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壶为什么这么贵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铁壶为什么好和铁壶为什么这么贵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最近铁壶很受欢迎,很多人也有困惑。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亦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升品感。
1、煮水利器:
铁壶烧水沸点的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而尤其对于普洱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赏茶、斗茶、鉴茶以及开展茶会活动必备的专业茶器。
2、改善水质:
使水更软滑、甘甜,改善和提高泡茶的口感。
问题1:为什么有的铁壶是铜盖子,有的是铁盖子,有的提梁是卡死不能动?
答:人们把日本铁壶分京都铁壶和南部铁壶,京都铁壶现在大规模已经没有生产,有小堂口还在做,在日本山形县订制,或者在中国代工。京都壶一般都是铜盖子,提梁可以左右活动。南部壶还有很多堂口在做,一般铁盖子居多,提梁卡扣不能动。铜盖子的壶一般都是高档次壶。
问题2:为什么日本铁壶手打空心铸铁提手多?
答:说一下空心提手,所谓“袋铉”就是把一块铁板打制成空心的圆铁棒形状的提手。因为空气能阻碍热传递,提手如果是空心的话,在手握铁壶提手时就不会有很烫的感觉。还有,这种制作技法是非常难的,如何把一片铁敲得圆滚滚,还有弯曲,连接缝处都细不易见,这就是功夫,会制作“袋铉”的工匠已寥寥无几的缘故,一般装有“袋铉”提手的铁壶,可以95%确认是日本壶。
日本过去的京都壶,现在的南部壶,一般都是用铁质锻造的空心提手,现在工艺先进了,很难发现手提的合缝,不过敲击下,能听到空洞的声音。过去都能看到打制手提的合缝线。只有龟文堂用能装卸的铜提手。不论龙文堂还是其他堂号,他们都是从一家专门做提手的的厂家订货,可见专业技术成就一个公司。
问题3:为什么我的铁壶里面已经整理了很干净,但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红色锈斑?
答:开始使用后约一段时间,内部会出现红色如锈斑一样的东西,再过一段时间后会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看水质而定),长期使用后,内部会锈斑增多,水质硬的话如井水或山泉水,被白白水垢覆盖,只要水不会变浊这是没关系的,请勿清除它,不要以为是生锈就去擦它或洗它。这层水垢是铁壶的保护层,和汽车过了磨合期更好开一个道理,有了这层精心养成的水垢保护层,铁壶会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稳定。
问题4:为什么铁壶会有水垢,到底要不要水垢?
答:关于水垢,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过去人们用井水或河水烧水,水质硬所以壶內很容易形成水垢,因为现在大家用桶装净化水,壶內形成水垢就很难。就本人所知,有在使用铁壶的朋友,对于水垢的看法,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水垢会影响铁质的释放,也会影响美观,所以会去除掉它。但也有人认为,附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口感上浑厚且圆融(滑)也较好喝,所以会想尽办法养水垢。就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是比较支持后者。的确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的确不错,可是要用来泡茶,在茶类的选择上就必须注意。
问题5:为什么铁壶日常要打理?
答:平常使用时除煮沸时,尽量不要让壶内有水份,煮沸后将热水倒进热水瓶等让内部保持乾燥,在铁壶完全冷确以前,请不要盖上盖子,要先用干布擦干壶盖,因为在把煮开的水装入热水瓶或其他容器后,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导至壶身内壁生绣。
其实老铁壶,经过岁月的洗礼,表层上有了锈斑,油渍,灰尘,不知不觉中就以为然了,其实壶也像汽车一样需要正常的保养,才可以更有韵味,经久耐用。
铁壶正常保养:
一.铁壶烧完水,里面干了,还有余热时,用一块长方形(吸水强)的茶巾或布,将湿巾,擦拭壶身和壶底。
二.将茶巾另一半贴壶上。
三.一手按毛巾,一手握把手,顺时针转半圈,转到流口处回来。
四.交换另一边。
问题6:为什么铁壶底部有个小洞洞,是不是补过?
答: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
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决定壶壁厚薄的垫片透气孔,较易识别。
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之内。
问题7:为什么有的铁壶内会有响片
答:铁壶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它的鸣声。
有些老铁壶的壶内底芯处会有几片形状各异的凸片,称为响片。壶中水沸腾后会通过这几个壶底的凸片发出响声,很是悦耳,有的像风吹松的声音,有的是波涛汹涌,根据釜师的加工有不同的效果。想知道心爱的铁壶能否发生声响,
我认为,所谓响片,只有在壶內有比较厚的水垢后,底部水垢和壶底有层空洞,手敲击空洞音,这样的壶烧水,才会感觉响片的作用,收过一把壶,拍过视频传到优酷上的。
底部装有响片或底部故意有凹陷
有些铁壶底部有三片左右的铁片,可能还有点生绣,不要嫌它脏,因为这正是釜师精心制作的响片,因为有这种响片所以铁壶才会有悦耳的声响。
这比较像现代的技法,传统的铸厂或是釜师手工制作的铁壶底部都会故意留凹陷,依火的大小能产生不同的声响,十分有趣。
问题8:为什么有人说铁壶需要开壶
答:无论新壶老壶也是需要开壶再用的。讲法也很多,有的人讲新壶开壶时应该尽量使用清水不要放茶叶,因为铁壶是有气孔的,如果用茶叶会吸味,还会残留单宁酸,所以新壶开壶就直接用清水反复熬煮一下,大概倒水煮水3次左右就可以了,主要去除一下里面的灰尘杂质。
一般日本新壶在壶內都有一张纸,注明壶內处理过,煮水不会有铁锈味的保证书,国内壶很多没有保证,所以很多朋友买到国产壶,问我烧出的水怎么是黄色的,铁锈味很重。
老铁壶就不一样,一般没经过特殊处理的老铁壶都会锈迹斑斑,这时候更多的偏方出现,有使用熬粥的,煮饭的,煮土豆皮的,煮柠檬的,煮茶叶,煮醋,打磨,高压冲洗等。本人全部试过后总结了一下,首先煮含淀粉了的就不太好,因为像熬粥的,煮饭的,煮土豆皮的,过程中容易烧糊,稍不小心就烧坏了,然后残留异味,需二次清理。煮柠檬的,煮茶叶,煮醋这个倒是挺适用的,但是要看壶而定,煮醋是壶的锈非常顽固,反复无法去除时候,还要根据壶的厚度来,这个需要技巧。
一般情况下就煮煮茶叶,前面讲到壶残留单宁酸,我们就选用发酵过的熟普洱茶或者红茶,熬煮一两次就开始煮水,直到煮干净为止,(普洱(熟普)和藏茶含量较少,饮用这类茶不用担心鞣酸带来的影响,老人小孩都可以饮用)如果煮茶还有残留,就煮煮柠檬。打磨,高压冲洗这个需要非常专业人士处理,容易打破,打薄,就不提倡了。
问题9:为什么日本铁壶有涂层?
答:日本铁瓶,在制作完成后,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日本人会薄薄搪瓷烤在铁壶内壁,贝壳粉或木炭灰作为保护性涂层擦在铁壶内部,防止生锈。在准备使用的时候,把这个内部涂层擦洗干净,然后反复煮水倒水三次,就能正常使用了。至于铁壶外层,日本是有用一种传统的方法来处理,使表面产生一种致密氧化层,在日本俗称铁锖地。
问题10:为什么喜欢日本老铁壶?
答: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釜师们把壶制成房屋、井台、山水、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地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看堂号和名款画押,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有著名堂号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壶嘴看水垢
壶嘴也叫“流口”,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断水果断。有些壶嘴已经破损,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与壶体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壶盖有说法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但铁壶很少见,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从龙文堂开始,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铁壶的盖子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摘钮画龙点睛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苦心制作摘钮,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下的功夫更是了得的。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得很灵活的为好。
每个壶都必须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环付传统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兽居多,还有植物、动物、神器、事物等。龟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每个貔貅的形态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爱。
金银镶嵌锦上添花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创意极丰富,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人见人爱。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壶身汉字书香之气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世哲学、座右铭等出现。细看便可发现,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铸法看数量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蜡法,就如中国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显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时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的价格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元。
“十二先生”出自南宋审安老人(本名董真卿)的《茶具图赞》。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被称之为茶具“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
茶具十二先生,指的是什么:
1.茶筅
茶筅:竺副帅,名善调,号希点,号雪涛公子。
姓“竺”,表明用竹制成,“善调”指其功能,“希点”指其为“汤提点”服务,“雪涛”指茶筅调制后的浮沫。
2.茶槌
茶槌: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
姓“木”,表示是木制品,“待制”为官职名,为轮流值日,以备顾问之意。
3.茶碾
茶碾: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姓“金”,表示用金属制成,“法曹”是司法机关。
4.茶磨
茶磨:石转运,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
姓“石”,表示用石凿成,“转运”是宋代负责一路或数路财富的长官,但从字面上看有辗转运行直意,与磨盘的操作十分吻合。
5.瓢杓
胡员外,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姓“胡”,暗示有葫芦制成。“员外”是官名,“员”与“圆”谐音,“员外”暗示“外圆”
6.罗合
罗枢密:罗合,筛子。名若药,字傅师,号思隐寮长。
姓“罗”,表明筛网有罗绢敷成。“枢密使”是执掌军事的最高官员,“枢密”又与“疏密”谐音,和筛子特征相合。
7.茶刷
茶刷:宗从事,名子弗,字不遗,号扫云溪友。
姓“宗”,表示用宗丝制成,“从事”为州郡长官的僚属,专事琐碎杂务,“弗”既“拂”,“不遗”是其职责,号“扫云”,就是掸茶之意。
8.盏托
漆雕秘阁,名承之,字易持,号古台老人。
复姓“漆雕”,表明外形甚美,也暗示有两个器具。秘阁为君主藏书之地,宋代有“直秘阁”之官职,这里有茶托承持茶盏,“亲近君子”之意。
9.茶盏
茶盏: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
姓“陶”,表明有陶瓷做成,“宝文”之“文”通“纹”,表示器物有优美的花纹。“去越”意思是非“越窑”所产,“字厚”指壁厚,加上“兔园上客”的号,联系起来,就是宋代着名的“建窑”所产“兔毫盏”了。
10.水注
水注:汤瓶,汤提点,名发新,字一鸣,号温谷遗老。
姓“汤”,既热水,“提点”为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是说汤瓶可用以提而点茶。“发新”是指显示茶色,“一鸣”指沸水之声。
11.茶焙笼
茶炉: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姓“韦”,表示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为执掌朝祭礼仪的机构,“胪”与“炉”谐音双关。
“火鼎”和“景旸”,表示它是生火的茶炉,“四窗间叟”表示茶炉开有四个窗,可以通风,出灰。
12.茶巾
茶巾:职方,名成式,字如素,号洁斋居士。
姓“司”,表明为丝织品。“职方”是掌管地图与四方的官名,这里借指茶巾是方形的。“如素”、“洁斋”均指它用以清洁茶具。
白茶的采摘要求十分严格,有“十不采”的规定,即“雨天不采、露水不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霜冻芽不采”,同时采收后的茶叶,要及时承运、制作。
采摘白茶,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因此统称为“十不采”。
而且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芽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只有经过这样的层层的挑拣选拔,一道道工序的严格要求,最终成就珍贵无比的白毫银针。
1、白毫银针的鲜叶原料一般采摘的是茶树上面的肥芽,采摘的茶芽以春茶第一、二次的顶芽的品质最好,制成的成品茶的品质也是最佳的。到三、四轮采摘的茶芽相比前两次来小的多,偏细,制作出来的白毫银针的品质也不如前两次的。
2、到了夏秋季节时,茶树上茶芽较小,制成的茶品不佳,一般不进行采摘。在冬季的时候,加强对茶树的管理,使得第二年长出的茶芽品质更好。
3、采摘白毫银针茶芽时,要求十分的严格,要保证茶芽的品质,不破坏芽叶。采摘下来的芽叶选取芽心为白毫银针的原料,其他部分制作白茶或其他茶。
1、白毫银针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2、白牡丹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贡眉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4、寿眉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白茶的制作,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这两道工序。萎凋是白茶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序。
但是很多人对“萎凋”这个词也是一知半解,到底“萎凋”是什么呢?
# 来看看《中国茶学词典》里对萎凋是怎么定义的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变化的作业。是制作白茶、红茶和乌龙茶的第一道工序。
鲜叶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后,叶质变得萎软,呼吸作用加速,产生热量,叶细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发生以下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增加;淀粉、双糖减少,单糖增加;原果酸减少,水溶性果胶增加;茶多酚有少量与蛋白质相结合,有少量被氧化,水溶性茶多酚有所减少;叶绿素受到破坏;
维生素C在抗坏血酸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而减少;有机酸中的水溶性草酸、琥珀酸、柠檬酸及无机酸中的磷酸增加,叶细胞汁酸度提高;
芳香物质有所增加,特别是具有花果香气的橙花醇、沉香醇氧化物、反—2—乙烯酸、苯乙醛增量较多、羰基化合物大量增加,使萎凋叶具有香气。
所以萎凋就是把茶叶放在竹籩上凉凉晒晒,让它自己脱水就可以了是吗?并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白茶是最讲究萎凋方式方法的茶类。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茶多酚、氨基酸、糖类、咖啡因、叶绿素等物质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影响白茶萎凋质量的因子有:“温度、湿度、通风量”以及萎凋时间、摊叶厚度等因子。
一、温度与湿度
温湿度是促进生化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影响萎凋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萎凋环境温度高,叶温也高,水分相对运动速度加快,容易失水;同时萎凋环境的相对湿度随着萎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温度高则相对湿度小,白茶萎凋的失水速度快,反之,失水速度变慢。
萎凋失水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白茶品质。
失水过快,萎凋历时短,一方面萎凋理化变化不能正常完成,另一方面还会出现萎凋效果不均匀的现象。
温度过高则多酚类物质氧化缩合反应剧烈茶叶变红,温湿度过低则萎凋时间长造成霉变。
陈贞乐 摄
二、空气流通
空气是白茶萎凋过程质热交换的介质,空气的流向、流量、流速不同,其供热、携水、排湿、供湿、供氧能力就有差异。
加强萎凋过程中空气流动可加速萎凋过程水分的蒸发,防止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的积聚,同时供给萎凋叶生物化学变化所需的氧气。
在萎凋前期,未了保证萎凋时叶层内的空气流通,使茶叶表面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必须注意鲜叶薄摊和均匀,不匀和过厚往往造成白茶欠鲜醇,色泽偏杂;
在萎凋后期,为防止茶叶失水过快,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积累,通过并筛适当增加厚度和适当抑制空气流通,以避免因失水过快引起的萎凋不均匀现象,进一步消除青臭味。
陈兴华 摄
三、萎凋时间
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萎凋时间的长短与品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时间过短,氧化不够,多酚类含量高,苦涩味重;时间过长,主要生化成分消耗多,滋味淡薄,不利于品质的形成。
萎凋历时与鲜叶的嫩度、气候、季节有关。
从气候看,闷热低气压天气(即南风天)萎凋时间长,低温气爽的北方天萎凋时间短;从嫩度和季节看,春茶嫩度好,叶张肥厚,鲜叶含水量高,萎凋时间要长,秋茶嫩度低,叶张瘦薄含水量低,萎凋历时可相对缩短。
陈兴华 摄
四、摊叶匀厚度
萎凋前期,摊叶不均匀和过厚会使白茶滋味欠鲜醇,叶底色泽花杂。
总之,白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水分蒸发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叶层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鲜叶的水分蒸发状况。而鲜叶水分散失又受到叶层相对湿度、叶层气温、通风条件等因子的共同影响。所以,白茶是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
参考文献:《中国茶学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堂恒;丁可珍,汪琢成,胡建程等;
赵爱凤、陈济斌等.萎凋环境因子对白茶品质影响研究的进展.福鼎白茶,2023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铁壶为什么好和铁壶为什么这么贵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