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分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调整

分类:致富项目发布者:相爱的季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分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调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分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调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法

法律分析: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即省级、地级、县级、乡级、村级、组级,其中省、 县、 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新增直辖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现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第二,人口不能少于200万。第三,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

法律依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第二条 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规划。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当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应当及时报告党中央。

第三条 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以及变更隶属关系或者行政区域界线时,应当考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变更人民政府驻地时,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便于提供公共服务;变更行政区划名称时,应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第四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具体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行政区划相关的管理工作。

城镇化不是大刀阔斧式调整行政区划

2023年开年, “撤县设市(区)”成为多个地方“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点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1月11日,四大一线城市和15座新一线城市中已有9城迈入“无县时代”。

撤县设区(市)虽然势头较猛,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绝大多数县还是要保持稳定。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不是大刀阔斧式调整行政区划,更多是利用各类弹性空间,促进生产生活和要素流动跨越行政边界。这也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相吻合。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方式就是“优化”。他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因此原有的行政区划必须进行一定调整。但因为行政区划承载着极其复杂的内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不要为了设市而设市

1月初,郑州和合肥,两场不同的会议均提出要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

郑州市辖6区1县,代管5个县级市。1月6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

合肥市辖4区4县,代管1个县级市。据新安晚报,1月5日开幕的合肥市肥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今年肥东县将研究有序推进县改区。

2023年年底,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指出,“依法稳妥推动行政区划调整,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拓展市辖区空间,有序推进‘县改区’‘县改市’。”

近年来,撤县设市(区)再提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四大一线城市和15座新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东莞、佛山这9城都已进入“无县时代”。

为何中心城市聚焦辖区“无县化”?多位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撤县设市(区)是为了赋予当地更强的规划权和发展权。

“这给予了一些县城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上升途径。比如当某县的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为主体发展为以工业经济等为主体后,撤县设市(区)能使当地政府的管辖权限会更高一些,更有助于未来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指出。

但撤县设市(区)绝非意味着县城要为了设市而设市。

“未来撤县设市(区)是小部分,绝大多数县还是要保持稳定。”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中西部培育中心城市确实需要规模扩张,但更重要的是质量与能级提升,同时要推动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高效率的治理体系。不能为了培育中心城市,短时间内把县消灭掉。

他认为,是否撤县设市(区),这与县或县级市的条件、功能、发展阶段有关,县有县的优势,市(区)有市(区)的竞争力,绝不能笼统地说撤县设市(区)就一定好。

如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对于县城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并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我国规划布局20多个各类城市群,其中一些面临城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个别核心城市的标准很高,但离开核心城市见不到像样的中等城市和星罗密布的高质量的小城市。较为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培育形成更多的中小城市;途径之二是加快培育现代化的县城,提高县城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辖区“无县化”趋势,另一方面是部分城市的收缩。有统计显示,2023~2023年间,中国有80座城市出现了“收缩”。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3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在中心城市建设中,近年来济南、合肥等一些城市,通过将周边部分城市纳入到自己管辖范围之内,扩大中心城市辖区。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看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有些地区是通过打破行政管辖边界,设立一个更大的行政区,促进协调发展和一体化建设;另一些地区是通过淡化行政管辖边界,形成一种更加强的跨行政管辖边界的协调机制。这其中,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情况选取合适的方式。

多位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式推进城镇化发展,并非是大刀阔斧式地调整行政区划,未来的城镇化建设更多是通过城市群或都市圈的方式,使生产生活和要素流动跨越行政边界。

让企业和人自由选择城市

长三角已成为国内都市圈数量最密集、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其涵盖的城市跨越两个甚至三个省份。

相邻都市圈间互相重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把握好竞争与协作的平衡?

陆铭认为,这需要交给市场去决定。政府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无非是通过低价、减免税费等措施,会形成不同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出现产业结构同化的现象。

陆铭表示,未来在城市群内部,土地转让、税收等方面应设置较为统一的标准。政府还要做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之后在市场化背景下,企业和劳动力自己去选择最适合发展的城市,从而形成不同城市间差异化的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

冯奎还强调,这一过程中,不仅城市群、都市圈内要协调合作,城市群之间也不能搞闭环运行。竞争和协作的核心是推动要素流动,包括劳动力、资金、科技、管理、数据,其中数据互联互通是一个难点。这既要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协调,更要靠各类协调协同机制。

还要关注的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也是难啃的硬骨头,都市圈跨区设置也成为促进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的一种探索。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

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部分区域介绍:

1、越秀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

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总户籍人口115.84万(六普),人口密度为34735人/平方公里。2023年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

2、荔湾区

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

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

3、海珠区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4、从化区

从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从化区以珍稀温泉闻名于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境内有100多个湖泊水库,12万公顷青山,森林覆盖率67.2%。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分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调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分 如何优化广东行政区划调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广东男篮亚运会战况如何了 广东男篮亚运会战况如何样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相关文章
更多致富项目文章

精选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