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食不足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食不足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 #高三# 导语】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为你整理了《高三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梳理》希望可以帮助你学习!
【篇一】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嫌帆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加强"南南合作";
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自然条件恶劣;
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芹枣;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⑥轿核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⒂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篇二】(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why?)春小麦(东北,why?)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why?)。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why?)。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平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10.《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2.《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小题:D小题:C小题:C小题:(1)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3)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小题:以:因为小题:】A项第2句表现先祖勤俭治家。B项第1句不是表现“讲究孝道”。
D项“慷慨”一词应理解为情绪激昂,奋发的样子,因此这里既有“乐善好施”,又有“讲究孝道”。小题:颍川公十四补博士弟子员,做过永平郡司训,最后升为颍川王府教授。
所以C项说“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不合文意。小题:(1)植:种。
扶疏:大树的枝、干四处延伸的样子。糜:粥。
作糜哺饿者于其下:介词结构后置,即“于其下作糜哺饿者”。(2)以:把。
走:跑。(3)孝:孝顺父母。
友:友爱兄弟。方:刚。
龀:儿童换牙,尘陵一般指七八岁年龄。参考译文:我名叫士祯,姓王,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名叫王贵迁,是济南新城有名的家族,世人称琅琅公。后来避乱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给某大姓人家做佣人。
有一天刮起大风,天空昏暗,一女子从天而降,好一会儿风停了,天空明朗,始祖在尘土中看到她。她对人说是诸城县初姓人家的女子,早晨起来取火,不知不觉就来到这个地方。
当时始祖孤身一人,女子十八九岁。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就叫他们结为夫妻。
二世祖名叫王伍,有善良的德行,人们称他叫“善人公”。琅琅公有五个儿子,善人公最小,他生性淳朴谨慎,对待父母和几个兄长,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他尤其喜欢施舍,时常勤于治理家务,按人定量供给粮食,剩余的全部拿来救济乡里贫困缺粮的人。
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下面煮粥给饥饿的人吃,那些饥饿的人依次得到粥。(善人公)还在槐树下编织斗笠,堆积得高高的。
乡里人称呼他叫“王菩萨”,而称呼他家叫“大槐王氏善人”。三世祖名叫王麟明,官至颍川王府教授,世人称颍川公。
颍川公是“善人公”的第二个儿子,生来机警聪明,记忆力强,对于书无所不读。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每次考试都得第一。
后来多次考试没有取得功名,只得按例参加地方官推举选拔,官至永平郡司训,他勉励人们学习并努力实行,成为许多士人的榜样。最后升任颍川王府教授。
到任后,疾病发作,一年后去世。志传上称他为人廉洁、品德高尚,做人的伦理全都俱备。
他对祖父琅琅公非常孝顺,对待兄弟们也很亲近,家族蒸蒸日上。高祖名叫王重光,字廷宣。
颍川公去世后,他悲痛哀伤,做事符合礼的要求,服丧结束后在户部任职。因为他做事能干,进升为佥事,做云中郡守。
他强硬耿直,奉公守法,军队百姓都信赖他。不久升为参议,驻守上谷。
条分缕析呈奏上谷应该做的十二件事,都切中要害。因为违背了上司的意图,调任贵阳。
丁巳年,皇帝新建三大殿,要用大木料,要选取贵州的竹木。他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所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他深入险要的地方(调查勘采),冒着寒风瘴疠,劳累过度而死去。皇上听说后,特地加以恩赐抚恤,赐祭文以厚葬。
壬戍年的秋天,三殿落成,因为他先前有功,皇上下诏追赠太仆寺少卿。他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第二个儿子,刚换牙齿时派李戚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后来奉养三个继母常氏、岳氏、卢氏,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两个弟弟早亡,抚养他们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住在乡里,小心谨慎,谦虚退让,是君子啊。遇到事情十分慷慨,不避艰险。
到去世时,没有一句话说到家事。祠堂祭文,有皇帝“忠勤报国”的褒奖,所以称为忠勤公啊。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 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90年代全球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7%,略低于80年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粮薯蔽食和农产品需求仅增加1.6%,大大低于80年代2%的实际年均增长率,预计90年代全球粮食和农产品总的供应量足以满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说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世界粮扰手宏食及农产品生产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粮食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但是,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
具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粮食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 粮食生产周期限制粮食的亩产。粮食生产周期为4~5年,大体上为两年一平一丰收,1995年来连续几次的粮食丰收使供给过剩,从1999年起,我国粮食进入歉收期。
3. 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限制粮食供给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应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我国南方每年有近2000万吨稻谷喂猪,而东北粮仓却产生卖玉米难。广东省早稻积压,但同时进口大米。吉林两次卖难积压的玉米都是产量高、粉质多、口感不好的粉质玉米,而南方产粮大省积压的粮食主要是早籼稻。以湖南省为例,市场畅销的粳稻、糯稻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籼稻占94%,每年粮食收购总量的90%是早籼稻,而早籼米垩白度高,口感不好。
5. 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政策、耕地面积的占用、退耕还林所导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1982年和1989年都出现过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有共同之处,表现为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国营粮食部门不愿收购,市场粮价低落,但两次卖难有重要区别:第一次卖难是在温饱需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能力不适应粮食生产的发展;第二次卖难是在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之后,城乡居民的消费转向小康,不再种田,没有粮食可卖。卖粮难的现象是粮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贵州省某县为例,由于国家加大力度鼓励村民退耕还林,现在乡里种粮的人大大减少,耕地也减少了很多,大家都宁愿买粮,光是2004年退耕还林就达到2004亩。根据这个村庄2001年至2003年产粮统计表,耕地2001年为2395亩,2002年2317亩,2003年2300亩;粮食产量2001年11005吨,2002年10000吨,2003年9772吨。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粮食问题是严重的、迫切的,但不是不能解决的。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粮食问题
就难以解决。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2. 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的生产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护相对平衡与协调。
3. 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4.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5.加强与他国合作,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食不足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食不足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食不足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89331.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缺粮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话直落是什么意思怎么说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什么国企吗现在 广东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人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 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什么特点 广东有什么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在广东吃什么青菜好 在广东吃...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麻将 竹子 广东麻将俗语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东莞在广东什么位置地图 东莞...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什么烟不会假货呢 广东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为什么广东称为穗 广东叫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