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是什么 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有哪些

分类:茶器发布者:魏巡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有哪些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是什么和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有哪些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是什么 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有哪些

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

众所周知,好茶离不开茶具,而木鱼石茶具近年来倍受大家青睐,木石鱼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

木石鱼茶具有其独特的功效,如将水放在木鱼石器具中浸泡两小时,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即能达到国家矿泉水限量指标;这是因为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所以,木鱼石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茶水不会变质,尤其在酷暑季节,茶水在五天内仍然可以饮用,不会变质。

怎样鉴别木鱼石茶具的质量优劣?

1、观颜色。质量好的木鱼石茶具颜色鲜艳且干净,还呈现明亮的紫檀色,且颜色较深;而质量劣的木鱼石茶具颜色发红发乌,光洁度较差。

2、敲击法。用茶具的壶盖轻轻的敲打壶身,假如声音明亮、清脆,那就是质量很好的木鱼石茶具;假如声音有“噗噗”的感觉,声音发闷,或者是敲击的余声不止一个,那就是质量劣的木鱼石茶具。

3、看材质。质量好的木鱼石茶具表面干净光滑,用手触摸感觉流畅自然;而质量劣的的木鱼石茶具表面粗糙,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4、观纹理。有一句话说:“十玉九纹”,天然玉石内部的纹理是自然形成的,有一种天然美,而木鱼石又叫木纹石,因此,质量好的木石鱼茶具纹理酷似天然木纹,是造化钟灵毓秀,而质量劣的木石鱼茶具花纹无层次感,且花纺、颜色是一样的,无变化,没有层次感。

5、检查做工。做工是木鱼石茶具的灵魂,质量好的木鱼石茶具做工精细,雕刻精美,刀工有力,整体观察流畅自然,而且细节和一些不易观察的小地方也处理得当及细致;而质量劣的木鱼石做工粗糙,整体感觉压抑、不协调,而且细节问题处理极其马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进行处理,瑕疵多。

6、抛光度。木鱼石本身自然抛光度就相当高,如果全部手工自磨光(即非机械机器抛光),因此,质量好的木鱼石茶具会呈现天然玉石的光泽,不退光、不变色的特点。

7、看价格。因为木鱼石材料在逐年减少,而现在的木鱼石的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的飙升,所以,如果木鱼石茶具的价格过低,就证明材质很差,那这个木鱼石茶具的质量就很低劣。

除此之外,消费者在选购木石鱼茶具要认准正规厂家及防伪商标和标志。

如何泡好不同个性的武夷岩茶 用水、泡法都需要留意

要想泡一壶好茶,必须有得心应手、恰到好处的茶具。

一般家庭平时品茶只要有随手泡,也就是电热壶一个,茶盘,公道杯,陶瓷盖碗就可以了。

如果有紫砂壶的可以选择用紫砂壶。

特别是南方的冬天没有供暖,天气冷使用紫砂壶热气不容易散发)投放的茶叶量根据容大小。喜欢口味淡的朋友茶叶量投放容器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夺。武夷岩茶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长环境不同茶也有不同的泡法。

1、选择水

水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条件的用山泉水最好,或者矿泉水,其次也可用桶装的纯净水。

烧开水后先烫杯,烫好泡茶的容器后倒入茶叶,盖上轻摇几秒钟,打开杯盖,这时候容器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这个过程叫闻干香。然后悬壶高冲,往一个点注入水,最好是往容器的边缘上一个点冲水,使得茶叶在容器中翻滚。

我们日常生活中泡茶都习惯洗茶,也就是第一道茶不喝,把它倒掉。专业审评只刮去泡沫,第一道茶是不倒的。

2、冲泡注意事项

清香型的茶,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因此在做清的过程中轻摇轻做,焙火也轻焙,一般是中下火为多;

泡这类茶,前几泡一般5到10秒钟就可以倒出茶汤,这样的泡法茶汤苦涩味会少,或者不容易出现。使口感更佳。

随后根据冲泡的次数递增而增加坐杯时间,一般10秒到15秒。武夷岩茶素有8泡有余香之说。茶泡到10泡就差不多了。

冲泡武夷岩茶控制水温也是很重要的,水不要一次性烧太多,半壶这样差不多,反复煮的水对身体不利,水煮老了也会影响口感。

冬天冲泡到第二泡的时候就要注意水温,水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沸水的温度。泡出来的茶滋味好且更耐泡。这样的泡法就把岩茶给泡活了。

3、高火茶

对于高火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特殊口味的人群,他们即要非常好的山场又要高火,茶开盖猛一闻一股幽雅的咖啡香味,茶汤颜色油亮,色深如琥铂。

这样的茶对山场要求很高,普通山场是出不了这样的茶汤色的。

还有一种高火茶是非常普通的茶,价格也低廉,高火工,这类茶泡出的茶汤和酱油颜色没什么差别。闻香只有炭香味。茶滋味空洞乏味。

泡这两类茶头几泡都出汤快,不宜久泡,否则慢冲慢泡茶汤是很难入口的。唯有潮汕一带老茶客是另外。

4、特殊地理环境的岩茶

在武夷山最著名的岩茶算是"三坑两涧"的岩茶了。

泡正岩茶,尤其是三坑两涧的茶很多人舍不得洗第一道茶,刮去泡沫就直接开喝,武夷岩茶生长周期长,一年只产春茶一季,好山场的茶整个的制作过程从采摘到制作就没有下过地。

当然,洗茶与否都没有绝对性,所以不要太过于纠结。

另外,现如今,生产茶叶的环境,多为无尘环境,靠洗茶洗去灰尘,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多半还是习惯问题以及接待客人的必要。

洗茶与否是其次,重点是,泡此类正岩武夷正岩茶,浸泡时间可以比普通山场的茶时间上稍微长些。

因为特殊山场的茶内涵物丰富,内质的东西不容易浸泡 出来。

武夷岩茶的冲泡有哪些步骤?

武夷岩茶以生长在岩石缝而得名,其独特的岩韵备受喜爱,口感醇而厚重,回味持久,香气丰富。然而好茶难得,冲泡更佳重要,那么武夷岩茶冲泡有哪些步骤呢?

1.温器

将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盖碗温烫两遍更佳,一是洁具,二是增加盖碗温度,以利于茶性释放。

2.投茶

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喝茶的人数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投茶量可先按茶:水的比例为1:22,即150CC的盖碗放7-8克岩茶,然后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3.摇香

在盖碗温度最高时投茶,将茶叶投入高温烫过的盖碗中,盖上杯盖,左右轻轻摇动,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轻闻干茶香,从而达到醒茶提香的效果。

4.冲泡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将沸水注入盖碗中,第一泡注后需刮沫。浸泡时间,第一泡以5s~8s、第二泡以3s~6s、第三泡以3s~6s。

四泡后根据个人喜好延长浸泡时间,好的岩茶可以冲泡8-12泡左右。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身心愉悦。

5.品茶

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宜用啜茶法或含英咀华。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口。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度。

6.闻香

冲泡过程中可体验的挂杯香就是公道杯倒出后或品茗杯饮尽,余留的香气。拿至离鼻尖3-5厘米位置,保持只吸气而不呼气的状态感受香气的馥郁与持久性。

饮用武夷岩茶注意事项

2023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

虽然文章并没有明确指出最佳的饮茶温度是多少,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根据此篇报告深入研究,得到的大概温度都集中62℃、60℃、56℃这三个数值左右。

所以,饮饮用武夷岩茶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0℃左右最佳。

武夷岩茶怎么泡

先准备一只盖碗(110cc)、8g武夷岩茶,然后用开水将茶具清洗一遍,之后将茶叶投入盖碗中,向盖碗中注入开水,等待茶叶吸水舒展10秒钟左右,接着用公道杯将盖碗茶汤分倒至茶杯,即可品饮岩茶的浓厚滋味及明显的岩韵,一般可以循环冲泡7次左右。

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1、温器

将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盖碗温烫两遍更佳,一是洁具,二是增加盖碗温度,以利于茶性释放。

2、投茶

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喝茶的人数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投茶量可参考:茶水比1:15左右,即110CC的盖碗放8克岩茶,然后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3、摇香

在盖碗温度最高时投茶,将茶叶投入高温烫过的盖碗中,盖上杯盖,左右轻轻摇动,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轻闻干茶香,从而达到醒茶提香的效果。

4、冲泡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将沸水注入盖碗中,第一泡注后需刮沫或者洗茶倒掉。浸泡时间,第一泡10s、第二泡以10s~15s、第三泡以15s,第四泡以20s,以后每次递增5~10s。

好的岩茶可以冲泡7泡以上。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身心愉悦。

5.闻香

冲泡过程中可体验的挂杯香就是公道杯倒出后或品茗杯饮尽,余留的香气。拿至离鼻尖3-5厘米位置,保持只吸气而不呼气的状态感受香气的馥郁与持久性。

6、品茶

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宜用啜茶法或含英咀华。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口。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度。

饮用武夷岩茶注意事项

2023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虽然文章并没有明确指出最佳的饮茶温度是多少,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根据此篇报告深入研究,得到的大概温度都集中62℃、60℃、56℃这三个数值左右。

所以,饮饮用武夷岩茶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0℃以内最佳。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是什么和用木鱼石茶具泡茶的优点有哪些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银壶为什么贵 银壶为什么这么贵

下一篇:更多茶器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精选茶器

茶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