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养殖与繁育实用技术书籍 貉养殖技术
时间:2023-09-14 00:01:51 作者:夜太空 貉子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饲养方式
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子,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半冬眠,那么你对貉子的饲养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貉子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貉子的饲养方法
1、饲料条件:要求来源广,容易获得及方便运输,且质量好,价格低廉。重点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2、自然条件: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的地方。水源必须充足清洁,以人可食用水为好。
3、社会环境条件:貉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环境要安静。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貉子养殖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优良种兽的选择
1、质量性状的选择。貉的质量性状(如毛色等)应以个体的表现型为基础进行选择,颜色以趋于黄、红为佳,制裘较比美观。
2、数量性状的选择。貉的数量性状(如体长要求在65厘米~80厘米之间,毛长以6厘米左右,毛绒密度为转动身体出现缝隙为佳,乳头在4对以上),这样才能在貉的育种上取得明显的效果。
3、选择的方法。对幼龄貉,根据每窝出生日期,幼貉数量发育情况(可称体重和量体长与群体体重、体长平均数相比较)选择出生早(雄性要在4月中旬前出生,雌性要在5月初出生),发育正常,睁眼早,谱系清楚的留种。
二、把好饲喂关
帆销1、要喂熟食。玉米面50%、糠麸20%、豆面10%、鱼粉(小鱼、小虾或屠宰下脚料迟轿盯均可代替)15%,上述各类混合制成糊状,然后加入5%的青菜,现制作码和现喂,每天每只喂量约400~700克。
2、怀孕和产仔阶段。此时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此时粗蛋白质可占日粮总能量的25%~30%。
三、把好饲养管理关
幼貉的饲养管理期(5月上旬~6月下旬)应供给成年貉的日粮,每日喂2次,育成貉(7月~10月)日粮动物性饲料占10%~15%,每次喂量300克,日喂2次,保证足够的饮水。
四、成年貉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1、准备配种期。配种前期(10月~11月),日粮以吃饱为原则,动物性饲料比例不低于10%,可适当提高含脂肪的饲料,进入11月份日喂1次,母貉体重5~7公斤,公貉6~8公斤;准备配种后期(12月~翌年1月)要平衡调整体况,过肥要降膘,减肥措施是日粮减半。
2、配种期(2~3月上旬)。对公貉要供给营养丰富的日粮,动物性饲料可喂部分禽蛋,每天或隔2天检查母貉发情状况,以利及时放对配种。喂饲前后30分钟不能放对。
3、产仔哺乳期(4~5月上旬)。保障产仔成活,促进仔貉发育,保证母貉奶水充足,日粮配合应补充乳类或豆浆,饲料加工要细,混合饲料要调得稀一些,满足供应,每天应有充足的饮水。
四、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这就是使貉少生病最有效的措施。一般来说,貉抗病能力较强,在饲养期间,定期打扫卫生、消毒就可以了。对于几种普通的病,如:发生感冒,治疗方法为口服土霉素8万国际单位,或按人用量1/4~l/3口服复方新诺明。胃肠炎(拉肚子)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的土霉素和痢特灵(剂量为30毫克/公斤体重)
貉子的外形特征
貉略小于狐,被毛长而蓬松,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细,四肢细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时短趾悬空,四趾触地。后肢狭长,后足具4趾。尾蓬松。成年体重6—7公斤,体长45—65厘米,尾长17—18厘米。个别貉体重可达10—11公斤,体长82厘米,尾长29厘米。不同季节,貉的新陈代谢程度不同,体重也随之变化。
貉的毛色因种类不同而表现不同,同一亚钟的毛色其变异范围很大,即使同一饲养场,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毛色也不相同。
乌苏里貉的色型:颈背部针毛尖,呈黑色,主体部分呈黄白色或略带橘黄色,底绒呈灰色。两耳后侧及背中央掺杂较多的黑色针毛尖,由头顶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显的黑色纵带。体侧毛色较浅,两颊横生淡色长毛,眼睛周围呈黑色,长毛突出于头的两侧,构成明显的“八字”字形黑纹。
黑十字型:从颈背开始,沿脊背呈现一条明显的黑色毛带,一直延伸到尾部,前肢,两肩也呈现明显的黑色毛带,与脊背黑带相交,构成鲜明的黑十字。这种毛皮颇受欢迎。
黑八字型:体躯上部覆盖的黑毛尖,呈现八字型。
黑色型:除下腹部毛呈灰色外,其余全呈黑色,这种色型极少。
白色型:全身呈白色毛,或稍有微红色,这种貉是貉的白化型,也有人认为是突变型。
貉子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喜穴居,多数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处,经若干加工后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兽类的弃穴为穴,也有个别貉自行挖洞营窝。
群居性
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产仔后,双亲同仔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
活动行为
貉的活动范围很广,常在半径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夜行性强,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到附近隐蔽处休息,傍晚和拂晓出来觅食和活动。家养貉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内,活动不灵便,行走不快,多以直线行走,每昼夜达3~4公里。
貉听觉不灵,多疑,常在洞口作不规律的走动,使足迹模糊不清,以迷惑敌人,但不如狐狡猾。平时表现性情温顺,反映迟钝,但在捕捉小动物时,则反应灵敏,凶相毕露。
貉能巧妙地攀登树木,也会游水捕鱼,在敌害追击时,往往排尿,随后排粪。在人工养殖情况下,抓貉提尾时也有排尿行为。
貉有定点排粪的习惯,比较爱清洁,这种定点排便的行为,即使同穴群居的几个个体,排粪时都到同一地点,使该处粪便越积越高,臭味越来越大,因而有“溜粪成山”之说。排粪地点一般距洞穴2~6米。熟练的猎手往往根据嗅到的粪味发现和捕猎貉。貉在家养条件下,也有定点排便的习惯,一般排到笼的某一角落。但有个别貉有向食槽或水盆内排便的恶习。貉喜欢饮清洁水,当饮足后,用足趾将洁水弄脏,然后走开。
冬眠和半冬眠
貉在秋季食科丰足的条件下,营养丰富,皮下积蓄大量脂肪。进入严冬季节,由于食科缺乏,气候恶劣,貉活动减少,吃食很少,新陈代谢缓慢,以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呈现出昏睡状态的非持续性冬眠,称为冬眠或半冬眠。冬眠维持期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如气候偏低,也可延续到3月初。如天气转暖,可提前出来觅食。貉在人工养殖时,冬季食量减少,但不具备冬眠的昏睡状态。
食性
貉食性杂,野生状态下,以鼠类、鱼类、蚪类、蛙类、鸟、蛇、虾、蟹等,以及昆虫类,如甲虫、金龟子、蝗虫、蜜蜂、蛾、鳞翅目的幼虫等为食。也食作物的子实、根、茎、叶和野果、野菜、瓜皮等。尤其喜食山葡萄,有的还食狐吃剩的兔的尸体,还到村边、道边食人和畜禽的粪便。
换毛
貉每年换毛1次,2月份开始逐渐脱换底绒,8月份长出毛绒,11月中旬冬毛生长终止,是貉成熟的最佳时期。幼貉从40日龄以后开始,脱掉浅黑色的胎毛,3—4月龄时长出黄褐色冬毛,11月份毛被成熟度与成年貉相近。
天敌
貉的主要天敌是狼、猞猁等猛兽,凡有狼出没的地方,貉的数量明显减少,特别在早春,貉的减少尤为突出。貉、獾生境相似,彼此相睦,冬季貉、獾同居,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生理常数
貉的体温38.1—40.2℃,脉搏70—146次/每分钟,呼吸23—43次/每分钟,红细胞584万个/立方毫米,白细胞12.052万个/立方毫米。
经济价值
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产品貉皮属大毛细皮,具有坚韧耐磨、柔软轻便、保温美观等优点,是制做大衣、皮领、帽子和皮褥等裘制品的优质原料。貉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可口的野味食品,而且还可入药,是高级的滋补营养品,貉胆囊(汁)干燥后可代替熊胆入药,治疗胃肠病和小儿痫症。貉针毛和尾毛是制造高级化妆用毛刷、胡刷和毛笔等的原料。
貉的引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种貉子的饲养管理)
貉的引种是饲岩陪养貉的第一步,引种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第2年貉的繁殖。因此引种问题应得到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①引种必须选择好合适的时间。引种时间过早,貉的饲养成本偏高,不合算。引种时间过晚则影响种貉生殖器官的发育,不利于来年的繁殖。正确的引种时间应该选在准备配种前期进行,这个季节正值种貉换毛,可以从换毛早晚进行选种,同时,此期貉生殖器官的发育比较缓慢。长途运输后,经过一岩枣谈段时间的调整正好能赶上第2年的繁殖。当然,如果两地相距较近,也可在繁殖前引种,一般不会受大的影响。
②做好引种途中的保护工作。由于引种过程中,保护措施不当,常引起貉的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给貉造成很大的刺激。因此在长途运输中,最好有人和种貉在一起,随时注意貉的情况。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饲料应在中途休息时供给,所供饲料应新鲜。貉喜食但供给量不粗碰能太多,是平时饲喂量的2/3即可。路上最好遮光,谢绝外人参观。
③做好引种后的护理工作。刚引种来的貉,对环境变化不适应,食欲也不好。为了让貉尽快适应环境。应该继续按照原有的饲料配方供给饲料,然后逐渐改变,对食欲不振的,可用鲜活的貉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引诱,效果很好。当貉逐渐适应环境后,应增加人与貉接触的次数,用少量貉爱吃的食物逗引环境后,应增加人与貉接触的次数,用少量貉爱吃的食物逗引貉,使之与饲养者建立一定的感情,这样有利于以后的繁殖。
貉子的养殖技巧,与市场前景?
貉子的养殖:
一、基本条件
建场的条件要适应貉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以使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产品。
1.饲料条件:要求来源广,容易获得及方便运输,且质量好,价格低廉。重点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2.自然条件: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的地方。水源必须充足清洁,以人可食用水为好。
3.社会环境条件:貉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环境要安静。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二、建筑与设备
1.棚舍:是遮挡雨雪和防止烈日暴晒的简易建筑。棚顶可盖成人字型,一面坡的也可以,用角钢、木材、竹子、砖石等做成支架,上可覆盖石棉瓦、油毡纸或苫草等。棚檐高1.5-2米,宽2-4米,长宽可视场地大小或饲养头数不同灵活掌握。两棚间距为3-4米,以利操作和光照。
2.笼箱:是指貉的笼舍和产仔箱,其规格式样较多,原则上以不影响貉的生长发育和正常活动、繁殖,不跑貉为好。
貉的笼舍一般采用钢筋或角钢制成骨架,也有用8号铁线或木方做的,用以固定铁线网片。笼底用12号铁线织成,网眼不大于3×3厘米的网片;四周可用14号铁线织成,网眼不大于2.5×3厘米的网片围成。种貉笼一般为90×70×70厘米,皮貉笼一般为70×60×50厘米。笼舍稍大些会更好。笼舍行距以1-1.5米、间距以5-10厘米为好。
貉的产仔箱一般是用木板、竹子或砖制成。一般为60×50×45厘米,稍大些会更好。产仔箱出携或入口处要高出箱底5厘米,出入口直径20-23厘米。皮用貉最好要提供休息的小木箱,一般为40×40×35厘米。
3.圈舍:貉可以圈养。圈舍地面用砖或水泥铺成,四壁可用砖石砌成,也可用铁皮或光滑的竹子围成,高度在1.2-1.5米,做到不跑貉为准。养种貉的圈舍中要备有产仔箱(与笼养的产仔箱相同),安放在圈舍里面,也可放在圈舍外面,要求要高出地面5-10厘米。
圈舍在繁殖期间,一舍可养1对种貉或1只母貉。幼貉可集群圈养,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1只,每圈最多养10-15只。为保证毛皮质量,必须加盖防雨、雪的上盖。否则秋雨连绵或粪尿污染,造成毛绒缠结,严重降低毛皮质量。为防止群貉争食、浪费饲料和污染毛绒,还应采用特制的圆孔、全封闭式的喂食器盛食饲喂。
4.围墙:为防止跑貉、加强卫生防疫和安全,需在貉场或貉笼四周围设1.5-1.7米高的围墙,围墙可用砖石砌成或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铁皮围成。
5.其他建筑与设备:养貉场应备有饲料贮藏、加工间,毛皮初加工室,警卫室,兽医室,办公室,休息室和更衣消毒室等。另外每个笼舍上要备有饮水和给食用具。饲料调配加工间要备有秤、绞肉机、粉碎机、蒸煮、洗涤和盛装饲料的设备。貉场还要备有捕捉、维修、清扫和消毒等用具。
三、交配注意点
每年的2月到3月15日前后,是种貉的交配期。一般种貉在2月下旬进入发情高峰,交配开始繁忙。然而,2013年的情况却有些反常,不论是在我省的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主养区,还是在邢台、沧州等地的非主养区,截止到2月底,发情数量很少,特别是新留的种貉,发情者更是寥寥无几,使得许多养殖户或是郁闷,或是惊慌失措,有些外地的养殖户甚至产生了放弃交配和养殖的想法。
其实,饲养户的心情可以理解,特养收益的基础就是繁养,不发情就无法交配,也就意味着养殖的失败。但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貉子的发情也不例外。由于去冬今春天气异常,平均温度较往年低了很多,而促使种貉发情的关键就是适时的温度,这就造成了貉子发情的滞后,这是主要外因;其次是由于前年皮毛市场的不景气,养殖户所留种貉普遍质量不高,造成所生产的仔貉“先天性”身体素质低下,2001春的新留种貉(2000年所产仔貉)发情缓慢与之有较大关系;还有一个因素就是2003年来部分养殖老隐团户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盲目喂食各类激素含量很侍橘高的添加剂,导致貉子生理系统发生变化,出现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等病症。
针对上述情况,养殖户不必过于担心,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大多数种貉是能够发情并可交配的,只不过时间会稍微推后,只要交配成功,产仔及其后续成长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为了促进发情,养殖户可以适量给种貉加大食量(怀孕后及时撤掉),每天每只增加15克饲料,辅助加量投喂维生素E丸,每顿一丸,并多喂一些大葱之类的食物,由过去的一遍喂食改为一天两遍喂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增温、保温措施,要把未发情的种貉放置在阳光充分照射的向阳窝舍,窝后及两侧、上面尽量用草帘或棉被覆盖,以增加貉舍温度,促其发情。为给种貉创造一个安逸的发情环境,养殖户切不可频繁试情和查情,以免适得其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一月份的天气趋势,2013交配的最后截止时间肯定要后延,具体应在正常年份的时间上后推10天,也就是在2013年3月25日,因此,养殖户要合理安排,让种貉完成交配。
四、貉的引种和运输
1.引种的最佳时间在10-12月份。
2.选择良种:种貉(乌苏里貉)质量标准为公貉在二级以上,母貉在三级以上,但三级母貉比例不超过总数的30%,10月初体重不低于6公斤,体长不低于60厘米;体质健康,注射过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疫苗,并获得确实免疫;公母貉比为1:2-3;备有种貉调出合格证。
3.运输:运输期间死亡原因主要是连续受到了强烈的惊恐刺激。因此,减少惊恐刺激是提高运输时期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运输前要准备好运输所用的笼箱,不能用麻袋运输,貉会咬破麻袋逃跑。运输笼可用木板、铁丝网、竹子笼;运笼大小要适宜,以方便搬放,坚固耐用,同时便于在笼外观察和给水、给食,另外还要保证空气流通。其规格为50厘米×25厘米×30厘米的笼,可装1只貉。笼子一面要留有活门,以便装貉用。
运输前还要准备途中所用的饲料,饲喂、饮水工具等;捕貉、修笼用具等。运输途中一定要用黑布或麻袋把运笼的光线遮暗些,保持肃静,避免强烈噪音刺激。途中谢绝参观,避免停留在闹市或人多的地方,以防貉受惊恐。途中要提供适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注意饮水时不要沾湿貉的毛绒,以防感冒。途中一定要有专人管理和看护,注意观察,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
貉子养殖市场前景:
养貉业目前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东北三省,不仅饲养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出现集体、个人、城市、农村一起上的趋势,而且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也陆续出现“养貉热”。但在当前养貉的生产中,出现貉体趋于变小的问题,其原因除少数近亲繁殖退化现象外,最主要是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幼貉多采用低标准、粮菜代的低水平饲养,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幼貉生长缓慢,体型瘦弱,背毛缺乏弹性,色型变杂,绒毛稀短,抵抗力不降,发病率高。结果呈现了体型小的劣质貉,对经济效益和繁衍后代有不良影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获得优质的大型貉,必须重视科学地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