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粪便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然而蚯蚓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中的蚯蚓消失了。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蚯蚓的养殖技术。
一、品种选择
1、赤子爱胜蚓:即红蚯蚓,属于粪蚯蚓。虽小但繁殖量大、产量高,适合人工养殖。另外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畜禽粪便,适于各种养殖场、户用来消除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产出的蚯蚓又可作为各种畜禽的蛋白饲料。使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效益十分可观。
2、北星二号蚯蚓:属于粪蚯蚓,属赤子爱胜蚓改良培育的新品种。吞食各种畜禽类粪便,倾粪性强、繁殖率高、效益高,适合人工养殖。
3、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属土蚯蚓、巨蚯蚓。这种蚯蚓吞食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适合菜园地、饲料地养殖,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性强,每个卵包虽只有一个小蚯蚓,但个体大适合人工养殖。
4、太平三号蚯蚓: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个体较小。它一般喜欢栖息在温暖而潮湿的垃圾堆里、牛棚和猪草堆底下,特别是腐熟的动物粪堆中是它最喜欢生存繁殖的地方。它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良种,适宜高密度人工养殖。
二、饲养管理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场地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各种增温措施。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蚯蚓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蚯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蚯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蚯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物迅。
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现在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了。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饲料主要是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烂菜叶、烂瓜果以及各种杂草。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使蚓床最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有的养殖户在蚓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蚓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蚯蚓床上只比外界高5℃。
牛粪养殖蚯蚓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可以引种太平三号蚯蚓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目前最高产的蚯蚓良种。它能耐-10℃的低温,大平三号蚯蚓体长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体内无泥,尾部黄色,雌雄同体,条条都能产蛋,生性温顺,不跳跑。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在气温低的地区,可盖两层薄膜,薄膜间夹一层草帘,用完的牛粪可以作肥料直接在地里施用,经蚯蚓处理后,牛粪的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都有所上升。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加速了牛粪中养分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了牛粪作为一种有机肥料的肥力。牛粪能改善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土壤吸水量、持水量,减少径流及士壤流失。
养殖
幼蚯蚓刚从蚓茧孵出,一般呈首消丝线状,身体弱小,幼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选择疏松、细软、营养丰富的饲料。为使幼蚯蚓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可以用薄层饲料来投喂饲养,在加水时,不宜泼洒,可用喷雾器喷洒,使水呈雾状,每天可喷洒2-3次,但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应控制在20-35℃之间。在养殖时还应特别注意蚯蚓的天敌,如蚂蚁、蜘蛛、老鼠等。
越冬是开展蚯蚓养殖不可忽视的环节。农田、园林、野外养殖蚯蚓,可在冬季将蚯蚓移入棚内养殖,保持蚯蚓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蚯蚓可以在冬季照常生长发育和产茧繁殖。
疾病防治
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为蚯蚓,这些寄生虫为完成其生活史必须从蚯蚓体内度过,吸取蚯蚓体内营养,会对蚯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原腔动物,如线虫,常寄生于蚯蚓的食道、体腔、血管。不过能引起蚯蚓发病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很少。
采收
根据蚯蚓惧光怕热的习性,来分离蚯蚓。将蚯蚓放在筛网内,利用日光或强灯光照射,蚯蚓就朝下方自动移动爬出。还可以根据蚯蚓怕水淹的特性来分离,将大量水灌入养殖池内,蚯蚓会主动爬出地面。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孙配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燃凯蔽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皮州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
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
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
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
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
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按照养殖的容器和场地分下列几种。
(1)盆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社员家庭,城市居民或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小规模养殖。可采用花盆、缸盆和其它废旧陶器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法简便,容易管理,搬动方便,温湿度便于控制。由于器皿、盆、罐的容积有限,一般只适宜养殖一些体型较小、不易逃跑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每盆可养殖不同种类的蚯蚓一条到几十条,饲料一般不要超过盆深的四分之三。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可将盆底浸于3厘棚拆轮米深的水中(盆底应有渗水孔),或经常囔水,以保持盆内土壤和饲料有适当的湿度。
(2)箱筐养殖法。养殖箱筐利用包装箱,废旧木材、竹、柳条、荆条、藤条等制作。杉木、芳香性针叶木料和含单宁酸、树脂液的木材对蚯蚓有害,不宜做养殖箱。含铅的油漆或油酚桶也不能作饲育箱。箱筐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制作,但每个箱筐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平方米,这样便于移动和管理。
养殖箱一般有下列几种规格;长、宽、高为50.8×36.5
养殖规模较大时,可将养殖箱重叠起来养殖,这样就变成了立体箱式养殖。如果还拟扩大规模,可采用室内多层床养殖,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饲养量、便于管理,适用于_专业化常年养殖。床体结构可用角铁焊接或竹木搭架。养殖箱放在床上。床体一般4-5层为宜。床间设有作业道,宽1.5米左右。屋顶开设排气筒一个,便于室内气体交换。室中间安装电灯,用作照明。此外,这种大规模立体式箱养法,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喷雾器(喷水加湿用)、碘钨灯、竹夹子、铅丝网(孔眼4平方毫米)、四齿叉等用具。
箱养的养殖密度,一般最好每平方米5000-10000条蚯蚓。饲料层上覆盖一层乙烯塑料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当冬季寒冷季节,室外温降到-1℃时,要及时启用加温装置,使室内温度升到18℃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室内的气门每天可开2-3次,以保持空气清洁。夏季气候炎热,要全部打开气门,经常用凉水喷洒饲料层和地面,达到降温保湿的目的。随着蚯蚓的生长,要适当减少蚯蚓的养殖密度。
箱筐重叠养殖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使用人力少,便于管理,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要高。缺点是箱筐容易受潮腐烂。
(3)池养法。可在房前,屋侧砌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池子。池内可投入生活垃圾土、纸屑、菜叶、剩饭菜、落叶、杂草、畜禽粪、水产品内脏等废弃物。池上要注意加盖,防止苍蝇、鼠类等入侵。但不能向池内倒肥皂水、碱水、热刷锅水以及浓度很大的盐水。池内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即可投放蚯蚓种。如果有条件,可以砌两个池,一个堆积垃圾,一个放养蚯蚓,这样可以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4)土沟养殖法。挖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视现场而定。沟底先铺一层5厘米厚的畜禽粪便,粪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碎草、树叶或麦秸、秫秸等。然后再盖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再重复铺放饲料、土壤,直到填满土沟为止。最后在表土上覆盖芦苇、杂草、秫秸等。每平方米可投放蚯蚓几十至上千条。根据气候和湿度情况,可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采用这种方法御弊养殖蚯蚓,首先饲料供应要充足。养殖沟还应设置排水和供水的地方。第一次采收可在放养60天左右进行,以后可每月采收一次。为了保证均衡生产,可以分沟、分段养殖和采收。
(5)肥堆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多用来诱集野生蚯蚓,也可投放种蚯蚓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取农家肥料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分层(肥料和土壤各为10厘米厚,交替堆放),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限的肥堆。一般在堆放24小时后,每平方米大约可诱集蚯蚓几十至几百条。并且,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重快。在4-10月间比较适合在室外用此法养链信殖。
(6)园林、大田养殖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养殖面积大,可以就近利用园林,大田作物的落叶、枯根、杂草和农家肥料等有机物,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大田作物自然遮阴的小气候条件,很适于蚯蚓的生长繁殖。
具体方法是:开春以后,在果树或其它林木,花卉行间开沟。沟的宽度要看林木行距和饲料的多少而定,沟的深度也要看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良情况而定。然后在沟内铺放饲料,投入蚯蚓种,覆土填平。此外还应经常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大田养殖,可结合作物栽培同时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农田比一年生作物的农田更适于放养蚯蚓。
(7)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可利用水生饲料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的越冬暖棚,或甘薯育秧的温室养殖蚯蚓。具体方法是。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地、平地修建越冬暖棚,或挖坑建暖棚,长10米、宽2米、深0.7米。棚的前墙高出地面0.3米,后墙高出地面1.5米。在棚内的两侧设养殖床,宽度各为0.8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l0厘米厚的饲料,再铺一层同样厚的土壤,这样互相重叠铺料,直到与地表平齐。在两床中央留0.4米的走道,堆积生马粪、牛粪等发酵物。在养殖床中可种植千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在温室两侧开有通气孔,向阳面可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安设防风装置。在冬季夜晚需加盖草帘或苇帘。其温床外边四周约1米处挖好排水沟,在东侧留一小门,供养殖者出入。一般在晴天上午8时左右掀起草帘让阳光射入床面。当室温过高时,可打开通气孔散热。下午3时左右,再盖好草帘。如遇风雪阴雨天,则不必掀开草帘,也不必再打开通气孔。这样温室可达到10℃以上,养殖床的温度可在12-18℃以上,晴天中午最高室温可达22℃。这种养殖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8)半地下温室养殖法。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为了用较低的成本维持冬季的蚯蚓养殖工作,可采用半地下温室或人防工事养殖法。温室的向阳面为双层塑料,其它为砖木或石木结构。在室内发酵池内堆积马粪或其它禽粪便、秫秸等物,借助其发酵热和地温、太阳能等提供的热量。在北方寒冷季节,室内气温最高可达到35℃左右,最低为-5℃,养殖箱或池内的温度最高为18℃,最低4℃,平均温度为9.2℃。放养象大平二号或北星二号的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均可安全越冬,并有较弱的繁殖能力。
(9)塑料大棚养殖法。这与一般冬季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内设养殖床。棚体结构和大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需用的型号有25、30、50型和越冬型几种。例如30型塑料大棚,长30米,跨度为6米,最高点不宜超过2米。棚内两侧各有2米长的饲育床,中央留2米通道。地面可铺垫水泥或三合土,棚顶呈一弧形,上面覆盖带色无毒的塑料薄膜。如想大规模养殖时,可将相同型号的塑料棚并连在一起,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便于管理。一般8节并排的塑料棚只需两个人管理即可。据计算,30型塑料棚8个,可月产成蚓约20吨,蚓粪10吨。但在冬季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或将饲料层加厚到40-50厘米,并且将饲料变为平槽堆放。
(10)露天养殖法。养殖床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到操作和管理方便,目前多采用简易饲养床养殖。床缘可用砖砌或土垒,四周应注意排水,床上要建遮阴棚。在饲养床四周先留出投料、分料、清粪和收获蚯蚓时需要的空场地。露天养殖只能在春、夏、秋天气暖和时进行,冬季则要将蚯蚓移入室内越冬。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81727.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蚯蚓养殖方法视频 冬季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兰花品种有哪些 冬季兰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意蜂冬天 意蜂过冬温度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花卉保温简易棚 花卉冬季...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木瓜树的冬季管理方法 木瓜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梅花冬季怎么修剪视频 梅花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桂花冬季换盆可以吗 桂花冬季...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购冬季保暖裤的网站 购买保暖...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果树修剪方法 果树冬季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如何修剪杏树枝 冬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