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什么时候开始 教育部关于劳动课的通知
时间:2023-09-14 17:51:27 作者:此生爱 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劳动教育会如何“升级”?
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独立课程,劳动教育会这样“升级”。
一、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来看,劳动课将在今纳野年秋季开始正式纳入中小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据了解,目前的劳动课,每周至少会有1个课时,主要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实践练习,总结交流。同时,该课程还强调了评价内容的多维、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劳动教育会这样“升级”
安全教育是第一要务。要精心设计教学用具,比如厨具可以使掘茄枝用陶瓷刀、塑胶刀、编织课可以用钩针代替针线,还要有严格的劳动安全作业和教学程序,并有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判敏并且老师会全程监督。
校园劳动天地宽。可以在教学楼的四面八方,修建了百草园,百花园,百谷园,教低年级的学生种植蔬菜和五谷,教中高年级的学生种植花卉和中草药。安徽省凤台县古店中学在校园内开设了一处名为“百丰园”的劳动实习基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劳动实践区域。
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每个学期都要学习八大菜系中的一种。从低到高,逐步提高厨艺的难度,到了高三,应该不少人都能掌握一些特色菜肴。
劳动教育要结合平时的积累和期末成绩的评估,进行差别的评估。在劳动法评估的时候,相关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相关部门要特别地进行培训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到基层,彻彻底底的让劳动课“升级”。
9月1日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9月1日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李租此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
-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以教师评哪迅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重点是考查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和表现,不能简单地像语文、数学一样用考试来评价。”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涌峰认为,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比如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劳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堂课。
推动劳动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十分有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无论家庭还是校园,都明显存在重智育、轻劳动,重动脑、轻动手的现象,我们很多的孩子都不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知道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
有的父母把溺爱当成关心,把纵容当成爱护,不让孩子多劳动,反而养出一无是处、自私任性的孩子,导致了很多家庭悲剧的产生。
事实上,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歌德说:“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劳动课能让孩子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体会劳动的价值和喜悦,提高孩子的自信。
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让学生重新认识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中小学生开设劳动课程是相型晌当有必要的。作为家长,我们要舍得用孩子,这才是真的爱孩子。
孩子们什么时候开始上劳动课?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9月起,劳动课将从早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并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关于劳动课将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许多家长表示很赞成。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劳动课的设置很有必要。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孩子们在家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理能力。孩子全面发展不应该只是学习成绩好,还应该掌握一些动手技能和基本生存技能。
据了解,在暑假期间,宿迁市不少中小学校已经围绕生活劳动为学生研制了家庭劳动清单,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从烹饪、洗涤、整理、植物养护、购物理财、物品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劳动任务。在做好家务劳动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生产劳动。
在宿迁市区一所小学,学校的操场旁有一块田地。田地按照班级分划区域,专门供学校种植课程使用。田地里不仅种有丝瓜、辣椒等,还有备团水稻,让孩子们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并参与农事,感受丰收。
让学生走进菜园、农田,不仅培养学生的“亲农”意识,也能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学校也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了难度递进的阶梯式设计,让学生在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几项劳动技能,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学会独立。
当然,劳动课要真正收获应有的意义,学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考验。专业人士也表示,劳动课悔戚不该千篇一律,既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增长必要的生活技能,就应该有所针对,家校联合,真正提供孩子有需求的劳动内容。
“课标规定学校每周至少有一小时的劳动课,家庭也可以参考这一规定设置家庭劳动时长,劳动量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跟学生的兴趣,家长能够提供的条件结合起来做选择,不应该说所有学生都必须做同一件事,那本身不是劳动。因为劳动本身就是跟生活密仿前橘切结合的,你生活当中需要什么,就安排什么样的劳动,这样更有意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看来,不管是孩子、家长还是学校,劳动课都已经成为一项值得期待的课程,大家也都从心理和行动上做好了准备。但是学校如何全方位考虑,让劳动课更有意义,还需要长久的考量和总结。不管怎样,还是希望孩子们在新学期都能学好劳动课的技能,知识与行动力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