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盖碗怎么拿 拿盖碗不烫手的小技巧呢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盖碗怎么拿 拿盖碗不烫手的小技巧视频和盖碗怎么拿 拿盖碗不烫手的小技巧呢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盖碗,顾名思义有盖子的茶碗,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又称“三才碗”、“三才杯”。
杯盖为天才、杯托为地才、碗身为人才,古人想将天、地、人都握于自己掌中,所以就有了盖碗的别称“天地人和”。一副小小茶具寄寓了一方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三才碗”兴盛于清朝,清朝宫廷剧里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是用盖碗喝茶的。演变到今日,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还保留着使用盖碗的习惯,而大部分喝茶之人都将盖碗用做泡茶器具。用盖碗泡茶后再匀到公道杯中逐渐成为新式茶道的标准泡法。
用盖碗泡一盏茶,不管是察色、嗅香、品味、观形,都一一满足。另外盖碗清理比茶壶方便,估计也是许多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原因。这就是很多茶友喜欢用盖碗的原因吧。
周树人先生曾在《喝茶》一文中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盖碗好处这么多,很多非专业人士却表示盖碗很难使用,比如烫手,水会倾洒出来这样的问题。除了勤加练习,也许你挑选的盖碗本身也有问题。下面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告诉大家如何挑选合适的盖碗。
【为何盖碗要用瓷的】
同一泡茶,紫砂壶和瓷盖碗对开试茶的话,很明显:高香类茶紫砂明显损香,偏重滋味的茶,会觉得壶内出来的茶汤不如瓷盖碗的味道足。因为已经先被紫砂泥料本身吃了点滋味走了。类似紫砂壶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的同时,也会吸附并且发散气味。所以,茶的香气,你还没闻到,壶已经先大口深呼吸吸进去了;茶汤的滋味也是。
除非泡养了很多年的紫砂壶,壶真正养成了,已经吸附足够的茶汁了,才不会再吸茶味。茶壶有一壶只泡一种茶之说,泡前一种所茶吸附的茶味,会自然而然地流入下一泡茶礼,这就是所说的串味了。选择瓷盖碗,是为了能对茶味香气能做明显区分,这也是茶叶审评人员试茶选用瓷器的原因。
【尽量选青花或白瓷盖碗】
每个爱茶人都应该有一个白瓷盖碗,首先从安全角度排除掉釉上彩,如粉彩、扒花等。安全的是釉下彩和釉中彩,但釉中彩如果技术不过关,窑温不够高,还会有釉上彩的问题。
试茶需要用白瓷盖碗,配个玻璃公道白底瓷杯,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玻璃与白底瓷看汤色也方便。即使不是通体白瓷,也尽量选择内里白釉的盖碗。
客用角度出发,建议用青花或者白瓷,所有开片的瓷器都不适合当客杯。
【茶叶与盖碗容积的配比】
一般而言,市面上最多见的,就是140cc标准7克盖碗,如果盖碗160cc,就是8克标准盖碗,容量与投茶量20:1。
按标准7克盖碗为例,乌龙茶按标准投茶7克或8克,现在一般一小泡单独包装的茶,基本在7-8克,所以试茶时候就直接拆一泡,要是散的,可以称取7克。
绿茶口淡的人一般就玻璃杯泡1克或盖碗1.5-2克,中等的3-4克,普通250-300cc水杯投茶5克绿茶的,都是喝茶多年或重口味的。
红茶,其实投茶5克就差不多了。
普洱有时需要过一点,毕竟是紧压茶。
【盖碗器型烫手程度分析】
不容易烫手的盖碗:这个盖碗的碗沿比较外撇,注水的最高限其实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比较烫手的盖碗:这个高背盖碗,盖子与口沿之间没太多余地,注定了会比较容易烫手。
一般烫手程度:比较多见,大都器型在这个范围内,具体还得泡了茶上手摸。
还有盖纽做得比较高的,没有凹陷进去的,符合这两种特征的盖碗比较好,这样在泡茶的时候不易烫手,并且容易拿取。右B相对于左A不烫手一些。
【以茶选盖碗器型】
绿茶:也有盖碗喝的,看清朝剧,大家应该不陌生盖碗直接嘴喝,实际上目前四川很多川绿茶就是那样。
类似下图这样比较适合,一手托着底,一手拿盖子挡着点茶叶,直接对着嘴喝,还得盖碗偏大一点,8克160-200cc的盖碗合适,但是投茶量可别太多,泡绿茶的盖碗别小了。
红茶:盖碗泡红茶可以参考乌龙茶用的盖碗。
白茶、黄茶:参考绿茶类
黑茶:泡普洱茶,类似下图这样矮胖一点的器型,但容积要大点,普洱茶闷泡比较多,容积要足够大,叶子才能舒展开来。推荐160cc以上的盖碗,同样7克茶样试泡,200上下40cc都可以。或者7克盖碗5-6克投茶量,适当减少投茶量,尤其一个人喝的时候。
【使用盖碗的技巧】:
盖碗的好处在于好控制,因为它出水快,洗茶刮沫方便,出水后看叶底,闻叶底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其实要控制好盖碗并不难,但前提是要选对盖碗,具体的前面已经说了。然后就是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子做的话,会很烫。
拿盖碗时,手势不偏不歪,食指居中,轻压盖碗,中指、拇指分别夹住盖碗的中部提起,动作要快;开始斟茶时,食指稍松,向前倾斜,以便盖碗自动略开,把茶汤倒出;中指方位及高低始终要保持平衡,以免热茶溢出烫手。要想轻松地驾驭盖碗君,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加练习。记住一定心沉气定,手要稳,不慌不乱。
正确拿盖碗的手势有两种,三指法、抓碗法,三指法即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而抓碗法即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即可出汤。
正确拿盖碗的2种手势
1、三指法
三根手指拿捏盖碗,是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下图中的【中指】位置)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2、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使用盖碗注意事项
大拇指、无名指捏住盖碗的时候,不要放在碗身上,而是放在盖碗边沿处(延伸的地方)。
如果把手指放在碗身上,则会有明显的烫手感,毕竟碗身是一直和盖碗接触的,吸收的热量多,会烫手也是在所难免的。
食指搭在盖碗顶端盖子的时候,不要把手指放在凹陷处,而是要用指腹轻轻抵住盖子。
如果把食指伸进盖子的凹陷处,则会烫手,用指腹轻轻抵住,就可以避免烫手。
有很多茶友,最近问小昵:“泡茶,使用盖碗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烫手、拿不稳、倒茶汤时摔落“。
所以,今天小昵给大家说一下正确的盖碗拿法。只要你掌握对的盖碗使用方法,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
如何正确使用盖碗?
第一步
选择一个好用的盖碗。
盖碗大约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敞口的,一类是撇口的。
敞口的不讲,就说撇口的。
第二步
盖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加了盖子的碗。
会用碗的话就一定会用盖碗
不要盖子,注一碗开水。
找出一个最舒适的方法,把这一碗水端起来。
第三步
加上盖子,留一个小缝。
小缝和虎口在一条直线上。
食指轻轻的压住盖钮处,没有必要用力。
想好看一些也可以侧翻
水流与小臂在一个平面且呈90度直角
端起盖碗的时候不会烫到,
出汤的时候水也不会流到手指上。
就这样就好啦
这种方法完全不烫手,而且非常省力。
另外,泡茶的时候,保持专注力和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拿盖碗的手势有两种,三指法、抓碗法,三指法即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而抓碗法即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即可出汤。
正确拿盖碗的2种手势
1、三指法
三根手指拿捏盖碗,是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也是很多女性常用的手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下图中的【中指】位置)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这种拿法,食指接触按钮,拇指和中指接触碗沿,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2、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使用盖碗注意事项
大拇指、无名指捏住盖碗的时候,不要放在碗身上,而是放在盖碗边沿处(延伸的地方)。
如果把手指放在碗身上,则会有明显的烫手感,毕竟碗身是一直和盖碗接触的,吸收的热量多,会烫手也是在所难免的。
食指搭在盖碗顶端盖子的时候,不要把手指放在凹陷处,而是要用指腹轻轻抵住盖子。
如果把食指伸进盖子的凹陷处,则会烫手,用指腹轻轻抵住,就可以避免烫手。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盖碗怎么拿 拿盖碗不烫手的小技巧视频和盖碗怎么拿 拿盖碗不烫手的小技巧呢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