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意思 花影一帘茶席一方

分类:茶器发布者:潮汐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意思和花影一帘茶席一方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意思 花影一帘茶席一方

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茶席是以人为本,借茶器育化茶汤,以茶盏为桥梁,让席主及客人在温馨素雅、清新如画的茶境中,随心赏茶与品茶的美学空间。

茶席的画面美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应当是以意境表达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审美格调的高低。古代园林家造园,也讲究“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注重的也是画意。

茶席的设计,要体现出茶席的诗意美、画面美,悦目方能赏心,神驰物外,悠然自得。茶席的美,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是对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这会提醒我们,在构建茶席的长和宽的平面布局时,要参照一下黄金分割的比例,衡量一下茶器所占的面积与空间上的距离是否得当与协调?茶席上的主要茶器,例如紫砂壶、品杯、匀杯等,其所占的比例和色彩份额,可适当增加权重。

《秘传花境》中记载:“海棠韵妖,宜雕墙峻宇,帐以碧纱,烧以银烛,或凭栏欹枕其中。”海棠娇媚,如果隔着碧纱欣赏,会更含蓄,有着咀嚼不尽的美感。在茶席设计中,尽可能用好隔的概念。如茶席上的插花,如果过于鲜艳夺目,可以挂一半透的竹帘,使之花韵隐隐透出。

茶席的“虚”,还表现在茶席的合理留白与疏密对比上。茶席的留白,是构图中需要重点思考的构成因素,它的大小、位置、多少、聚散、呼应等,关系着画面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成立与否,因此茶席的留白,是有目的的预留。清代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煮水器、泡茶器、茶杯、插花、席布、滓方等,一器一物构成茶席的“实”。它们以真实的空间尺度,表达着茶席的语言和功用,由实入虚,虚中含实,以产生纷呈叠出的象外之象。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决定茶席意境的整体生成。茶席的“实”衍生了“虚”境。茶席的虚是尽在不言中,也是茶席的韵味、思想和表达。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茶席美学重点。董其昌“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非常经典,用“隔”的美学概念,体现出中国文人独有的含蓄而朦胧的美学表达。“隔”实际是对物象制造距离感,真实距离并没变化,但在视觉上直接看和隔着看,其距离感是不同的。这就是距离产生美朦胧产生美的道理。

颜色重量感对视觉的影响,在茶席上不可忽略。暗色给人较重的感觉,浅色给人较轻的感觉。如果席布的颜色浅于茶杯的颜色,则会给人头重脚轻的错觉。这种错觉需要用茶托的颜色去过渡。最好是从席布到茶托、再到茶杯,颜色上逐渐趋浅,这种渐变的层次感,既符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又会增加茶席的稳定感和美感。

无关风霜雪月,一切只随茶

喝茶,要如实,什么叫如实?

如实就是,清清楚楚的了知当下的一切觉受,苦者知苦,甘者知甘,冷时知冷,暖时知暖,喝茶,只如是。

茶于水中,无非浮沉,不浮即沉,沉即不浮。

人于尘世往来,无非宾主,入主不为宾,处宾即不主。

浮沉、宾主,往来都是过眼云烟,抓不住,但亦不无,有来去的幻影,生灭的幻相。

茶的常态,是浓到淡,从热至凉,“人走茶凉”是一种现象,安住一杯茶,独享茶事所带来的欢喜与自在,莫妄生“人走茶凉”的妄想。

茶是否有好坏之分,当然有的,从常情的角度,茶有太多的区分,有不同的阶级。

但从非常情而论,茶也是不二的,它随人的觉受而呈现,人的觉受各不同,归根只是一念。

一杯清茶,韵味无穷,但谁能用语言充分表达呢?

毕竟,用文字语言不是第一义,无穷的回味,也不是第一义,只是一种妄想境。

喧嚣的尘世,如何从中解脱出来?

喝茶,若能不悲不喜,无一丝薄寒,茶事里,百味杂陈,萦怀而温润,不必执取某一味,让所有的遇见都自然呈现。

做一个旁观者,看着它,才知无为才能包容一切,包容即是解脱。心是无相的,境是有相的,心中若有事,心中就有相。心结,就是心上有相,就是心上有了底色。

与茶,是莫逆之交,还是萍水相逢?

交错的光影,山水一程,初见便生欢喜,如久别重逢的爱人,无言以对,却又千言万语难诉。

茶时光里,洗去尘缘,蕴藏在如来藏里的智慧种子,便会生根发芽,透出无限“如”意。

一杯清茶,无关风月,只是如实而茶,冷暖随茶,苦甘随茶,得失亦随茶。

既已入茶,就一切随茶。

平淡的日子,事茶而栖,澄静的湖面泛起一轮涟漪,映着霞光,轻盈透明。

文章来源:莫道茶事

昵茶说:心有风景,眼无是非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情,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人与自然,各持其性,互为依存;风景与心,彼此成全,相得益彰。

春风也许不解世情,总有秋韵醉过古今。

烟波渺渺,江水滔滔,总有时光不老;斗转星耀,山水妖娆,总有岁月静好。

心有风景

《菜根谭》:“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真正的乐趣不在多,只要有一个小小池塘和几块奇岩怪石,山川景色就已经齐全;领悟大自然景色不必远求,只要在茅屋窗下静坐,让清风拂面、明月照人就足以享受。

心中有风景,遍地风景,俯拾皆是。处处留心皆风景,每一处景色都是一种心情,不管走到哪儿,都是人生的风景。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游子的风景在家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风景随心,让风景盛开在心上。

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优雅的人生,是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

眼无是非

生活中充满了是与非,人情世故,情感欲望,是非不断,烦恼无尽,总要我们去判断去取舍。

很多时候,我们会屈从于欲望所形成的不良习性无法自拔,又会偏执地自以为是。这是人性本来的弱点,可惜,一旦钻进去,我们都不愿意承认。

《坛经》: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真正的修行,眼睛不会紧盯世间别人的过失,而是看到别人的过错就反观自己的言行,这样眼里无是非。

古人云:“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眼里没有别人的是非,只反省自己的对错,则不会口说是非,口里无是非。

“眼里无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小的是非纷争不要有,大是大非还是要区分的。

在岁月的长河里,人只有学会适时调节自己、学会随时改变认知、学会即时转换角度,才能在百态的心境里看到百变的风景。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会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会改变。风景是永恒的经典,而学会欣赏风景,才是人生最经典的生活。

人生恰似一盏茶,甜爽苦涩皆有之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乡村有乡村的幽静,闲适。

成事有城市的热闹,烦躁。

生活在城市难免感慨,秘境难寻,草木稀疏。

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这一方天地,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

泡一杯浓茶,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满口,浓浓的清香满腮,甘甜在舌尖翻覆。

有茶相伴,轻烟温汤,散去心的孤闷,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中袅袅飞舞。

喜欢这样的安好,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味道。茶香,通透了灵魂,荡涤了心灵。

有的时候,阳光铺落,茶香悠扬,数声曲调,便是人生的最美时光。

沏上一壶茶,翻开一本书,与古人对话,觅得千古知音。

看累了,闭眼放空自己,茶韵袅袅,思绪纷纷。

茶,丰盈了年华。有茶如酒,时光越是深远,饱经岁月洗礼后,它越是醇美。

茶香随着再次的冲泡,若有若无的甜,便悄悄的在你的口中荡漾,充溢。

就如不惑中年,心灵成熟,先前的苦,是为这时的甜而默默积累着的。

由少年到中年,经历诸多人情世事,那伤痛,那愁苦,生离死别已成为最珍贵的财富,在你的内心发酵,消化,最终转化成能量。

奔涌而来的甜,终于在你的心里,激荡!

茶,镌刻了深情。

即便潇洒超脱似仙人,李白也曾在夜色霜凉的晚上,发出这样的悲叹:“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一个“情”字,是世间最缠绵的牵绊。

多少痴男怨女,不顾多少艰难险阻,只为心中的欢喜。纵然苦彻心扉,依旧不变初心,只为爱情的甘甜而前行。

苦难从来不是可畏的,因为前方还有鲜花的馥郁在等待。

相思人需相思物,茶知相思情,亦解相思意。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意思和花影一帘茶席一方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日本铁壶和中国茶壶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日本铁壶和中国茶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下一篇:更多茶器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精选茶器

茶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