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宠是干什么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宠是什么 茶宠有什么作用和茶宠是干什么的?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什么是茶宠
茶宠顾名思义就是用茶水滋养的宠物摆件,既能如宠物般把玩,又能增添饮茶情趣,在喝茶的时候用茶汤涂抹或直接淋漓,时间一长会变得温润可人,还散发着一股茶香。爱茶之人的茶台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只小象、小龟、蟾蜍、貔貅、小猪等寓意吉祥的小物件,这就是茶宠。
对于刚入门的茶友来说,这小物件可能很陌生,但对于老茶友,那可是宠物呢。今天来就说说这茶界的"宠物"——茶宠。
在早期文献中貌似就有出现茶宠的雏形,《阳羨名陶录》载有:"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suanni)炉、辟邪镇纸、重锼迭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象,庄严慈怜,神采欲生,璎珞花鬉(zong),不可思议。"
文中的陶瓷诸玩中或许就有茶宠的身影。
从明代开始制作的陶瓷工艺品,作为几案清供,就应是我们现在"茶宠"的先驱了。
现在的茶宠千姿百态,大都被赋予了一些美好的愿望,或招财进宝,或吉祥如意,或延年益寿,全凭主人喜好挑选。
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那么这些茶桌上摆放的造型精巧、可爱的茶宠是不是可以看作承欢茶水之乐的孩子们?
一、养茶宠
养茶宠所谓的"养",不是真正的要用食物喂养。这个养,更多的是滋养,就是在泡茶时,把茶水浇灌它们身上,让茶水滋养茶宠躯体,茶水提倡使用热茶汤,不要用白开水。
首次浇灌为了避免新茶宠受热开裂,尽量使用温茶汤滋养,后续再使用热茶汤。
在养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养壶笔或毛笔蘸取茶水轻轻擦拭,定期用干净毛巾搓茶宠表面,不要将茶汤留在茶宠表面,避免堆积污垢。
如此来,长久之后,茶宠表面便会有较好的光泽,显得更加有灵性。
有些茶友为了让茶宠快些养成,便将整个茶宠长期浸泡在茶水中,这种做法虽然是让茶宠变得有光泽,但这种随意的做法容易导致茶宠出现色泽不均的现象,有经验的人一看光泽就能识别出来,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
若你买了很宝贵的茶宠而不呵护,那跟平时的摆件没什么两样了。
一个好的茶宠是需要主人花费时间和精力"滋养"出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我们的心性也能得到滋养。
在茶叶在选择上,一般没有过多的限制,人们常用普洱茶滋养,那是因为这类发酵茶滋养最容易出颜色,一般滋养一两个月就能出现变化,半年就能看到温润的颜色,而绿茶则相对慢一些。
年长日久在茶汤的滋养下,茶宠会越发地变得温润客人、茶香四溢,而且茶味也更加浓郁,价值也会变得更高,好比养紫砂壶,深得品茗人的宠爱。
有些茶宠还有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出现吐泡、喷水等有趣现象。
一只漂亮的茶宠,是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出来的。而且养护后的茶宠,加上茶宠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未来还可能有升值空间。
二、茶宠的寓意与作用
茶宠之所以能够作为茶文化的艺术延伸,将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相结合,其中分不开的是中国神秘色彩的传统文化,它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这就决定了哪几种茶宠最为常见,我们一起来看看。
1、 貔貅[pí xiū]
貔貅是古代一种神兽,雄为"貔",雌为"貅",平时成对出现。传说它以金银珠宝为食,只进不出,现有招财进宝、镇宅守护的寓意,是家里的守护神。
2、 金蟾
此蟾蜍并非现在所见的普通蟾蜍,传说金蟾所到之处,为金钱聚集之地,而且金蟾
的谐音是金钱,是一种旺财金蟾。
金蟾的摆放也有寓意,嘴里含金钱的金蟾面容要面向主人,财不外流;没有含金钱的面容背对主人面向门外,为向外吸财之意。
3、 大象
大象以善于吸水而驰名,水寓财,摆在家里,象征大财小财均为己纳,而且象禀性是温顺祥和,放在家中还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是比较受茶人欢迎的茶宠。
4、 金猪
猪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养在茶盘上作为观赏也很是可爱。
5、 弥勒佛
以其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茶友喜爱,弥勒佛象征吉祥如意、延年益寿。
6、 白菜
白菜谐音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之意。
此外动物生肖的茶宠也很受欢迎,相信风水的茶人在选择茶宠的时候就要避免生肖相冲相克。
另外,将茶宠在手掌中慢慢盘玩,还有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的功效,尤其对脑力劳动者有着调节大脑中枢神经,起到健脑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等作用。
三、茶宠的选择
市面上流行的茶宠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瓷质或石质的。
茶宠的价格也有几十到几百不等,好的茶宠,跟做工是否精细、泥料好坏及完成一件作品所需的工时分不开,而且不同材质的茶宠带来的感受不同。
茶友在购买茶宠时,应该兼顾材质、美观和趣味性、透气性、吸水性、大小等方面去选择喜欢的茶宠。
一般来说,陶、紫砂材质的茶宠透气性、吸水性良好,容易吸收茶汁并形成包浆。
喜欢茶宠的茶友可以去挑选一两样茶宠来养。值得一提的是,茶宠和宠物一样,一旦选择了它,就不能轻易抛弃的哦,希望它能在你的呵护下变得更美!
紫砂茶壶之所以深受茶人宠爱,不仅在于美观实用;对于“万物皆可养”的茶人来说,更重要的可以通过悉心的养护而让紫砂壶日渐温润,这也就是俗称的“养壶”。
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
“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
说的就是经过不断冲泡、擦拭和使用的茶壶,能发出黯然之光,拿在手上可照见人影。
但现实生活中,能将紫砂茶壶养好的人并不多,一不小心就养脏了,更有人将壶内茶垢养之,想要将一把好壶养的如谦谦君子般温润有光,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技巧!
《一》
紫砂茶壶的“养壶”也称“包浆”,简单地说,就是包裹在器具身上的“光泽”,这种光泽是经岁月氧化、打磨而呈现出的自然光泽。
一般新的紫砂壶表面砂感强,壶身干涩,光泽粗狂,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会呈现出平滑自然的光泽与肌理。
紫砂壶“包浆”要靠养,科学的方法是将沏好茶的壶,趁热浇茶汤洗壶,任壶体表面吸收。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收茶汁,去除新壶土味,留下浓郁茶香。
《二》
勤泡、勤洗、通风、阴干是养壶需要注意的基本通用法则。
无论新壶旧壶或是不同泥料的壶,每次泡茶结束,都要将茶壶清洗干净,再放置通风!
需要注意的是,清洗茶壶切忌使用洗洁精或是其他化合物剂。通常饮茶完毕后,将茶渣清理洗净,再用热水再冲一遍,再把水倒干净,注意要壶面朝上放置,让茶壶自然风干。有些茶友喜欢将茶壶倒扣放置沥干,这样反而容易使水蒸气凝聚在壶内!
《三》
最后,不同泥料的壶有不同特性,根据茶壶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茶叶冲泡,对于养壶也很重要。
譬如段泥的紫砂壶,透气性与吸附性是紫砂壶中较好的,又因段泥壶一般颜色较浅,若是用来冲泡红茶、黑茶等颜色较深的茶叶,稍有清洁不当,茶壶便容易养花;这样的段泥茶壶,更适合用来冲泡白茶或绿茶这类汤色较浅的茶叶,以此类推!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养壶的意义在于不断在饮茶过程中感觉茶壶的变化,人也随着茶壶温文而润。但养壶也不是朝夕之事,需得茶人长期的耐心呵护,不可急于一蹴而就!
茶都是一样的茶,为什么人家泡的茶好喝,香甜、爽口,而自己泡的茶比较苦涩,总感觉不好喝。
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掌握技巧,泡茶说难不难,但也不简单。
要泡好一杯茶,小昵觉得茶具、水温、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这几点十分关键,只要领会了这其中的要点,泡出来的茶汤不会太差。
第一点、选对茶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泡好茶,茶具的选择十分关键。
有时候不同茶叶需要用不同材质的茶具泡茶,才能将其內质全部释放,一些小细节都能起到降低茶汤苦涩的作用。
例如,所有茶品都可以使用白瓷盖碗冲泡;但其中,绿茶又可以使用玻璃杯冲泡;
岩茶、单丛茶、铁观音、熟茶又可以使用紫砂壶冲泡。
茶具最简单的选择: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表面光滑,毛孔细腻,不吸香也不吸味,因此,能得到原汁原味的茶汤。
第二点、选对合适的水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水是茶叶滋味、风味呈现的载体,茶的色、香、味最后都要大部分融于水中;
因此,水能直接影响茶带给我们的味蕾,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陆羽《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见从古时泡茶对水就有严格的要求,以前最好的是泉水、山溪水;
如今泡茶建议用纯净水、山泉水,或者含有矿物质较少的矿泉水,但总体要求软水为佳。
选水建议:水质要清且干净、水源要鲜活、水体要轻、水味要甘甜、有清冽感。
用水最简单的选择:纯净水。
第三、用沸水泡茶
茶圈中曾有一个辩论,泡茶到底用85℃的水,还是烧开的水?
大多数人认为应当用85℃的温水泡茶更甜,然而事实证明,温水泡出来的茶汤平平无奇,无功无过。
资深老茶客都知道,好茶不怕开水烫,用开水冲泡才能将茶叶中的物质激发出来,才能体现馥郁的茶香、鲜爽清甜的口感及富有浆感的茶汤。
100℃基本上可以适应所有的茶。
水温最简单的选择:烧开冒泡即可,气泡散开即可使用。
第四、投入适量的茶
各种茶由于工艺不同,形制不同、属性不同,因此,在投茶量上也有所区别。
泡白茶,投茶5克;
泡红茶,投茶5克;
泡岩茶,投茶8克;
泡普洱,投茶7克;
泡绿茶,投茶2克。
投茶过少,茶味清淡,投茶量过度,浓郁、苦涩,因此,这个度需要把握好。
以上投茶量是比较适中的,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当然,投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增减用量,最后适合自己就好。
第五点、出汤时间
前面的都是铺垫,而最后的出汤,便是关键环境,这一步没做好,就会功亏一篑。
绿茶、黄茶:一般要求快速出汤,注水完毕,5s左右。
乌龙茶(颗粒状或茶形紧结):可以轻度坐杯,注水完毕,第一泡20~30s出汤。
乌龙茶(条索状或茶形松散):可以轻微坐杯,注水完毕,第一泡10s左右出汤。
白茶:醒茶后,注水完毕,5s内快速出汤,不坐杯。
黑茶:醒茶后,注水完毕,5s内快速出汤,不坐杯。
红茶:注水完毕,5s内快速出汤,不坐杯。
注:以上出汤时间可以作为参考,并不是标准,也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出汤最简单的选择:基本以快速出汤为准则。
最后,茶是生活的调味品,学会技巧泡茶,也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
所有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泡一杯好茶汤,但也大可不必为条条框框所限制;
怎么顺手、怎么方便怎么来,只要最终是自己要的那杯茶就好。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说:“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1、三指法
所谓的“三指”,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正确手法是食指按住盖钮,拇指和中指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地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即可。
出于美观性的建议,不翘兰花指为好,尤其是男性。
2、抓碗法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主要适用于男性。对习惯用这种方法泡茶的人来说,观感上非常豪迈大气。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合拢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碗盖朝向自己即可。
1、注水不能太满
新手泡茶,因为经验有限,不知道注水到多少为止,有时注水太满,就会烫到自己。
一般以注水量到接近碗沿即可。最多,不能超过碗沿位置。
2、调整合适的开口大小
众所周知,盖碗泡茶的明显优势之一,在于出汤的开口可以随意调整,并且快速顺畅出汤。
开口太大,滚烫的茶汤会不受控制地喷涌而出,极易烫伤手。而开口过小,就会导致茶汤不顺畅,出汤慢,手抓盖碗的时间长,也容易被热气烫到。
故而,为避免使用盖碗泡茶时烫到手,这开口大小的预留位置,也是一门学问。孰能,自然生巧!
3、选择合适的盖碗
什么是合适的盖碗?无非俩字——趁手。
如女性朋友,不宜选用过重、过大、过宽的盖碗,否则抓握不够趁手,易被烫到。所以,选择适合自己手型的盖碗也很重要。
另外,在盖碗器型的选择上,也有些讲究。一是盖碗的碗沿较宽为好,盖碗的边沿宽窄决定了拿它倒茶时手与热水之间的距离。如果碗沿较宽,注水的最高界限与手握的位置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手指感受到的温度也会相对较低。二是选择高一点的盖纽,盖钮越凸起,手离热水的距离就越远,自然不易被烫手。
新手泡茶,总免不了被烫的过程。不过,有了这些技巧的加持,可以大大减少被烫到的风险,你也能游刃有余的泡出好茶来哦~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宠是什么 茶宠有什么作用和茶宠是干什么的?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