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考试说明数学 数学考试说明答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考试说明数学 数学考试说明答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2012小学数学考试说明答案1
1. 1.3
2. 81
3. 3.05 500
4. 6.54 8.92 68.6 536
5. 100
6. 20 60
7.30
8. 3 12
9.1/4
10. 8 3
11. 2
12. 9:8 9/8
13. 62.5
14. 1:
15. 8/3
16. 5a-1.7
17、 0.8
18.6.25 0.62 5/8 0.625
19. 163
20. 乙
21. 36
22. a
23. 1/6
24. 0.305
25 甲
26 512
27 1 12 240
28 6
29 2
30 14a
31 3/8
32 1000
33 2.8
34 37.5
35 钝角
36 a
37 10 9 2 45
38 3:4
39 45
40 12.56
41 40
42 126
43 17/5
44 10
45 282.6
46 10
47 12.56
48 40
49.225平方米。
50.2 )厘米
51.③
52.(① )
53.① 第一小时行的多
54.③ 线段
55.② 容积
56.④ 5.4×0.25
57.④ 100倍
58.② 成反比例
59. ①
60.① 50.24
61.③
62.③ 36平方厘米
63.③ 90.1%
64..④ 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65.② 成反比例
66.③ 有无数个
67. ③ ɑb
68.②3χ+ 21=210
69②
70.② 侧面积
71.④
1. 选择题
单选题: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填写所选答案的序号,如(A)、(B)等。
多选题: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填写所选答案的所有序号,如(A、B)、(B、C、D)等。
2. 填空题
将填写的数字或答案直接写在空格内,注意书写清晰,不要有涂改。
3. 计算题
用适当的符号和步骤进行计算,每一步的计算都要写清楚,最后写出答案并圈出或用方框圈出。
4. 应用题
先明确问题,然后列出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问题,可以用文字、公式、图表等方式表达。
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进行数学推导和计算,逐步解决问题,每一步都要写清楚。
最后得出结论,回答问题,并用文字方式解释答案的含义。
5. 证明题
先写出所需证明的命题,即待证明的结论。
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进行证明,每一步的推理都要清晰、合理,并且标明步骤。
最后写出结论,明确表示所证明的命题成立。
在回答任何类型的数学题时,学生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书写要整洁、工整,数字和符号要清晰。
确保答案正确,可以反复检查计算步骤和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如果有时间,可以对答案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说明,特别是在应用题和证明题中。
总之,不同类型的数学题有不同的答题格式,但都需要学生做到清晰、准确、有条理地回答问题。正确的答题格式有助于提高答案的可读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数学考试的成绩。
一、填空题:
1.三个不同的三位数相加的和是2993,那么这三个加数是______.
2.小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472错看成427,结果商比原来小5,但余数恰巧相同.则该题的余数是______.
3.在自然数中恰有4个约数的所有两位数的个数是______.
4.如图,已知每个小正方形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______.
5.现有2克、3克、6克砝码各一个,那么在天平秤上能称出______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6.有一个算式:
五入的近似值,则算式□中的数依次分别是______.
7.某项工作先由甲单独做45天,再由乙单独做18天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作可30天完成。现由甲先单独做20天,然后再由乙来单独完成,还需要______天.
8.某厂车队有3辆汽车给A、B、C、D、E五个车间组织循环运输。如图所示,标出的数是各车间所需装卸工人数.为了节省人力,让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走,最少安排______名装卸工保证各车间的需要.
二、解答题:
1.有红黄两种玻璃球一堆,其中红球个数是黄球个数的1.5倍,如果从这堆球中每次同时取出红球5个,黄球4个,那么取了多少次后红球剩9个,黄球剩2个?
2.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之和是147岁,爷爷比爸爸大38岁,妈妈比小明大2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年龄之和的2倍,问小明一家四口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3.A、B、C、D、E五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A得94分,B是第一名,C得分是A与D的平均分,D得分是五人的平均分,E比C多2分,是第二名,则B得了多少分?
4.甲乙两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俩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是多少米?
答案:
一、填空题:
1.648
原式=7.2×61.3+(61.3+12.5)×2.8=(7.2+2.8)×61.3+12.5×2.8
=613+35
=648
由于2993÷3=997…2,这三个加数必然接近997,显然997、998、998的和是2993,但由于所求三个加数不同,经过调整应为996、998、999.
3.4
在这两种除法计算中,除数与余数没变,只是商比原来小5.设除数是a,余数是r,则
472=a×商+r
427=a×(商-5)+r
有472-427=a×5,a=(472-427)÷5=9
472÷9=52…4
所以余数r=4.
4.30
因为4=1×4=2×2,有4个约数的数一定能表示成a3或ab,a、b是质数.
对于a3,只有a=3时,a3=27是两位数,即有1个数符合条件.
对于ab,当a=2,b=5、7、11、13、17、19、23、29、31、37、41、43、47时符合条件,有13个;当a=3,b取大于3且小于37的质数时,符合条件,有9个;同理当a=5时有5个;a=7时有2个.则自然数中恰有4个约数的所有两位数的个数是:
1+13+9+5+2=30(个)
5.19平方厘米
所求图形是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可以很容易求出图中标出1、2、3、4、5、6、7图形的面积,用整个大长方形面积减去这7个图形的面积即为所求,所以不规则图形面积为:
8×6-3×2÷2×3-(1+3)×3÷2-2×4÷2-(2+4)×1÷2-(3+4)×2÷2
=(19平方厘米)
6.10
这道题没有限制砝码只能放在天平的同一秤盘上,因此天平两边的秤盘上都可以放砝码,尽管只有2克、3克、6克砝码各一个,但是如果天平一边是2克,另一边是3克,就可称出1克重的物体,如果它俩放在同一边又可称出5克重的物体.同理,2克与6克砝码可称出4克或8克重的物体;3克与6克砝码可称出3克或9克重的物体,其中3克重物体可以直接用3克砝码称出;用2克、3克和6克可称出7克、5克、1克、11克重的物体;所以用这三个砝码可称出1、2、3、4、5、6、7、8、9、11克共10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7.1,3,3
于是有150.15≤55×□+22×□+10×□≤151.14
由于□里的数是整数,所以
55×□+22×□+10×□=151
只有 55×1+22×3+10×3=151
所以□里数字依次填1,3,3.
8.38
由题意知甲乙两人合作30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甲做45天,比30天多15天,乙可少做
30-18=12(天)
说明甲做15天相当于乙做12天.
现在甲做20天,比30天少10天,这10天的工作量让乙来完成,需要天数:
乙还需要单独做:
30+8=38(天)
9.21
每个车间抽出3名装卸工,共抽出3×5=15人,每辆车上有3人,共需3×3=9人,这样可节约15-9=6(人).这时A有3人,B有2人,C有4人,D有0人,E有5人.再从A、B、C、E各抽出2人,每车上2人,这样又可省去2×4-2×3=2人.这样每辆车跟5人,共15人,A有1人,B有0人,C有2人,E有3人,D还是0人.共需装卸工:
5×3+1+2+3=21(人)
第二次从乙容器里倒出一部分给甲容器,并不改变乙容器的酒精浓度,所以乙容器里酒精浓度是第一次甲容器倒入一部分纯酒精而得到的,因此乙容器中酒精与水之比是:
20%∶(1-20%)=1∶4
那么第一次从甲容器里倒出100克给乙容器,则乙容器中纯酒精与水之比恰好是:
第二次倒后,甲容器里酒精与水之比是
70%∶(1-70%)=7∶3
设第二次从乙容器中倒出x克酒精溶液,则第二次倒后,甲容器有纯酒
所以第二次从乙容器里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溶液是144克.
二、解答题:
1.取了6次后,红球剩9个,黄球剩2个.
设取了x次后,红球剩9个,黄球剩2个.
5x+9=(4x+2)×1.5
5x+9=6x+3
x=6
所以取6次后,红球剩9个,黄球剩2个.
2.小明5岁,妈妈32岁,爸爸36岁,爷爷74岁
妈妈与小明年龄之和:
(147+38)÷(2×2+1)=37(岁)
小明的年龄:(37-27)÷2=5(岁)
妈妈的年龄:37-5=32(岁)
爷爷的年龄: 37×2=74(岁)
爸爸的年龄:74-38=36(岁)
3.B得98分
由D得分是五人的平均分知,D比A得分高,否则D成为五人中得分最低的,就不能是五人的平均分,由此得到五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B、E、D、C、A.
由C得分是A与D的平均分,因为A是94分,94是偶数,所以D的得分也应是偶数,但D不能得100分,否则B得分超过100分;D=98分,则C=96分,E=98分,B=98×5-(98+96+94+98)=104分,超过100分,不可能;所以D=96分,C=95分,E=97分,B得分是
96×5-(97+96+95+94)=98(分)
4.跑道长是200米
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跑了半圈,其中甲跑了60米.设半圈跑道长为x米,乙在俩人第一次相遇时跑了x-60米.从出发到甲乙第二次相遇共跑了3个半圈长,由于他俩匀速跑步,在3个半圈长里乙应跑3(x-60)米,而这个距离恰好是乙跑一圈还差80米,即2x-80米,所以
3(x-60)=2x-80
3x-180=2x-80
x=100
2x=2×100=200(米)
故圆形跑道的长是200米.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考试说明数学 数学考试说明答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考试说明数学 数学考试说明答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