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变化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变化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发展都是非常的不完全的,各个阶段的婴儿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更好照顾孩子,看看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所谓感知阶段就是指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阶段,这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新生儿刚出生3、4个月时还不会走路,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去接触和了解外界。所以,婴儿心理教育的第一阶段主要就是让婴儿多接触环境。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到处走走,让孩子在安全情况下多触碰物体。不会走的宝宝一般都只能躺在摇篮看到上方的物体,视野范围有限。所以宝宝需要早点坐起来,这样能看到躺着看不到的物体和色彩,视野范围也更加开阔,有助于发育大脑。
中级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经历了初级的感知阶段的发育,婴儿的思维、情感、兴趣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爬行也成了婴儿高级心理活动的助力。在初级阶段,婴儿无法移动,没有思维、兴趣等高级心理活动。但是,当婴儿会爬行的时候,婴儿会爬向想要到东西。比如喜欢某一种颜色,就会爬向那种物体,甚至在成功触摸后变成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在婴儿会直立行走前的5、6个月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是宝宝的爬行阶段。一旦这个阶段宝宝不会爬行,就可能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
高级阶段——简单人际交往
这里所指的简单人际交往不是成年人的交往,主要是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直立行走的能力的配合。简单交往阶段离不开两大基础:语言和直立行走。所以,在宝宝适龄的时候进行科学的早教是很有必要的。宝宝通过直立行走去接触物体,扩大了视野;通过语言去表达喜好,但是婴儿的语言不会成句,成人无法理解,所以需要配合动作。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的连续性和年龄的阶段性
婴儿心理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不可中断,且该心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和其他阶段不同,具有代表性。
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按照顺序发展,无法跳跃,每一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会轻易变化,相对稳定。然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个体发展成熟度在变化,造成了各阶段心理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这也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3、婴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
婴儿心理发展时期是儿童成熟心理时期的基础阶段,发展速度快。婴儿从呀呀学语到简单词汇,从观望到认识再到理解,从理解到记忆、兴趣、情感。这个阶段是婴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做铺垫。一旦这个阶段没有被重视,那么会影响到宝宝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婴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1、感知觉的发育
(1)视觉:新生儿的视觉神经较为敏感,尤其是移动的物体、色彩鲜艳的物体、人脸。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生儿认生的原因,因为他们喜欢看人脸的外形,眼球喜欢随着移动的物体转动,月龄增长之后能够辨别色彩和非色彩。
(2)听觉:新生儿出生后对声音也很敏感,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特别是成长到3—4个月的时候,听到母亲的声音很兴奋。
(3)嗅觉:新生儿在出生后嗅觉就发育得不错,当哺乳时候会根据乳香找乳尖位置。成长3—4个月后开始区分愉悦和不愉悦的气体,7—8个月后能够区分刺激性气味。
(4)味觉:出生后的宝宝从喂养母乳开始就知道乳汁的味道并识别,月龄成长后就能够用情绪表达令人愉悦的味道,比如说甜味、酸味。
(5)触觉:触觉是宝宝出生后认识环境、了解环境的主要手段,宝宝的认知和依恋关系都离不开触觉,触觉的主要载体是皮肤、双手和嘴巴。
(6)知觉:知觉是感觉的发展和延伸,先有了感觉的初步印象再经过知觉的加工。一般来说,知觉活动开始于出生后4—5个月。
2、运动的发育规律
(1)从头至尾,婴儿先能抬头,接着会坐,然后直立、走路。
(2)从近到远,婴儿的肌肉先发育的部位往往是离身躯近的地方,比如先学会抬起肩膀。
(3)从不协调到协调,婴儿的神经发育不成熟,肢体协调程度在逐渐加强。
(4)从正面动作到反面动作,婴儿先学会向前走才会向后走,先会向前看才会向后看。
3、语言的发育阶段
(1)语言感知阶段:婴儿刚出生对环境不能适应,母亲哄着就逐渐不哭了,能够感知到熟悉的语言。
(2)语言——动作阶段:在想要得到某个物体的时候,往往嘴里发出声音,同时自己也会向那个方向移动。
(3)学说话阶段:这个时期婴儿开始学会简单词组,会跟着大人说一些简短的句子。
4、心理活动的发育
(1)依恋母亲:新生儿在母亲的亲密接触和照顾下形成了特别的情感,那就是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关系能够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养成积极向上的个性以及健康的情感。
(2)父婴交往:据研究显示,父亲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来区别于母亲。父亲的角色对婴儿个性的养成和认识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婴儿会患心理疾病吗
事实证明,婴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很引发心理疾病,家庭关爱的缺失直接影响婴儿心理的发育。
父母的感情出现裂缝,其养育的婴儿心理就会抑郁;母亲为减肥而节食,婴儿会出现厌食的情况;父母离异,婴儿的行为就表现为忧虑和恐惧;婴儿幻想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而得不到,他就会感到内疚、自卑、愤怒甚至灰心丧气。所以,家庭温暖、父母和睦、亲情融洽是婴儿心理健康发育的最好的.营养。
婴儿心理需注意的问题
1、断奶的心理问题
断奶是每个婴儿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大事,采取合适的办法是很重要的。有些母亲为了断奶隔离孩子,孩子见不到母亲会哭闹;有的母亲狠下心断奶发现孩子哭闹舍不得,又继续喂奶,然后又几次断奶,这样断断续续的方式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刺激孩子。这些不合适的断奶方式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会造成婴儿厌食、哭闹、夜惊。专家建议,可以在断奶前几个月慢慢带着粥、饭等食物,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
2、控制训练要循序渐进
婴儿逐渐长大,大小便需要自我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训练,不能对孩子过分训斥和埋怨,更不要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练不要过早,因为婴儿的脑子发育程度不同以及对自身的控制力也有差异,但是差不多两岁半开始训练比较合适。
3、不要吓唬孩子
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吓唬孩子,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孩子在经过吓唬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以后再触碰相同的物体或者听到相同的话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性格也会变成胆小怕事。
如何从手指语言看婴儿心理
新生儿在不会说话的时候经常通过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手指的动作是最常见的。
1、手张开,手指前伸
这个动作通常是在宝宝醒来的时候心情开朗,想邀请父母陪自己玩耍。
2、手指放松弯曲
这个时候宝宝手臂放下来,手指放松的弯曲,并且头也不再东张西望,说明累了。
3、轻轻握着拳头
一般来说当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这样,说明此刻正在做梦。
4、紧紧握着拳头
这个动作说明宝宝现在很紧张,可能是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畏惧,或者是身体不舒服。
5、轻轻握着小手,手臂放松
这个动作会出现在宝宝安静的呆在某个地方,说明宝宝现在正在享受独处的时光,不希望有人打扰。
用玩具促进婴儿心理发展
婴儿的心理发展和大脑发育来自于营养和外界刺激,玩具是外界刺激比较适合的手段。婴儿除了日常生理活动就是玩,借助玩具进行玩耍就不会寂寞。不然婴儿就会发呆,无所事事,容易引起反应迟钝。父母在给不同年龄段孩子选择玩具是也要有针对性,不能给孩子玩不符合当前年龄段的玩具。
不同年龄段的玩具选择
3—4个月的婴儿
这个时期婴儿才会坐立,头能转向声源并且眼睛会跟着色彩明亮的物体移动,听觉和视觉能够初步配合。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适合宝宝的玩具是发出明显声响、色泽艳丽、高度和婴儿视线差不多的。
5—7个月的婴儿
这个时期婴儿能够挪向想要触摸的物体,手能够逐渐配合眼睛去抓移动的物体。这个时期父母选择玩具要注意大小,婴儿开始抓住物体就往嘴里塞,太小容易塞进嘴里,有危险性。这一阶段的玩具最好具备声音和动态,吸引孩子去抓取,能够锻炼孩子的四肢的协调性。比如会跳的青蛙玩具,能够吸引孩子爬行。
8—12个月的婴儿
这个时期婴儿的感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听视觉也进一步发育。该时期玩具最好具备真实感,或者带孩子去看真正的物体,比如看小狗、小猫,孩子看到后就会在脑子留下印象,甚至去模仿动物的声音。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感知觉发展;婴儿出生后2913周内常可看到双眼不协调地运动,约在出 生一个月前后,双眼不协调活动消失,视觉集中现象出现。据调查,有75%。
1、动作发展;婴儿期是动作发展最迅速时期,动作的发展常遵循一定顺序 和规律:一般先从整体不分化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头部的抬仰动作向躯体下 面各部分直至脚的直立和行走动作的发展;从腿、臂等大肌肉向手及手指小肌肉 的发展。
2、言语发展;婴儿出生第一年是言语发展的准备阶段。从初生到3个月是 简单的发音阶段;4918个月为连续音节发音阶段;99112个月是学话的萌芽阶 段,能听懂简单的句子;能叫爸爸、妈妈等名词。
婴儿期需要注意什么
1、断奶的心理卫生问题。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家,弄不好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2、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大小便的控制训练。对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训练不宜过早,一般认为从孩子两岁半开始训练为宜。
3、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耐心,要和蔼,不要埋怨,不要斥责。有人研究,通过严厉斥责,甚至打骂来训练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不但训练过程长,学会控制慢,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婴儿期发展的4个原则。
刚出生时婴儿的头偏大现在有些不协调,这是支配发展的4个主要原则之一的一个例子。
1、头尾原则是指身体发展所遵循的模式是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进行着身体的其他部分同为发展原则,意味着视觉能力的发展,先于走路的能力。
2、远近原则是指发展从身体的中央部位进行着外围部位,远近原则意味着躯干的发展先于四肢末端的发展。
3、 等级整合原则是指简单技能,一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然而后来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因此相对复杂的用手抓握东西的技能,直到婴儿学会如何控制和协调每个手指的运动时才能够掌握。
4、系统独立性原则。指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例如身体大小神经系统和性别特征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
出生后神经元的体积继续增加,除了树突会继续生长之外,神经元的轴突会覆盖上一层髓鞘,髓鞘是一种脂肪般的物质,类似于电线外面包裹着的绝缘材料提供保护并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因此其实失去了许多神经元,剩余神经元的体积不断增大,复杂性不断增强,也促成了大脑的精神发展。
什么时候添加固体食物:
固体食物应该每餐增加一点,逐渐引入婴儿上市中,以了解婴儿的偏好和过敏情况,大部分婴儿应该首选谷类,其次是水果,最后是蔬菜和其他食品。
断奶的时间各不相同,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一般早在婴儿3~4个月的时候就断奶了,然而有一些母亲继续使用母乳喂养,直到2~3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儿应该在前12个月接受母乳喂养。
感知觉的发展
遗传并不是婴儿视觉偏好的唯一决定因素,仅仅在出生几个小时后,相对于其他人的面孔,婴儿已经对自己母亲的面孔产生视觉偏好,同样的婴儿在6~9个月时更容易区分人脸,却很少能区分其他物种的面孔。
更有趣的是婴儿可以区分不同的语言,到4个半月大时,婴儿可以区分自己的名字与其他相似的发音,5个月大时婴儿能够区分大段英语和西班牙语,即使是这两种语音的长度音节,数目以及语速都相同。
尽管胎儿被子宫的液态环境包围着,但看起来出生之前听到母亲的声音有助于形成婴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更喜欢听在他们出生之前母亲唱过的旋律。
婴儿天生就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有关大树的研究表明,在幼儿期经历疼痛会导致神经系统形成某种永久的滑落,从而导致在成年期对疼痛变得不敏感,这些结果表明,经历大量疼痛的医学治疗和测试的婴儿通常在长大后对疼痛更加敏感。
美国儿科学会规定,在大多数外科手术中,包括包皮环切术,使用麻【醉】药是恰当的。
简述婴儿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简述婴儿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孩子出生后到成长,每个时刻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越来越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下面来看看简述婴儿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的连续性和年龄的阶段性:婴儿心理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不可中断,且该心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和其他阶段不同,具有代表性。
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按照顺序发展,无法跳跃,每一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会轻易变化,相对稳定。
3、婴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婴儿心理发展时期是儿童成熟心理时期的基础阶段,发展速度快。
婴儿心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1、断奶的心理问题:断奶是每个婴儿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大事,采取合适的办法是很重要的。母亲可以在断奶前几个月慢慢带着粥、饭等食物,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
2、控制训练要循序渐进:婴儿逐渐长大,大小便需要自我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训练,不能对孩子过分训斥和埋怨,更不要打骂孩子。
3、不要吓唬孩子: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吓唬孩子,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孩子在经过吓唬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
虽然任何孩子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并不可以一味的照搬书中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该学习的方面要吸取经验,但是该灵活变通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变通,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可能性。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感知觉发展;婴儿出生后2913周内常可看到双眼不协调地运动,约在出 生一个月前后,双眼不协调活动消失,视觉集中现象出现。据调查,有75%。
1、动作发展;婴儿期是动作发展最迅速时期,动作的发展常遵循一定顺序 和规律:一般先从整体不分化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头部的抬仰动作向躯体下 面各部分直至脚的直立和行走动作的发展;从腿、臂等大肌肉向手及手指小肌肉 的发展。
2、言语发展;婴儿出生第一年是言语发展的准备阶段。从初生到3个月是 简单的发音阶段;4918个月为连续音节发音阶段;99112个月是学话的萌芽阶 段,能听懂简单的句子;能叫爸爸、妈妈等名词。
婴儿期需要注意什么
1、断奶的心理卫生问题。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家,弄不好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
2、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大小便的控制训练。对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训练不宜过早,一般认为从孩子两岁半开始训练为宜。
3、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耐心,要和蔼,不要埋怨,不要斥责。有人研究,通过严厉斥责,甚至打骂来训练孩子大小便自我控制,不但训练过程长,学会控制慢,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婴儿的发展历程看似简单,其实也很复杂,因为婴儿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只能通过面部表情了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建议各位家长要多观观察。
婴儿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体心理的发生。
婴儿期是人生的最早阶段,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意志行动、自我意识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在出生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o一3岁婴儿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婴儿心理发生的研究,是婴儿心理研究的首要内容。当然纸尿裤什么牌子好是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
有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各国心理学家普遍开始重视对胎儿的研究,以期为那些婴儿一生下来就已有的心理能力寻找最初的起源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不同研究已经表明,作为心理发生的最初标志的条件反射,最早在胎儿期就已有可能以某种形式建立。因此,随着这一研究新进展,当前个体心理发生研究已经向前延伸到胎儿期,胎儿心理发生已开始成为穿尿不湿的婴儿心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认为婴儿心理研究应包括从妊娠到出生后第三年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研究。
2.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婴儿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婴儿心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以及个性特点的初步形成过程。每一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分别研究这些具体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婴儿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于婴幼儿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于婴幼儿的发展也非常的重视,但是,对于婴幼儿的发展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6—12个月的宝宝的心理发展情况吧! # 育儿 事务所## 育儿 # #教育# #婴幼儿# #教育听我说#
(一)动作的发展
6-12个月这一期间, 儿童的动作发展比6个月前的儿童更加灵活多样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儿童爬、站、走等动作都是在这个时候学会的。 由于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活动的能力,儿童开始从成人的怀抱中摆脱出来。
7个月的儿童能用双手扶东西站立,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 玩具,开始用前肢、腹部爬行,能独立坐稳。8个月的儿童会爬、会自己坐起躺下,对别人给的东西不喜欢会用手往外推,动作开始有意向性,会两只手拿东西。9个月的儿童,双手扶东西能走路,试着独自站立,自己玩的时候,能从抽屉中把玩具拿出来。此时的儿童能坐起来,然后再躺下,前后爬行很灵活。儿童双手玩积木的动作很熟练,会把一块积木搭建在另块积木上,还能把瓶盖打开再盖上。10个月的儿童,能扶着东西站得很稳,拇指和食指协调地拿起小的东西。到12个月时,儿童不仅学会站立,有的儿童还能走几步,会用点头或摇头表达自己的意思。
1.从整体到局部化、准确化、专门化的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比较多是全身性的,而且是笼统的、不明确的。当手碰到什么东西时,满手一把抓,不会运用手指。随着年龄增长,动作开始慢慢地向着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看,抬头是儿童最先发展的动作,然后是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儿童动作的发展顺序是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先于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如儿童先学会活动幅度较大的所谓粗大动作,即臂和腿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像用手捏东西、拿筷子、握笔等。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手里接触什么,就抓什么,动作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以后随着心理的进-步发展,动作越来越受意识的支配,也就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
(二)言语的发展
六、七个月的儿童能够发出声音以引起成人的注意。儿童这时发出的声音和以前相比,音节比较清楚,可以发出许多重复连续的音节,如ba- ba- ba, ma - ma- ma等,7个月的儿童还会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招呼别人时,常用“唔唔”“唉唉”等声音。9个月以后,他们能听懂一些成人的词语,例如,成人说“飞吻一个”,他会做个飞吻的动作,成人说“欢迎欢迎”,他会拍拍双手。10个月以后,婴儿会主动发出一些特定的声音表达他们的要求,想要引起成人的注意和帮助。1岁左右时,会使用少量的单词称呼,如“妈妈”“爸爸”。
(三)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依恋是儿童 情感 发展的一种基本表现。儿童1岁前会对亲近的人产生依恋,一般情况下,对妈妈的依恋更为明显,与妈妈在一起会感觉很愉快,离开妈妈时会哭闹,当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婴儿的依恋 情感 表现得更强烈。研究表明,婴儿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婴儿很有安全感,有依恋对象在婴儿的身边,婴儿很少有害怕的表现,婴儿感到恐惧时,总要寻找依恋对象。研究表明,父母及亲近的人能否给孩子以足够的安全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日后性格的形成。
(四)视知觉进一步发展
6-12个月的婴儿视觉有了进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这 阶段要儿已经有了保度知党的能力。
视崖实验
为了证实6- 12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美国的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了一种用来观察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整个实验装置的组成是这样的,装置的中央是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平台,平台的两边厚玻璃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其中一边的布料与厚玻璃紧贴,视觉上感觉不到深度,叫做“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厚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视觉上的深度,形成“悬崖”。
在做实验时,把婴儿置于平台中间,让母亲分别站在“浅滩”一边和“悬崖”一边,诱导婴儿爬过来。结果显示,能够自由爬行的婴儿几乎都勇敢地爬过“浅滩”,但拒绝爬过“悬崖”。婴儿对“悬崖”表现出害怕、恐惧的心理,说明婴儿能够对不同对象之间的距离有所判断,即具有深度知觉的能力。深度知觉的形成与发展又说明了婴儿具有对物体特性的认识能力,如认识到实验平台形成“浅滩”的一侧是坚硬的,能够支持他,而另一侧则不是。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变化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变化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婴儿的心理变化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9940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个月婴儿的心理特征 12个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3月12日巨蟹运势 巨蟹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途昂的价格是多少钱? 202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我想看12月3日的新闻 我想看1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炫舞时代12月新称号怎么获得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重庆4月12日油价调整时间 重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内蒙古油价 2023年内蒙古...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5号生日书 我的生日是12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淄博天气12月24日暖和吗 淄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哪天搬家开灶好呢 12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