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鸵鸟养殖基地 人工鸵鸟养殖技术
时间:2023-09-14 01:26:17 作者:三浦友和 鸵鸟该怎么养殖
1、饲养场地。养殖鸵鸟必须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在倾斜度20左右的坡上用围栏进行圈养。远离城区、交通地带等嘈杂的地方。场地周围还需要用铁丝围成至少两米的铁丝网,这是为了防止鸵鸟受伤的。除了饲养场外还要设置鸵鸟的运动场,运动场应该坐北朝南。休息场要将成年鸟与雏鸟分开休息,休息场必须保温防风雨,有着良好的通透性。鸟舍地面要干净卫生,干燥。鸵鸟是需要地面完全干燥的,潮湿的环境鸵鸟无法生存。
2、岁散谨饲料选择。鸵鸟是一种杂食动物,它的消化功能比较好,有着比较特殊的消化系统,它能够在粗纤维中摄取能量,所以在给鸵鸟提供饲料的时候不要提供能量过多的饲料。如果营养过多的话,再加上青饲料里面的能量,会造成体内的营养过剩,增加体脂,营养鸵鸟的繁殖能力。而且鸵鸟的生长速度较快,新陈代谢快,为了有效的促进后消化道建立微生物生长的区域,应该在两个半月后增加粗饲料的用量。
3、交配期限。雌鸵鸟的发情表现很明显,动作比之前温柔了很多,会主动的接近雄鸵鸟,低着头走过去,头都几乎触到了地面。翅膀也随之垂落下去,嘴巴一张一合。交配完后,雌鸟会在1-2周内产卵。如果将产下的蛋取出的话,雌鸟会进行连续性产蛋,一天一枚,持续20天左右。人工饲养的鸵鸟让自己孵化是很不经济的,有些养殖能力强的可以连续产卵40多,这与良好的饲养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4、防治疾病。在鸵鸟的育雏期时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饲养成败的关键时期。育雏期的鸵鸟主要病害是呼吸道感染,一般都是空气混浊,环境脏乱,地面潮湿等原因所造成的。呼吸道病害乎基会对鸵鸟的生长以及繁殖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是死亡,所以在育雏期的鸵鸟应该有专人管理,随时注意鸵鸟的状态以及进食情况,将鸟舍清理干净,定期消毒,发现病鸟立即隔离,检查情况进行治疗。掘蚂为鸵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鸵鸟的养殖技术
挑选品种
在选择种鸟和种蛋时要注意,因为这对鸵鸟以后的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可以根据品种、性别、年龄、生产性能来选择种鸟。选购鸵鸟时还要观察它的健康状态,看一只鸵鸟是否健康,有这么几点。①行为,健康的鸵鸟精神饱满,容易合群;②体表,健康的鸵鸟肌肉健硕,没有外露的骨骼,行走稳定,没有任何伤残;③采食,健康的鸵鸟食欲很好,当都饲养员走进团梁,它们就会靠近等待采食;④排泄物,粪便呈现暗绿色,尿液透明说明鸵鸟身体强康良好。
除了看鸵鸟的健康情况以后,在选购鸵鸟时还要将公母比例按照1:3买入。
养殖场地
人工养殖鸵鸟,在选择养殖地要选择较大的地方。因为单只鸵鸟的体积很大,如果场地过小会影响鸵鸟的行动。鸵鸟奔跑的速度很快,相当于汽车的六十几迈,所以场地要让它们能跑起来,最好建成一个长宽为75米左右的地方,让它们生活和奔跑起来舒服。
对于场地鸵鸟虽然没有很挑剔,但因为它们比较敏感,在选择场地上,要找一块地势较高,阳光充盈,水源便利运桥,最主要的是要周围要安静,否则鸵鸟受到刺激和伤害。鸵鸟的腿很细,所以在场地内不要有太多的小石子,地面不要太硬、太光滑,有条件可以铺上沙子,也可以直接放上土就行。
围栏的木头不要用带刺的,尽量用比较光滑的,这样鸵鸟在里面奔跑才不会撞伤。尽量给鸵鸟一个近乎自然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才会更好的发展和生产。
科学选料饲养
鸵鸟属于杂食动物,喂食什么它都会吃,虽然它却没有牙齿和消化酶,消化系统却很好。多数的鸵鸟都是生长在沙漠中,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它们可以长达半月左右不进食,不喝水能耐饥饿。
鸵鸟摄取过多的能量会造成营养过剩,影响它们的繁衍能力,所以在投喂时一定要注意。它的代谢能力较快,为有效的促进消化道建立,人工养殖时要在饲养两月后开始加量
最后就是雏鸟,虽然说鸵鸟的抗病能力很强,这也只是说的成年鸵鸟。雏鸟若没有真确的喂食塌悄运,会很容易染上疾病降低雏鸟的存活率。在雏鸟出壳几天以后,可以在卵黄中摄取营养,三天以后就能给它们喂水和饲料。喂食给雏鸟的饲料一定要搅碎,不要太干,单次投喂的量要小,次数可以多。
日常管理
交配期间,母鸵鸟一般会在交配后的1-2周以内产蛋,这时工作人员要将蛋及时的捡出,这样母鸵鸟就会连续产蛋,几乎每天都要,连续20天左右,人工饲养的情况下鸵鸟蛋最好不要让它们自己孵化。饲养管理的好,鸵鸟会连续产蛋40枚左右。
人工养殖,干净的鸟舍这是必须要有的,特别是种鸟和雏鸟的圈舍。定时对鸟舍进行清理和消毒,其中还有鸵鸟的食槽水槽也要轮流更换、消毒,每天三次打扫鸟舍内的粪便
鸵鸟养殖技术 ?
养殖环境
鸵鸟的饲养方式及其场地设备.鸵鸟体型大,如果采用舍饲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则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和较多的投资。每只鸵鸟需舍内面积5×5米2、运动场50×12米2,而且鸵鸟高大,要求鸟舍的门宽而高(高约3米)。
由于鸵鸟性情温顺、有群聚性,因而可以进行散养或放牧饲养,这样就不需专辟运动场,同时鸵鸟可以自己采食天然植物,减少了饲料投喂量。鸵鸟舍应有较大面积,檐高不低于3米,土地面(为防鼠最好用水泥铺地)上铺沙草,冬季和繁殖、育雏时垫垫料(如垫草等)。
鸵鸟舍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北方还应安装保温设施。舍内应有操作廊,还需注意采光问题,食槽和饮具都应深大而坚固。鸵鸟养殖场最好建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10℃的地方。这一条件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鸵鸟养殖场必须建在地势平坦的草原、牧场和沙漠。鸵鸟舍外应开辟尽量大而平坦的运动场。如有天然牧场也可散养或放牧饲养。在鸵鸟运动场或牧场应适当种植其可采食的落叶乔木、灌木、苜蓿或禾草等。
饲料配方
一、鸵鸟的饲料需求。
鸵鸟在育雏期间,必须饲喂营养平衡的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优质纤维性饲料(如苜蓿等牧草)。鸵鸟在1周龄内,单纯饲喂以高蛋白质配合饲料可能导致腿疾。随着鸵袜镇鸟日龄增大,其吸收利用纤维素的极强本性逐渐表现出来,应让其采食粗饲料或天然植物,而浓缩饲料的投喂量控制在每只每天不超过1.5~2千克。然而,目前对鸵鸟的营养需要,知之甚少。在南非,多以苜蓿、玉米告凯粗和家禽饲料来饲喂鸵鸟。在生产实际中,鸵鸟4月龄以后,一般让其采食天然植物。如今,津巴布韦的鸵鸟专家们已根据鸡饲料类型、配制出鸵鸟的育雏料、生长期料和产蛋期料。
二、鸵鸟各阶段的饲料如下。
1.1日龄至12周龄。使用育雏料或碎粒料,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22%,饲料配比为浓缩料占90%,优质纤维粉占10%;或者浓缩料占60%,优质青饲料占40%。
2.12周龄至屠宰(12月龄)或开始产蛋。投喂生长期料,每只每天消耗量不得超过1.5千克,并让鸵鸟自由放牧或采食粗饲料。精饲料的投喂量在每只每天不超过1.5千克的前提下,应该根据季节和采食的天然植物等情况而加以调整。
3.产蛋期。让鸵鸟自由采食青饲料,并提供产蛋期料,每只每天浓缩料消耗量不得超过2千克。随着鸵鸟日龄的增大,对蛋白质需求降低。由于生长期历时长达9个月至2年多,因此,鸵鸟实际上需要2~3种生长期饲料(浓缩配合饲料)。此外,鸵鸟的配合饲料,需求的钙、磷水平较鸡饲料高,一般高25~30%,复合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使用极其重要。通常在2~4周龄的鸵鸟的饮用水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质。鸵鸟喜爱采食颗粒饲料,饲料颗粒化能够减少饲料的浪费。然而在育雏期间或1~6周龄,一些生产者选择粉料,有的加少量水将饲料拌湿,采用这种饲喂方式喂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至鸵鸟1~6周龄以后,改粉料为颗粒料,颗粒最大的直径为10毫米。产蛋期则喂以方形粒料,其最大值为16毫米。
养殖管理
鸵鸟的饲养和管理。
目前常用于养殖的鸵鸟品种有:“红颈”、“马萨”、“非洲黑”等。鸵鸟的人工孵化方法与其他珍禽相同,但孵化期为42天、孵化温度37.7℃左右、相对湿度一般为55~60%。鸵鸟蛋大,要注意翻蛋及使种蛋受温均匀。凉蛋也十分重要,因为蛋大,与外界的热交换、散热较慢。还要重视通风换气。在出壳前2天,进行最后一次照蛋,将正常发育的胚蛋转入出雏盘,进行落盘管理。鸵鸟在出壳后的1~16周龄,由于其机体幼小(初生雏重1.1千克),各方面机能尚未健全,对环境条件等反应十分敏感,尤其是温度和疾病,因此,在鸵鸟1~12周龄的育雏期,需要精心管理,任何一方面管理不善,都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高死亡率、高淘汰率,以及鸵鸟的种用性能低下和产蛋年限及寿命缩短。鸵鸟育雏的三要素是温度、饲料和阳光。
鸵鸟出壳后在禽舍内进行人工保温高密度育雏。鸵鸟的育雏温度一是根据温度计的指示,二是根据雏鸵鸟的活动孙皮状态来掌握温度,直至鸵鸟感到舒适,活动自如。鸵鸟出生后24小时内,先供应温水供其饮用,1—2小时后喂育雏料。育雏期间要保证不断供应清洁饮水。1~8日龄内每天饲喂8~7次,以后逐渐减少至每天5~4次,每只投喂量以不剩余饲料为度。阳光对育雏期鸵鸟尤为重要。在暖和的晴天应将鸵鸟放出舍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