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不相迎什么生肖动物 不相宜是什么生肖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不相迎什么生肖动物 不相宜是什么生肖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六年级语文积累知识_积累练习
一、我会填。
1) ,润物细无声。
2)本自同根生, 。
3)海纳百川, , ,无欲则刚。
4)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 。
5) ,人情练达即文章。
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7)写出四个你积累的诗、词中带有“花”字的句子。
A、—————————,————--——。
B、—————————,———————。
C、—————————,———————。
D、—————————,———————。
二、我会写。
1.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环境中,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
2. 漂流他乡的老人,回到久别的故乡一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此时的感慨。(古诗名句)3.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那些具有终身默默奉献精神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崇高品质的教师们。(古诗名句)
4、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汪浩却沉迷于各种游乐之中,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着眼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
6、雨梦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鹏飞在送他的时候拍拍她的肩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
7、星期六,小刚约你出去玩,看到你正在做作业,他说:“明天再写吧。”你用这样一句名言谢绝了他。
——————————————————————————————
8、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来: , 。
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表现自己高尚的情操,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10、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两句诗: , 。
11、夏天你去赏荷花,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此时此刻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你想起了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把这种美的感受表现了出来:
, 。
12、出自三国故事的歇后语和成语你能各写出两个来吗?
13、看到彩虹,你用一句古诗赞美它。
、
14、 “六?一”儿童节那天,班上举行小小联欢会,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才艺,这时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描述他们的表演呢?
15、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 情不自禁 地想起了 、 、 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不禁想起 、 ”等古诗句;来到海边,我 、 、 等成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成语。
(1)写出自历史或寓言故事的成语:
(2)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3)写出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18、写出《七步诗》中抒发曹植内心悲愤的诗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就在古诗中受到启迪.家长们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老师常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我们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我们也常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面临分离,我们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互相勉励;当独自在外时,又会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我们的思想之情。
19、根据情景,填写诗句或名言,格言或警句
除夕之夜: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中秋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校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数字猜成语:
21、 (七零八落) (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 (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四分之三(低三下四), 八分之七(七上八下)
2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填诗句。
23、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说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也不能因为他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
24、牛玉儒同志忠实地为内蒙古老百姓谋利益,累倒在岗位上,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提示诸葛亮语)
25、仿照列句,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名句.
例:朋友辞别: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雨后彩虹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2)西湖岸边:(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憧憬未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含有”鼎”字的成语2个:鼎足三分、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
鼎玉龟符、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钟鸣鼎食、鼎湖龙去、鼎鼎有名、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三足鼎立、击钟鼎食、鼎折餗覆、鼎食鸣钟、击钟鼎食、一言九鼎
26、锱铢(必)(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害怕得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失措)
粉(妆 )玉砌 (趾 )高气扬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滇沛流离
害怕的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惶失措
27、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不慌张不急促的样子气定神闲
(2)形容心神不安定神不守舍
(3)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翩翩起舞
(4)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赞不绝口
(5)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自作自受 自找苦吃
(6)使人神魂震惊惊心动魄
(7)做一件事,得到两种好处一箭双雕
(8)事实与愿望相反事与愿违
28、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大的浪费——挥金如土
最荒凉的地方——寸草不生
根据意思写成语(AABB型)
①草木长得很好(郁郁葱葱)
②规模气势大 (浩浩荡荡)
③人来人往很热闹(来来往往)
④光明而正大 (堂堂正正)
⑤行动不正当 (偷偷摸摸)
29、根据上联或下联的提示,填写诗句。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0、成语对对子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31、小明和父亲在谈论广告。
父亲:“现在的广告拿词语开涮,
蚊香广告——默默无蚊;
女帽广告——一戴添娇;
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说不定哪天作摩托车广告会出现个——风驰天下(填空)”
小明摇摇头说:“老爸,这你就落后了,广告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别有情趣,增强了广告的艺术效果。比如:某汽车维修公司在各种车辆上的广告“别吻我,我怕修”。 (填空)”
32、时令成语(例:寒来暑往 春华秋实)
秋行夏令、冬去春来。(填时令成语)
33、蒲松龄的一幅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填成语)
34、对对联
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
大天空驾驭风云,我如世纪雄鹰。
35、根据诗句写出名胜古迹。
(1)黄鹤偶成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_黄鹤楼__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___岳阳楼___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___泰山___
36、写出下列文学巨匠,名字、朝代以及代表作
(1)诗仙: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
(2)诗圣:唐代大诗人杜甫 《春夜喜雨》
(3)诗佛:唐代大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脖子县令:宋代大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
(5)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南宋大诗人陆游 《陆游诗词》
37、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桥名和地名。
(1)_朱雀_桥边野花草,乌衣巷口夕阳斜。 此桥在今天的_南京_市。
(2)_二十四_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桥在今天的_扬州_市。
38、
(1)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孟浩然)
(2)明月何时照我还(我)(王安石)
(3)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人)(王维)
(4)我劝天公重抖擞(我)(龚自珍)
3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伤春托社鹃.
40、按要求写成语
(1)看到热闹非凡、人潮涌动的集市,使您想到这些成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热热闹闹。(5个)
(2)看到家人团聚,笑脸相迎时,使人立即想到这些成语:合家团圆;喜出望外;团团圆圆;...(5个)
(3)当你打开一本自己的厚厚的成长日记或读书笔记时,你会由平时的劳作想到这些成语:劳逸结合;心如止水;...(5个)
41、按要求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1)表示偷偷看:偷窥
(2)表示愤怒地看:瞪
42、用下列词语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成功 简单 做 很 这件事 不
(1)这件事很简单,却不一定会做成功。
(2)这件事不简单,却做得很成功。
43、解释词语意思
会意——( 明白了意思)
4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爷爷( 虽然)年纪大了,身体却很硬朗。(不论 )天气有无变化,他(都 )坚持每天锻炼。(只有 )偶尔外出,(但)从不间断,(且 )极少生病。
45、把诗句补充完整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
46、填诗句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可爷爷却感叹到:“(胜地不常),( 盛筵难再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7、填成语
妈妈任劳任怨,为我们操碎了心。
二.积累运用
一上表示看的成语。(注:此处可能是词语)
1.( )着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
2.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3.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
4.这里的书太多了,稍稍( )一下,也得花半天时间。
二填成语、古诗句、歇后语。(11.5分)
(1)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 地想起了 、 、 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不禁想起“ 、 ”等古诗句;来到海边,我 想起了 、 、 等成语;攀上了泰山,我想起了“ , ”等诗句。
(2)当事者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诗人 在《 》中的诗句“ 、 。”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⑶我们6.5班与6.3班进行了几场足球赛,由于我们班实力太差,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这真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填歇后语)
(三)请仔细回忆六年级学过的课文,选择恰当课题填写:时间《 》而过,一晃小学马上要毕业了。六年来,老师的每次教导都是《 》,他带我们去《 》,看武松打虎,去八达岭瞻仰《 》,去古罗马认识了《 》斯巴达克,去联合国总部参观《 》。老师教育我们只有《 》,才能更好地《 》。
四有个青年对爱迪生说:“我发明了一种溶液,能溶化一切物品。”假如你是爱迪生,你能用自相矛盾的方法揭穿他的谎言吗? 。
五依照下面的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要求前后句意连贯。
例句: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⑴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⑵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六、学语文,用语文
1、“六?一”儿童节那天,班上举行小小联欢会,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才艺,这时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描述他们的表演呢?选择几个写下来。
2、昨天夜里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小雨,清晨我看到花园里花草的叶子更茂盛了,但花瓣却落了不少,我不禁想了李清照写的名句_______________我想要不了几天,这里又会是另一番新景象,你会用哪4个词语来想象一下呢?选择几个写下来____ _____ ______ ___
4.不知道你留心没有,在我们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赵明是个顽皮的孩子,非常聪明,只是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因此成绩不够理想,我们可以用一句警句来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7。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道这些能帮助到您吗?
老北京婚俗
北平昔称北京,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置北平特别市,十九年又改称北平市,直属行政院管辖,简称院辖市,位币河北省的北部。因有"文化故都"之称,其习俗对社会生活之影响,当更深远。
按北平婚礼,一般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进而统称"北平婚礼"了。
婚礼的程序为:
一、合婚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也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合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相,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女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偶,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功。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豪华,则以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双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三、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四、择日子
北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五、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衣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坛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离"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参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工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枚,这都归开礼盒的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说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的话,以防婆媳间不和睦。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从"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送嫁妆"之举是很隆重的,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一并抬送到男家。
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而已。
七、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在起轿前,先由两个男人熏轿,并用一面镜子、一本《宪书》,向轿内幌照几下,用以驱邪。有钱的人家娶媳妇场面特别大,仪式非常隆重,各种仪仗排列的次序大约是"顶马"(在迎亲仪队中,有一人盛装骑马负责开路并指导整个行列,名曰顶马)在最前边,其次为回避牌、吹鼓手(即今之乐队)、铡锣、缀灯、旌旗等,可谓:旗、锣、伞、扇一应俱全;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场面之大,声势之成,实在难以形容。新郎的绿帏座轿居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象是"大老爷"出巡一样,此时此地之新郎,正如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场面大的仪仗,一排列就占满一条街。其中有两个防煞的人责任最重,他们各拿一块红毡,随行于花轿两旁。途中遇有井泉庙宇时,必须张毡遮盖新娘的花轿,以防邪魔作祟。另有娶亲太太二人,娶亲官客二人或四人。也分乘轿子一块儿随仪仗前往。照例新娘的花轿不能空着,所以必须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幼童坐在里边压轿,而且手里还提一把茶壶,俗称"提茶壶的"。茶壶之中,装清水少许,豆腐一块,上插蝙蝠形红绒花一朵。因为豆腐与蝙蝠,第二字都与福字同音,象征双福临门。又在茶壶上盖四方红罗一块备用。因罗与乐音略同,象征终身快乐!男家为了能顺利达成迎娶新娘的任务,要在事先预备若干"红包",各包铜元、制钱、或角票等,交娶亲官客见机备用;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娶客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娶客就把红封包儿,递过去之后,里边才开大门,并令吹鼓手吹打奏乐。然后娶客又把预先带来的制钱铜元等向门内投撒,俗语叫"撒满天星"。女家的执事们把娶客迎入院中,花轿也跟着抬入。女家以茶酒款待娶客,并把准备好的"子孙碗箸"放在娶客面前,请娶客带给男家。"子孙碗箸"不可磕碰损坏,否则主男女福寿不长,所以双方都认为事关重大,特别小心;此时男家的娶亲太太就把"提茶壶"的幼童所带来的红绒花及四方红罗交与女家的送亲太太,女家再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共四人分持红罗盖头的四角,先在新人面前四人传递,嘴里说:"四季平安,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然后把红绒花给新娘戴上,再把"红罗盖头"盖在新娘头上,娶亲太太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花轿未到之前,女家即由家人把新娘头顶上的头发,分下一缕挽一发髻,取"结发夫妻"的意思。新娘上轿的时候,必须有人在地上逐次接铺红毡,使新娘足不沾地,由二人搀扶上轿。也有由新娘的父兄抱着新娘上轿的。新娘在轿内无论冷热,头上的"盖头"都不许摘去,虽在炎夏,也不例外。在起轿前,新娘的父母必对花轿详加检查,以策安全。起轿后仍派新娘的兄弟二人随行于花轿两旁,俗语叫"扶轿杆"。同时也请送亲太太及送亲官客一同随轿"送亲"。一直送到男家为止。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执事人等各司其职,准备新娘下轿。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于是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嫂(即今之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俗称"宝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嫂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现在看来都是迷信。但在当时因受社会背景所使然,认为一切是应该的。
九、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摆圆饭"或"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娶亲和送亲太太及其他宾客均坐陪座。筵席一开始,新郎 新娘必须都先吃一大口馒头,据说是意味新夫妇,今后必有"满口福"的意思。
十、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只是闹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文雅之士,动口不动手,有些莽汉粗夫,则尝因酒后乱性,以致闹成过失杀人的惨剧!如应劭《风俗通》所载:"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成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由此可见,闹房之俗,自两汉以降,一直是盛行不衰的。
俗语说"三天无大小",是指在新婚后的三天之内,不分大小(长幼)辈分,都可以参加"闹洞房",话虽如此,实际参加的,都是平辈的。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就是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如大家族支系旁系关系众多,参加闹房的人,也一定很多。人一多,就会七嘴八舌,甲让新娘这样,乙又让新娘那样。当然都是男女间一些难为情的举动。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郎与新娘"亲嘴儿"!"亲嘴儿"就是"接吻",民国初建,虽已西风东渐,但以中国人保守的程度而论,男女青年当众"亲嘴儿",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当有人喊"亲嘴儿"时,羞得新娘面红耳赤,不敢抬头,于是大家更起哄:"亲嘴儿!亲嘴儿……!"如此情形,新娘当然不堪其苦,但也无可奈何,因参加闹房的人,都是新郎的亲戚和族中兄弟姐妹,并且也是为贺喜而闹,所以多苦都要忍耐,否则越闹越凶,不但可能闹到通宵达旦,而且徒伤感情。
闹洞房之俗,虽说很普遍,但北平究竟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都市,有些人家,家长的思想过分保守,以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始终应在严肃气氛中举行,这种家庭当然只有"免俗"了。
十一、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叫"双礼"。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银元或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十二、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由此可以看出"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又是何等尊敬?不过从"对新郎之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这些话中,又可体会到当时的新娘在婆家的处境了。
十三、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译文: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出自战国时期子思所著《中庸》,摘抄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好政事。孔子说:“文王、武王的政令,都写在木板竹简上。像他们那样有贤臣,政令就会得到贯彻施行,没有贤臣,政令就会消失。以人立政,政治就会迅速清明,这就像用沃土植树,树木会迅速生长。这政事啊,就好像是蒲苇。
因此,治理政事取决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君的修德养性,修养德行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所谓义,就是相宜,尊重贤臣是最大的义。亲爱亲人时的亲疏之分,尊重贤臣时的等级划分,是从礼制中产生出来的。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人民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德养性想要修德养性,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知贤善用,想要知贤善用,不能不知道天理。普天下的大道有五种,实践大道的美德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
智慧、仁爱、英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实践大道的道理是同样的。有的人生来就通晓大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通晓大道,有的人经历过困惑后才通晓大道;他们最终通晓大道,这是同样的。有的人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有的人凭着利害关系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成功的时候是一样的。”
孔子又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治理天下国家大凡有九条准则,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爱民如子、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修养德行,大道就能够顺利实行。尊重贤人就不会被迷惑。亲爱亲族,父、兄、弟就不会抱怨。敬重大臣,处事就不会恍惚不定。
体贴众臣,士就会以重礼相报。爱民如子,百姓就会勤奋努力。招集各种工匠,财富用度就充足。优待边远异族,四方就会、归顺。安抚各诸侯,普天下就会敬畏。清心寡欲,服饰端正,无礼的事不做,这是修养德行的方法;摒弃谗言,远离美色,轻视财物重视德行,这是勉励贤人的方法。
尊崇亲族的地位,重赐他们俸禄,与亲族有共同的爱和恨,这是尽力亲爱亲族的方法,为大臣多设下官以供任用,这是鼓励大臣的方法,以忠诚信实、最重俸禄相待,这是勉励士的方法;根据节令使役,赋税微薄,这是鼓励百姓的方法,日日访视,月月考查,赠送给他们的粮食与他们的工作相称,这是鼓励工匠的方法。
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奖励有才干的,同情才干不足的,这是优待边远异族的方法。承续中断的家庭世系,复兴没落的国家,整治混乱,解救危难,定期朝见聘问,赠礼丰厚,纳贡微薄,这是安抚诸侯的方法。尽管治理天下国家共有这九条准则,但实行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没有预谋就会失败。说话事先想好就不会语塞,做事事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事先想好就不会内心不安,法则事先想好就不会陷入绝境。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治理不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途径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途径的,不顺从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顺从父母是有途径的,自己心不诚就不能顺从父母。心诚是有途径的,不知晓善就不能心诚。诚实是上天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的法则。诚实,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不必思考就能获得,从容不迫地达到天道法则,这就是圣人。
做到诚实,就是选择善并坚持做到它。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分明就不中止。
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但不够忠实就不中止。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
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不相迎什么生肖动物 不相宜是什么生肖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不相迎什么生肖动物 不相宜是什么生肖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