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紫砂壶壶盖越紧越好吗 紫砂壶盖不严是正常情况吗?

分类:茶器发布者:乞爱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紫砂壶盖不严是正常情况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紫砂壶壶盖越紧越好吗和紫砂壶盖不严是正常情况吗?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紫砂壶壶盖越紧越好吗 紫砂壶盖不严是正常情况吗?

紫砂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壶盖,不仅有防尘和保温之用,而且和出水性能联系密切,是因为壶盖上钻有气孔,这样可以让空气进入壶腔,便于倒水流畅,也防止壶盖合上时,壶体内的气压使水从壶嘴流出。

紫砂壶的壶盖类型都有哪些?

1、根据壶盖按盖子定向分为三种:

筋纹器壶盖对应边角棱瓣也可对口而转,贵在严谨;

特殊壶盖安置或明或暗的卡子,只有一个朝向了。

▲ 筋纹器壶盖 (图例:潘壶)

▲ 壶盖设计了明的卡子 (图例:南瓜壶)

2、壶盖按盖子起伏分为三种:

平盖如柱础;

盈盖如德钟;

凹盖如蛋包。

▲平盖(图例:柱础壶)

▲盈盖(图例:德钟)

▲ 凹盖(图例:蛋包壶)

3、壶盖按与壶体结合方式分为三种:

压盖,上下互压,如仿古、掇只;

截盖,一分为二,如西施、汉钟;

嵌盖,周边相卡,如竹段、升方。

⑴ 压盖式:

亦称“完盖”,又分单线压盖、双线压盖、单口压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盖沿和口沿的处理有方线、圆线两种,盖沿和口沿要能上下呼应,如竹鼎方壶、匏壶。

压盖式中有单口压盖和有颈压盖两种,其中一种平盖式样,人们或称之为平盖式,其盖沿的外直径通常比口沿略大一些,圆口沿的更是如此,行话称之为“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如仿鼓壶、石瓢壶、掇球壶等。

▲ 压盖(图例:仿古壶)

▲ 压盖(图例:石瓢壶)

⑵ 截盖式:

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样式,是在由曲线或直线组成的完整的壶体上,截割上端的一小部分作为盖子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

这种样式的茶壶,分开制作的身筒和盖子,合盖以后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成为一条完整的线条,故技术要求较高。其典型的茶壶式样,如秦权壶、梨式壶、倒把西施壶等。

▲ 截盖(图例:西施壶)

▲ 截盖(图例:秦权壶)

⑶ 嵌盖式:

是指壶盖覆于壶口后,壶盖沿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行话称之为“地包天”。其典型的茶壶式样,如矮井栏壶、一粒珠壶、鱼化龙壶等。

嵌盖式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 准缝如纸、发之隙 ”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

▲ 嵌盖(图例:井栏壶)

▲ 嵌盖(图例:半月壶)

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一把上乘的紫砂壶,壶盖有什么标准

一般紫砂壶烧成后,口和盖的配合应达到 “ 直,紧,通,转 ” 四项要求。

▲ 壶友正在晃盖子

很多玩壶的朋友要求 “ 左右使力纹丝不动,转动却滑爽 ”,认为盖子越严实就表示这壶做工越好。

几乎每个初入门的朋友,都会以为盖子纹丝不动就是艺人功力“扎实”。

实际不一定是,只要你会做壶,即使你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壶出窑了,未必还是纹丝不动的效果。

所以紫砂壶盖子严密与否,质量好与不好,是与“整口”这道工艺有关的。

紫砂壶是越轻越好吗

紫砂壶并非越轻越好,壶的品质体现在整体造型、泥料、做工上,而不完全在重量上。如紫砂工艺中的薄胎,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胎体轻薄,甚至可以漂浮在水面。紫砂壶重量轻也是对制壶人技术的考验,一般紫砂壶的重量相差没有那么大,所以紫砂壶也并非越轻越好。

紫砂壶并非越轻越好:

围筑

话虽如此,但是壶的品质体现在整体造型,泥料,做工这几个方面上,而不完全在重量上。

1、制作工艺

一般情况下,紫砂壶泥片的厚度控制在2-4毫米之间,特殊工艺除外。

拍打泥片(薄泥片)

制壶师傅大多能够精准的控制泥片厚度,市面上同泥同量的紫砂壶差距并不是很大。

只有刚入门的学徒或者技术不熟练的制壶人打的泥片会稍后一些,容易成型,身筒支撑性强,可以保证烧制的成品率。

厚泥条

紫砂壶轻重跟壶品质的好坏没多大关系,不能简单的说成轻的一定好或者重的一定好。

早期批量生产的手拉胚,分量都很轻,我们不能把它说成是好壶吗?

机车壶很多拿在手里就显得很重,我们能把它说成是好壶吗?

我觉得壶的重量只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都是没有问题的。

2、特殊工艺

紫砂工艺中的薄胎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胎体轻薄,甚至可以漂浮在水面。

薄胎壶与非薄胎壶子口厚度对比

薄胎壶成型、烧制难度都很高,一不留神就会通破,一旦破损也无法修补,但其透气性却优于厚重的紫砂壶。

做工之难,考验的是制壶者的功力,制壶艺人需要对泥性和自己的手艺有相当的了解和自信。

我们熟知的供春壶就大多以薄胎壶的形式出现,这也可见紫砂艺人的制壶功底是多门深厚了。

薄胎供春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以紫砂壶的轻重来衡量壶品质上的好坏,只要合理就好。

紫砂壶重量轻,不是偷工减料,相反,是对制壶人技术的考验,一般紫砂壶的重量相差没有那么大,所以紫砂壶也并非越轻越好。

紫砂壶的数目高好还是低好

紫砂壶的数目高好还是低好,紫砂泥料拥有双气孔结构,让紫砂壶泡茶会越来越香,才造就了今天许多壶友对紫砂壶的喜爱。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为了帮助壶友对紫砂了解,今天来说说“泥料”的目数特征和对泥以及成品壶的影响。

1.牛盖壶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泥料颗粒大小用目数来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

泥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2.风荷清香

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

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3.福临八方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

4.满瓢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泥料的目数不会太高,除了极少数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数泥性外,多数艺师做出的壶在40-80目左右。

5.如意井栏

目数越高,透气性会稍弱,却反而利于将茶香逼出,在泡铁观音之类的乌龙茶时,冲泡的温度要保持在比较高的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逼香效果,这时就可以选用目数比较高的泥料。

紫砂壶多少目数好

紫砂壶的目数一般要求在40~60之间,紫砂泥料的目数,指的是紫砂颗粒的大小,一般有24、32、40、50、60、72、80、100等目数,目数越小,泥料颗粒越粗;反之,目数越大,颗粒就越细,而目数多为40~60之间,此范围的泥料(目数)既细腻且有砂质感,同时烧成率高,光泽度更好。

什么是紫砂壶的目数

目数是区分紫砂泥料颗粒粗细或者说大小的一个概念。

紫砂泥料60目

在紫砂壶行业,我们在将紫砂矿研磨过筛时,会以筛网确定目数,常见的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

如果有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增加别的目数,视情况而定。目数越小,泥料颗粒就越粗,反之,目数越大,泥料颗粒就越细。

目数与紫砂壶的关系

目数体现在紫砂烧成后表面的砂质感、细腻感,目数低的紫砂泥,成品壶颗粒相对粗些,砂质突出;

目数高的紫砂泥,泥料就较为细腻,砂质感少。有人说细腻的砂质感看着精细、好看,也有人说目数小的粗砂,有粗狂美,摸上去手感更好,因此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多少区分。

其次,目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对透气性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例如60目与80目的同种泥料,透气性是差不多的。

而当我们把泥料研磨的太细,打破了其物理结构,就会影响到其透气性了。

而如果60目与180目的泥料相比,后者几乎便没有透气性可言了。

总结

经过紫砂艺人的实际操作检验,砂质太粗和太细在制作难度上都非常高,一般控制在40目与60目左右最好;

这个范围的泥料既细腻又有砂质感,且制作烧成率高,烧成后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

所以泥料不是越细越好,太细会过犹不及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紫砂壶壶盖越紧越好吗和紫砂壶盖不严是正常情况吗?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熟普洱用什么紫砂壶泡最好 熟普洱用什么紫砂壶泡熟普洱茶哪种泥料壶泡最好

下一篇:更多茶器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精选茶器

茶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