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早春管理 中蜂过箱技术视频全集
时间:2023-09-23 00:25:17 作者:轻声祈祷 新方法饲养中蜂
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营巢。那么有哪些呢?下面我带你看看。不过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一、朗式蜂箱的科学改良与使用
中蜂活框科学饲养法蠢歼是沿袭意蜂饲养方法而来。虽然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要求与意蜂有相同之处,但是中蜂体形、蜂王产卵力、群势、贮蜜习性等却与意蜂有显著差别。为此,几十年以来,全国各地根据各自情况,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标准中蜂蜂箱,但没有被全国都接受的统一定型。有专业人士经过30余年观察,试用过7种各式中蜂蜂箱,经实践,最终认为,还是将朗式标准蜂箱经过改良用于中蜂最合适。改良后能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能适应专业、副业生产及定地、转地、出售蜂种等目的需要,也能与其它通用规格的蜂机具如:摇蜜机等相配合。还便于意、中蜂转养使用,具体改良方法如下:
1.将巢箱横竖虚划四等分,于四面箱壁底自右第2格位、向外开设推拉式开关巢门约高1cm,长8cm,以便夹箱、分割槽、合并、交尾等用。
2.在蜂箱左右边内壁上部加钉宽1cm、高2cm的挂框木条。木条面与原前后箱壁的挂槽面对齐。
3.原标准巢框长度改短:上梁总长与箱体左右内长相似,巢框侧条距箱内壁18~20mm,上梁宽改为25mm。本型改良标准框放在标准箱内横向排列,最多可放13框。当平箱采蜜时便于取两边蜜脾蜜,不影响中间子脾。
4.可上浅继箱采蜜的强群加配浅继箱。注意组配后上面浅巢框的底与下巢框的上梁间距只能留5mm,以免太高了中蜂不上浅继箱。如果此处距离过高,则在挂框槽面上钉木条以补足高度。
5.巢内隔堵板蔽档巧中部要开纱窗并用粘胶厚纸板贴上,供使用时按需贴上或撕开。前、后、底纱窗关启要紧密。在蜂箱落地处用粘胶纸将纱窗的缝隙贴严。底板不开纱窗的蜂箱在热天转地时要配用纱盖。
二、蜂场场地的科学选址与蜂群排列
1.场地宽敞,适合中蜂分散排列。蜂场场地应坐北朝南,背面有遮荫物挡北风直吹。冬季阳光可以照到,夏季有树丛或其它遮荫物。
2.作为基地的蜂场场地。是主力蜂群休养生息之处。一定要选择海拔600m以上的山区腹地蜜粉源良好处,夏季气温比平原区至少低3~5℃,有利蜜蜂渡过7月到9月的酷暑期。
3.中蜂群排列:前后左右的蜂群间距要2m以上,以便夹箱饲养、育王分蜂、原地分箱等各项操作。巢门应朝南、东、东南、或西南方向,呈45度或90度错开,以利蜜蜂归巢、处女王交尾等。
三、科学的四六分割槽宏键管理法
将改良蜂箱用有纱窗的隔堵板按左4右6的比例隔开又要便于拔起合并,分成主副区,巢门隔90度异向开,常年同箱饲养双王群。用本型改良框副区最多可放5框,主区放8框,若用朗式标准框,副区最多可放4框,主区放6框。南方地区转地的中蜂最强群势多数只能维持5框左右蜂数。这样双王群饲养的100箱蜂相当于单群的200箱蜂。蜂箱使用率高,节省转地费用。主副群同箱在大流蜜期组织主区强群夺高产,副区维持群势实力辅助采蜜。
四、适时造脾、换脾
中蜂喜新脾厌恶旧脾。蜡屑、旧脾易孳生巢虫,危害蜂群。新脾蜂王产卵兴奋,繁殖快,育出的蜜蜂个大体壮。我认为:中蜂的巢脾一般使用1年就应更换。配合蜜粉源的花期与蜂群的消长,抓紧时机,最好每年两次造脾换脾。
五、科学育种,及时换王
中蜂王产卵力比意蜂王差,并且中蜂失王后很容易引起工蜂产卵,育好王是关键。中蜂王有体色偏黑与体色近似枣红色的两种。
据经验人士长期观察认为,后者综合性能比前者强。首先宜选择蜂王是枣红色品系的蜂群为种群。再看该群的实际表现,要选抗病、采集、造脾能力强及能维持强群的蜂群。蜂王必须健壮,才能保持最好的产卵能力。因此,蜂王只能用1年,抓紧春秋两季育王时期,每季换蜂场半数蜂王。
为防止工蜂产卵,使育王、换王的蜂群尽快恢复正常,必须采用有王群育王,具体方法如下:
1.将选定的育王群中左右两区隔堵板纱窗的封纸撕开让群味混和,对两蜂王选优去劣,合并成1群。然后再用此纱窗隔堵板将老王隔在副区,5小时后移虫,将育王框放在主区的2框幼虫脾中间,每次育王20只。当王台封盖后,新王出台的3天前,对要介入王台的蜂群进行上述处理,然后在主区介入王台。如果处女王交尾失败,则酌情再介入1个备用王台或及时将左右两区合并,数日后,再重新分割槽介台。
2.用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进行人工育王,具体做法同上。
3.采用自然王台育王,更实用方便。在出现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中选留好的老熟王台1个3天后出台。去掉老王,摘除其余王台可选好的封盖台介绍给其它育王群。让新王自然出台,交尾、产卵。万一交尾失败,备用台也破坏了,可以及时从其它育王群中选老熟王台介入或适时将左右两区合并。
中锋逃离的处理
针对中蜂逃群的原因,为中蜂创造较好生存条件,采取防中蜂逃群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中蜂的重要环节。
1.单群逃群
⑴中蜂单群逃群的原因
①巢内缺蜜
当外界蜜源枯竭,或因盗蜂导致巢内缺蜜时,蜂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易发生逃群。
②病虫敌害侵袭
中蜂由于幼虫病严重,或受到巢虫严重侵扰或胡蜂袭击,对蜂群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便会弃巢迁逃。
③异味***
新法饲养的中蜂,若使用有浓重木材或油漆气味的新箱,或蜂箱、巢脾和巢框等被汽油、农药、消毒剂等污染,具有异味均会引起迁逃。
④震动惊扰
蜂群在过箱、转地、防治病害、检查时受惊扰,或是蜂箱放在木楼板过道,行人经常走动震惊蜂群也会发生迁逃。
⑤盗蜂严重
中蜂被盗,导致蜂群缺蜜或严重干扰蜂群生活时易逃群。
⑥气候不宜
由于气候因子,如严寒和酷热,威胁蜂群的生存,蜂群维持蜂群繁殖所需温度和溼度时易引起逃群。
⑵逃群前兆
①工蜂出勤减少,哺育幼虫次数减少;
②工蜂叼食2d以上的幼虫,造成巢内无子状况;
③蜂王依然产卵,但接受到的饲料减少,产卵量减少;
④工蜂没有像分蜂活动那样追逐蜂王,有一些工蜂包括采集蜂吸饱蜜汁后,停留在巢脾上部一动不动。
⑶逃群发生时间
一般当群内已没有幼虫及很少蛹时,在上午发生逃群。
⑷逃群发生情景
逃群时全群倾巢蜂涌而出,直飞空中。多数蜂群不在蜂场停留,直飞远处的新址,也有的蜂群在蜂场周围的树杈上停留,但停留时间很短。
蜂群逃群之后,旧巢脾上几乎没有蜜,也没有幼虫和残留的幼蜂。
中锋的养殖要点
1.适时排泄,蜜蜂排泄对天气的要求是:最好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最高气温6度以上;阴天,最高气温14度以上。越冬良好的蜂群排泄时间尽量往后推迟,这样在下个回暖期,气温一般会更高和稳定,能减少蜜蜂伤亡;越冬不好,有下痢和有下痢倾向的及伤热蜂群,排泄时间应尽量提前,以避免下痢造成的损失。不要在蜜蜂飞翔踊跃时检查蜂群和换箱,以免偏集。停飞后,速查巢门,如果有蜂乱爬,且发讯号是蜂王损失的表现。应及时纪录。快速检查蜂群内的贮蜜量,蜜多的和蜜少的都要纪录,蜜少群立即从蜜多群调入一张蜜脾。以防天气变坏,不能调入而饿死蜂群。
2.蜂群排泄到开繁日一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冻蜂”,让蜜蜂解团,以减少活动。这段时间还是以关王为好,能有效的控制蜂王产卵。
3.天气转暖,每5天能有一个安全飞翔日就应开繁了,放王繁殖后,要保证蜜、粉、水充足,喂水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巢门饲喂器,它既能保证蜂群有充足的饮水,又不使蜂箱内过于潮溼。不开箱、不散时热量。不惊扰蜂群。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忽视,应引起广大养蜂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4.繁殖后,保温要轻,即仅给蜂箱上下保温,蜂箱前后左右都不保温。轻保温的目的是减少蜜蜂的活动,在外界没有蜜粉源之前,蜜蜂大量活动只能减少蜜蜂寿命,和多消耗饲料,所以,要尽量“控飞”。给巢门遮荫,也可以将巢门朝向东北方向,在北方有挡风屏障的前提下
5.不留上蜂路,覆布直接压在框梁上,草帘再压在覆上布上,这样可节省大量蜜蜂。热量损失也少。检查蜂群也比较方便。
6.幼虫没封盖前,要彻底治蜂满。此时消灭一只蜂螨等于秋后百只蜂满。
7.在早春,蜂群的发展速度与蜜蜂的飞翔率呈负相关,即飞向时间越多,蜜蜂寿命越短。所以,第一代子不奖饲,不然,天冷时,有很多蜂飞出被冻死。气温稳定后,外界有适量蜜粉源时,才能开始奖饲
怎样进行中蜂过箱?
中蜂过箱可视要过箱蜂群巢脾形式和所处的位置,及拥有的条件状况而决定。一般分为翻转过箱;不翻转过箱;分群过箱;借脾过箱。
翻转过箱:适于能搬动,轻便的旧桶过箱。操作方法为:先揭开蜂桶盖,观察巢脾位置和方向,然后顺巢脾纵向和地面保持垂直,顺势将旧巢缓昌埋慢地翻转过来。接着把收蜂笼紧靠蜂团上方,以轻敲或浓烟驱蜂入笼,待蜜蜂全部爬上笼后,将旧巢搬走,将收蜂笼放在原巢位置,收留归来的采集蜂。搬离的旧巢,迅速用割蜜刀紧贴巢脾基部,逐一将巢脾切下,取出可用的子脾,安置在承脾平板上,马上进行绑脾。绑脾前,先按巢框内围大小将大子脾和大粉蜜脾切割下来,及时装到巢框上。不足半框面积的小子脾可以采取并脾拼凑,力求巢脾满框。视具体情况,可采用插、吊、钩、夹等方式,把巢脾平整地固定在巢框中。
绑好的巢脾,应按大子脾居中,小子脾靠两侧的顺序摆放好,并视群势,补加巢脾,外加隔板。这一切完成后,把蜂箱放在旧巢的原位上,在巢门前斜靠一块副盖,将收蜂笼提起弯拍来,把蜂团抖落在斜板上,蜜蜂就会顺斜埋迅羡板涌入新巢门。15分钟左右,开箱检查蜜蜂是否上脾。必要时应慢慢催其上脾。
不翻转过箱:适于体积大,不易搬动的固定蜂巢。过箱时,选择巢脾横向靠外一侧为起点。用浓烟驱蜂,迫使其聚集到一端,再逐脾切割绑脾,最后将蜜蜂团移入新蜂箱。万一有一部分蜜蜂丢落地上,要寻找是否有蜂王,若发现蜂王,即提翅放入蜂箱。
分蜂过箱:是借自然分蜂机会,一面收捕分蜂群,一面割取原群几块子脾,绑脾后放入新群成为一群蜂。
借脾过箱:如已有新法饲养的中蜂群,可抽取几框子脾,蜜粉脾,置于新箱中,收蜂群于其中,原群巢脾割下绑好,交给已活框饲养的蜂群。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蜂饲养是大幅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及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那么中蜂怎么饲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的技术
1、过箱条件
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2、过箱方法
过箱方法包括两种。一是翻巢过箱,就是将原蜂巢翻转180度,使巢脾的下端朝上,利用蜜蜂向上的习性,驱使蜜蜂迅速离脾进人蜂笼。二是不翻巢过箱,是指对那些不能翻转的蜂巢而采取的过箱办法。不论哪种办法过箱,操作时应有两三人协助,其中一人脱蜂、割脾、绑脾,一人收容蜂团入笼、协助绑脾以及清理残蜜等。
中蜂饲养的要点
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
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溼,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以免***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迹碧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雀或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热的。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
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分蜂热。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因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飞出,容易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时,是处女王飞出,飞得远而且结团高,不容易收捕。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积极、采集勤奋的优点,有计划地进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热的一个方法。
如果原群群势很强,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热时,可以采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个分蜂内各选留一个最好的成熟王台。如果场内有备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绍到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内,待处女王出房交尾后,可以组织成双王群快速繁殖。
二将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饲养
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将蜂群在箱内隔成两半:一半由两框带蜂王;另一半介绍一个成熟的王台,当中用铁纱隔开,巢门开在两群之间,并作好标记,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并成一群。这样既实现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顷州伍群的分蜂热。
三采用卧式蜂箱
采用卧式蜂箱,在蜂箱的前后壁各开一个巢门,箱内用隔板完全隔开成两部分。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提两张子脾带蜂到靠近后巢门的一边,组成交尾群。交尾群内介绍一个处女王或成熟王台,让处女王交尾产卵。因为原群内子脾和蜂抽出了两框,群势受到削弱,分蜂热就会消打或减弱。当交尾群内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后,原群可能再次发生分蜂热,这时可将蜂箱掉转180,使前、后巢门位置交换,让大量飞翔蜂飞入新交尾群中,并从原群抽调子脾补入新群,这样新群便可迅速发展为强群。而老王群的分蜂热也消失了。流蜜期开始后,如不打算繁殖蜂群,便可将老王杀死,抽去隔板,合并成强群采蜜,又可有效地控制分蜂热。
三、避免中蜂咬脾
中蜂的咬脾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野生状态下的中蜂,依靠这种本能整顿、更新巢脾、控制巢虫的危害。中蜂采用活框蜂箱饲养后,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帮助完成,这样,咬脾行为就不仅造成巢脾的损失,而且也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平时只咬老脾、生有巢虫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余的空脾,而且农村致富经网,往往只是区域性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补好。但在越冬过后和夏末秋初,蜂群度过了寒冬和盛夏,随着蜜源、气候的改善,中蜂要进行两次大规模地咬脾。跟平时咬脾相比,这两次蜂群对巢脾的选择更严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时连好脾也咬,咬掉后也不及时修复,要等待蜂群群势的恢复而逐渐筑造。
防止中蜂咬脾的最根本措施是多用新脾,淘汰旧脾,把可能会被咬毁的旧脾和蜂巢中多余的巢脾及时出来。中蜂的巢脾最好只用一年。要充分利用中蜂造脾力强的特点,多造新脾。另外,严防巢虫以及幼虫病害的发生也是防治中蜂咬脾的必要措施。
此外,可根据中蜂在不同季节的咬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例如,夏末季节,中蜂常会大片咬脾,对巢脾的要求苛刻,此时应尽量地采用当年造的新脾,把其它的脾分批提出,使蜂群高度密集,并把蜂巢布置成半球形,便于蜂群护脾。而在冬末春初,气温低,蜂群为了保温,往往把蜂巢中心咬成圆球形空洞,咬下的大量蜡屑,积存箱底成为巢虫的繁殖场所,我们可以预先将巢脾下部割成倒凹形,使蜂巢形成和圆形空洞相似的形状,凹度大小随蜂量而定。这样可以防止咬脾。
各个蜂群的咬脾行为强弱不一,所以通过选育,可以选育出咬脾性弱的中蜂品种。而比较不爱咬脾的蜂群,一般生产效能都比较好。
把各种预防措施和选种工作结合起来,经过长期耐心驯化,中蜂咬脾行为,是能逐步改善的。
中蜂饲养管理方法
1、王优:蜂群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充套件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溼。实践证明,在冬季密丛集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丛集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