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 茶具套装使用方法视频

分类:茶器发布者:没钱没车没有老婆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套装使用方法视频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和茶具套装使用方法视频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 茶具套装使用方法视频

茶具为冲泡茶叶的辅助工具,茶具套装使用方法,盖碗为双手捏住盖碗边沿,碗盖留隙垂直角度出汤;公道杯则为均匀茶汤; 茶漏一般放置于公道杯之上;品茗杯为食指、拇指呈弧度捏住边缘品饮;茶盘为承载茶具的平台,一般将茶具置于其上。

1.主泡器的种类

主泡器一般有盖碗、紫砂壶、银壶等。

盖碗: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盖碗有过这样的描述:“盖碗的盖意为天,盖托意为地,盖身意为人。”故又称三才杯,寓意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哲理。

使用盖碗泡茶,能够使茶叶沉积于底,注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在礼节上也有“端茶敬客”的作用。

紫砂壶: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

紫砂壶采用紫砂泥为原料,因紫砂壶透气性能好,故泡茶时能够很好的锁住茶香、不失原味。且紫砂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银壶:

近几年来,银壶在我国不断地被发掘,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银壶具有非常好的,软化水质功能。并且,使用银壶泡出来的茶,香气高,茶汤纯,和顺温润,口感极佳。

☺☺

2.公道杯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如今公道杯又被称为茶海、公杯,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必备茶具之一。

使用公道杯,一来可以保证茶席桌面清净,特别是在使用盖碗的时候,公道杯显得必不可少,

二来,使用茶壶泡茶时,茶水倒入杯子时容易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茶水浓的现象。而公道杯在此时,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泡茶时,通常将泡茶壶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后再分别倒入品茗杯中给客人品饮,保证每个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

☺☺

3.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来品饮茶和观赏茶汤的专用茶杯。而大多数爱茶的人,都会选择专属于自己的主人杯。

品茗杯的选择是有讲究的。选择不相匹配的品茗杯,会破坏了品茶的乐趣。挑选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且遵循“小、浅、薄、白”四个原则最宜。

常言道“茶满欺人,酒满敬人”在斟茶时,品茗杯中的茶,应斟入2/3的为宜。

☺☺

4.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顾名思义,是六样茶道用具。分别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

材质较多以竹木为主,在选购时,要看清竹木的纹理。使用完后,要擦干或者晾干,避免沾染、滋生细菌。收纳到茶筒时,应避免沾水。

茶筒(下图):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其他五样用具,也可放置其他茶艺用品。

茶则(下图):又称为茶勺,用于茶罐量取茶叶,置于茶荷或茶壶时使用。可确保投茶适量,避免因茶叶过多、或过少影响口感。

茶漏(下图):是置入茶时,放在主泡器口上的器皿。在放置茶叶的过程中,起到防止茶叶掉落在主泡器外的作用。

茶匙(下图):又称茶拨,茶匙有两用,一用于清理茶壶中泡过的茶的茶渣;二可用于将茶叶拨入茶壶中。

茶夹(下图):也被称为“茶筷”。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方面,可将茶壶中残留的茶渣夹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清洗茶具时,用夹住茶杯清洗,既防烫又使茶杯不易沾染细菌。

茶针(下图):顾名思义,如针一般细小。一般用于疏通茶壶内的茶渣,以保证茶壶出水流畅,防止壶嘴被茶碎堵住。除此以外,金属茶针还可作为撬取紧压茶(如普洱饼茶、白茶饼茶等)使用。

5.其他茶桌配件

除去以上说的茶具外,茶桌上的茶具配件还有不少哦。如:茶洗、盖置、壶承、茶席等。

茶荷(下图):主要用于盛装干茶,供人欣赏干茶的色泽和形状。材质多为竹、木、陶、瓷、锡等制成。

茶洗(下图):又称水盂,宛如一个大碗,多搭配干泡台使用。可用来盛装清洁茶具用水,以及第一道茶汤、冷茶等泡茶时产生的废水。

盖置(下图):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搁置主泡器的盖子。将茶壶盖放置在盖置上,不仅能够保持壶盖的清洁,还能减少壶盖的磨损。虽不起眼,但是却是很实用的茶物件。

壶承(下图):俗话说得好“一壶一承一茶事”。壶承主要用于托盛主泡器使用,避免水打湿桌面。现有部分壶承,也有茶洗,盛装废水的作用。

茶巾(下图):又称为“茶布”一般用麻、棉等纤维制造。主要用于擦干茶壶或公道杯底部的杂水,也可以用来擦干桌面的滴水,保证桌面整洁。

桌旗(下图):作为一种装饰它常常被铺在桌子的中线或是对角线上,让茶桌显得更加优雅。除了提升品味和格调,还可以保护桌面,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茶席布置装饰。

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茶具的介绍和使用说明

泡茶除了良好的技艺之外,对于茶具的选择、使用尤为关键。

茶器中的每一件茶具,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恰到好处的使用,也能让茶汤增益色彩。

那么茶具套装,如何使用?下面我们用图解的方法,告诉茶友们,关于茶具的介绍和使用说明。

1.茶盘↓↓

可以理解为泡茶搁置茶具的平台。

用来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的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

材质: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木竹制品(根雕)、乌金石等,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2.茶荷↓↓

茶荷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的用具,除了置茶的功用,还具有赏茶功能。

茶荷多数为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如果没有茶荷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即可。

材质:多为瓷制,也有塑料、铁器制成。

3.茶则↓↓

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中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置取。

茶则现在多为铜、铁、竹做材料加工。

4.茶匙↓↓

又称茶拨,茶匙有两用,一用于清理茶壶中泡过的茶的茶渣;二可用于将茶叶拨入茶壶中。

材质:多为木、竹、塑料制品。

5、茶勺↓↓

长柄是为了能够在深的茶叶筒内舀取茶叶;勺的容量小,是为了能够掌握舀取茶叶的数量。

6、茶叉(杯叉)↓↓

茶具里的圆形叉叫杯叉,作用嘛顾名思义就是叉杯子用的,倒了一杯热茶给客人,用杯叉递过去,一是防烫伤,二是不接触杯口,卫生,讲究。

7.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便水流畅通。尤其是使用一些紫砂壶时会经常用到。

茶针有两种,一种就是上面说的疏通作用,另外一种茶针在撬取紧压茶时也会用到。

材质:多为木、竹、钢制品。

8.茶巾↓↓

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在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船底部的水擦干,也可擦拭滴落桌面的茶水。

同时也可以使用茶巾清洁泡茶的平台。

9.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最好密闭不透光,且没有异味,常见的茶叶罐材质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等,因不同茶叶类型而酌情选用。

10.茶滤↓↓

在泡茶时,我们有些比较碎的茶叶,在出汤时,将茶滤放在公道杯之上,可以避免茶渣落入茶汤之中,从而保持茶汤的清澈、无杂。

11.茶漏↓↓

在置茶时将茶滤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12.茶夹↓↓

可将一些片茶、块茶夹入壶中、盖碗中,人们还用它来夹着茶杯清洗,既防烫伤又干净卫生。

13.煮水器↓↓

煮水的器具,品种样式较多,多为电磁壶,可根据具体情况购买。

14.茶筒↓↓

也叫做笔筒,是一种收纳部分茶道组件的器具,里面放置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

以上6件茶具,统称为茶道六君子。

15.养壶笔↓↓

外形像又短又粗的毛笔,笔把的造型多种多样,多为竹木雕刻制成,可以用来刷养壶与茶宠。

同时,对于沾有大量水的茶壶,可以使用茶笔刷去。

16.茶宠↓↓

茶宠,亦是茶玩,多数使用紫砂泥制作,造型各异,增加泡茶的情趣。

17.公道杯↓↓

公道杯是现代工夫茶的用具之一,其主要是均匀茶汤。

为了体现公平圆融的思想,后来有人发明了公道杯,将盖碗(或紫砂壶)泡好的茶汤先倒入公道杯,再从公道杯分到各个杯中,便解决了茶汤不均的问题。

18.品茗杯↓↓

品,品味也。“茗”字,有茶的意思。因此品茗杯即品茶、赏茶的杯子。

19.闻香杯↓↓

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用于冲泡高香的茶叶时使用。

闻香杯是专门用于闻香的器皿。传统的茶道讲究“一嗅二闻三品味”,这里说的就是闻香杯的妙用。

20.茶洗↓↓

茶洗,顾名思义就是洗茶的工具,工夫茶里常见的茶洗像大碗一样,洗茶可以对茶叶进行高温消毒。

现在茶洗的更多了,也可用来洗茶具,装茶具等。

21.茶盂↓↓

茶盂的作用是用来处理废弃的茶汤。 在进行烫壶温杯的这个步骤时,也需要将废水倒入其中。

在喝茶过程中,公道杯中、品茗杯中残留的茶汤都可以倒入其中。

茶盂分两层,上层主要是过滤废弃的茶渣;下层盛废弃的茶汤。

以上,就是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相信茶友们看了这些,在茶具使用上会更上一层楼,从而泡出属于自己的一杯好茶。

茶具一对一介绍图片,茶道用具图解

茶具一对一介绍图片,泡茶是一门技艺,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

泡茶讲究茶、器、人、艺,合一,这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同时带来良好的用茶体验。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茶道用具图解。

No.1主泡器的种类

泡茶主要使用的一些器具,如盖碗、紫砂壶、银壶等。

盖碗: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盖碗有过这样的描述:“盖碗的盖意为天,盖托意为地,盖身意为人。”故又称三才杯,寓意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哲理。

使用盖碗泡茶,能够使茶叶沉积于底,注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在礼节上也有“端茶敬客”的作用。

紫砂壶: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

紫砂壶采用紫砂泥为原料,因紫砂壶透气性能好,故泡茶时能够很好的锁住茶香、不失原味。且紫砂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银壶:

近几年来,银壶在我国不断地被发掘,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银壶具有非常好的,软化水质功能。并且,使用银壶泡出来的茶,香气高,茶汤纯,和顺温润,口感极佳。

☺☺

No.2 公道杯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如今公道杯又被称为茶海、公杯,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必备茶具之一。

使用公道杯,一来可以保证茶席桌面清净,特别是在使用盖碗的时候,公道杯显得必不可少,

二来,使用茶壶泡茶时,茶水倒入杯子时容易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茶水浓的现象。而公道杯在此时,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泡茶时,通常将泡茶壶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后再分别倒入品茗杯中给客人品饮,保证每个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

☺☺

No.3 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来品饮茶和观赏茶汤的专用茶杯。而大多数爱茶的人,都会选择专属于自己的主人杯。

品茗杯的选择是有讲究的。选择不相匹配的品茗杯,会破坏了品茶的乐趣。挑选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且遵循“小、浅、薄、白”四个原则最宜。

常言道“茶满欺人,酒满敬人”在斟茶时,品茗杯中的茶,应斟入2/3的为宜。

☺☺

No.4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顾名思义,是六样茶道用具。分别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

材质较多以竹木为主,在选购时,要看清竹木的纹理。使用完后,要擦干或者晾干,避免沾染、滋生细菌。收纳到茶筒时,应避免沾水。

茶筒(下图):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其他五样用具,也可放置其他茶艺用品。

茶则(下图):又称为茶勺,用于茶罐量取茶叶,置于茶荷或茶壶时使用。可确保投茶适量,避免因茶叶过多、或过少影响口感。

茶漏(下图):是置入茶时,放在主泡器口上的器皿。在放置茶叶的过程中,起到防止茶叶掉落在主泡器外的作用。

茶匙(下图):又称茶拨,茶匙有两用,一用于清理茶壶中泡过的茶的茶渣;二可用于将茶叶拨入茶壶中。

茶夹(下图):也被称为“茶筷”。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方面,可将茶壶中残留的茶渣夹出;另一方面,可以在清洗茶具时,用夹住茶杯清洗,既防烫又使茶杯不易沾染细菌。

茶针(下图):顾名思义,如针一般细小。一般用于疏通茶壶内的茶渣,以保证茶壶出水流畅,防止壶嘴被茶碎堵住。除此以外,金属茶针还可作为撬取紧压茶(如普洱饼茶、白茶饼茶等)使用。

No.5 其他茶桌配件

除去以上说的茶具外,茶桌上的茶具配件还有不少哦。如:茶洗、盖置、壶承、茶席等。

茶荷(下图):主要用于盛装干茶,供人欣赏干茶的色泽和形状。材质多为竹、木、陶、瓷、锡等制成。

茶洗(下图):又称水盂,宛如一个大碗,多搭配干泡台使用。可用来盛装清洁茶具用水,以及第一道茶汤、冷茶等泡茶时产生的废水。

盖置(下图):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搁置主泡器的盖子。将茶壶盖放置在盖置上,不仅能够保持壶盖的清洁,还能减少壶盖的磨损。虽不起眼,但是却是很实用的茶物件。

壶承(下图):俗话说得好“一壶一承一茶事”。壶承主要用于托盛主泡器使用,避免水打湿桌面。现有部分壶承,也有茶洗,盛装废水的作用。

茶巾(下图):又称为“茶布”一般用麻、棉等纤维制造。主要用于擦干茶壶或公道杯底部的杂水,也可以用来擦干桌面的滴水,保证桌面整洁。

桌旗(下图):作为一种装饰它常常被铺在桌子的中线或是对角线上,让茶桌显得更加优雅。除了提升品味和格调,还可以保护桌面,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茶席布置装饰。

茶具一对一介绍,泡茶时用到的茶具有哪些,每一件的用途是什么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1、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 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2、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

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3、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4、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5、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6、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而什么样的杯子是好的杯子呢?

一是依所泡的茶种来选择。传统功夫茶讲究使用薄瓷小杯。翁辉东在《潮川茶经· 功夫茶》中说:“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内壁素净,比如牙白色或者青白色的杯子,可以把汤色衬托得很清亮。

二是依饮茶的季节或天气来定。茶杯胎土厚可保温,适合冬天使用,而较薄的杯子则适合夏天使用,让茶快点冷却,方便入口。杯子对茶人而言如贴身的衣物,可以低调柔软不着痕迹,在茶席上看似平淡品饮,就口时却能发挥味觉,把玩在指尖又能细悉品味。选购时不妨以唇就口,试试个人是否“杯唇相融”,若杯体口沿不够细致,入口茶汤则无法充分地为味蕾品赏。

7、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选购杯托的重点是:杯托的比例要与杯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相称;杯托的设计应该要顺手好拿。如果杯托本身过大、过小、过于低平,茶杯放在上面就不太稳定,也就不是理想的杯托。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型又稳健,又若无大小适中的杯托时,可考虑直接使用软质杯垫。

8、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9、茶罐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选购茶罐,要注意它的功能性,尽量选择口径较大的茶罐,以避免在面对较蓬松的茶叶时,不好取用,造成茶叶碎断。

10、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茶盘的款式也十分多样,尺寸大小不一,有圆月形、棋盘形,扇形,方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是: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的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才能茶壶、茶杯、茶汤衬托得出色,使之雅观,至于那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茶盘,在茶席上喧宾夺主,非但不能作为平和静穆的背景衬托,反而有失饮茶品位。另外,端茶盘时一定要将盘上的壶、杯、公道拿下,不然一个失手,“全盘覆没”。

11、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

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12、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具套装使用方法图解和茶具套装使用方法视频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中国十大名窑 中国十大名窑产地是哪里的

下一篇:更多茶器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精选茶器

茶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