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分什品种图片 泥鳅分什品种
时间:2023-09-25 19:33:23 作者:虫虫闹翻天 常见泥鳅品种有哪些?幼苗价格大概多少钱一斤?养一年能赚多少钱?其常见...
泥鳅也称鱼鳅,泥鳅鱼,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那常见泥鳅品种有哪些?幼苗价格大概多少钱一斤?养一年能赚多少钱?其常见病害与防治是怎样?从江西鱼苗基地了解到,大泥鳅苗一般价格:1-2公分400元/万尾,3-5公分1000元/万尾,5公分以上1200元/万尾。
常见泥鳅品种有哪些?
1.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肆山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泥鳅养一年能赚多少钱?
1.鱼苗成本:3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一亩田需要投入3500元。
饲料成本:泥鳅饲料可以是专用饲料,也可以是普通鱼饲料,根据泥鳅的料比,一斤泥鳅的饲料成本在5元左右,一亩地产25003000斤泥鳅,所需要的饲料成本在1万元上下。
场地租金:在农村地区,每亩养殖地的年租金大概在400600元,这里取中间值500元。
其他开支:病害防治药品、水电费等,费用合计1000元。
成本合计:15000元
2.销售收和利润
假设一亩养殖地地产泥鳅2500斤,按现在市信升场价格15元/斤进行销售,可以获得收入37500元,扣除成本15000元,利润是22500元。通常情况下,泥鳅养殖周期是半年,那么一年就可以养殖二季,一亩地一年能有4.5万元左右的利润。
如果养殖面积大的话,年赚10万元是不成问题的。
泥鳅常见病害与防治是怎样?
1.气泡病
病因: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腮、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
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加强日常管理,防治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
2.水霉病
病因及症状:水霉病引起。病鳅体表长满白色絮状菌丝,游动缓慢,久之体弱而亡,该病春季易发生。
防治:使用亩亩安100毫升/亩全池泼洒。病情严重隔天再用1次。
3.打滑雹老印病
病因及症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灶浮肿、红色,呈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79月流行。
防治:溴氯海英粉100133克/亩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内服渔氟康每千克鱼体重用0.10.15克,每天1次,连用35天。
4.车轮虫病
病因与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局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
防治:池塘有机物过多时,先用三效底改净化水质,再用车轮净(100/瓶),每瓶用1.5亩,兑水后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连用两次。
泥鳅分几种
泥鳅共分为以下七种:
1、真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
2、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
3、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4、大斑花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少;
5、中华花鳅:分布于长江答绝以南各江河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
6、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上、中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
7、北方须鳅: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歼举芦辽宁、吉林等地。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氏带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泥鳅品种
1、真泥鳅:体型为长柱形,尾部侧扁,鳞片细小。2、大尺慧知鳞副泥鳅:鳞片大,埋于皮下,眼被皮膜覆盖。3、中华泥鳅:又名钢鳅,颜色比泥鳅鲜艳。4、台湾泥鳅:体型近似圆筒形,头较短,个体较大。5、青鳅:体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
泥鳅有哪些品种
1、真泥鳅
真泥鳅又叫泥鳅,体型为长柱形,尾部侧扁,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而且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
2、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体形酷似泥鳅,鳞片大,埋于皮下,眼被皮膜覆盖,而且尾柄处皮褶棱较发达,与尾鳍相连。
3、中华泥鳅
中华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又名为钢鳅,眼部下方的刺呈分叉状,末端超过眼后缘,颜色比泥鳅鲜艳,常常栖息于砂石河段的缓水区。
4、台湾泥鳅陵消
台湾泥鳅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区,体型近似圆筒形,头较短,个体较大,与大鳞副泥鳅外形相似,养殖周期为4-5个月。
5、青鳅
青鳅的体碧芹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尾鳍为圆形,鳞片较小,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而且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