:汤勺 青鱼养殖户该如何投喂饲料?还有如何选择饲料?
青鱼号称四大家鱼之首,是我国池塘养殖主要品种之一。青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浙江湖州、江苏无锡等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养殖量少。在安徽青鱼俗称螺蛳混、黑混、乌混等,在浙江地区俗称黑鲩、螺蛳青,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由于青鱼背肉厚、肉质细腻、纤维短、刺少,在每年的冬至后,江浙、湖北地区青鱼大量上市,且需8斤上的大规格,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大规格的青鱼一般加工制作成腌鱼,是过年送礼、高档酒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
青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轿孝仔青鱼属的唯一种,体略呈圆筒状,体型较大。青鱼多栖息在中下层水域,属温和性肉食性鱼类。自然养殖条件下,多以螺蛳及双壳类软体动物、小鱼、小虾、水生昆虫为主。现以人工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青鱼专用配合饲料。青鱼体长达到15cm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会出现转变。青鱼生长速度快,2-3冬龄鱼一般可达7-10斤。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一条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青鱼,重达218斤,长1.86米,经鉴定约四十岁。
一、青鱼养殖模式
青鱼养殖以主养和大混养为主,其中主养青鱼模式以湖州、嘉兴、仙桃地区为代表,
主养青鱼模式主要以大、小青鱼和套养鲫鱼为主。其中小青鱼一般放0.1斤/尾300-350尾/亩,年底可达3斤左右,可作为第二年大青鱼养殖苗种;鲫鱼主要调底鱼,花白鲢鱼主要作为调水鱼。
青鱼大混养模式复杂,套养品种较杂,以草、鲫、鳊等为主,但未有明显规律性。一般根据各地养殖习惯、当年鱼价走势等进行养殖模式调整。
二、青鱼饲料的选择
2.1青鱼饲料品种的选择
(1)早前,青鱼养殖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经过这几年膨化料的推广,湖州、无锡甘露、湖北仙桃等市场的养殖户意识到膨化料的好处,基本以青鱼专用膨化料为主。
(2)每年的3-4月初、以及10月后的低温期,青鱼不上水面摄食,养殖户则以颗粒料为主,但占全年用料量的比例低;当水温达到18℃以上(4月下旬—10月初)时,养殖户自动转用青鱼膨化料。
(3)养殖前期(3-6月)肠炎是青鱼最大的危害,由于经过冬季的“绝食”,青鱼肠道薄、且脆弱,湖州养殖户一般在前期选择低档青鱼料投喂,同时进行控料,防止青鱼肠炎泛滥。进入7月后开始使用高档青鱼膨化料大量投喂,快速拉高青鱼规格。但作为配方师而言,这种投喂方式是不可取的,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青鱼合理投喂率,为防止肠炎发生,可在前期进行肠道护理等保健工作;同时在前期青鱼料配方上也会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添加益生元维持肠道菌落平衡,以及采用易消化吸收的原料,减少肠道消化吸收压力。
2.2建议合理投喂率
青鱼投喂率是根据水温变化、不同规格等情况进行调整,
2.3青鱼对膨化料粒径的选择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青鱼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需求,以及青鱼规格的变化,同时结合生产工艺(粉碎细度)的调整,合理选择不同粒径的膨化料。根据通威水产研究所推荐,
三、青鱼饲料档次
市场上多数厂家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蛋白多为在30-34%之间,研究发现,只要蛋白大于30%就能满足青鱼最适生长需求,过多的蛋白对青鱼生长无明显效果,重要的是蛋白的消化吸收率和氨基酸组成。绍兴通威8153#和8155#、合肥通威155#膨化料都是针对青鱼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是青鱼专用膨化配合饲料,其主要营养指标
四、青鱼饲料效果表达
湖州等地区,青鱼精养模式中,青鱼亩净产2000多斤,亩投喂慎陆饲料量量一闭汪般为2吨左右。市场上青鱼料较多,养殖户较认可的养殖系数是4.5包料长1担鱼(饲料系数为1.8左右)。
通威养殖青鱼效果
通威养殖青鱼效果好。以下是通威养殖青鱼养殖好的原因:
1、商品价值:青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通威养殖的青鱼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可为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2、养殖技术:通威养殖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专业技术团队,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源配的管理方法,能够提供较好的养殖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提高青鱼的养殖效果。
3、品种选择:通威养殖对不同品种的青鱼进行研究和培育,选择适合当地水域和养殖环境的品种,以增加养雹族指殖效果和产量。
4、疾病防控:穗衡通威养殖采取一系列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疫苗接种等,减少青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风险,提高存活率和生长效果。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沪苏杭嘉湖中心,有一颗锦绣明珠——她就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区——南浔区,属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连省城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隔湖望无锡。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高速、318国道和湖盐(湖州--海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运河和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距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
全区总面积716平方公里,辖一个省级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和菱湖镇、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9个镇,250个行政村,47个居民区。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3万人。区域面积27.72万亩、桑地8.93万亩。
南浔区的历史可追溯其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文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中心城区南浔镇是全国文明镇、国家级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十佳古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生态镇和浙江省首批体育强镇。目前,南浔城区以打造临沪新城(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和南浔国际建材城为重点,全力保护和开发好浔东古镇景区;同时在老城区南部建设南浔南部新区,形成南浔新的行政、文化、人居中心;在老城区西面着力打造以江蒋漾为中心的江蒋漾新城,形成南浔经济开发区行政、商贸中心和南浔区科技孵化园北区。由此南尺掘浔镇正快马加鞭地从传统的旅游古镇逐渐向现代化县城转变,形成了拥有临沪新城(浔北分区)、浔东古镇区、老城区、江蒋漾新城(浔西分区)、南部新区等北、东、中、西、南全方位的现代化新兴商贸型旅游城市格局。南浔区已经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疗养、观光游览的最佳胜地。
南浔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技艺精湛被誉为文房四宝的善琏湖笔;“朝如轻丝、薄似蝉羽”工艺之花的双林绫绢等传统名特产品。古镇南浔名园小莲庄、嘉业堂藏书嘉业堂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和双林三桥、含山笔塔与蚕花圣地等构成了江南旅游胜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浔历代名人辈出,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现有全国有影响的南浔籍专家、学者8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前困岩1991年南浔镇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预备清单。
近年来,南浔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以种养殖为主的优高农业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已日渐成为南浔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大户的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品种达20多种。其中,以南浔适溪畜产品加工厂为代表的兔毛等畜产品年外贸出0货值达到2亿多元,占全国的6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兔毛加工出口基地。
南浔区以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为龙头,带动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四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5个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有8家省“五个一批”企业、有15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00余家市、县重点骨干企业。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2.8亿元。其中个私工业产值完成183.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7%。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纺织、通信电缆、机械电子、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为主的行业结构。
自然地理
南浔区位于杭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江苏吴江慧御市,南连德清县,西接湖州市吴兴区,北濒太湖,区位优势独特,318国道和湖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运河和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区域内范围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湖乍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南浔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共有河道1035条,总长1674公里,总水域面积84.7平方公里,河网率为12%。地形平坦,仅有数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长超山为全区最高峰,东部有一著名土丘,名为含山,矗立在京杭大运河畔。土壤主要为冲积土和水稻土。全区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
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
南浔区处于中低纬度,属东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一般年份初霜约在十一月中旬,终霜约在次年三月中旬。年平均气温15.7℃左右,历年来年平均温度最高为17.5℃,最低为15℃。气温以每年一月最低,平均气温为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9.5℃;每年七月最高,平均气温为3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年日照时间平均1838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1.4%。年平均降雨量为1231.5毫米,年降雨日为142—155天。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有两个较集中的降雨过程。在春末夏初,有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霉雨季节;在夏秋之交受季风影响,常有大雨或暴雨,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4—6月和8—9月之间。
南浔区土地总面积105.94万亩,其中耕地41.22万亩,占38.91%;内陆水域12.83万亩,占12.11%;林业用地16.22万亩,占15.31%;其它用地35.67万亩,占33.67%。
动植物资源丰富,栽培植物以水稻、大麦、小麦、豆类、油菜为主。桑品种资源丰富,有全国著名的桑树良种——湖桑。目前栽培的优良桑品种有农桑12号,农桑“号等。蔬菜作物水旱俱有,优良品种有南浔大头菜等。豆类作物以菱湖白扁豆著名。县内动物种类繁多,以盛产淡水鱼而闻名遐迩,主要经济鱼类除了号称“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鱼、鳊鱼、鳜鱼、鲈鱼、银鱼、鳗鲡等。近几年河蟹、甲鱼、黄鳝、河虾等名特优新产品的人工养殖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脊柱动物主要是家蚕。家畜中优良品种有湖羊、獭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优良品种有“温氏鸡”。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南浔区上榜。
2021年1月,南浔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16名。
2021年1月,南浔区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4A级景区城。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南浔区上榜,排名第96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南浔区位列第44名。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五批)名单,南浔区榜上有名。
2016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浔区“国家生态市、县、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