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欣赏十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作品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欣赏十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图片和欣赏十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作品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紫砂方器传世较少,而经典的六方传器更少。一方顶三圆,紫砂方器比圆器更难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钝角、大圆角的处理,非经验老到者不能为。
今天我们汇聚古今六方壶,看10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
(1)顾景舟式藏六方
▲顾景舟 藏六方
▲顾景舟 藏六方套具
早在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实业家、收藏家奥玄宝撰写的《茗壶图录》中就著录有藏六方壶。
《茗壶图录》载:“通体似龟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态,如动如止,故号曰藏六居士”。
明代 蒋觐侯式藏六方明代 蒋觐侯式藏六方图片明代 蒋觐侯式藏六方的图片此壶泥料精心调配,为朱红撒金,泥质中有掺砂粒,内含黄金点状之砂,色彩丰富,赏心悦目。
(3)明代 陈用卿式藏六方
▲ 陈用卿 藏六方
壶底阴刻“丙辰仲冬 陈用卿制”
丙辰仲冬,应为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
龟藏六,指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后引喻人的才智不外露、韬光养晦或深居简出。佛经《法句经》载:“藏六如龟,防意如城。”
苏东坡《寄傲轩》“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意思是得到了就像威武的老虎,失去了就像遇到危险的乌龟。内敛潜行韬光养晦,不断调整,内心的坚毅与信念如不动,方能度过艰难与困苦。
▲ 故宫博物院藏 时大彬六方壶
蒋觐侯 折肩六方
▲ 邵大亨 六方莲子
六方莲子为紫砂茗壶中,较难制作的一种壶式,它讲究将弧面与平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制作者的技艺要求极高。
此大亨六方莲子壶,尺寸颇大,却不显粗率,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视整器周正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已臻紫砂壶艺之巅。
▲味泉制 描金山水图六方莲子壶
▲描金山水图六方莲子壶
通体棕红色,短直颈,平肩,六方形壶身,底部略收,菱形口短直流,四棱形耳式把手,盖随器身呈六方形,上接六棱形钮。
壶身一周浅剔刻一处荷塘,荷花有的盛开绽放,有的含苞,形态各异,争奇斗艳,用深浅不同的变化刀法,结合描绘及堆塑面成。
肩部饰水草纹,壶盖内圈有“大清乾隆年制”款,外圈堆塑篆书乾隆御题五言诗《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诗云:“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
壶体六方有圆意,稍高的底足托起壶体,微隆壶盖扁圆壶纽,以轻微的六方线条向下延伸,与壶盖、壶体、壶足和谐贯气,耳形飞把,三弯壶流,通体观之,严谨而不失法度,稳重中透出大度古雅之气韵。
▲顾景舟 雪华壶
雪华壶又名“雪花壶”,是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雪花,六角形,犹如天边飘来,一片片,似有若无;轻盈、洁净,顾大师举轻若重,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
雪花壶从顶到底,上下共分九层,角对角,线对线,六个壶面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壶盖可任意调换角度,与壶口配合严密,分毫不差,展现了点线面的最佳组合。
王寅春 六方井栏壶
何道洪 六方井栏
作为完美结合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紫砂艺术品更是深受广大藏友喜爱,而且紫砂壶型种类繁多,精致美观。
作为一款传统壶型,德钟壶多年来备受推崇经久不衰。此作具备严格、规范、准确的表现力,深厚扎实的技法,让各个部件在延伸化转之间更加自然、峭拔,呈现出疏朗大气之韵。
德钟壶~昵茶网
厚者立之,观之悦目;德者居之,饮之长寿。艺人以手抟器,以器载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据以“德钟”记之,以“高”为型。
西施壶的壶身演绎着完美诱人的圆润,在浑如一体的截盖上方,红晕点缀的盖头,展现出少女般的至纯至清,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嘴,即形象又实用。
(西施壶~昵茶网)
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是曼生十八式之一。
作品从上方俯视,犹如一条玉带,贯穿首尾,整器圆中寓方,曲中有直,正是茶人君子追求的修身道理。
石瓢壶,可谓是紫砂器中的王者,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石瓢壶就开启传奇之旅,魅力恒久不衰。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顾名思义,过去多为宫廷使用。
它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亦是一个民族的美梦。
掇(duō)是摘取、拾取的意思,掇球就是用球的元素创造,始见于清朝。
乍一看和宫灯壶有点像,但其实细节之处可见玄机。壶身、壶盖、盖钮,壶把,都是统一的圆球形,甚至壶嘴也设计成圆形的一部分曲线。
整体非常光滑简练,难以想象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匠人们可以凭借手工,将几何图形组合成一个极具美感的器具。
始于元朝,是基于梨子的形状设计的壶型。
流线型的壶身、下垂的重心是它的特点,稳重却又有可爱的感觉。
如果是制成小壶,会更能体会到这种造型的舒适感,很适合把玩。
在广东、福建的茶桌上很常见的壶型,常用来做工夫茶泡法,流行于明朝。
水平壶看似形状简单,其实就像它的名字,蕴涵着一种中国人审美中执着的对称。壶嘴挺直,朝天,和壶身口的顶部、壶把的顶部呈水平的一条线。
民国 顾景舟制 水平壶套组
这么做也适合了南方泡茶是用热水淋壶的泡法,即使将壶放入有热水的碗中漂浮,水平稳定的造型让壶依然不会侧翻。
当然,这些壶型还是众多创造力和美感兼具的紫砂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大道至简的东方审美,同时生活中处处是灵感,一个简单的生活器物也可以是艺术的创作来源。这种匠人的特质,在茶、茶具中处处有体现。喝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关于紫砂壶的兴盛时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在研究紫砂文化时,提出了“宫廷紫砂”的概念,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而精美的紫砂器。
根据现有的清宫旧藏实物推断,紫砂进入宫廷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明万历年间。但当时进入宫廷的紫砂都经过了“包装”处理。
清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紫砂的发展更是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对于紫砂发展起到了尤为突出的影响。清三代时期,宜兴紫砂进贡内廷,备受帝王和宫廷人员的青睐,一时间成为风靡宫廷的艺术品。
康熙、雍正、乾隆
自古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们在位期间,手底下的能工巧匠们都根据各自“主子”的审美偏好,设计了数量众多的紫砂茶具,进献御前。
自明朝正德年间诞生以来,紫砂壶成为许多人心里的宝。
紫砂壶素有“壶中壶”的美誉,不仅具有泡茶的实用功能,还以其古朴雅趣的特点,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紫砂壶的诞生,虽只有短短500年(比起瓷器真的很短了),但家族极其庞大,自明代至今,可谓是浩瀚如星海,纷繁而夺目,精品迭出,壶形不下百种。
下面,我们跟着小昵一起来欣赏紫砂壶器型大全:
附录
紫砂壶常见的48种壶型介绍-昵茶网:
A类
西施壶、掇球壶、石瓢壶、潘壶、仿古壶、德钟壶、容天壶、笑樱壶、文旦壶、汉铎壶、匏樽壶、汉扁壶、井栏壶、汉君壶、茄段壶、汉瓦壶;
B类
美人肩、牛盖莲子、秦权壶、柿圆壶、如意壶、乳鼎壶、书扁壶、传炉壶、一粒珠壶、玉乳壶、钟鼎壶、君德壶、巨轮珠壶、思亭壶、线圆壶、龙旦壶;
C类
汉云壶、乳钉壶、葫芦壶、逸公壶、华颖壶、合欢壶、掇只壶、神灯壶、供春壶、三友壶、松段壶、四方壶、唐羽壶、大彬提梁、鹧鸪提梁、洋桶壶。
紫砂名家介绍:
鼻祖级人物(金沙寺僧、供春);
明代(董翰、元畅、赵梁、徐友泉、李仲芳、时鹏、时大彬、惠孟臣等);
清代(惠逸公、华凤祥、陈鸣远、王南林、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徐飞龙、瞿子冶等);
近当代(紫砂七老—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当一名爱茶人士向高段位迈入时,入手一把紫砂壶就必不可少。但各种造假手段也是让人防不胜防,也要慎重对待。那么紫砂壶造假的方式有哪些呢?
1.以泥充砂
紫砂壶行业中存在普通陶土加染料冒充紫砂的现象,这种低价的垃圾壶充斥紫砂壶市场。
通过添加各种色素材料特别是铁红粉等调制成五颜六色“紫砂泥”。
非紫砂传统工艺(手拉、注浆、喷浆)
由于其粘性大大好于紫砂泥,可以机制、注浆、或拉胚,成本非常低廉。
为了做的更像紫砂,达到紫砂特有的光泽,便在壶身加料,进行打蜡处理,这样整把壶就感觉特别亮。
2.以新充旧
“以新充旧”就是以新制作的紫砂壶冒充历史老壶,即做旧当老器出售。
老壶的生产量本来就不是很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变革,存世量越来越少,因而显得比较珍贵。
于是一些人在用印和刻款上大量模仿前人和名家的风格,制假售假。
那些看起来又脏又黑的“老壶”,多是用皮鞋油等擦拭涂抹,造成有老味的假象。
3.以赝充名
前面所说的“以泥充砂”、“以新充旧”、固然紫砂造假常用手段,但这些毕竟只能蒙蔽初入此道者。
买主上当一次,最多几次,就会识破:况且这些壶一般售价不会太高,经济损失有限。
而制作“精良”的赝品,有时连多年的藏家都会看走眼。
随着科技进步,现如今造假技艺越发的精湛,有的赝品壶由甚至专门的“团队”制作,再送往拍场,可以达到以假乱真效果。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欣赏十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图片和欣赏十款超美的六方紫砂壶作品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金蟾茶宠的讲究 茶宠的讲究和忌讳
下一篇:更多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